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一、考试大纲1.了解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
2.掌握教育的涵义及构成要素;了解教育的起源、基本形态及其历史发展脉络;理解教育的基本功能,理解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关系,包括教育与人口、教育与社会生产力、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教育与精神文化等的相互关系;理解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基本关系,包括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与人的个性形成,以及影响人发展的主要因素——遗传、环境、教育、人的主观能动性等及它们在人的发展中的各自作用;了解青春期生理的变化,包括中学生的身体外形、体内机能、脑的发育、性的发育和成熟。
3.理解义务教育的特点;了解发达国家学制改革发展的主要趋势;了解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熟悉我国当前的学制。
4.掌握有关教育目的的理论;了解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教育方针,熟悉国家当前的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及实现教育目的的要求;了解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及其相互关系。
5.了解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观察法、调查法、历史法、实验法和行动研究法等。
二、具体考点【考点1】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教育的概念(1)广义: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2)狭义:主要指学校教育,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身心影响。
考查题型:选择题、辨析题【考点2】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教育的属性及功能(1)教育的本质——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①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②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③教育是以培养人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④在教育这种培养人的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矛盾活动。
(2)教育的社会属性①教育具有永恒性②教育具有历史性③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考查题型:选择题、辨析题【考点4】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教育的起源(1)神话起源说(2)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沛西•能(3)心理起源说:孟禄(4)劳动起源说:米丁斯基、凯洛夫考查题型:选择题【考点5】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教育的发展原始社会的教育特点:(1)自发性、无阶级性、公平性。
(2)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合在一起。
(3)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4)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生产和生活。
考查题型:选择题古代社会教育的特征①奴隶社会教育的特征奴隶社会里,出现了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产生了学校教育,使教育从社会活动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形态。
②封建社会教育的特征封建社会的学校教育较之奴隶社会的学校教育,在规模上逐渐扩大,在类型上逐渐增多,在内容上也日益丰富,并且具有等级性、专制性和保守性。
古代社会教育的发展:考查题型:选择题【考点7】教育学概述——萌芽阶段(奴隶社会到17世纪)★★★代表人物及代表著作:1.《学记》具体主张:《学记》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为称为“教育学的雏形”。
(1)教育的重要性:“化民成俗,其必由学”;(2)教育与政治的关系:“建国君民,教学为先”;(3)启发诱导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4)循序渐进原则:“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5)课内外相结合:“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藏息相辅”;(6)教学相长原则:“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7)长善救失原则:“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8)豫时孙摩原则:“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凌节而施之谓孙;相关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预防、及时、顺应、观摩)(9)教师观:“凡学之道,严师为难。
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10)重视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
”(11)教育制度:“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
”2.孔子的《论语》(1)教学的基本科目:诗、书、礼、乐、易、春秋。
(2)重视因材施教。
3.国外教育思想家(1)苏格拉底:产婆术(又称助产术)(2)柏拉图:《理想国》;“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提倡者。
(3)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提倡追求理性就是追求美德,这是教育的最高目的;历史上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
(4)昆体良:《论演说家教育》(又称《雄辩术原理》),被认为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专著,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学法的书。
考查题型:选择题、简答题【考点8】教育学概述——教育学的建立阶段★★★1.教育学学科的建立创立阶段的代表人物及其教育思想如下表:2.规范教育学的建立考查题型:选择题、辨析题、简答题【考点9】教育学概述——发展阶段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发展考查题型:选择题当代教育理论的发展1.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著有《教学与发展》一书,把将近二十年的实验研究进行了总结。
他的理论核心是:“以最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达到最理想的发展水平”。
2.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著有《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帕夫雷什中学》等书。
3.美国教育家布卢姆著有《教育目标分类学》、《学生学习的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分册》等著作,提出了掌握学习理论。
主张把教育目标分为三个主要领域: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并按照由低到高、由简到繁的顺序把每个目标领域再细分为多个层次和水平。
4.德国教育家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原理》创立了范例教学理论。
5.陶行知教育思想陶行知,人民教育家,其教育思想理论核心为生活教育理论。
考查题型:选择题【考点10】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教育与人口的相互关系人口对教育的制约和影响(1)人口的数量和增长是制约教育事业的规模、速度的一个重要因素(2)人口的质量影响教育的质量(3)人口的结构影响着教育的发展(4)人口流动对教育的影响教育对人口再生产的作用(教育的人口功能)(1)控制人口的数量(2)提高人口的质量(3)改善人口结构,调整人才构成与流动考查题型:选择题【考点11】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相互关系考查题型:选择题、简答题【考点12】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相互关系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的领导权(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制约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3)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目的(4)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内容的取舍(5)教育相对独立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教育对政治经济的制度的影响作用(1)教育培养出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3)教育促进民主化进程,但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考查题型:选择题、辨析题【考点13】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教育与文化的相互关系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1)文化观念制约着教育观念(2)文化制约着教育目的的制定(3)文化制约着教育内容(4)文化制约着教育管理体制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教育的文化功能)(1)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
(2)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
(3)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
考查题型:选择题、辨析题【考点14】教育与人的发展——人的发展规律(1)顺序性:循序渐进、不“拔苗助长”、不“陵节而施”;教育要适应“最近发展区”;(2)阶段性: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特点进行教育,不能搞“一刀切”;(3)不平衡性:抓住关键期;(4)互补性:扬长避短,长善救失;(5)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
考查题型:选择题、辨析题、简答题【考点15】教育与人的发展——影响人发展因素的理论考查题型:选择题、辨析题【考点16】教育与个体发展的关系——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1.遗传(1)概念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
(2)遗传素质的作用遗传素质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生理前提和物质基础。
(3)遗传决定论创始人:高尔登《遗传的天才》、桑代克、霍尔、董仲舒。
2.环境(1)概念环境泛指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
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2)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①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机遇、条件和对象。
②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3)环境决定论:认为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起决定作用。
把人看成是环境的消极适应者,忽视了人的自主性。
代表人物华生、洛克、荀子等。
3.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原因在于:①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
②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③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④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1)概念: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能动作用。
(2)作用: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考查题型:选择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考点17】教育制度——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学制发展历程★★★双轨制:一是为资产阶级设立,一是为劳动人民子女设立。
(英国建立)单轨制:所有的学生在同样的学校系统中学习。
(美国形成)分支制:初等教育一致,中等教育分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两个分支学制。
(前苏联建立)考查题型:选择题【考点18】教育制度——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考查题型:选择题【考点19】教育制度——义务教育制度(1)概述义务教育是依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2)特点义务教育是强迫教育,具有强制性、普及性、免费性。
①强制性。
一是适龄儿童必须接受教育;二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
②普及性。
原则上义务教育覆盖我国所有适龄儿童、少年,也包括具有接受教育能力的盲、聋、哑、弱智和肢残的儿童、少年。
③免费性。
体现在免学费和杂费。
(4)我国义务教育制度1986年通过的《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
2006年6月29日,在我国已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再次修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以下简称“新《义务教育法》”),对我国义务教育制度进行重新思考和定位。
该法自2006年9月1日起实施,拉开了我国义务教育向着均衡、公平方向快速发展的序幕。
考查题型:选择题第二章中学课程一、考试大纲1.了解不同课程流派的基本观点,包括学科中心课程论、活动中心课程论、社会中心课程论等;理解课程开发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儿童、社会以及学科特征等。
2.掌握基本的课程类型及其特征,其中包括分科课程、综合课程、活动课程;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显性课程、隐性课程等。
3.了解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等涵义和相关理论。
4.了解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改革目标及其基本的实施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