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中考要点:①掌握作者及朝代。
②描述句意。
③理解内容。
④体会情感。
⑤赏析句子【1修辞、2用词、3景物描写、4人物描写、5细节描写、6表现手法、7富含哲理、8特殊情感等角度】:常见修辞﹙比喻、拟人、想象、夸张、设问、对偶等﹚;常见写法: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用典故、衬托、虚实结合等。
用词效果:准确具体或生动传神等。
⑥读准节奏。
⑦背诵默写。
﹙直接默写或理解默写,关注易错字词﹚山水田园诗作者朝代1、表明农家丰衣足食、热情待客的诗句是,。
2、既描绘了山水回环、峰回路转的景象又富含哲理的名句是,。
3、我们在探讨学问,研究问题时往往会出现峰回路转,扑朔迷离的情况,但是如果锲而不舍,继续前行,便会突然发现一个全新的天地。
陆游的《游山西村》中的两句诗“,。
”就包含了这个哲理。
4、展现农村淳朴民风的诗句是,。
二、阅读:1.头两句诗中的“莫笑”“足”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2.展开想象,描绘出陆游《游山西村》诗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山村风光。
要求:①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
②符合诗歌的意境。
③不少于60字。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试从情、景、理三方面分析其妙处?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你认为人们会在什么情况下引用它,为什么?5.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6、这首诗扣住一个什么字展开的? (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试简要分析。
7.全诗描绘和表达的内容是什么?8.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首诗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被黜官退居山乡所写,诗中赞美了山西村山好、水好、人也好的动人情景。
B.颔联写出山西村优美的环境,突出曲折幽深的特点,后成为充满生活哲理的千古名句。
C.颈联写乡俗民事,从村民的服饰、言行和习俗的描写中,展现村民勤劳俭朴的品质以及宣扬迷信、拜神求佛保佑的陋习,作者于赞美中含蓄地表达批判之意。
D.全诗写景、叙事、抒情有机结合,充满生活气息,语言自然质朴,意境清新。
参考答案;1.“莫笑”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足”写出丰收的年景和农民热情好客的淳厚性格,也表达出诗人的满足。
2.诗人在青翠的山峦间漫步,清碧的山泉在曲折的溪流中浅唱慢吟淙淙穿行,草木你追我赶愈渐浓茂,蜿蜒的山径也愈渐依稀难认。
正在迷茫之际突然看见前面花明柳暗,几家农舍,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顿觉豁然开朗。
3.重重叠叠的山,往复回环的水,走着走着,仿佛没有了路,然而绕过柳林,穿过桃林,又一个桃红柳绿的村庄出现在眼前,抒发了诗人对这个“世外桃源”的无比喜爱之情,同时又揭示了人生哲理:比喻人们在无路可走的时候,经过一番周折,一番努力,又有了新的出路、新的天地。
4.①面对困境时。
因为这两句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即不放弃希望,经过努力,一定会有新的出路,进入新的天地。
②描绘或赞美山水美景时。
因为这两句诗描写了山环水绕,柳暗花明的美丽景色。
5.通过游山西村,作者爱上了衣冠简朴,古风尚存的农村,并许下心愿,如果以后还有这种机会,他会不时地来叩农家的大门,表达作者厌恶尔虞我诈的官场、心仪纯朴善良农民、喜爱山西村的思想感情。
6.游。
标题是《游山西村》,全诗没有写一个“游”字,但诗中的每一句又都和“游”字相联系。
喝到农家腊酒,吃到农家鸡豚,山重水复的路,柳暗花明的村,衣冠简朴的人是游中所见;萧鼓追随春社,是游中所闻;拄杖无时夜叩门,是游后所思,记游的过程表现得很有层次。
7.本文生动地描绘了优美的农家风光,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
表现了作者乡村对自然风光的喜爱;对乡村淳朴民风的赞美;对农村生活的喜爱和向往。
第2首钱塘湖春行|云脚低。
几处早莺||1.游中所见,动静结合,俯仰结合,展现无限春光的句是,;,。
2.主旨句是,。
二、阅读:1、白居易这首脍炙人口的春行诗,除了结构、描写、意境写得具有特色之外,用字用句也十分准确生动。
其中“几处早莺争暖树”句中“争”“啄”用得好,为什么?2、分析“乱花渐欲迷人眼”诗句中“乱”字的表达效果。
3、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
4、这首诗的第二联和第三联分别从怎样的角度来描写钱塘湖初春景色?5、在前六句中,诗人已经把西湖春色描绘得十分美好,在结尾处却说自己“最爱”湖东的白沙堤,至于白沙堤怎么可爱,除点明“绿阳阴里”外,诗人未做任何解释,你觉得诗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说说这首诗描写了一幅怎样的景象?诗歌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7.请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A.诗的首联交代了踏青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颔联从莺歌燕舞的动态中,展示了春天的活力,把大自然从冬日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C.颈联诗人用“乱”字勾画了百花竞放、五彩缤纷的美丽画卷,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密、绿色醉人的景象。
D.这首诗能紧紧抓住环境和季节的特征,选取典型景物,把西湖描绘得生机盎然,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
8.下面是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从总体着眼描绘了钱塘湖蓬勃的春意。
B、颔联、颈联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
C、诗人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准确、最具有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
D、尾联详细描写了“白沙堤”的美丽景色。
参考答案;1. “争”“啄”两个动词,传神地描绘出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场景图,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机,表现了诗人对钱塘湖早春的喜爱之情。
2.乱”字用得好,写出了花的繁盛。
乱花迷人的眼了,说明花的颜色极多,品种也多,香味浓郁,使人已经开始分不清了,非常形象地从侧面写出了花的生长状态,繁茂。
表现了诗人对钱塘湖早春的喜爱之情。
3.莺是春的歌手,在明媚的春光中几只早莺争先恐后地飞上向阳的树上歌唱;燕是春的信使,不知是谁家的新燕,已经开始啄泥衔草,筑建新巢。
4.第二联主要从动态方面描写动物,第三联主要从静态方面描写植物。
5.诗贵含蓄,这样含蓄的结尾常取得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
6.钱塘湖早春热闹美丽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钱塘湖的喜爱赞美之情。
第3饮酒作者朝代结庐||||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1、表达诗人远离世俗,身居大自然中悠然自得情态的名句是,。
2、描绘傍晚时分山中美丽景色的诗句是,。
3、颇富禅机,常用来形容事物有真意妙趣,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诗句是,。
寂寞。
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3.“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这两句诗是说理句。
请说说你的理解。
4.请从炼字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
5.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非常精妙,换成“望”字就没有这种效果,请你说说为什么?6请发挥你的想象,描述“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这两句诗的意境。
8.“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包含了作者怎样的志趣?9.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0.下列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而无车马喧”意思是没有那些人来人往的喧嚣,没有世俗的困扰。
B.“心远地自偏”意思是只要居所偏僻安静,心就会远离喧闹的尘世。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出了心与自然的会意与亲近,达到了一种物我合一的境界。
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此句写出了诗人面对良辰美景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
1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的前四句道出了作者的体验:要拥有心灵的纯净,就应该脱离喧嚣的环境,投身到大自然中,尽情体会生活的乐趣。
B“山气日夕佳”中的“佳”字,写出了作者对山气缭绕、夕阳西下这景象的赞美,表现了诗人归隐田园的惬意情怀。
C最后两句的意思是:这种生活让人体会到人生的真正意义,但无法用语言表达,只能用心灵去感受。
D本诗描写了恬静、闲适的生活,表现了诗人与自然相亲相融的境界。
12.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饮酒》主要表达了诗人如何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正意义,获得恬静的心境这一内容。
B.“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句与杜甫《望岳》中“荡胸生层云,决眦人归鸟”都借归鸟来写诗人陶醉自然而不愿做官的感受。
C.“此中有真意”与《归园田居》中“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都表达了诗人返朴归真的人生理想。
D.陶渊明爱菊,菊花成了远离尘俗、洁身自好的品格象征;周敦颐说莲,莲花象征着君子美好的品德。
他们都托物言志,寄托了一种高洁的情致。
13.请选出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A 这首诗最大的特点就是说理、抒情、写景交融一体。
B “结庐在人境”是写景,“而无车马喧”是抒写超脱尘世的感受,是抒情,说明了“心远地自偏”的道理。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两句,既是写景又是抒情,将诗人淡泊的心境和优美的环境水乳交融,历来为后世所称道。
D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是间接抒情,同时又蕴涵了丰富的人生哲理。
参考答案;2.不同意。
这一句是写诗人虽身居闹市,却远离俗世,不受世俗烦扰,表达了诗人陶醉于自然,恬淡愉悦的心情。
3.此句用设问,自问自答:因为心情闲适,心志高远,所以居所也显得偏僻安静。
4. “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
“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
5.因为“见”字生动地描绘出了作者在东篱下采菊时的悠闲,不是有意去“望”,而是无意所“见”,从而很好地表现出了诗人悠然恬静的心境。
6.山林中的雾霭在夕阳之下紫气升腾,若有若无,缭绕于峰际;成群的鸟儿相伴飞回鸟巢,归隐上林。
7. “飞鸟相与还”描写的情景:在美好的黄昏景色中,飞鸟结伴返回山林,万物自由自在,适性而动,表现出诗人摆脱官场束缚,悠然自得、恬淡舒适的心情。
8.悠然自得超尘脱俗的隐士形象,热爱自然的志趣。
9.表达了诗人陶醉于自然,恬淡愉悦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