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古诗古文期中复习班级姓名成绩一、阅读赵师秀的《约客》回答下列问题。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请用自己的话生动地描述这首诗优美的意境2.第四句诗中的“闲”字能否改为“忙”字?为什么?二、阅读李白的两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甲: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杨花”与”烟花”都与杨柳有关,“杨花”能唤起读者对王昌龄的联想;“烟花”能表现扬州阳春三月的情景。
2.甲诗结尾两句大胆想像,乙诗结尾两句借景抒情。
请任选其一具体解说。
三、阅读李白的《从军行》回答下列问题。
百战沙场铁以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1.诗中哪些词语反映了眼前这场战事的严酷?2.一个“碎”字和一个“独”字刻画出了一位怎样的将军形象?四、从军行(王昌龄)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土谷浑。
(1)诗的前两句用“日色昏”和“红旗”构成了怎样的一幅边塞军旅图?简要分析。
(2)作为边塞诗,本诗洋溢着怎样的感情基调?为什么?简要回答。
五、早梅(张谓)一树寒棒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1)自古诗人以梅花入诗者不乏佳篇,有人咏梅的风姿,有人颂梅的神韵,本诗则侧重写梅的什么特点?从哪句诗可以看出来?(2)本诗主要表现了梅花怎样的品质?六、梅花绝句(陆游)低空银一钩,糁野玉三尺。
愁绝水边花,无人问消息。
(1)前两句为梅花的出现展示了一个怎样的背景?(2)你对诗中的梅花形象怎样理解?七、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这首诗以谁的口吻,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情景交融是古诗词写作上的特色。
请联系诗中“春江正渺茫”作简要分析。
八、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诗的颔联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2)颔联是千古名句,请自选一个角度(如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作一简短分析。
古文阅读(一)、甲文: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
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
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
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
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乙文:梁君①出猎,见白雁群。
梁君下车,彀弓②欲射之。
道有行者,梁君谓行者止。
行者不止,白雁群骇。
梁君怒,欲射行者。
其御③公孙袭下车抚矢曰:“君止!”梁君忿然作色怒曰:“袭不与其君而顾他人,何也?”公孙袭曰:“昔齐景公之时,天大旱三年,卜④之,曰:‘必以人祠⑤,乃雨。
’景公下堂顿首曰:‘凡吾所以求雨者,为吾民也;今必使吾以人祠,乃且雨,寡人将自当之。
’言未卒,而天大雨者方千里,何也?为有德于天而惠于民也。
今主君以白雁之故而欲射人,袭谓主君无异于虎狼⑥!”梁君援其手与上车归,入庙门,呼万岁,曰:“幸哉今日也!他人猎皆得禽兽,吾猎得善言而归。
”注释:①梁君:即魏国国君。
②彀gòu弓:拉开弓。
③御:车夫。
④卜:占卜,古时迷信活动。
⑤祠:祭祀。
⑥无异于虎狼:跟虎狼没两样。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4分)家人发.箧视之()他日补缀.旧纸()卒.用其人()必以人祠,乃雨.()2. 选出下列加点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3分)()A.太祖常劝以.读书瓜洲诸园亭,俱以.假山显B.复奏如.初匠师如.其言,塔遂定。
C.跪而.拾之以归袭不与其君而.顾他人D.梁君谓行者止.一狼得骨止.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译文:(2)今主君以白雁之故而欲射人,袭谓主君无异于虎狼!译文:(3)他人猎皆得禽兽,吾猎得善言而归。
译文:4.甲文中的赵普是一个“”的良臣,乙文中的公孙袭讲故事的目的是想讽劝梁君“”(用原文语句填空)。
(4分)(二)阅读《黄鹤楼》一文,完成5-8题(共13分)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
《图经》云:“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
”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
……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1)州城西南隅.()(2)上倚.河汉()(3)四闼.霞敞()(4)坐窥井邑..()(5)返憩.于此()(6)遂.以名.楼()()(7)亦荆吴形胜..之最.也()()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3分)(1)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重檐翼馆,四闼霞敞(3)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7.据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志》记载:“吴黄武二年,(孙权)城江夏,以安屯戍地也。
城西临大江,西南角因矶为楼,名黄鹤楼。
”可见黄鹤楼原是一座军事哨所。
如用此记载替换原文中的划线句,你认为好不好?请说明理由。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本文语言优美而极具感染力,试赏析“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一句。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甲文:于园在瓜州步五里铺,富人于五所园也。
非显者刺,则门钥不得出。
葆生叔同知瓜州,携余往,主人处处款之。
园中无他奇,奇在磊石。
前堂石坡高二丈,上植果子松数棵,缘坡植牡丹、芍药,人不得上,以实奇。
后厅临大池,池中奇峰绝壑,陡上陡下,人走池底,仰视莲花反在天上,以空奇。
卧房槛外,一壑旋下如螺蛳缠,以幽阴深邃奇。
再后一水阁,长如艇子,跨小河,四围灌木蒙丛,禽鸟啾唧,如深山茂林,坐其中,颓然碧窈。
瓜州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至于园可无憾矣。
乙文: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
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玕、如绿沉瓜,窈然深碧、潆回城下者,皆浣花溪委也。
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
人家住溪左,则溪蔽不时见;稍断则复见溪。
如是者数处,缚柴编竹,颇有次第。
桥尽,一亭树道左,署曰“缘江路”。
过此则武侯祠。
祠前跨溪为板桥一,覆以水槛,乃睹“浣花溪”题榜。
过桥,一小洲横斜插水间如梭,溪周之,非桥不通。
置亭其上,题曰“百花潭水”。
由此亭还,度桥过梵安寺,始为杜工部祠。
像颇清古,不必求肖,想当尔尔。
石刻像一,附以本传,何仁仲别驾署华阳时所为也。
碑皆不堪读。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①富人于五所园.也()②主人处处款.之()③缘.坡植牡丹、芍药()④窈然..深碧()四围灌木蒙丛..()以.实奇()卧房槛.外()奇在磊.石()10.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甲文第二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得超过10个字)。
(2分)11.甲文是从哪几方面说明于园假山堆砌的“奇特”的?神游其间,你有何感受?(4分)12.两篇文章都是以为顺序来说明事物的,环境的共同特点是,从甲文的一句和乙文的可以看出。
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分)①非显者刺,则门钥不得出。
②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
(3)卧房槛外,一壑旋下如螺蛳缠,以幽阴深邃奇。
(4)坐其中,颓然碧窈。
(5)瓜州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至于园可无憾矣。
参考答案:古诗一、1.在一个烟雨迷蒙的夜晚,乡村池塘中传来阵阵蛙鸣。
直到半夜诗人也没有等来他约请的朋友,只好一个人伴着昏黄的油灯,无聊地敲着棋子,棋子震落了灯花。
2.不能。
因为“闲”字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诗人焦急等待客人到来而客人却迟迟不到的无聊和无奈的心情。
“忙”字则与诗的意境和诗人的心情不协调。
二、1.漂泊远方(或“漂泊不定”“澡泊流离”“漂泊”“不幸遭遇”“被贬”等);繁花似锦(或“春色迷人”“春光烂漫”“柳絮弥漫”“烟雾迷蒙”等) 2.甲诗:把“我”的“愁心”当作物一样托付给月亮,当作善解人意的知己;通过晚风传送到遥远的夜郎之西。
乙诗:作者通过目送友人行船的孤帆渐行渐远直到消失在碧水蓝天的尽头,仍眺望天水相接处的情景,寄托依依不舍的留别深情。
三、1.“数重围”、“残兵千骑”“独(领)” 2.“碎”、“独”两字刻画了-位身经百战、出生入死、骁勇无比的悲壮英雄形象。
四、1、“日色昏”极言大漠风沙遮天蔽日,也烘托了军事形势的紧张;“红旗”即写色彩的明丽,也写军队的强劲凌厉。
由此构成了一幅在大漠苍苍、天昏地暗之中,一支大军半卷红旗、卷尘挟风、奋勇挺进的画面。
2、因为军队主动骁勇,战事大捷喜人,所以整诗洋溢着轻快振奋的感情基调。
五、1、开放之“早”;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2、表现其凌寒独开的精神品质。
六、1、空旷、寂寥、清冷、洁净。
2、高洁而寂寞,无人问津,是罢官而不得起用的陆游自身的写照。
七、1、以送者对行人的口吻,表达了作者与友人离别时,怅然凄苦的思想感情。
2、“春江正渺茫”写春江烟云迷漫,辽远而又含混,一如离人迷茫无奈的心绪,景中有情,情在景中,情景交融。
八、1、描绘了村边棵棵浓密的绿树,村外坡坡横斜的青山,为我们呈现出一幅清新鲜明的山村风景画。
2、例一:这两句诗近景、远景结合,写出了山村优美的田园风光,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环境的喜爱之情。
示例二:这两句诗运用了对仗的手法,“绿树”对“青山”,“村边”对“郭外”,词性相同,互相对应,十分工整。
示例三:这两句诗用词造句十分逼真,诗中有画。
如一个“合”字,表现了绿树环抱相拥的情态,突出了村边绿树的繁茂。
(或:一个“斜”字形象地描画出了村外青山由近及远伸向远方的景象,画面感很强。
古文:(一)1.打开连结终于下雨 2.D3.采分点一点一分,扣完为止。
(1)赵普死后,家里的人打开书箱一看,原来是一部《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