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短”与“虚断”
运放“虚短”的实现有两个条件:
1 ) 运放的开环增益A要足够大;一般的运放都可以满足。
2 ) 要有负反馈电路。
先谈第一点,我们知道,运放的输出电压Vo等于正相输入端电压与反相输入端电压之差Vid乘以运放的开环增益A。
即
V o = Vid * A = (VI+ - VI-) * A (1)这是基本公式,不容置疑的。
由于在实际中运放的输出电压不会超过电源电压,是一个有限的值。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A 很大,(VI+ - VI-)就必然很小;如果(VI+ - VI-)小到某程度,那么我们实际上可以将其看作0,这个时候就会有VI+ = VI-,即运放的同相输入端的电压与反相输入端的电压相等,好象连在一起一样,这我们称为“虚短路”。
注意它们并未真正连在一起,而且它们之间还有电阻,这一点一定要牢记。
在上面的讨论中,我们是怎样得到“虚短”的结果的呢?
我们的出发点是公式( 1 ) ,它是运放的特性,是没有问题的,我们可以放心。
然后,我们作了两个重要的假设,一个是运放的输出电压大小有限,这没有问题,运放输出当然不会超过电源,因此这个假设绝对成立,所以以后我们就不提了。
第二个是说运放开环增益A很大。
普通运放的A通常都达10**6,10**7甚至更高,这个假设一般没问题,但不要忘记,运放的实际开环增益还与其工作状态有关,离开了线性区,A就不一定大了,所以,这第二个假设是有条件的,我们也先记住这一点。
因此我们知道,当运放的开环增益A很大时,运放可以有“虚短”。
但这只是可能性,不是自动就实现的,随便拿一个运放说它的两个输入端是“虚短”没有人会相信。
“虚短”要在特定的电路中才能实现。
请先看图1的电路,如果我们将反相输入端IN-的电平固定,比如在0V,在同相输入端IN+加一个固定电压VI,并取VI = 1mV,设运放的A = 10**6。
这样,按照公式( 1 ) ,运放的输出电压Vo应该为
V o = A * (VI – 0 ) = 1000000 * 1 /1000 = 1000 (V)
显然,V o 到不了1000V,它上升不到VCC运放就饱和了,A也不再是1000000了,上面的计算完全不成立,输出电压停止在比VCC略小的数值上。
这种是没有负反馈的情况,比较器就工作在这种情况,“虚短”在这里不存在,两个输入段之间的电压差是1mV。
这就是比较器,比较器是运放的一种特殊运用如果我们加上负反馈电路,如图2所示,即将输出电压V o的一部分反送到运放的反相输入端。
初始时V1 = 0,V o = 0,反相输入端的电压也是0。
然后我们同样将VI调为1mV,在VI调高这一瞬间,(VI+ - VI-) = 1mV,运放受到这样一个正输入电压,其输出电压马上上升。
由于有负反馈,VI- = V o * R1 / (R1 + Rf) 也跟着上升,从而使得(VI+ - VI-)变小,这一小,V o上升就变慢。
最后,当V o上升到一个值,使得VI- = VI+ = V1,即(VI+ - VI-) = 0,这时Vo就不动了,而运放的两个输入端就处于“虚短”状态。
可以看出,“虚短”所以得以实现是由于有负反馈使VI- 逼近VI+的缘故。
总之,虚短就是两个输入端的电压差为0,虚断就是两个输入端之间的电流为0。
因为两个输入端的等效电阻为10的6次方以上。
虚短和虚断的概念
由于运放的电压放大倍数很大,一般通用型运算放大器的开环电压放大倍数都在80dB以上。
而运放的输出电压是有限的,一般在 10 V~14 V。
因此运放的差模输入电压不足1 mV,两输入端近似等电位,相当于“短路”。
开环电压放大倍数越大,两输入端的电位越接近相等。
“虚短”是指在分析运算放大器处于线性状态时,可把两输入端视为等电位,这一特性称为虚假短路,简称虚短。
显然不能将两输入端真正短路。
由于运放的差模输入电阻很大,一般通用型运算放大器的输入电阻都在
1MΩ以上。
因此流入运放输入端的电流往往不足1uA,远小于输入端外电路的电流。
故通常可把运放的两输入端视为开路,且输入电阻越大,两输入端越接近开路。
“虚断”是指在分析运放处于线性状态时,可以把两输入端视为等效开路,这一特性称为虚假开路,简称虚断。
显然不能将两输入端真正断路。
电路分析:
0~20mA或4~20mA电流——>电压。
分析一个大家接触得较多的电路。
很多控制器接受来自各种检测仪表的0~20mA 或4~20mA电流,电路将此电流转换成电压后再送ADC转换成数字信号,图九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电路。
如图4~20mA电流流过采样100Ω电阻R1,在R1上会产生0.4~2V的电压差。
由虚断知,运放输入端没有电流流过,则流过R3和R5的电流相等,流过R2和R4的电流相等。
故: (V2-Vy)/R3 = Vy/R5 ……a
(V1-Vx)/R2 = (Vx-Vout)/R4 ……b
由虚短知:Vx = Vy ……c
电流从0~20mA变化,则V1 = V2 + (0.4~2) ……d
由cd式代入b式得(V2 + (0.4~2)-Vy)/R2 = (Vy-Vout)/R4 ……e
如果R3=R2,R4=R5,则由e-a得Vout = -(0.4~2)R4/R2 ……f
图九中R4/R2=22k/10k=2.2,则f式Vout = -(0.88~4.4)V,即是说,将4~20mA 电流转换成了-0.88 ~ -4.4V电压,此电压可以送ADC去处理。
电压——>电流
电流可以转换成电压,电压也可以转换成电流。
图十就是这样一个电路。
上图的负反馈没有通过电阻直接反馈,而是串联了三极管Q1的发射结,大家可不要以为是一个比较器就是了。
只要是放大电路,虚短虚断的规律仍然是符合的!由虚断知,运放输入端没有电流流过,
则 (Vi – V1)/R2 = (V1 – V4)/R6 ……a
同理 (V3 – V2)/R5 = V2/R4 ……b
由虚短知 V1 = V2 ……c
如果R2=R6,R4=R5,则由abc式得V3-V4=Vi
上式说明R7两端的电压和输入电压Vi相等,则通过R7的电流I=Vi/R7,如果负载RL<<100KΩ,则通过R1和通过R7的电流基本相同。
反馈
正反馈:反馈电路增大了放大器的净输入值
负反馈:反馈电路减小了放大器的净输入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