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概论课——贝聿铭和他的建筑作品..

建筑概论课——贝聿铭和他的建筑作品..


设计技巧:螺旋形楼梯
• 玻璃金字塔是新卢浮宫美术馆的大门,人们可通过电扶梯 从广场到达拿破仑厅,拿破仑厅有两层,人们通常都是先 抵达大厅,会经过不锈钢的螺旋形楼梯,不过这次他没有 再用混凝土,而是选用更“科技性”的建材。看似十分单 纯的不锈钢楼梯,其实大不简单,没有支柱,全以楼梯本 身的螺旋形特性来支撑,而且楼梯高度达8.8米,高度的考 验相当惊人。同时为了美观,不锈钢板的厚度即不能过厚, 不过虽然有这些困难限制,贝氏依然很成功地创造了一座
三是建筑材料考究和建筑内部设计精巧。这些特色在「东馆」
的设计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几十年来,贝聿铭在美国各地负责设计过许多博物馆、
学院、商业中心、摩天大厦,也在加拿大、法国、澳洲、新

加坡、伊朗和北京、香港、台湾等地设计过不少大型建筑。 他是当之无愧的世界著名建筑大师。






华 盛 顿 国 家 艺 术 馆 东 馆
香山饭店
与过去设计的那些摩天大厦相比,香山饭店的规模不算大。但 是贝聿铭说「香山饭店在我的设计生涯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我 下的功夫比在国外设计有的建筑高出十倍」。他还说「我们不 能每有新建筑都往外看,中国建筑的根还在,还可以发芽。
香山饭店
当然,光寻历史的根 还是不够的,还要现 代化。有了好的根可 以插枝,把新的东西, 能用的东西,接到老 根上。从香山饭店的 设计,我企图探索一 条新的道路:在一个 现代化的建筑物上, 体现出中国民族建筑 艺术的精华」。
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

——记贝聿铭和他的建筑作品
• 演讲:建环1242 陈虬波 11号
生平简介 成名之作
代表作品 贝聿铭建筑作品年谱表 贝聿铭十大名言
贝聿铭简介
• (Ieoh Ming Pei) (1917-) 美籍华人建筑 师,1917年4月26日生于 广州,他的祖辈是苏州望 族,他曾在家族拥有的苏 州园林狮子林里度过了童 年的一段时光。其父是中 国银行创始人之一贝祖怡。 10岁随父亲来到上海,18 岁到美国,先后在麻省理工 学院和哈佛大学学习建筑, 于1955年建立建筑事务 所,1990年退休。
• 这座建造了十五年之 久。于一九七九年落 成的图书馆,由于设 计新颖、造型大胆、 技术高超,在美国建 筑界引起轰动,被公 认是美国建筑史上最
佳杰作之一。美国建 筑界宣布一九七九年 是「贝聿铭年」,授 予他该年度的美国建 筑学院金质奖章。
生平简介 成名之作
代表作品 贝聿铭建筑作品年谱表 贝聿铭十大名言

1983
建得 华周极与美
筑主 人文、法籍
的 最 后 大 师 ” ,
, 被 誉 为 “ 现 代
年 普 利 兹 克 奖
的 “ 艺 术 三 宝 ”
中 , 被 誉 为 海 外
美 籍 华 人 作 曲 家
国 华 人 画 家 赵 无
华 人 贝 聿 铭 先 生


生平简介
成名之作—肯尼迪图书馆
代表作品 贝聿铭建筑作品年谱表 贝聿铭十大名言
• 在拿破仑大厅仰视675片钻石状的玻璃,因为室内 外光线之亮度的差异,玻璃几乎视而不见,确实做 到了贝氏追求的目标,更可贵的是能从地下室体会 户外,欣赏卢浮宫优雅的建筑,让内外相边接,着 实创造了划时代性的室内空间设计。
卢浮宫院内的玻璃金字塔
玻璃金字塔的成功
• 自1989年建成以来,玻璃金字塔逐渐成为卢浮宫的标志性 建筑,挑剔的法国人也慢慢接受并称赞这一建筑创举。玻璃 金字塔成为卢浮宫中与《蒙娜·丽莎》画像和断臂维纳斯雕 塑相提并论的观赏热点。据说,三分之二的游客宁肯挤在玻 璃金字塔前排长队,也不愿从游客相对较少的另外两个入口 进馆参观。
进入正题
• 图书馆并非在同一水平线上,一些空间低 于地面,使建筑中最动情的因素留于地表。
外观
• 图书馆是由一个10层楼高的三角形塔(主 要用于文档放置,教育和行政),2层的展 示基地(展示基地及300位的剧院) 和110 英尺高的纪念幕,整个搭配和谐一致。
进入
• 进入馆内迎面的是一个小剧场
பைடு நூலகம்
「初生之犊」一夜成名

卢浮宫院内的玻璃金字塔



国 香山饭店

家 香港中银大厦 博
艺 术

馆 东
美秀美术馆


玻璃金字塔建造背景
• 卢浮宫前金字塔是1988年贝聿铭64岁时设计建造的。密特 朗总统邀请贝聿铭到法国巴黎参加卢浮宫改建计划。贝聿铭 设计了卢浮宫前的玻璃金字塔,此外,他还负责卢浮宫内苏利 殿翼厅的整建工程。

艺 平台、楼梯、斜坡和廊柱交错
相连,给人以变幻莫测的感觉。
阳光透过蜘蛛网似的天窗,从 不同的角度射入,自成一幅美

丽的图画。这座费时十年,耗

资近亿美元建成的「东馆」,
被誉为“现代艺术与建筑充满

创意的结合”。

建筑界人士普遍认为贝聿铭的建筑设计有三个特色:一

盛 是建筑造型与所处环境自然融化。二是空间处理独具匠心。
• 整座大楼采用由八片平面支撑和五根型钢混凝土柱所 组成的混合结构“大型立体支撑体系”,此一混凝土-钢结构立体支撑体系,在改进结构性能方面具有如下 独到之处:

1.采用几何不变的轴力代替几何可变的弯曲杆系,
来抵抗水平荷载,更加经济有效。

2.利用多片平面支撑的组合,形成一个立体支撑
体系,使立体支撑在承担全部水平荷载的同时,还承
• 贝聿铭的童年和少年是 在风景如画的苏州和高 楼林立的上海度过的, 从小立志要当一名建筑 师。后来他留美学习建 筑学,以超人的智慧多 次完成复杂的设计任务, 并在纽约开设了自己的 建筑设计事务所,又成 立了“贝聿铭设计公 司”,专门承担工程的 设计任务。
• 贝聿铭的建筑设计有 三个特色:一是建筑 造型与所处环境自然 融化。二是空间处理 独具匠心。三是建筑 材料考究和建筑内部 设计精巧。将近半个 世纪以来,贝聿铭设 计的大型建筑在百项 以上,获奖五十次以 上。他在美国设计的 近五十项大型建筑中 就有二十四项获奖。

且是公众生活与艺术

情趣之间日益增强联
系的象征。”称贝聿

铭是“不可多得的杰 出建筑师”。

「东馆」的地理位置十分

显要。它东望国会大厦,西望 白宫。而它所占有的地形却是

使建筑师们颇难处理的不规则

四边形。为了使这座建筑物能
够同周围环境构成高度谐调的

景色,贝聿铭精心构思,创造 性地把不同高度,不同形状的
“大罗浮宫计划”
• 但是,贝聿铭没有放弃自己的设计,他认为,以简约而富 现代感的金字塔作为罗浮宫的主要入口,就像人们由古埃及 文明开始,一直探索到近代艺术,具有象征意义。
• 为了说服高傲的法国人,贝聿铭在拿破仑广场上建造了 一座一比一的实体模型,供法国民众评鉴。随着民众对玻璃 金字塔的信心日增,反对声浪渐渐退去。
肯尼迪与其遗孀杰奎 • 真正使贝聿铭声名远 林
扬,跻身于世界级建 筑大师行列的是对约 翰•肯尼迪图书馆的 设计和建造。
• “贝聿铭的唯美世界, 无人可与之相比,我 再三考虑后选择了 他”——肯尼迪遗孀
杰奎林如是说!!
肯尼迪图书馆建造背景
• 一九六四年,为纪念已故美国总 统约翰•肯尼迪,决定在波士顿 港口建造一座永久性建筑物-- 约翰•肯尼迪图书馆。起初,肯 尼迪家族在一大群应选的一流建 筑师中没有太注意贝聿铭这位 「初生之犊」,但当他生动地 描述了根据建筑场地所作的设计、 建筑材料的选用、以及如何赋予 这座建筑物以特殊的目的和意义 之后,深深地获得了肯尼迪遗孀 杰奎林的激赏。
理想的画面:一座山,一个谷,还有躲
在云雾中的建筑,许多中国古代的文学
香山饭店

卢浮宫院内的玻璃金字塔


顿 国
香港中银大厦 州
家 艺 术
香山饭店


馆 东
美秀美术馆


美秀美术馆是日本人小山美秀子为
藏品所建。贝聿铭在日本设计的60米高的 钟塔和在法国设计的卢浮宫玻璃金字塔 打动了小山美秀子,于1990年委托贝聿铭 设计美术馆。鉴于业主对建筑师的完全
信任,一切均尊重设计者的意见,不惜 花费250亿日元的总造价建成这座人间的 天堂。贝聿铭向我们展现的是这样一个

卢浮宫院内的玻璃金字塔



国 香山饭店

家 香港中银大厦 博
艺 术

馆 东
美秀美术馆


其实,在约翰·肯

盛 尼迪图书馆建成的前
一年--一九七八年,
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

馆的设计建造成功,
便已奠定贝聿铭作为

世界级建筑大师的地 位了。当时的美国总

统卡特在「东馆」的 开幕仪式上称,“它

不但是华盛顿市和谐 而周全的一部分,而
• 一时间,抗议风潮如火如荼,席卷巴黎。法国民众高呼 “巴黎不要金字塔”、“还我罗浮宫”;法国媒体讥讽贝聿 铭为“贝法老”;法国文化部部长形容玻璃金字塔是劣质的 钻石;法国建筑界认为贝聿铭的设计风格与法国文化格格不 入;罗浮宫博物馆的馆长甚至愤而辞职了。用贝聿铭自己的 话来说:“这简直就像一场战争。”
争议不断的“大罗浮宫计划”
• 。1981年,法国总统密特朗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宣布,法 国政府将对罗浮宫进行大规模的改造和扩建,使这个历史悠 久的建筑成为真正的现代化博物馆。这就是著名的“大罗浮 宫计划”。
• 1983年7月27日,贝聿铭被法国政府任命为“大罗浮宫计 划”的设计师。这个结果大大出乎法国人的意料,而更让法 国人瞠目结舌的是,贝聿铭把罗浮宫拿破仑广场上的主入口 设计成一座透明的玻璃金字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