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莫西林胶囊(0.25)生产工艺规程目的:建立阿莫西林胶囊(0.25g)制剂生产工艺规程,作为阿莫西林胶囊(0.25g)制剂生产的基准性技术文件,并作为相关技术文件的编制依据。
范围:规定了阿莫西林胶囊(0.25g)制剂生产、质控过程中的技术参数。
适用于阿莫西林胶囊(0.25g)的生产。
责任:生产技术部、质量保证部、生产车间内容:1 产品概述1.1 产品名称:阿莫西林胶囊1.1.1 英文名称:Amoxicillin Capsules1.1.2 汉语拼音:Amoxilin jiaonang1.2 产品编码:C-110031.3 剂型:胶囊剂1.4 规格:0.25g1.5 性状:本品内容物为白色至黄色粉末或颗粒1.6 适应症:阿莫西林适用于敏感菌(不产β内酰胺酶菌株)所致的下列感染1.6.1 溶血链球菌、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或流感嗜血杆菌所致中耳炎、鼻窦炎、咽炎、扁桃体炎等上呼吸道感染。
1.6.2 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杆菌或粪肠球菌所致的泌尿生殖道感染。
1.6.3 溶血链球菌、葡萄球菌或大肠埃希菌所致的皮肤软组织感染1.6.4 溶血链球菌、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或流感嗜血杆菌所致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等下呼吸道感染。
1.6.5 急性单纯性淋病1.6.6 本品尚可用于治疗伤寒、伤寒带菌者及钩端螺旋体病;阿莫西林亦可与克拉霉素、兰索拉唑三联用药根除胃、十二指肠幽门螺旋杆菌、降低消化道溃疡复发率。
1.7 用法用量:口服。
成人一次0.5g,每6~8小时1次,一日剂量不超过4g。
小儿一日剂量按体重20~40mg/Kg,每8小时1次;3个月以下的婴儿一日剂量按体重30mg/Kg,每12小时1次。
肾功能严重损害患者需调整给药剂量,其中内生肌酐清除率为10~30ml/分钟的患者每12小时0.25~0.5g;内生肌酐清除率小于10ml/分钟的患者每24小时0.25~0.5g。
1.8 贮藏:遮光、密封保存。
1.9 包装规格:10粒×2板×300盒;10粒×3板×300盒;10粒×5板×200盒;10粒×6板×200盒。
1.10 包装形式:铝塑包装1.11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20228511.12 有效期:24个月2 处方制法和依据2.1 处方阿莫西林 0.00kg(按含量100%计)二氧化硅 050kg硬脂酸镁 05kg制成 85.2万粒阿莫西林原料投料量=00kg/原料含量(含水)%2.2 依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阿莫西林胶囊成品质量标准》(SMP·QA-CZ-037)3 制剂批量处方:85.2万粒/批4 生产工艺流程图(见下页)5 详细的生产步骤、工艺参数及其他说明5.1 制剂5.1.1 领料青霉素车间根据生产指令出具限额领料单,写明产品名称、规格、产品批号,领取物料的名称、物料批号、领用量等内容,经车间主任审核、批准后递给仓库保管员。
仓库保管员按限额领料单上的物料名称、物料批号、数量在库工协助下将物料送至青霉素车间洁净区外清室。
青霉素车间物料员对所发物料按限额领料单进行复核,并确认所领物料有合格证,复核无误后,双方在领料单上签字。
青霉素车间物料员按“物料进出生产区管理规程(SMP·SC-GL-025)”、“原辅料及中间体外包装清洁标准操作规程(SMP·SC-WQ-016)”将物料脱去外包装除尘,进行消毒。
消毒后将物料定置存放,贴好标记单,并及时填写车间物料领发台帐和货位卡。
5.1.2 称量生产工艺流程图(表示原辅料及包装材料、表示加工工序、 表示工序、物料走向与衔接、 表示D 级洁净区) 5.1.2.1 生产前,由工序班长按《生产操作前检查确认管理规程》(SMP·SC -GL-003)进行检查、确认。
称量岗位操作工在暂存间按批领取各原辅料到称量室,复核物料名称、批号、数量无误后进行称量。
称量前称量岗位操作工应对电子秤进行校正,并确认计量仪器的最小分度值及量程与称量范围相符,并按《青霉素车间称量岗位SOP》(SOP·QM-GW-001)及批生产指令要求数量称取所需原辅料,称量后将物料贴上标记单,置待发室存放。
称量过程中做好称量记录并由他人对称量物料进行独立复核。
具体称量数量如下表:质量监控5.1.3 混合5.1.3.1生产前,由工序班长按《生产操作前检查确认管理规程》(SMP·SC-GL-003)进行检查、确认。
5.1.3.2 配制岗位操作工领取一个批量的阿莫西林、0,复核物料名称、批号、数量无误后,将固定料斗混合机调至最佳投料位置,并确定放料口已关闭,将阿莫西林、二氧化硅、硬脂酸镁交替投入固定料斗混合机中,关闭投料口并锁紧。
设定混合机转速为9.6~10转/分钟,开启设备进行总混,总混40分钟后出料,装入洁净容器内,称重,贴上标记单,挂上待验标识牌,执行《中间站管理规程》(SMP·SC-GL-029)入中间站管理。
由车间QA按《产品取样操作规程》(SOP·QA-QY-001)进行取样,检查性状外观合格后,送检,检验合格后,换上合格标识牌。
质量监控物料贮存条件中间产品质量标准5.1.4 胶囊填充5.1.4.1生产前,由工序班长按《生产操作前检查确认管理规程》(SMP·SC-GL-003)进行检查、确认。
5.1.4.2 理论装量=0(x为药粉百分含量)5.2.2.2 包装岗位领料员根据批包装指令,凭质保员开据的“中间产品(待包装品)审核放行单”,到中间站领取待包装产品,复核产品名称、规格、批号、数量无误后,在“中间站物料进出台账”(SMP·SC-GL-029-0100)上签字确认;操作开始前,由操作人员确认并由岗位班长复核所需包装的产品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至、产品序列号准确无误。
5.2.2.3 包装规格为:10粒×2板×300盒1)开启1520油墨喷码机,设定所需喷码的产品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至、产品序列号,并由操作人员和岗位班长共同确认所需喷码的产品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至、产品序列号准确无误。
2)卡印大箱:岗位操作工确认并由工序班长复核产品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至无误后,方可操作,并确保每一个大箱均卡印完好、清晰。
3)装小盒:将小盒和说明书按同一方向放置,启动HD-180多功能装盒机,设定装盒速度为115盒/分钟,调整轨道,使药板能顺畅通过轨道,按每盒装铝塑后的铝塑板2板、说明书1张。
4)喷码:启动已确认过的油墨喷码机,开始油墨喷码。
喷码后的产品每10盒缩一个热缩膜。
并经过输送带传输至电子监管码赋码系统进行监管码一级码扫描,整件扫描结束后将电子监管码赋码系统自动生成的2个相同的二级码分别粘贴在大箱内部箱盖上和外部侧面。
5)装大箱:将大箱底部先用胶带封好,上部对折,将扫描过电子监管码的小盒按同一方向放入大箱内,每300盒装一箱,附一张装箱单。
质量监控5.2.2.4 包装规格为:10粒×3板×300盒1)操作开始前,开启43S油墨喷码机,设定所需喷码的产品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至、产品序列号,并由操作人员和岗位班长共同确认所需喷码的产品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至、产品序列号准确无误。
2)卡印大箱:岗位操作工确认并由工序班长复核产品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至无误后,方可操作,并确保每一个大箱均卡印完好、清晰。
3)装小盒:将小盒和说明书按同一方向放置,启动SMZ-125自动装盒机,设备装盒速度为70盒/分钟,调整轨道,使药板能顺畅通过轨道,按每盒装铝塑后的铝塑板3板、说明书1张。
4)喷码:启动已确认过的油墨喷码机,开始油墨喷码。
喷码后的产品每10盒缩一个热缩膜。
并经过输送带传输至电子监管码赋码系统进行监管码一级码扫描,整件扫描结束后将电子监管码赋码系统自动生产的2个相同的二级码分别粘贴在大箱内部箱盖上和外部侧面。
4)装大箱:将大箱底部先用胶带封好,上部对折,取扫描过电子监管码的小盒按同一方向放入大箱内,每300盒装一箱,附一张装箱单。
质量监控5.2.3.1 生产前,由工序班长按《生产操作前检查确认管理规程》(SMP·SC-GL-003)进行检查、确认。
5.2.2.2 包装岗位领料员根据批包装指令,凭质保员开据的“中间产品(待包装品)审核放行单”,到中间站领取待包装产品,复核产品名称、规格、批号、数量无误后,在“中间站物料进出台账”(SMP·SC-GL-029-0100)上签字确认;操作开始前,由操作人员确认并由岗位班长复核所需包装的产品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至、产品序列号准确无误。
5.2.3.3 包装规格为:10粒×5板×200盒、10粒×6板×200盒1)卡印大箱:岗位操作工确认并由工序班长复核产品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至无误后,方可操作,并确保每一个大箱均卡印完好、清晰。
2)装小盒:确认铝塑板完整后装入小盒内,每盒装铝塑后的铝塑板5板(10粒×5板×200盒)或6板(10粒×6板×200盒)、说明书1张,每盒装一个盒托,要求小盒侧面封口平整。
3)装大箱:将大箱底部先用胶带封好,上部对折,取装好的小盒按同一方向放入大箱内,每200盒一箱,附一张装箱单。
质量监控5.2.4.1生产前,由工序班长按《生产操作前检查确认管理规程》(SMP·SC-GL-003)进行检查、确认。
5.2.4.2 操作开始前,由操作人员和岗位班长共同确认所需喷码的产品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至、产品序列号准确无误,启动油墨喷码机,开始油墨喷码。
喷码后的产品每 5盒缩一个热缩膜,并经过输送带传输至电子监管码赋码系统进行监管码一级码扫描。
整件扫描结束后将电子监管码赋码系统自动生产的2个相同的二级码分别粘贴在大箱内部箱盖上和外部侧面,每200盒装入一个大箱,整体包装应洁净、整齐。
质量监控5.3 所用包装材料清单所用包装材料清单(10粒×2板×300盒)所用包装材料清单(10粒×3板×300盒)所用包装材料清单×5板×200盒所用包装材料清单(10粒×6板×200盒)6 生产所涉及的原辅料、中间产品、成品及包装材料质量标准6.1 原辅料质量标准6.2 中间产品、成品质量标准6.3 包装材料质量标准7 印刷包装材料的复制品(见附件1)8 物料平衡、收率、损耗率的计算方法和限度8.1 各工序物料平衡、收率的计算方法和限度8.1.1 配制收率及物料平衡(按批计算)总混后混合粉重量(㎏)收率= ×100%投料量(㎏)收率:≥99%取样后混合粉重量(㎏)+取样量(㎏)+不合格品量(㎏)物料平衡= ×100%投料量(㎏)物料平衡限度:99.7~100%8.1.2 胶囊充填收率及物料平衡(按批计算)抛光后胶囊量(㎏)收率= ×100%混合粉领用量(㎏)+空心胶囊使用量(㎏)收率:≥98%取样后胶囊量(㎏)+取样量(㎏)+不合格品量(㎏)+尾料量(㎏)+废胶囊量(㎏)物料平衡= ×100% 混合粉领用量(㎏)+空心胶囊使用量(㎏)物料平衡限度:99~100%8.1.3 成品率(按批计算)实际产量成品率= ×100%理论产量成品率:96~100%8.2 包装材料物料平衡、损耗率的计算方法和限度8.2.1 内包材损耗率及物料平衡边角料量+废板重量损耗率= ×100%内包材使用量损耗率:≤15%合格品重量(kg)+边角料量(kg)+废板重量(kg)+废品量(kg)物料平衡= ×100%胶囊领用量(kg)+内包材使用量(kg)物料平衡限度:98~100%8.2.2 说明书物料平衡使用量(含损耗量)+结存量平衡率= ×100%领用量物料平衡限度:100%8.2.3 小盒物料平衡使用量(含损耗量)+结存量平衡率= ×100%领用量物料平衡限度:100%8.2.4 大箱物料平衡使用量(含损耗量)+结存量平衡率= ×100%领用量物料平衡限度:100%9 包装材料消耗一览表10粒×2板×300盒百件用量10 技术安全与劳动保护10.1 技术安全10.1.1 在生产过程中必须按照“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的原则,避免任何事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