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积累运用试题(含答案)1、综合下面有关资料,从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用简要的语言加以表达。
材料①1994年,我国人口为5.4亿,到2000年则增长为12.95亿。
我国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20%。
材料②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很少,只占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一左右。
我国是严重缺水的国家,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很低。
材料③人在一生中,需要各种各样的资源,如水、空气、土地、动植物资源、能源等。
人们为了获取这些资源,毁林开荒、开垦草原、围湖造田,结果造成水土流失和气候失调,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材料④黄土高原原来有茫茫的材料和无边的草原,非常适合人类去居住。
如今黄土高原的许多地方已经变成了沟壑纵横的荒水秃林。
答案:以上四则材料,可这样概括:①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快,②我国人均资源少,③人们滥开发资源,④由于滥开发资源,已造成严重的后果。
人的生存必须要消耗各种各样的资源;我国的人口已越来越多;人们为了生存滥开发资源,无节制使用资源;由于滥采滥伐资源,人类已遭到大自然的惩罚。
由此,我们便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是:控制人口增长,保护生态资源。
2、阅读下列格言,写出你对机遇的理解。
命运之神在关闭一扇门的同时也打开了另一扇门。
——佚名机遇只垂青那些懂得怎样追求她的人;人之抛弃机会,绝对多于机会抛弃人。
——佚名如果你因失去了太阳而流泪,那么你也将失去群星了。
——泰戈尔(选自《中华活页文选》2005.1)答案:机遇对于任何人都是平等的,它只属于有准备的人。
3、探究下列材料写出你探究的结果:材料一:王安石《伤仲永》一文中的方仲永,5岁时就认识书写工具,7岁就能指物作诗。
邻居家有事常喊他去作诗并给他报酬。
其父觉得有利可图,便拉着他到处赚钱,不让其学习,结果到20岁时“泯然众人”。
材料二:据《青年博览》刊载,少年大学生钱某,12岁时就会微积分,被认为是神童,进入合肥科技大学学习。
平时,学生们上课,他却在校园里野逛,成绩一落千丈。
老师多次劝说仍无进步,后来退学当了油漆工,从此告别神童生涯。
材料三:南北朝时的江淹,少时笃志好学,其诗幽丽精工,《恨赋》、《别赋》脍炙人口,晚年满足安逸生活,再也写不出好文章来,人称“江郎才尽”。
答案:如果没有勤奋的精神即使天资再高也毫无用处。
4、请用简洁的语言探究出以下三则材料所反映的核心问题:材料一:意大利诗人但丁说:“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
”材料二:某大学里一个周末下午一节选修课,由于学生活动多,都没心思上课,有位同学准备到教室换鞋踢足球,该老师以为这位同学是来上课的,便说:即使一个人课也要上,这时这位同学只好坐下来听课。
老师板书一丝不苟,讲课充满激情。
下课后这位老师向这位唯一的学生点点头,夹起教案走了。
材料三:一位年轻的女护士,第一次给一位有名的外科医生当助手,复杂艰苦的手术从清晨直到黄昏,眼看伤口即将缝合,女护士告诉外科专家,他用的十二块纱布只取出十一块。
外科专家固执地坚持他已取出所有的纱布,可女护士高声抗议,她清楚地记得手术中共用十二块纱布,从而坚决制止外科专家不让其缝合伤口。
外科专家脸上浮起一阵欣慰的微笑,举起左手心里的第十二块纱布,向所有的人宣布女护士是他合格的助手。
答案:核心问题:①有道德的人、具有伟大人格的人总能真诚地对待自己的工作、对待学生、对待人生的每一课。
②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都不应该辜负别人的信任和尊重都不能用搪塞、敷衍的态度对待同志、对待工作。
③良好的品格是人性的最高表现。
5、阅读下面两则材料,从中你有什么发现?请把你的探究结果写在下面横线上。
(4分)材料一:一个人活了72岁,他的一生是这样度过的:睡觉20年,吃饭6年,生病3年,工作14年,读书3年,体育锻炼看戏看电视看电影8年,饶舌4年,打电话1年,等人3年,旅行5年,打扮5年。
(这是平均数)——摘自《人生宝鉴》材料二:每个生命都是普通的,有些基本需求是不能不维持的。
不要指望时间是公正的。
时间对珍惜它的人和不珍惜它的人都是不公正的,时间对自由人和监狱的犯人也无公正可言。
时间的含金量,取决于生命的质量。
——摘自《读者》蒋子龙《时间》答案:普通人要想度过不普通的一生,提高时间的含金量,就要合理地安排好自己一生中各种生活内容:除了维持基本需求的时间,该在哪儿节省,该在哪儿下功夫,要了然于胸。
6、下面是一份对200名初中生课外阅读的调查情况表,请根据这个调查情况,回答后面的问题。
:②看了这一统计结果,你对同学的建议是:答案:①大多数初中生课外阅读喜欢看卡通画而不喜欢阅读文学名著②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7、探究下面的材料,说说你能获得什么启示。
材料:正是青黄不接的初夏,一只饿慌了的老鼠掉进了一个半满的米缸,在经过最初的警惕之后,它就一通饱吃,吃完了倒头就睡,不知不觉中这样丰衣足食地过了好长一段时间。
有时,它也想跳出来算了,但一想到这么多这么好的白米,嘴里便直发痒痒。
直到有一天,它发现米缸见了底,才发现自己再也不能跳出米缸去了。
结果可想而知:不是被主人乱棒打死,就是活活饿死在缸中。
我的启示:答案:如:①贪婪者必自毙。
②没有标牌的陷阱才是致命的。
③安逸让人忘记忧患。
8、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序合理、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只在横线上写出其序号)①语文,就是我的精神家园。
②我在其中享受自然,体验人生,步入思想高地,领略无限风光。
③我从事语文教育工作。
④那种快乐,那种情怀,那种在母语家园里边遨游边吮吸雨露甘醇的自由自在难以言表。
⑤我与它朝夕为伴——交往,对话,倾听,诉说。
答案:③①⑤②④9、太平洋保险公司打出了一条精彩的广告语:“平时一滴水,难时太平洋。
”请你说说这句广告语好在何处?答案:广告语与公司名称巧妙结合;揭示了保险的作用;用了比喻、对比、夸张的修辞手法(修辞答到一点即可),增强了表达效果。
10、将下列选项依次填入文段的空格处,正确的顺序是( A )时间飞了,;皱纹深了,;泪水干了,;太阳落了,。
①每一个泪痕生动起来②梦的脚印留了下来③月亮的笑容浮现出来④躺在里面的故事丰盈起来A.②④①③ B.①②③④ C.④③②① D.③④①②11、从上下文连贯的要求看,依次填入下面句子的横线上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C )生活中种种苦涩,_____,历程中多少挫折,______,漫漫岁月里的辛苦挣扎,______。
但由于忍耐,由于奋斗,也由于不断地向上望,坚韧的生命终能超越所有的忧患与磨难,而从生活自身获得智慧。
A、曾催人衰老憔悴曾使人失望流泪曾给人痛苦沉思B、曾催人衰老憔悴曾给人痛苦沉思曾使人失望流泪C、曾使人失望流泪曾给人痛苦沉思曾催人衰老憔悴D、曾使人失望流泪曾催人衰老憔悴曾给人痛苦沉思12、在“家电”的身上似乎也可以看到人类自己的影子。
依照下面示例的构想方式,另选两种“家电”,写一段讽喻人类的文字。
电视机——自以为拥有一切;但无论想炫耀什么,都得完全听众人的摆布。
空调——只能在一个狭小空间内改变温度,却总以为自己能改变大气候。
答案:(1)台灯——总以为自己比别的灯亮,其实只不过是有人给它戴了一顶帽子。
(2)电脑——似乎是无所不能,却只有在别人的敲击下才能找到自己的灵魂。
1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D )自从地球印下人类的足迹以来,地球的容颜逐渐由美变丑了。
特别是迈入工业社会化以后,人类在向大自然索取大量财富的同时,也排放大量的废气、废水和废渣,污染着自己赖以生存的,地球伤痕累累,公害频频发生,,人们感到生活在一个缺乏安全的环境中。
A.天空、河流和大地“三废”的阴影像阴云在世界各地飘荡B.沃野、蓝天和长河“三废”的阴影像虎豹在世界各地肆虐C. 大地、水源和天空“三废”的阴影像强盗在世界各地横行D.空气、水源和土壤“三废”的阴影像幽灵在世界各地游荡14、近段时间,由于我市对城市道路进行整治,在有关施工路段经常发生车辆拥堵情况,公交车到站经常延误时间,影响沿线单位工作人员按时上下班,而且沿途尘土飞扬,空气卫生质量极差。
×校学生将组织一次社会调查,呼吁有关单位以人为本,文明施工,服务至上;车辆、行人也要相互体谅,文明出行。
假如你是该校学生,要采访下列人员,你将如何明白得体地提问?①采访一位在车站等车的上班族,了解他对当前这一交通状况的看法。
②采访道路施工单位负责人,向他了解处理好道路施工和影响交通畅通这一矛盾所采取的措施。
答案:如:①同志(或师傅),您好!我是×校学生,请问眼下咱们这儿在修路,您是否觉得给您的出行带来不便,能否谈谈您的看法?②××长:您好!我是×学校的学生,想了解一下在道路整治过程中,你们对处理好道路施工和影响交通畅通这一矛盾采取了哪些措施?(你们是怎么处理好确保道路施工和减少通行不畅这一矛盾的?)15、请结合语境,选择恰当的词填在横线上(填写序号)。
备选词语:①拘谨②滋润③笨拙④终身受益⑤心旷神怡⑥郑重其事⑦振翅高飞⑧豁然开朗音乐是人类精神的家园。
一首好歌,可以你的心田;一曲美妙的古筝可以让你在烦恼不安时感到,一阵清亮的笛音则能让你在困惑迷惘时心中。
亲爱的朋友,不要彷徨等待,赶快,飞向音乐的圣殿,尽情遨游吧。
答案:②⑤⑧⑦16、探究题阅读下面一则材料,从中你有什么发现?写出你探究的结果。
一只狼吃饱了,安逸地躺在草地上睡觉。
另一只狼气喘吁吁地从远处跑来。
这使躺着的狼十分惊奇,它问:“你在追赶羚羊吗?”“没有!”“有人在追赶你吗?”“没有!”“那你为什么没命地奔跑呢?”那只狼说:“听说狮子要来了。
”“狮子要来?”听了这话,它放下心来,“狮子是我们的朋友,有什么可怕的呢?你去跑你的吧,我要睡觉了。
”后来,狮子真的来了。
由于它的到来,整个草原上的羚羊的奔跑速度变得极快,这只狼不再那么容易得到食物了,不久便饿死了。
临死前它不住地怨恨,认为狮子破坏了自己平静的生活。
探究结果:答案:①生于安乐,不能发现看似平常而又安逸的生活中潜在的挑战,必然危机四伏。
②居安思危,永不懈怠,必然赢得竞争,成为时代的弄朝儿。
③生活不可能时时处处都适应人们,但人们必须学会时时处处适应生活。
17、听说能力考查:一个美国女士读了学者钱钟书的书,十分敬佩,要登门拜访。
钱钟书在电话中说:“假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不错,何必要认识那下蛋的母鸡呢?”钱钟书暗中作了比喻,联系语境作答:①钱钟书将“鸡蛋”比作,将“母鸡”比作。
②钱钟书的言外之意是:。
答案:①自己的书自己②美国女士读自己的书就可以了,不必登门拜访。
18、请写出下列小故事中隐含的大道理:小故事:有一位妇人梦见自己走进一家新型的商店,不可思议的是,框台后面站着的竟然是一位天使。
“您都卖些什么?”妇人兴奋地问道。
“您心中所想要的一切。
”妇人真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然后决定要了一些人心最渴望的:“我要买平安、受快乐、智慧以及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