数学是中国古代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学科,根据中国古代数学发展的特点,可以分为五个时期:萌芽;体系的形成;发展;繁荣和中西方数学的融合。
宋元时期是中国古代数学的繁荣时期。
960年,北宋的建立结束了五代十国割据的局面。
北宋的农业、手工业、商业空前繁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为数学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从11~14世纪约300年期间,出现了一批著名的数学家和数学著作,如贾宪的《黄帝九章算法细草》,刘益的《议古根源》,秦九韶的《数书九章》,李冶的《测圆海镜》和《益古演段》,杨辉的《详解九章算法》《日用算法》和《杨辉算法》,朱世杰的《算学启蒙》《四元玉鉴》的《算学启蒙》《四元玉鉴》,很多领域都达到古代数学的高峰,其中一些成就也是当时世界数学的高峰。
其中秦九韶,李冶,杨辉,朱世杰四人因他们的伟大成就,被人们称为“宋元数学四大家”
秦九韶
南宋末年生于四川安岳,曾在湖北、江苏等地做官,虽仕途坎坷,在数学研究上却是成就卓著。
其代表著作是《数学九章》,秦九韶在这本书中提出了“大衍求一术(中国剩余定理)”和“正负开方术”(即以增乘开方法求高次方程正根的方法),是非凡的数学创造。
大衍求一术--中国剩余定理
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
问物几何?
一般地,中国剩余定理是指若有一些两两互质的整数,则以下联立同余方
程组对模有唯一解:
正负开方术
朱世杰
朱世杰是我國元朝一位傑出的數學家。
他所寫的《四元玉鑒》和《算學啟蒙》,是我國古代數學發展進程中重要的里程碑,是我國古代數學的一份寶貴的遺產。
《四元玉鉴》
朱世杰提出,当未知数不止一个时,除设天元外,根据需要还可以设地元、人元、物元,这就相当于我们今天常用的字母符号x、y、z、u,然后列出有四个未知数的四元联立高次方程组。
朱世杰在《四元玉鉴》中给出了天、地、人、物四元及常数项的算筹放置方法,进而举例说明了如何用消去法逐渐消去多元方程组中的未知数,最终得到一个只含一个未知数的一元高次方程的方法。
算學啟蒙
《算学启蒙》是一部很好的数学教材,它把当时的初级和中级数学知识从乘除口诀开始,包括面积、体积、比例、开方、高次方程、天元术等,有例题,有方法,分门别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自成系统,确是一部很好的数学启蒙读物。
杨辉
中国南宋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
杨辉一生留下了大量的著述,它们是:《详解九章算法》12卷(1261年),《日用算法》2卷(1262年),《乘除通变本末》3卷(1274年,第3卷与他人合编),《田亩比类乘除捷法》2卷(1275年),《续古摘奇算法》2卷(1275年,与他人合编),其中后三种为杨辉后期所著,一般称之为《杨辉算法》。
杨辉三角是一个由数字排列成的三角形数表,一般形式如下:
1
1 1
1 2 1
1 3 3 1
1 4 6 4 1
1 5 10 10 5 1
1 6 15 20 15 6 1
.....................................
杨辉三角最本质的特征是,它的两条斜边都是由数字1组成的,而其余的数则是等于它肩上的两个数之和。
三阶幻方
洛书就是三阶幻方,我国古代亦称之为纵横图。
长期以来,纵横图一直被看作是一种数字游戏。
一直到南宋时期的数学家杨辉,才真正把它作为一个数学问题而加以深入的研究。
杨辉在他的《续古摘奇算法》一书中,不仅搜集到了大量的各种类型的纵横图,而且对其中的部分纵横图还给出了如何构造的规则和方法,从而开创了这一组合数学研究的新领域。
其中还给出了“洛书数”和“四四阴图”的构造方法。
如“洛书数”的构造方法为:“九子斜排,上下对易,左右相更,四维挺出”。
李冶(1192-1279)是中国古代数学家,他的究工作是多方面的,包括数学、文学、历
史、天文、哲学、医学。
其中最有价值的工作是对天元术进行了全面总结,写成数学史上的不朽名著——《测圆海镜》
《测圆海镜》所讨论的问题大都是已知勾股形而求其内切圆、旁切圆等的直径一类的问题。
勾股形的解法是古代传统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与具体数值无关
数学知识不仅应用于生产、生活中的问题,而且对维护社会正义也有极大的作用。
秦九韶反对横征暴敛,认为赋役应该取之有度,公平合理,反对豪强地主隐田逃税,主张精确测算土地面积,按土地的肥腴制定赋税量;秦九韶认为理财应该像大禹治水那样,“澄源浚流”,既要防止官吏的欺瞒豪取,使国家与民众资殚财尽,也要防止不体察下情,动辄用刑的情形;所有这些,都离不开数学计算。
秦九韶有强烈的仁政思想,将数学知识看成反对官府和豪强地主横征暴敛的有力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