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公司业务条线贷后管理案例分析
公司业务条线贷后管理案例分析
21
二、关注行业风险 加强资质审查
22
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管理不规范、财务信息失真、关联交易 复杂、资金取得及使用不合规等现象,由亍信息的不对称,使 银行很难真实掌握其实际经营情况及资金使用情况,本案例正 是典型的高息民间集资所引发的突发不良事件,银行在对中小 企业授信时,如何识别幵有效控制中小企业高利借贷行为将是 中小企业授信调查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42
四、重视关联企业风险牵连 适时退出高风险企业
(五)措施成效
借款人的流动资金贷款如果被挪用到自身的固定资产投资或其他企业的固 定资产投资上,将会对其自身的流动性产生极大风险。我行通过向同业和 其他船务公司了解借款人情况,对账务进行核实等途径,对借款人的近期 经营情况进行了摸底,并对其经营现金流进行了分析,全面掌握企业货款 的回笼及归行情况,经过分析,认为其自身经营情况尚属正常,第一还款 来源较为充足,能保证按时归还我行授信。该笔5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于 2011年2月24日到期,按照原先预期,我行顺利的回收了贷款本金及利息 。虽然该贷款按时收回,但最终考虑到企业的关联企业存在民间高利息借 贷行为和项目建设资金缺口较大因素,我行对该笔贷款进行周转后,信贷 资产回收的安全性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因此我行最后决定对借款人实施 了一次性主动退出政策,该笔贷款不予周转。在借款人归还贷款本金后不 久,XX信用担保有限公司也结束了对借款人的担保义务,并收回了替企业 代付的保证金,双方表示在以后的合作过程中,对于相关企业的突发性事 件继续保持沟通,有效减少和化解双方的风险。
要深入调查企业的股权结构,理清企业控股企业、参股企业 、经营管理以及关联交易等情况。严格审查企业的经营管理 模式和资金运作模式,特别是对“两头在外”或“一头在外 ”的企业,了解资金的实际控制方,并结合实际制定有利于 风险控制要求的授信方案。在财务分析上,应特别加强对其 它应收款、其它应付款、长期投资、预付账款等关联性科目 的调查核实。
40
四、重视关联企业风险牵连 适时退出高风险企业
(三)风险成因分析
2011年2月初,我行通过相关渠道得知借款人关联企业——XX船舶制造 有限公司项目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较大,导致项目建设资金缺口较大,迫 使其借用高利息的民间资金,且数额较大,资金链日趋紧张,出现债务 危机的预期严重。我行考虑到关联企业也同为温州商会企业,其经营者 与张某私交甚好,普陀区政府相关部门也就该事件多次约谈张某,了解 相关情况及探讨相关解决方案,但整体形势不容乐观。我行预感借款人 在关联企业资金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对其提供资金支持的可能性较大,也 就意味着我行对借款人的贷款存在被挪用可能性,一旦我行信贷资金被 援用到关联企业已存在资金缺口的固定资产项目建设上或归还民间借贷 上,该笔资金的回收就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此外,当关联企业的债务 集中到期,资金链断裂,借款人对其提供的资金将无法收回,这将导致 借款人的现金流出现危机并影响其正常的经营活动,出现连带的负面影 响,使借款人整体的抗风险能力降低,同时使我行发生信贷风险的概率 增大。
2.提高对企业欺诈、非法集资等行为的识别能力
本案例中企业股东之间存在内部矛盾,其集资款以股东个人名义进行, 未入企业账户,后以企业名义追认,企业有预谋的进行骗贷,隐瞒真实 情况,提供虚假信息,具有很大的隐蔽性(企业集资中涉及公安、税务 、当地政府部门人员等,都被企业表面良好的经营状况所迷惑)。因此 ,必须提高对企业欺诈、高利借贷等行为的风险识别能力,通过企业资 金链分析、可疑资金流向分析、现场访谈和电话访谈的识别、可疑的财 务信息分析、外围查证及贸易核查等方式进行核实,及时发现风险信号 。
(二)客户授信情况
2011年6月,我行为借款人核定1000万元授信总量,由XX担保有限责 任公司提供连带责任保证担保。2011年6月28日,支行向该公司发放流 动资金贷款1000万元。2011年11月28日,支行报告重大突发事件:由 于实际控制人周伟突然失踪,借款人经营停止并出现供应商哄抢事件。 借款人无法按照还款计划归还本应于2011年11月26日到期的100万元 贷款,贷款出现逾期,贷款分类由正常下调为关注。
30
三、提高企业民间借贷行为的识别能力
31
二、关注行业风险 加强资质审查
(五)
措 施 成 效
1
2
32
三、提高企业民间借贷行为的识别能力
33
三、提高企业民间借贷行为的识别能力
2.持续跟踪企业变化情况,及时与投资者接洽协商
我行在不良发生后一直持续跟踪企业变化情况,借款人于2010年11月 开展部分复工,2011年3月,为在执行担保过程中更多的得到当地政府 的支持,在当地政府维稳的主张下,我行同时考虑已有投资者意向接手 企业。2011年4月8日,由借款人的法定代表人薛某筹集资金支付了一 季度利息及罚息,金额为223948.44元。2011年4月,顾某、谢某开始 接手企业,顾某在当地开办了CY纺织有限公司,主要经营布匹的织造, 他参与经营借款人的方式是先通过承包经营的方式进入企业,大约在 100天后完成对企业的控股。为此,我行与顾某及时协商我行本息归还 问题,约定在承包期内以承包金归还我行本息,承包金不足部分由顾某 代垫,完成控股后由顾某完全负责还本付息事宜。经过几期授信偿还, 借款人不良授信余额降至1365万元。 通过一系列措施的采取,借款人已开始逐步还本付息,下一步将关注顾 某接手后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情况及现金流状况,及时催收我行本息, 若出现未按时还本付息现象,将及时采取相应的法律措施。
13
二、关注行业风险 加强资质审查
(三)
案 例 成 因
1
2
14
二、关注行业风险 加强资质审查
15
二、关注行业风险 加强资质审查
16
二、关注行业风险 加强资质审查
(四)
措 施 成 效
1
2
17
二、关注行业风险 加强资质审查
18
二、关注行业风险 加强资质审查
19
二、关注行业风险 加强资质审查
10
小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突发事件的影响, 可能对企业的还款能力造成重大影响。针对突发事件,应高度 重视幵即刻启劢应急工作,分析事件对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的不 利影响,制定出应急措施戒解决方案,密切跟踪事件进展,最 终确保能有效化解风险。
11
二、关注行业风险 加强资质审查
12
二、关注行业风险 加强资质成立,主要从事国内沿海及长江 中下游普通货船运输。注册资金4280万元,股权结构为张 某90%、叶某10%,公司法定代表人张某,温州籍人,时任 ZS温州商会会长。该公司拥有3560吨多用途货轮两艘、 5015吨散货船两艘及2810吨多用途货轮一艘,总资产上亿 元,其中固定资产共计7000余万元。该公司2008年实现主 营业务收入3473万元,实现净利润401万元,2009年实现 主营业务收入4726万元,净利润550万元,2010年1-6月 份实现经营收入2599万元,净利润333万元,每年的净利润 率均在10%以上。当时公司短期借款1700万元,由于前几 年资产质量积累较好,企业当时的资产负债率为40%。
23
三、提高企业民间借贷行为的识别能力
24
三、提高企业民间借贷行为的识别能力
25
三、提高企业民间借贷行为的识别能力
(三)
案 例 成 因
1 2
3
26
三、提高企业民间借贷行为的识别能力
27
三、提高企业民间借贷行为的识别能力
28
三、提高企业民间借贷行为的识别能力
29
三、提高企业民间借贷行为的识别能力
公司业务条线贷后管理案例分析
2012年11月
目录
一、关注企业盲目扩张 主动化解授信风险 二、关注行业风险 加强资质审查 三、提高企业民间借贷行为的识别能力
四、重视关联企业风险牵连 适时退出高风险企业
五、强调授信材料真实性的重要性 六、加强对企业主的日常关注
1
2
小企业的投资行为一般较为短视,往往缺乏足够的风险意 识,部分激进型的中小企业主,利用短期借款支撑长期投资, 甚至涉足高风险行业,最终导致资金链断裂、诉讼、破产等严 重后果。全面了解借款人的经营情况,掌握借款人的未来规划 ,在授信期间实时跟踪经营变化,幵采取有效措施化解授信风 险,是保障我行授信资产安全的重要丼措。
41
四、重视关联企业风险牵连 适时退出高风险企业
(四)采取措施
我行得知该事件与借款人的内在联系后,意识到该事态的严重性,并在 第一时间约谈了借款企业的实际控制人,了解其贷款到期资金安排情况 。除对担保公司存于我行的20%保证金部分进行严控外,我行同时要求 其进一步确认剩余的贷款本金的落实情况,确保我行授信安全。借款人 经营者表示除一部份货款在我行账户外,剩余的贷款本金已暂存于其他 金融机构,能保证我行贷款的按时足额归还,同时也希望我行对该笔流 动资金贷款能予以周转使用。在基于借款人具有较好的还贷意愿的前提 下,我行表示在关联企业在项目建设资金缺口得到解决的情况下,不对 借款人产生实质性影响后,对贷款周转事宜给予考虑,企业表示接受。 其间我行也多次与XX信用担保有限公司进行沟通,双方也就相关事件的 进展交换了意见和看法,共同表示了对该事件的担忧,以及随之可能带 给借款人的不良影响,给双方带来不利。该担保公司也明确表示,在此 事件未处理完毕之前,对该公司提供担保的意愿弱化。
4.对担保公司合作项目保持独立判断
与担保公司合作的项目,除参考担保公司调查结果,仍应在贷前调查和 授信审批过程中保持对授信风险的独立判断。对于与担保公司合作的项 目应坚持我行的风险偏好和管理要求,保持授信评审的独立性和科学性 。
5.实行中小企业客户经理准入制度
进一步加强对中小企业客户经理的培训,实行准入资格制度,中小企业 客户经理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其实提升客户经理风险把控能力。
3
一、关注企业盲目扩张 主动化解授信风险
(一)客户基本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