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设计22
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设计22
教学难点:整个动作协调连贯。
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置意图
技术应用
时间安排
创设情境
教师语言提示上三次课的知识点
学生认真听讲
初步建立动作概念
教学中
1分钟
温故知新
教师讲解示范
学生集中听讲
为讲解持球突破做铺垫
教学
30秒钟
新课讲解
组织、指导、巡视学生练习
认真听讲解看示范
正确概念
教学中
2分钟
实践操作
教学设计内容要求
教学案例基本信息
对应信息技术主题
多媒体技术
开始时间
14:00
结束时间
14:45Βιβλιοθήκη 学科体育与健康学段
初中
年级
8
案例名称
篮球持球突破
教材
书名:体育与健康(七—九年级)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1年7月
课程说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内容结合方面的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课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自主学练能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受益是当前体育教学过程中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需要,也是体现主体性教学的一种现代教学思想。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课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学习内容、资源、组织形式、参与时间、空间以及目标的达成、评价方式都给予学生充分的权力和主动,在达成“运动技能”“身体健康”目标的同时,着重关注学生心理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演示,使难于留住的瞬间的动作,清晰地反映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有广阔的思维空间,培养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教师语言引入本课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选难度练习
掌握技术动作
教学中
8分钟
学习效果评价
评价方式:本次课效果评价设计:1.学生复习持球突破技术,强化技术动作。2.教师的讲解示范,进一步完善技术动作。3.教师口令指挥练习、自选同侧步突破,自主练习,使学生熟悉技术动作。4.自选交叉步突破练习,完善技术动作。5.通过讲解篮球运动中的篮球文化,示范练习内容,让学生爱上这项运动,使学生更加深入的掌握持球突破这项技术。学会动作方法,并通过展示评价,提高对动作方法的认识。从而达到90%的学生能够基本掌握技术动作。
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初一学生的体育基础和学生身心特点及认知能力等情况,设计本节课。
篮球持球突破技术是持球队员运用脚步动作和运球技术快速超越对手的一种攻击性很强的技术,持球突破技术是由蹬跨、转体探肩、推按球和加速几个环节组成, 可分为交叉步突破和同侧步突破两种。
本课是学习持球突破的第4次课,在学生初步学习同侧步突破和交叉步突破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持球突破技术,把转体探肩、快速起动做为教学重点,使90%左右的学生能够掌握持球突破,提高对球的控制能力、支配能力,发展学生力量、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体验篮球运动的乐趣,培养学生自主练习、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情况,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教学规律,设置了五种不同难度的教学情景。前两种教学情景下,学生在教师的统一指导之下练习,能够基本掌握并独立完成技术动作。后三种教学情境,是让学生根据自我掌握动作的情况和自身的身体状况,选择不同难度的练习场地进行练习,在练习中,学生可以自行调整练习难度、进行练习,学生在认真了解篮球运动中篮球文化的同时,掌握较完善的技术动作,最后通过教学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运用持球突破技术,以此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纵观整节课,学生们表现积极认真,始终围绕教师的设计思路进行练习、思考、体会,师生配合融洽,课堂氛围浓厚。使90%左右的学生学会能够掌握持球突破,达到了预期效果,较好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尽管我非常投入地进行课堂教学,但是,细细回味课堂中的每个环节,还是有一些方面仍需改进。持球突破技术对于学生来说,需要有较熟练的体前变向、行进间运球等基础篮球技术,虽然学生学会了动作,但还处于不熟练阶段,快速起动、动作连贯性还需提高。如对个别学生的关注不够,对学生在练习中未能及时给予纠正。对课堂中生成的新问题的指导方面,教学机智还有欠缺,使我认识到临时应变能力、自身素质还有待提高。今后,我会继续努力,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注意总结积累课堂教学经验,提高课堂教学设计水平和能力。
信息技术环境软硬件要求及搭建环境情况
电教手段的直观性在教学中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若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运用电教手段,发挥电教手段的趣味性使学生在直观形象中,趣味活动中获取知识,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求知欲,保持高度的学习热情,进而引导学生进行求新求异的创造性思维。
教学背景分析
篮球是中学生非常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锻炼综合效果较好,是一项集体对抗的球类游戏项目。篮球持球突破技术是持球队员运用脚步动作和运球技术快速超越对手的一种攻击性很强的技术,由蹬跨、侧身探肩、推放球和加速等动作组成。持球突破技术是由蹬跨、转体探肩、推按球和加速几个环节组成,可分为交叉步突破和同侧步突破两种。动作重点是蹬跨步、转体探肩、推按球和加速。难点是蹬跨与推按球的协调配合。本技术在初中学段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掌握持球突破技术,并能运用的实际比赛中。本单元共8课时,本次课是第4次课。
本次课通过不同层次的教学情境练习,体现出以学生的学为主体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自我认可、自主选择、自我练习和自我评价中,完善技术动作。使得每一名学生都有不同层面的收获。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演示,使难于留驻的瞬间的动作,清晰地反映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有广阔的思维空间,培养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进一步学习同侧步突破、交叉步突破技术,使学生掌握技术要点,加深对持球突破技术的理解。2.技能目标:使90%学生能够完成技术动作。发展学生身体的协调、灵活、耐力及力量等身体素质。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团结协作、勇敢顽强的拼搏精神及竞争意识。
教学重点:积极蹬地,起动突然;转体探肩应与跨步相连;推按球离手必须在中枢脚离地之前;跨步脚尖指向突破方向。
最高心率预计175次/分左右,平均心率130次/分左右,练习密度为35%左右。
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未使用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300-500字数)
本次教学设计,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教学规律,设置了五种不同难度的教学情景。前两种教学情景下,学生在教师的统一指导之下练习,能够基本掌握并独立完成技术动作。在练习过程中,学生要尝试提高自己、自主选择、自主练习的能力;在模仿练习、观看其他同学的示范及师生的评价过程中,提高对技术动作的认识;通过自身实践,提高技术动作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