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届高三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语文)

2020届高三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语文)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本题共4小题,19分)韦见素,字会微,京兆万年人。

见素学科登第。

景龙中,解褐相王府参军,历卫佐、河南府仓曹。

丁父忧,服阕,起为大理寺丞,袭爵彭城郡公。

坐事出为坊州司马。

入为库部员外郎,加朝散大夫,历右司兵部二员外,左司兵部二郎中,迁谏议大夫。

天宝五年,充江西、山南、黔中、岭南等黜陟使,观省风俗,弹纠长吏,所至肃然。

见素仁恕长者,意不忤物,及典选累年铨叙平允,人士称之。

天宝十三年,拜武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充集贤院学士,知门下省事,代陈希烈。

见素既为国忠引用,心德之。

时禄山与国忠争宠,两相猜嫌,见素亦无所是非,署字而已,遂至凶胡犯顺,不措一言。

十五年六月,哥舒翰兵败桃林,潼关不守。

是月,玄宗苍黄出幸,莫知所诣。

见素与国忠、御史大夫魏方进遇上于延秋门,便扈从之成阳。

翌旦:次马嵬驿,军士不得食,流言不逊。

龙武将军陈玄礼惧其乱,乃与飞龙马家李护国谋于皇太子,请诛国忠,以慰士心。

是日,玄礼等禁军围行宫,尽诛杨氏。

见素遁走,为乱兵所伤,众呼日:“勿伤韦相!”识者救之,获免。

魏方进为乱兵所杀。

是日,朝士独见素一人。

是夜宿马嵬,上命见素子京兆府司录参军谔为御史中丞,充置顿使。

凌晨将发,六军将士日:“国忠反叛,不可更往蜀川,请之河、陇。

”或言灵武、太原,或云还京,议者不一。

上意在剑南,虑违士心,无所言。

谔曰还京须有捍贼之备今兵马数少恐非万全不如且至扶风徐图去就上询于众众以为然。

七月,至巴西郡,是月,皇太子即位于灵武。

寻命见素宣传诏命,便行册礼。

见素以奉上皇幸蜀功,加开府仪同三司,食实封三百户。

上元中,以足疾上表请致仕,许之。

宝应元年十二月卒,年七十六,赠司空,谥日忠贞,丧事官给。

(节选《旧唐书•卷一百八•列传五十八》有删节)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谔曰/还京须有捍贼之/备今兵马数少/恐非万全/不如且至/扶风徐图去就/上询于众/众以为然/B.谔曰/还京须有捍贼之备/今兵马数少/恐非万全/不如且至扶风/徐图去就/上询于众/众以为然/C.谔曰/还京须有捍贼之备/今兵马数少/恐非万全/不如且至/扶风徐图去就上/询于众/众以为然/D.谔曰/还京须有捍贼之/备今兵马数少/恐非万全/不如且至扶风/徐图去就/上询于众/众以为然/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解褐,脱去粗布衣服,喻入任为官。

古代常用穿着代指出身,如用“布衣”代指平民,以“青衣”代指高级官员。

B.服阕,守丧期满除服。

古代,父母死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其间不得行婚嫁之事,不预吉庆之典,任官者并须离职,称“丁忧”。

C.册礼,册立、册封的礼仪。

封建王朝皇帝的封禅、即位,实行册礼;后来唐封拜后妃王公及赠官,皆行册礼。

D.致仕,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盖指官员辞职归家。

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韦见素选拔官吏公正,纠正吏治,颇有威望,担任江两、山南、黔巾、岭南等道黜陟使,巡察各地,检查各级地方官员政绩优劣,惩办贪官污吏。

B.韦见素为感杨国忠的举荐之恩,有意附会,但他也深知安禄山与杨国忠的争斗,所以韦见素也不管是非,以致使凶险的胡人反叛,不置一言。

C.韦见素深得民心,哥舒翰兵败潼关,玄宗仓惶出逃,护从禁兵发动兵谏,杀死杨国忠,韦见素冈有认识他的相救,没有被军兵刺伤。

D.韦见素因保护玄宗入蜀有功,受到加官进爵。

后患脚病上表请求退休,朝廷答应了他。

死后追赠司空,谥号忠贞,由官府办理丧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见素仁恕长者,意不忤物,及典选累年,铨叙平允,人士称之。

(2)翌日,次马嵬驿,军士不得食,流言不逊。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本题共4小题,19分)魏罐,字用之。

父羽奏补秘书省校书郎、监广积仓,知开封府仓曹参军。

持法精审,明吏事。

上元起彩山阙前张灯与宦者护作宦者挟气视罐年少辄诛索侵扰罐密以闻诏杖宦者遣之。

瓘门人魏纲上疏诋天书,流海岛,罐亦坐是停官。

复监邓州税、鄂州茶,以大理寺丞知衡山县,就除转运使。

刘铱时计口以税,虽舟居皆不免,至是而雷、化、钦、廉、高州犹未除,罐为除之。

减柳州无名役四百人。

寻以罪降知洪州。

自主客郎中迁太常少卿,知广州。

史沆性险诐,尝为瓘所劾免。

会广州封送贡余椰子煎等饷京师,辄邀留之,飞奏指以为珍货,诏遣内侍发验无有,沆坐不实废,罐亦降知鄂州。

未逾年,复为陕西转运使,徙河北。

以给事中知开封府,政事严明,吏民惮之。

侬智高寇广东、西,独广州城坚守不能下。

于是论筑城功,迁工部侍郎、集贤院学士,复知厂州,兼广东经略安抚使,给禁卒五千,听以便宜从事。

属狄青已破贼,召还,纠察在京刑狱。

议者请开六塔河,塞商胡北流,宰相主其说,命罐按视,还奏以为不可塞。

下溪州蛮彭士羲叛,将发兵讨除。

进龙图阁直学士、知荆南。

罐以为“五溪之险,师行鸟道,诸将贪功生事,于国家何所利?”因条上三策,以招徕为上,守御为下,功取为失。

不报。

后卒如罐议。

徙澶州、滑州。

又徙邓州,不行,请老,以吏部侍郎致仕,卒。

(《宋史•列传第六十二》,有删节)【注】险诐(bi):邪恶不正,阴险诡诈。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元起/彩山阙前张灯/与宦者护作/宦者挟气视瑾年少辄诛索/侵扰瓘/密以闻诏/杖宦者遣之B.上元起彩山/阙前张灯/与宦者护作/宦者挟气视瑾年少/辄诛索侵扰瓘/密以闻诏/杖宦者遣之C.上元起/彩山阙前张灯/与宦者护作/宦者挟气/视瓘年少辄诛索/侵扰瓘/密以闻/诏杖宦者遣之D.上元起彩山/阙前张灯/与宦者护作/宦者挟气/视瓘年少/辄诛索侵扰/瓘密以闻/诏杖宦者遣之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字”,又称“表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B.“上元”,即元宵节,有赏花灯、猜灯谜等习俗,故又称灯节。

现已成为中国、汉字文化圈地区以及海外华人传统的重要年俗节日之一。

C.“奏”“疏”,和“章”“议”“表”“说”一样,均属古代常用文体,是臣下向君王、皇帝陈述自己对某事意见、看法的文书.。

D.“补”“除”“迁”是古代官职授任或变动的术语。

文中的“补”“除”与“授””拜”一样都是任职授官,“迁”与“徙”一样都是调动职务。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魏瑾任职,蒙父推举。

由于他的父亲魏羽奏请朝廷,他得以补任为秘书省校书郎,监管广积仓,开封府仓曹参军等职。

B.魏瑾在任,为民着想。

当时雷州、化州、钦州、廉州、高州沿用刘铱当时按人口收税的办法,即使船民也难以幸免,魏瑾替他们废除了这一苛税。

C.魏瓘为官,精审守正。

他曾揭发肆意妄为的宦官,后因株连停职;弹劾阴险诡诈的史沆,遭到报复,被陷害诬告私自截留了上供的宝物。

D.魏瓘为政,敢于建言。

在京刑狱担任纠察时,曾经对开凿六塔河以及镇压彭士羲叛乱的两个朝议提出反对意见,朝廷都马上予以采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l)五溪之险,师行鸟道,诸将贪功生事,于国家何所利?(5分)(2)又徙邓州,不行,请老,以吏部侍郎致仕。

(5分)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本题共4小题,19分)焦竑,字弱侯,江宁人。

为诸生,有盛名。

从督学御史耿定向学,复质疑于罗汝芳。

举嘉靖四十三年乡试,下第还。

定向遴十四郡名士读书崇正书院,以竑为之长。

及定向里居,复往从之。

万历十七年,始以殿试第一人官翰林修撰,益讨习国朝典章。

二十二年,大学士陈于陛建议修国史,欲竑专领其事,竑逊谢,乃先撰《经籍志》,其他率无所撰。

翰林教小内侍书者,众视为具文,竑独曰:“此曹他日在帝左右,安得忽之。

”取古奄人善恶,时与论说。

焦竑,字弱侯,江宁人。

做诸生时就有很大的名气。

跟随督学御史耿定向学习,又向罗汝芳请教疑难问题。

嘉靖四十三年乡试中举,未考中进士而回乡。

耿定向挑选十四郡中有名的读书人到崇正书院读书,以焦竑为书院山长。

等到耿定向辞官返乡居住,焦竑又跟随他回到乡里。

万历十七年,焦竑才凭借殿试第一名被授予翰林修撰,入翰林后,更加潜心研究本朝的典章制度。

二十二年,大学士陈于陛建议修撰国史,打算让焦竑专门负责这件事,焦竑谦让推辞,于是先撰写了《经籍志》,其他的内容都没有撰写。

翰林教小宦官读书,被众人视为不起作用的形式,唯独焦竑说:“这些人以后在皇帝左右,怎么能够忽视他们?”他选取古时宦官的善恶之事,时常向他们讲述。

皇长子出阁,竑为讲官。

故事,讲官进讲罕有问者。

竑讲毕,徐曰:“博学审问,功用维均,敷陈或未尽,惟殿下赐明问。

”皇长子称善,然无所质难也。

一日,竑复进曰:“殿下言不易发得毋讳其误耶解则有误问复何误古人不耻下问愿以为法。

”皇长子复称善,亦竟无所问。

竑乃与同列谋先启其端,适讲《舜典》,竑举“稽于众,舍己从人”为问。

皇长子曰:“稽者,考也。

考集众思,然后舍己之短,从人之长。

”时方十三龄,答问无滞,竑亦竭诚启迪。

尝讲次,群鸟飞鸣,皇长子仰视,竑辍讲肃立。

皇长子敛容听,乃复讲如初。

竑尝采古储君事可为法戒者为《养正图说》,拟进之。

同官郭正域辈恶其不相闻,目为贾誉,竑遂止。

竑既负重名,性复疏直,时事有不可,辄形之言论,政府亦恶之。

二十五年主顺天乡试,举子曹蕃等九人文多险诞语,竑被劾,谪福宁州同知。

岁余大计,复镌秩,竑遂不出。

皇长子出阁读书,焦竑担任讲官。

按照惯例,讲官为帝王讲述诗书文史时很少有提问的,焦竑讲完后,慢慢地说:“广博地学习,详细地询问,(他们的)作用是一样的。

臣虽作详尽的陈述,但或许还有遗漏的地方,希望殿下多加提问。

”皇长子说讲得好,但是却没有质疑发问。

有一天,焦竑又进言说:“殿下不轻易发言,是不是担心犯错误?解答可能会有错误,提问又有什么错误呢?古时人不耻下问,希望殿下能以这些人作为学习的榜样。

”皇长子又说讲得好,但最终也没有提问题。

焦竑于是就与同僚商议先从头进行启发,恰逢讲到《舜典》,焦竑就举“稽于众,舍己从人”提问,皇长子说:“稽,就是考证考查的意思。

考查收集众人的想法,然后舍弃自己的短处,学习别人的长处。

”当时皇长子只有十三岁,回答问题没有停顿,焦竑也竭尽全力去启发引导。

曾有一次在讲课途中,一群鸟飞翔鸣叫,皇长子不觉抬头看,焦竑就停止讲课,严肃地站在那里。

皇长子脸色郑重严肃起来听讲,焦竑才又像先前那样继续讲课。

焦竑曾经收集了古时王位继承者的能够作为楷式(典范)和鉴戒(可以对照引为教训)的事编成《养正图说》,打算进献给皇长子。

同僚郭正域等人厌恶焦竑没把这件事告诉他们,把焦竑(撰写《养正图说》)看成是沽名钓誉之举,焦竑就停止了撰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