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教学大纲_局部解剖学

大学教学大纲_局部解剖学

《局部解剖学》教学大纲Teaching(Course) Outline of Regional Anatomy第一部分大纲说明课程代码:S0108开课时间:第一学期总学时数:54学时开课部门:基础医学院授课对象:硕士生考试方式:闭卷考试70%,平时成绩30%预修课程:正常人体解剖学主讲教师:邵水金、张建华、张黎声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教材:聂绪发.局部解剖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年版参考资料:严振国.中医应用局部解剖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版张建华,邵水金.局部解剖学习题集.上海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版邵水金.实用躯体解剖学.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二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局部解剖学》是《正常人体解剖学》课程的继续,是研究人体各局部由浅入深的组织结构、形态特点及其层次和毗邻关系的解剖学。

它使学生在掌握系统解剖学知识的基础上,对人体形态学知识有更具体、更深入的认识,培养独立工作的能力,为今后临床和科研工作服务。

本课程包括局部解剖学理论讲授和尸体解剖实验操作两部分。

第一章胸前区和腋区1.主要内容胸前内外侧神经、胸长神经、头静脉的分布、走行。

乳房的形态结构及淋巴回流。

锁胸筋膜的位置及穿过该筋膜的内容。

胸部浅层肌的起止、位置、作用及神经支配。

胸肩峰动脉、胸外侧动脉的来源及分布范围。

腋腔的组成,腋动脉的行径、分段、分支。

臂丛各束的位置及分支。

腋淋巴结的分群、分布。

2.教学要求掌握胸长神经、头静脉的分布、走行。

掌握乳房的形态结构及淋巴回流。

掌握臂丛各束的位置,肌皮神经、正中神经、桡神经和尺神经的位置、走行。

掌握正中神经、尺神经的行径。

熟悉腋腔的组成,腋动脉、肱动脉的分支。

熟悉胸前内外侧神经,锁胸筋膜的位置及穿过该筋膜的内容。

熟悉胸部浅层肌的起止、位置及神经支配。

了解胸肩峰动脉、胸外侧动脉的来源及支配范围。

了解腋淋巴结的分群、分布。

第二章臂、肘窝、前臂前区和手掌部1.主要内容肱动脉的行径、分支。

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和尺神经的位置、走行。

臂前区肌肉的起止、位置、作用及神经支配。

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的行径和分支。

肱动脉、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的行径。

前臂前区肌肉的起止、位置、层次、作用及神经支配。

肘窝的位置、境界和通过的内容。

正中神经、尺神经在手部的分布。

掌浅弓、掌深弓的组成、位置。

腕管的构成及其通过的内容。

2.教学要求掌握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的行径和分支。

掌握臂前区肌肉的起止、位置及神经支配。

掌握肘窝的位置和境界。

掌握掌浅弓、掌深弓的组成、位置。

熟悉肱动脉、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的行径。

熟悉前臂前区骨肉的起止、位置和层次。

熟悉腕管的构成及其通过的内容。

了解前臂屈肌的作用及神经支配。

了解正中神经、尺神经在手部的分布。

第三章股前区、小腿前外侧区和足背部1.主要内容股三角、股鞘、卵圆窝(隐静脉裂孔)、肌腔隙、血管腔隙及股管。

大隐静脉的行径及其属支。

股动脉、股静脉、股神经的行径和分支(或属支)。

大腿前群、内侧群肌的起止、位置、层次和神经支配。

收肌管的组成及其内容。

腹股沟淋巴结。

闭孔动脉、闭孔神经的行径和分支。

胫前动脉行径和分支。

小腿前外侧群肌的起止、位置、层次。

腓浅、腓深神经的走行、分布。

伸肌上、下支持带的位置。

足背的皮神经分布。

2.教学要求掌握股三角、肌腔隙、血管腔隙及股管。

掌握胫前动脉的行径,大隐静脉的行径及其属支。

掌握收肌管的组成及其内容。

掌握腓浅、腓深神经的行径、分布。

熟悉股鞘、卵圆窝(隐静脉裂孔)、股动脉、股静脉、股神经的行径和分布。

熟悉大腿前群、内侧群肌的起止、位置、层次和神经支配。

熟悉小腿前外侧群肌的起止、位置、层次及神经支配。

熟悉足背的皮神经分布。

了解腹股沟淋巴结群。

了解闭孔动脉、闭孔神经的行径和分支。

了解伸肌上、下支持带的位置及下支持带下面3个骨纤维管通过的内容。

第四章腹前外侧区1.主要内容半月线、腹白线、腹股沟韧带、联合腱。

腹股沟管的位置、四壁及其通过内容。

腹直肌鞘、腹直肌、半环线腹股沟三角。

腹前外侧壁肌肉及纤维走行。

2.教学要求掌握腹股沟管、腹直肌鞘、腹股沟三角。

熟悉腹前外侧壁肌肉的起止、位置、层次。

了解腹壁上下动脉的行径、分布。

第五章颈前区1.主要内容颈部三角的区分,颈动脉鞘及其内容和颈外动脉走行、分支。

颈丛皮支、颈外静脉的分布。

斜角肌间隙、椎动脉三角。

甲状腺的位置、血供。

颈固有筋膜浅、中、深层。

锁骨下动脉走行、分支,颈交感干,臂丛的根、干、股、束。

2.教学要求掌握颈部三角的区分,颈动脉鞘及其内容和颈外动脉走行、分支。

掌握颈丛皮支、封套筋膜。

掌握斜角肌间隙及通过结构。

熟悉甲状腺的位置、血供。

熟悉椎动脉三角。

了解下颌下腺、甲状旁腺的位置、形态、血供。

了解锁骨下动脉走行、分支、颈交感干及臂丛根、干、股、束。

了解颈外静脉的分布及颈外动脉的分支。

第六章脊柱区1.主要内容副神经的分布、走行。

枕下三角、听诊三角、腰上三角、腰下三角的组成。

胸腰筋膜的位置、层次。

项背部浅、深层肌肉的起止、位置、层次。

枕大神经、颈横动脉、肩胛背神经。

2.教学要求掌握副神经的分布、走行。

掌握枕下三角、听诊三角、腰上三角、腰下三角的组成。

熟悉胸腰筋膜的位置、层次。

熟悉项背部浅、深层肌肉的起止、位置、层次。

了解枕大神经、颈横动脉、肩胛背神经。

第七章上肢后区1.主要内容三边孔、四边孔、肱骨肌管的位置、组成及通过的内容。

腋神经、桡神经的行径、分支和分布。

肩胛区、臂后区、前臂后区肌肉的起止、位置、作用及神经支配。

肌腱袖的组成。

旋肩胛动脉、肱深动脉的位置走行。

伸肌支持带及其下方的6个骨纤维管。

2.教学要求掌握三边孔、四边孔、肱骨肌管的位置、组成及通过的内容掌握肌腱袖的组成。

熟悉腋神经、桡神经的行径、分支和分布。

熟悉肩胛区、臂后区、前臂后区肌肉的起止、位置、作用及神经支配。

了解旋肩胛动脉、肱深动脉的位置走行。

了解伸肌支持带下方的6个骨纤维管通过的内容。

第八章下肢后区1.主要内容腘动脉、胫后动脉的行径。

坐骨神经的走行、分支。

腘窝的位置、境界及其内容。

胫神经的行径、分布。

踝管的组成及其通过的内容。

梨状肌上、下孔及坐骨小孔通过的神经、血管。

臀区、股后区肌肉的起止、位置和层次。

小腿后区肌肉的起止、位置和层次。

小隐静脉的起止、走行。

小腿后区的皮神经分布。

2.教学要求掌握腘动脉、胫后动脉的行径。

掌握坐骨神经的走行、分支。

掌握腘窝的位置、境界及其内容。

掌握胫神经的行径、分布。

掌握踝管的组成及其通过的内容。

熟悉股后皮神经、阴部神经的走行、分布。

熟悉臀区、股后区肌肉的起止、位置、层次、作用及神经支配。

熟悉小腿后区肌肉的起止、位置和层次。

熟悉小隐静脉的起止、走行。

了解臀上、臀下动脉、臀上、臀下神经的走行分布。

了解小腿后区的皮神经分布。

第九章胸腔器官1.主要内容胸膜和肺、心的位置、形态。

左右迷走神经、胸导管、膈神经、胸交感干的走行、分支。

胸壁固有肌的起止、肋间动脉、肋间神经的行径。

纵隔的位置及其内容。

肋膈隐窝,胸腺,头臂静脉、上腔,心包,主动脉弓。

2.教学要求掌握胸膜和肺、心的位置、形态,肋膈隐窝,纵隔的概念、分部及其内容。

熟悉左右迷走神经的走行、分支。

了解胸壁固有肌的起止、肋间动脉的行径。

了解胸导管、膈神经、胸交感干的走行,纵隔的位置、分部及其内容。

第十章腹腔器官1.主要内容肋下神经及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的行径和分支。

肝、胃、脾、大肠、小肠、肾的形态、位置、血供。

腹腔干、肠系膜上下动脉、左右髂总动静脉的行径、分支。

大小网膜的位置、组成和腹主动脉、下腔静脉的位置、分支。

2.教学要求掌握腹腔干的各级分支,肝十二指肠韧带的内容。

熟悉肋下神经及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的行径和分支。

熟悉肝、胃、脾、大肠、小肠、肾的形态、位置、血供。

熟悉腹腔动脉及其分支。

了解腹壁上下动脉、肠系膜上下动脉、左右髂总动静脉的行径分支。

了解大小网膜的位置组成和腹主动脉、下腔静脉的位置、分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