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书是以语言、文字、符号、线条、图案、图象为其综合表现形式的,有诉讼证据作用的各种书面资料的总称。
文书在诉讼过程中既可能为物证,也可能为书证,有些既是物证又是书证(三)文书与犯罪的关系1、文书是犯罪人用以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一种手段。
2、文书是犯罪行为直接侵害的对象。
3、文书是犯罪人用以掩盖已有犯罪事实、逃避打击的一种方式。
4、文书是犯罪现场的遗留物。
(二)文书物证的组分:笔迹、印迹、言语、物质材料、污损变化文书检验,有的称文书检验或文书鉴定,习惯上简称文检。
它是指在诉讼活动过程中,对于与案件有关的文书进行勘验、分析、识别、鉴定,以及对文书情报资料的收集、储存、查对等各项活动的总称。
四、文书检验的作用(一)决定立案、消案的依据作用(二)开展侦查、调查的线索作用(三)认定人物、事实的证据作用二、文书物证、书证的保全原则(一)合法提取(二)保持文书原貌(三)统一、安全保管(四)严格、规范调阅制度(五)及时处理一、同一认定方法二、物理检验方法(一)一般光学检查法(二)显微镜检验方法(三)不可见光检验方法(四)物理综合技术检验方法三、化学检验方法四、物理化学检验方法五、数学检验方法六、综合检验一、笔迹的定义笔迹是手写文字符号的表现形式,是书写动作的反映。
笔迹的外在形式:(只)表现手写文字及其相关数字、符号。
笔迹的内在本质:表现书写动作。
(二)笔迹的特点1.运笔动作符合书写规范。
2.必须有书写工具。
3.必须依靠书写运动器官的运动。
4.书写动作为整体性动作。
5.书写动作为经过一定程度学习而形成的技能性动作。
6.笔迹是一种动作习惯痕迹。
二、笔迹与书写习惯的关系(一)书写习惯的组成及其表现书写动作习惯—笔迹特征(狭义);书面语言习惯--书面语言特征;文字布局习惯—文字布局习惯。
(二)二者的关系笔迹反映书写动作。
笔迹特征反映书写习惯。
动力定型:条件反射经多次强化而获得巩固的暂时神经联系。
五、书写习惯与书写技能的关系二者形成的标志:书写动作体系的建立;书写动作的协调性和准确性;视觉控制作用减弱而动作控制作用增强;书写动作的适应性和书写形式的多样性。
联系:生理机制相同。
(自动化动作系统、动力定型的表现)形成时间与标志相同。
都是动作的行为方式,都以笔迹为表现形式。
区别:定义与表现形式不同;形成条件差异(有无意识及程度);特性不同。
一、书写习惯特殊性的含义人们的书写习惯的总和所具有的人各不同的特性。
即总和是特定的。
笔迹中的某些方面的特征或者某个具体特征可能为部分人所共有,但少有的和特有的特征所构成的体系是特定的,所反映的正是书写习惯的特殊性。
二、书写习惯特殊性形成的因素(一)人的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的差异(二)外部客观条件影响的差异接受教育的时代;社会经历与阅历:所处的社会环境;学习、练习书法的时间长短;学仿对象和方法;社会职业;个人的兴趣与爱好。
(三)形成书写习惯自动化系统的特定因素书写习惯形成过程中,书写动作形成自动化锁链系统的影响因素非常多,如:特定的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特定的外部和后天因素等。
使得书写练习过程中的书写动作表现和成型过程绝对不完全相同。
同时,文字的书写存在多样性,精细动作无法描述或完全摹仿。
起决定作用的是后天练习中的特异条件。
一、书写习惯稳定性的含义书写人的书写习惯一经形成以后,能够在一定时期内保持基本稳定而不发生根本性变化的属性。
这种稳定是一种相对的稳定。
且受许多条件限制。
变化因素永远多于稳定因素。
二、书写习惯相对稳定的原因1.条件反射强度规律和动力定型牢固性。
2.书写动作自动化锁链系统的特点。
3.文字自身的稳定性。
文字含义的稳定性;文字书写规范的稳定性;文字渐变性。
4.意志力和注意力有限性。
三、书写习惯稳定与变化的关系(一)书写习惯变化性及其表现1.含义书写习惯在表现过程中受多种内外因素影响能够发生一定程度变化的属性。
2.变化性的表现逐渐变化:无条件的、长时间的。
整体上升或下降;局部变化。
适应性变化:暂时的。
变化表现为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多为生理(临时改变或损伤)、心理(紧张、绝望、起伏)、书写工具、书写材料、书写环境、书写姿势、书写速度、书写形式。
人为故意改变:局部的、明显的。
为书写人主观故意而引起。
书写习惯总和改变:长时间的。
个别特征虽相同,但大部分改变。
(若无各阶段样本,结论可能与实际出现正常矛盾)(三)笔迹特征的具体类型1.按照时空位置分类(1)空间特征平面特征:单个特征:点—大小、形态;线—长短、粗细、曲直状态(角度与弧度)、方向、线段内各组分之间的比例。
组合(相互间关系)特征:位置、距离、比例关系。
立体特征:已有痕迹的深浅(力度);痕迹间反映的整体运笔动作。
(2)时间特征主要指时间上的先后书写顺序。
表现为:单个笔画线段内书写先后顺序;笔画间的先后书写顺序;结构间的先后书写顺序;混合顺序。
2.按特征形成方式和作用分(1)反映书写动作习惯的特征书写动作一般状况特征(笔迹一般特征);书写动作局部特征(笔迹细节特征);(2)反映书面语言思维习惯的特征词汇特征;语音特征;语法特征。
(3)反映文字位置关系的特征:字间、行及行间、段首、程式语。
笔迹一般特征:综合表现书写技能与书写动作习惯一般状况的特征方面。
2.具体类型⑴笔迹熟练程度特征①含义:指书写动作的自动化程度、准确程度和协调程度。
具体体现在:运笔动作的准确程度;笔画之间的协调程度;文字结构和布局的合理程度。
②层次:熟练程度高的笔迹;不熟练的笔迹;中等熟练程度的笔迹。
③作用:是分析书写人文化程度的重要依据;是筛选和确定书写重点嫌疑人的重要依据;特定情况下是否定结论的主要依据(正常笔迹;时间间距短;检材的熟练程度特征明显高于样本。
可否定)。
⑵书体、字体特征①书体:是指根据基本笔画和单字的组成部分,按照特定的规范和要求构成的书写体系。
(不同书体的笔画和结构书写规范和组成形式不同。
)主要为分析书写人是否熟悉和准确运用书写规则提供依据。
②字体:一是指印刷文字的组字体系;二是指不同的书法风格和流派。
在笔迹学上主要研究第2层含义。
作用:用于分析书写人在书法练习过程中是否所学过某种特定的字体,师从于哪一个流派;现在具备的功底如何。
为侦察工作压缩范围。
⑶字形特征手写单字在外观形状方面表现出来的特点。
分为:长形、方形、扁形、圆形、梯形等。
作用:该类特征较为稳定,但作用不很明显,只在字形特别特殊时才有意义。
⑷字的大小特征相对于手写字迹而言。
大小标准:长形字的高度;扁形字的宽度;圆形的直径。
钢笔、圆珠笔:以1CM和为界,分为大、中、小三种类型。
作用:该类特征易变,作用不明显,只在特大或特小时有一定作用。
⑸字的倾斜程度特征绝大部分手写文字的纵轴线与字行所构成的夹角关系。
类型:常见的有端正的字迹、向右倾斜的字迹、向左倾斜的字迹三种。
特别的有左下塌字迹、右下塌字迹两种。
意义:不稳定,易受书写速度、书写姿势、和书写位置等因素影响。
但在书写人的检材和样本中反映非常稳定时有作用。
⑹笔迹抑压力特征笔迹中所反映出来的书写人书写时笔尖对纸面所施加的平均压力特点。
简称笔压特征。
笔压测定方法:笔画的粗细、曲直和墨迹浓淡;圆珠笔油堆积现象或者钢笔笔尖分叉状况;墨迹在纸面的渗透程度;笔道沟痕的深浅;纸张背面压痕高低;衬垫物上压痕深浅。
体判定方法:A.观察笔痕特点。
圆珠笔:笔迹颜色浓、笔痕深而粗、立体感强的,为笔压强;反之为弱。
自来水笔:墨迹浓、笔痕深而粗或出现分叉,为笔压强;反之为弱。
B.观察衬垫纸上的压痕:纸张质量和工具因素影响。
C.静电成相法:第1、2页显字为弱;3、4页为较强;5、6页为很强。
作用和意义:注意变化因素,如伪装、速度变化、书写姿势变化、复写等。
有助于判明书写工具和书写方法。
是笔迹鉴定常用特征之一。
有助于利用压痕文字,为侦查和鉴定工作提供帮助。
(二)笔迹细节特征是指书写动作局部特点。
(具有精细、复杂、隐蔽等特点)是书写习惯特殊性表现的主要方面。
是笔迹鉴定认定主要依据的特征方面。
体现:以笔画和结构为单元,其空间位置特点、相互关系特点、时间先后顺序特点、和单个文字整体结构特点。
⑴单个笔画运笔特征③运笔特征的表现形式A.起笔特征B.行笔特征C.收笔特征D.笔画基本形态特征E.笔力特征④运笔特征的价值A.运笔动作的精细与复杂决定了运笔特征的出现率和利用率高,使其成为笔迹鉴定中认定书写人的主要依据,特别是针对少量字迹,对其进行充分认识,是增加特征量、增强认定依据的根本途径;B.运笔动作的细小和隐蔽性使得其难于被注意和摹仿;是识别伪装的依据。
⑵笔画间的相互关系特征①笔画间的交叉关系特征A.表现为:交叉点位置的高低、左右关系—偏高、偏低、偏左、偏右;不该交叉笔画之间交叉;该交叉笔画分离。
B.作用:不稳定性;特殊情况下的利用价值。
②笔画间的连写关系特征(连笔特征)A.表现:连笔部位;连笔方向;连笔形态。
B.作用:检验过程中,需要的样本应与检材的书写速度基本一致;连笔的流畅性和整体性是判断字迹是否正常的依据;连笔特征是鉴定中认定书写人的主要依据。
③笔画间的搭配特征A.表现:笔画间的位置关系——方位(上下左右)、距离(远近或疏密);笔画间的比例关系——长短。
独体字的外观形态——整体比例关系。
结构内部笔画间的搭配关系。
B.作用:该类特征稳定,相同条件下重复出现率高。
细小、隐蔽,不易伪装和摹仿。
④笔画断连特征A.表现:该断不断——两个笔画被视为一个笔画书写;该连不连——一个笔画被视为两个笔画断开分别书写。
B.作用:在相同条件下,该类特征稳定、独特,鉴定中作用大。
(注意行书、草书体容易出现该类特征)⑶单字结构特征。
①含义:合体字组成部分及其相互间的关系所表现出来特点。
②表现形式:单个结构的书写形式;结构间的连写形式;结构间的搭配形式;结构变异形式。
③作用:由于其较为明显且不稳定,其鉴定价值一般。
⑷单字基本形态特征①含义:是书写人书写单字时所表现出来的整体结构特点。
②表现:规范字:有明显的职业特点。
繁体字:带有明显的年龄、职业、地区和爱好等特点。
异体字:古异体字(由繁体字演变而来)和变体异体字(书体需要或者书法家风格)。
注意区别为错字还是了解文字学知识和古典书法艺术的人书写的异体字。
第二批简化字:1977年12月颁布,次年废止。
地方字:指某一地域范围内约定俗成的非规范性文字,通常为繁体字的简化字。
行业字:指在某一特定行业领域内约定俗成的非规范性文字,通常为繁体字的简化字。
外来字:是指从汉字体系其他、家传入或某些具体人士汉字中夹杂的非我国规范性文字。
缩写词:把两个以上单字组成的词或词组简化书写成一个单字的形式。
通常为一种速记书写形式。
错字:是指在规范或者公认的非规范性汉字体系中根本不存在的字。
错误的形式,大致有笔画的多少错误和结构性质或者位置的错误两种基本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