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讲利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微生物
【学习目标】
1. 说出显微镜的各部分结构名称及作用
2. 能说出低倍显微镜观察的主要步骤
2. 尝试利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水体中的微生物
【学习内容】
一显微镜的基本结构:
【目镜】靠近人眼睛 , 用眼睛直接观察的镜头。
一般有放大倍数 5倍、 10倍、 15倍等类型 , 其上面分别标有 5X 、 10X 、 15X 等字样 , 放大倍数越大的目镜越。
【物镜】固定于转换器上 , 靠近玻片的镜头。
分低倍物镜、高倍物镜和油镜几种类型 , 普通物镜的放大倍数一般为 10倍、 40 倍、 45倍 ,其上面分别标有 10X 、 40X 、 45X 的字样 , 放大倍数越大的物镜越。
【准焦螺旋】准焦螺旋是固定在镜臂上用于调节焦距的旋钮 , 分调节幅度较大的粗准焦螺旋和调节幅度较小的细准焦螺旋两
种。
【转换器】位于显微镜镜筒下方可以自由
转动的圆盘 , 圆盘的上面有三个有螺纹的
圆孔 ,用于安装低倍物镜、高倍物镜和油
镜 (一般不装。
根据实验需要可通过转动
转换器换用不同的物镜。
【遮光器】位于载物台下方的可转动的圆盘 , 有多个大小不同的圆孔 , 每一个圆孔称为一个光圈。
可通过转动遮光器选择大小不同的光圈 , 以保证合适的进光量。
有的遮光器上没有大小不同的圆孔 , 而有一个可调节光圈大小的结构。
【通光孔】载物台中央的圆孔 , 位置、大小都固定 , 无法改变。
是光线进入视野的通道。
【反光镜】位于遮光器的下面 , 分凹面和平面两个反射镜面。
反光镜的作用是将来自外部光源的光线进行反射,使光线经光圈、通光孔、
玻片、物镜、目镜,到达人的眼睛。
凹面镜具有会聚光线的作用, 一般在较暗环境使用; 平面镜没有会聚光线的作用, 在明亮环境使用。
二高倍显微镜的基本操作:
2. 操作步骤:
3. 显微镜使用注意点:
1、用低倍镜观察时,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此时两眼要注视物镜与玻片
之间的距离 ,到快接近时(距离约为 0.5cm 停止下降。
2、首用低倍镜观察,找到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然换上倍物镜,换高倍物镜时不能用手直接转镜头,而应转动转换器来移动镜头。
3、换上高倍物镜后 ,不能再转动粗准焦螺旋,而准焦螺旋来调节。
4、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像大小对物体大小的比例。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
镜的放大倍数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放大倍数指物体的宽度和长度的放大倍数 , 而不是面积和体积的放大倍数。
5、的长度与放大倍数成比。
6
片移动的方向是相反的,如看到物像偏向左上方 (其实应该在偏右下方的位置 ,要将其移到视野中间, 载玻片则向左上方移动。
即。
7、观察的物象颜色较淡或较透明,视野的亮度应调
的亮度应适当调些。
三、临时装片的制作
(一临时装片的制作
准备干净的载玻片(洗干净可重复使用和盖玻片(一次性
1. 滴: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适量清水
2. 取:取适量材料放在水滴中,用镊子将其仔细展平
3. 盖:一般从水滴的左侧慢慢斜盖下来
4. 观:将制成的装片放在显微镜物载台上,调焦观察
【课堂复习巩固】
( 1. 在 10 X目镜和 40 X物镜下,观察透明胶片上的字母“ b ” 。
其放大倍数和图象分别是
A . 40 X, p B. 50 X, d C . 400X, q D . 400 X, b
( 2. 一个细胞或物体若被显微镜放大 50倍,这里的“被放大 50倍”是指该细胞或者生物体的
A 体积
B 表面积
C 像的面积
D 长度或宽度
( 3. 当显微镜镜筒下降时,操作显微镜的人目光注视的部位是
A 镜筒
B 目镜
C 物镜
D 物镜与装片的距离
4.①~⑦是显微镜各部分结构名称。
在显微镜下观察玻片标本时,
( (1若焦距不清楚,应调节
( (2若光线不足,应调节
①目镜②粗准焦螺旋③细准焦螺旋④物镜⑤反光镜⑥转换器⑦光圈
A .①和④
B .②和③ C. ⑤和⑦ D. ④和⑥
( 5. 用高倍镜观察洋葱根尖的细胞比用低倍镜观察到的细胞的细胞数目、大小
和视野
的明暗情况依次为
A 、多、大、亮
B 、少、小、暗
C 、多、小、暗
D 、少、大、暗
( 6. 用显微镜观察根尖切片时,下列哪种组合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
A 、目镜 15X 和物镜 10 X
B 、目镜 15X 和物镜 40X
C 、目镜 10X 和物镜 10X
D 、目镜 10X 和物镜 40X
( 7. 显微镜观察装片时,要将物像从视野的左方移到正中,装片的移动方向是
A .向右方
B .向上方
C 向左方
D 向下方
( 8. 下列关于高倍显微镜的使用中,正确的
A 、因为藓类的叶片大,在高倍镜下容易找到,所以可以直接使用高倍物镜管观察
B 、在低倍镜下找到叶片细胞,即可换高倍物镜
C 、换高倍物镜后,必须先用粗准焦螺旋调焦,再用细准焦螺旋调到物像清晰
D 、为了使高倍物镜下的视野亮一些,可使用大的光圈或凹面反光镜
( 9. 如图所示, 1、 2表示物镜, 3、 4表示目
镜, 5、 6表示观察时物镜与玻片之间的距离。
放大倍数最小的组合
A 、 1、 3、 5
B 、 1、 4、 6
C 、 2、 3、 5
D 、 2、 4、 6
( 10. ①、②、③、④、⑤是使用操作显微镜的几个步骤。
右图为显微镜观察中的两个视野,其中细胞甲为主
要观察对象,由视野 (1到视野 (2时,操作过程的正
确顺序是:①转动粗准焦螺旋②转动细准焦螺旋
③调节光圈④转动转换器⑤移动玻片
A ①→②→③→④
B .③→①→②
C ⑤→④→③→②
D .③→④→①→②
( 11. 下列显微镜操作的方法中,正确的一组是
○
1对光时, 阳光照在反光镜上, 视野越亮越好○ 2在进行低倍物镜与高倍物镜的
转换时, 扳动物镜转动较省力○
3使用完毕之后, 要用干布拭去载物台上的水和赃物○ 4装箱之前, 应下降镜筒,使物镜插入通光孔中○
5取、放显微镜时,要左手托镜座、右手握镜臂,并且要轻拿轻放
A 、○
、○ 2○ 3○ 4
、○ 3○ 5 D
1○ 2○ 3 B
、○ 1○ 2○ 4 C
( 12. 在光照明亮的实验室里,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表皮细胞时,视野应调暗些。
选择下列哪一项能将视野调暗
A 、改用凹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B、改用凹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C 、改用平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D、改用平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 13. 用显微镜观察装片时,在低倍镜下发现有一异物,当移动装片时,异物不动;转换高倍镜后,异物仍可以观察到,则异物可能存在于
A .物镜上
B .目镜上
C .实验材料上
D .反光镜上
( 14. 大部分动植物体是不透明的,不能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一般要经过特殊处理,如将标本做成很薄的切片。
但酵母菌、水绵、洋葱表皮等材料却可以直接做
成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这主要是因为它们
A. 是单个或单层细胞
B. 都带有特殊的颜色
C. 是无色透明的
D. 是活的细胞( 15. 显微镜目镜为 10╳、物镜为 10╳时,视野中被 64个组织细胞所充满。
若物镜
转换为 40╳后,则视野中可检测的分生组织细胞数为
A.2个
B.4个
C.8个
D.16个
( 16. 若视野中看到 64个分生组织细胞在视野的直径上排成一行,则物镜转换为40╳后, 看到的一行细胞数为个
A.2个
B.4个
C.8个
D.16个
17. 写出显微镜的相应结构:
(1 转动时,镜筒的升降范围很大的结构是[]_________。
(2 接近玻片标本的镜头是[]_________
(3 取显微镜时,握镜的部位是[]_________。
(4 把玻片放上[]_________后,要用标本夹压住,标本要正
对[]_________的中央。
(5使用显微镜,应先用 _____倍镜,再用 ______倍镜观察
(6在观察物像时发现视野较暗,可采用 __________
或
(7若物像在视野的左上角,要把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将物体(装
片向 __________方向移动。
(8在用高倍物镜观察物体时,焦距不清则只能调节 ,因为此时物镜的镜头离玻片的距离非常近,幅度稍大就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