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古诗文赏析

九年级古诗文赏析

九年级古诗文赏析【考查内容】九年级上1.《诗经》二首(《关雎》、《蒹葭》)P99页2.《相见欢》(李煜)P207页3.《浣溪沙》(晏殊)P209页4.《龟虽寿》(曹操)P247页5.《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P244九年级下1.《饮酒》(陶渊明)P59页2.《行路难》(李白)P62页3.《游山西村》(陆游)P64页4.《观沧海》(曹操)P191页5.《江城子·密洲出猎》(苏轼)P192页6.《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P195页【指点迷津】古诗词鉴赏是文学作品欣赏的内容之一,这类题目的一般特点为:考查的内容较多是常识记忆、内容感知,就情感把握、技巧分析、语言品味等作一些理解分析;题型主要是选择题和主观分析题(包括一些鼓励创新、弘扬个性的开放题)。

一、复习指要(一)鉴赏字词1、动词: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注意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

例: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2、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

例: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

3、特殊词: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同,读者能很快找到它们:(1)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其一》刘禹锡)(2)表颜色的词: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欣赏时,或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

(3)虚词:在古典诗词中,虚词的锤炼恰到好处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

(二)品鉴思想情感忧国伤时:如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反映离乱的痛苦;同情人民的疾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建功报国:如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思乡怀人:羁旅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

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昔胜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青春易逝的伤感;仕途失意的苦闷;告慰平生的喜悦。

(三)赏析表达技巧1.表达方式:叙述、描述、议论、抒情,这其中描写、抒情是重点。

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具体的说,就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2.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语、反复等3.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时,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诗歌)等。

二、解题指导主观题包括填空、简答、品析等题型,在概括填空、简答、品味分析表述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从关键词语上着手。

如抓住诗句中的主体,把握动词、色彩词的含义和作用,品味赏析作答。

②从关键诗句(主旨句、情感句)上着手。

分析概括,推断作答的切入点。

③从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和表达方式(白描、议论)着手。

分析含义,探究作用。

④从作品、作家的相关背景资料着手。

准确把握作品的旨趣、作者的情感倾向、诗句的原意。

⑤从诗歌所写的具体内容着手。

把握各类诗歌的思想内容(如送别诗、怀古诗、爱国诗、哲理诗、咏物诗等,应依据各自的类属,提取概括各自所表现的思想情感)。

⑥从作家的风格(豪放、婉约、沉郁顿挫)和语言特征(简洁、含蓄、凝炼)着手。

去领悟诗句的含义和表达的情感。

(三)诗歌赏析题整体解题方法①体味诗歌的遣词,应从诗歌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三方面来考虑用词的精妙之处。

②体味诗歌的意象(意境)。

所谓“意”,就是作者的主观情思;所谓“象”“境”,就是诗中的自然景物、生活画面,即意中有景,景中有意。

仔细体味诗中的意象,借助想像和联想把握诗歌所抒写的情怀。

③体味诗歌所表现的情感旨趣、情物之美、含蓄之妙。

【巩固练习】九年级诗词鉴赏(上)1.品读《诗经·关雎》的诗句,完成第1—5题。

(1)本诗写一个男子对美好女子的爱慕追求。

可分为:、、三个部分。

(2)《诗经》常用赋、比、兴手法,本诗所用起兴句是:_______、_______。

(3)出于此诗的成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诗中思念情人使人历历在目的一个细节是:____________。

通过反复写男子对爱情的执著追求且细心呵护的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简析《关雎》的意境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运用比喻手法,说明淑女、君子在河滩相会,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气氛。

B.“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两句反复运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也反映了古代诗歌的特色。

C.“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以行动来反映主人公的深深思恋,十分生动形象。

D.“琴瑟友之”、“钟鼓乐之”从这两句来看,这首诗很可能是婚礼上唱的赞歌。

2.阅读《蒹葭》,完成下列题目。

(1)诗中景物发生变化,从到,再到,暗示了时间的推移。

(2)诗中“伊人”可望而不可即,那么全诗抒发了主人公怎样的心情呢?答:(3)诗的句式特点:,,。

3.南唐后主李煜《相见欢》。

(1)后来的鉴赏家都以为上阕中的“锁清秋”的“锁”字最是绝妙。

请简析这一“锁”字在写景、抒情方面的绝妙之处。

(2)下阕中,作者怎样抒写“离愁”?试简析。

(3)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中“无言”“寂寞”“清秋”等词语营造的凄婉、哀愁的情调,甚是感人。

B.“丝”与“思”谐音,以麻丝喻秋思,生动贴切,深刻感人。

C.作者身经亡国之痛,故而发出“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的痛彻心扉的凄婉之声。

D.“剪不断,理还乱”之所以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不但因为形象的比喻,更因为它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忠贞。

4.晏殊的《浣溪沙》1)诗人徘徊于小园香径,精心选择了、和等景物,描绘了一组优美的画面。

(诗人在“小园香径独徘徊”中,见到了和想到了哪些意象?)(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名句,试简析这两句诗好在哪里。

(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句诗中“无可奈何”写出了诗人的惋惜,“似曾相识”写出了欣慰,诗人在这惋惜和欣慰交织中,悟出了什么人生哲理呢?5.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这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一首送别诗。

诗中既着力描写了边地特有的奇异风光,又表现了诗人因朋友的离去而产生的无限惆怅。

诗中画线句子是流传千古的名句,构思新颖,联想奇特,请结合诗的内容,说说这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2)给“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上一段赏析的话。

(3)结尾两句较出色,说说你的看法。

九年级诗词鉴赏(下)1.陶渊明《饮酒》(1)诗中最能体现诗人隐逸生活情趣的一个词是________。

诗中描写的景物突出了____________特点。

“(2)“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

”一句怎么理解?答:(3)对该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是诗人弃官归隐之前写的一首诗。

B.“心远地自偏”句用得极好,它巧妙地道出作者此时的心境,想要离开喧闹的尘世,追求一种宁静恬淡的氛围。

C.“采菊东篱下”写作者酷爱菊,常常在住处周围种上菊花,颇为后人称道。

D.全诗语言朴实含蓄,写得很有特色,叙事、议论、抒情相结合。

(4)“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非常精妙,请说说妙在何处。

2.李白《行路难》(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为后人称道,试作简要分析。

(2)诗中引用两个典故有什么作用?3.陆游《游山西村》(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本义是,后比喻。

(2)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被黜官退居山乡所写,诗中赞美了山西村山好、水好、人也好的动人情景。

B.颔联写出山西村优美的环境,突出曲折幽深的特点,后成为充满生活哲理的千古名句。

C.颈联写乡俗民事,从村民的服饰、言行和习俗的描写中,展现村民勤劳俭朴的品质以及宣扬迷信、拜神求佛保佑的陋习。

作者于赞美中含蓄地表达批判之意。

D.全诗写景、叙事、抒情有机结合,充满生活气息,语言自然质朴,意境清新。

(3)请以形象生动的语言介绍你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事例。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句蕴涵了什么哲理?请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谈谈。

4.曹操《观沧海》1.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观沧海时见到的哪些实景?2.面对萧瑟秋风,作者却与众不同,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没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

尤其是这句诗,情景交融,既写出了大海的壮美,也抒发了自己的情怀。

这种新的境界,新的格调,正反映了他的“烈士”胸襟。

(提示:用《龟虽寿》的诗句填空。

)3.试对“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两句作简要赏析。

答:5.《江城子·密州出猎》(1)本词上阙写景,描写了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阙言志,抒写了词人的豪情壮志。

(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3)词的结句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4)对这首词赏析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上片“老夫……擎苍”三句,不仅写出了打猎时威武的阵容,而且突出了作者少年的豪情。

B.词的上片“卷平冈”一语,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

C.词的下片作者以冯唐自喻,表达了自己企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

D.词的上片以记叙为主,语言风格粗犷、豪放;词的下片以抒情为主,语言格调婉约、纤柔。

6.元曲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1)“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聚”和“怒”写得都很生动形象,请你就此说说你的理解。

(2)诗人是为“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而“伤心”吗?(3)诗中“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亡,百姓苦”好理解,为何“兴”百姓也苦呢?(4)这首散曲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对这首曲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山坡羊”是曲牌名,“潼关怀古”是曲的标题。

B.“山河表里潼关路”逐句勾画出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特点。

C.曲中的“聚”字赋予静止的峰峦以动感,“想”字则生动地表现出波涛光涌澎湃的情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