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期末考试试题(A)适用班级:机械系07级材料成形专业时量:120分钟闭卷记分:考生班级:姓名:学号:一、填空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1、机械制造中的互换性按互换的程度分,可分为完全互换和不完全互换两类。
2、尺寸公差带包含零线和公差带两个要素。
3、按表面轮廓的高度特征评定表面粗糙度的常用参数为 RZ (用符号表示),其名称为轮郭的最大高度。
4、GB/T 1800.3—1998将标准公差分为 20 等级,其中 IT01 级精度最高。
5、包容要求的使用在于可以用尺寸公差来控制形状误差,从而保证孔、轴的配合性质。
√6、平键联接的配合尺寸是 b ,采用的是基基轴制制配合。
7、若某配合的最大间隙为20μm,配合公差为30μm,则该配合一定是过渡配合。
8、 G 级精度的滚动轴承广泛应用于一般机构中,规定滚动轴承内、外径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主要是为了限制轴承的变形量。
9、判断工件尺寸是否合格的尺寸界限,称为验收极限。
国标规定,验收极限可以按以下两种方式确定:内缩验收极限和不内缩验收极限。
10、对于孔,其体外作用尺寸一般小于其实际尺寸;对于轴,其体外作用尺寸一般大于其实际尺寸。
二、判断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1、位置公差是关联实际要素的位置对基准所允许的变动全量。
(×)2、滚动轴承单一平面平均内、外径公差带的位置均单向偏置在零线下侧。
(√)3、只要有了公差标准,就能保证零件的互换性。
(×)4、规定取样长度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减少波度的影响。
(√)5、符合极限尺寸判断原则的止规形状应该是两点接触式的(√)。
6、实际尺寸在极限尺寸之内的工件一定是合格件。
(×)7、可逆要求可用于任何公差原则与要素。
(×)8、从加工过程看,零件尺寸进入合格范围的“起始尺寸”是最大实体尺寸。
(×)9、国际规定优先选用基孔制配合,是为了减少定尺寸孔用刀、量具的规格和数量。
(×)10、偏差可以为正、负或零,而公差只能为正值。
(×)四、请详细解释下图中形位公差框格的含义,并绘制动态公差带图。
(13分)五、按要求进行标注(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1.¢26 H7孔,采用包容要求;2.左端面对右端面的平行度公差为0.008mm;3.右端面对¢26 H7孔的轴线的端面圆跳动公差为0.006mm;4.¢50圆柱的轴线对¢26 H7孔的轴线的同轴度公差为0.008mm,最大实体要求应用于被测要素;5.8键槽对¢26 H7孔的轴线的对称度公差为0.05mm。
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期末考试试题(B)适用班级:机械系07级材料成形专业时量:120分钟闭卷记分:考生班级:姓名:学号:一、填空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1、国家标准规定的优先数系基本系列是 R5,R10,R20,R40,R80 。
2、一基孔制的间隙配合,已知,轴的基本偏差为-34um,则其最小间隙为。
3、形位公差带具有形状、大小、方向和位置等特性。
4、按表面轮廓的高度特征评定表面粗糙度的常用参数为 RZ (用符号表示),其名称为轮廓的最大高度。
5、滚动轴承的公差等级分为 G,E,D,C,B五级,其中 B 级最高。
6、包容要求的使用在于可以用尺寸公差来控制行状误差,从而保证孔、轴的配合性质。
7、包容要求主要适用于实际要素处处处于具有理想形状的最大实体边界内的场合;最大实体要求主要适用于中心要素有形位公差要求的场合。
8、滚动轴承内圈与轴的配合为基孔制配合,外圈与外壳孔的配合为基轴制配合。
9、光滑极限量规通规是控制工件体外作用尺寸的,止规是控制局部实际尺寸的。
10、配合的精度由相配的孔、轴公差带大小决定;配合的松紧程度则由相配的孔、轴公差带相对位置决定。
二、判断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1、只要有了公差标准,就能保证零件的互换性。
(×)2、规定取样长度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减少波度的影响。
(√)3、符合极限尺寸判断原则的止规形状应该是两点接触式的。
(√)4、滚动轴承内径公差带与基本偏差代号为k、m、n的轴公差带形成的配合为过渡配合。
(×)5、实际尺寸在极限尺寸之内的工件一定是合格件。
(×)6、可逆要求可用于任何公差原则与要素。
(×)7、定向公差带的方向随被测实际要素的方向而定。
(×)8、形状公差是单一实际要素对其理想要素的允许变动全量。
(√)9、国际规定优先选用基孔制配合,是为了减少定尺寸孔用刀、量具的规格和数量。
(×)10、从加工过程看,零件尺寸进入合格范围的“起始尺寸”是最大实体尺寸。
(×)三、计算题(32分)1、设一滑动轴承机构,基本尺寸为Ф40mm的配合,经计算确定极限间隙为+20--+90,若已决定采用基孔制配合,试确定此配合的孔、轴公差带和配合代号,画出其尺寸公差带和配合公差带图。
(附计算中可能用到的标准数据:基本尺寸为Ф40mm时,IT9=62,IT8=39, IT7=25, IT6=16, IT5=11)(20分)、2、用比较仪对某一尺寸进行了多次等精度测量,假定测量次数为n,且已消除系统误差,请你列出数据处理的步骤及主要表达式。
(12分)四、请详细解释下图中形位公差框格的含义,并绘制动态公差带图。
(13分)五、按要求进行标注(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1、将下列各项形位公差要求标注在下图上。
⑴φ505.003.0mm孔的圆度公差为0.004mm,圆柱度公差0.006mm;⑵B面对φ505.003.0mm孔轴线的端面圆跳动公差为0.02mm,B面对C面的平行度公差为0.03mm;⑶平面F对φ505.003.0孔轴线的端面圆跳动公差为0.02mm;⑷φ1805.010.0mm的外圆柱面轴线对φ505.003.0mm孔轴线的同轴度公差为0.08mm;⑸90°30″密封锥面G的圆度公差为0.0025mm,G面的轴线对φ505.003.0mm孔轴线的同轴度公差为0.012mm。
基本尺寸上偏差es大于至 e f g h30 40-50 -25 -9 040 50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复习与练习一、判断题1.()为使零件的几何参数具有互换性,必须把零件的加工误差控制在给定的范围内。
2.()公差是零件尺寸允许的最大偏差。
3.()从制造角度讲,基孔制的特点就是先加工孔,基轴制的特点就是先加工轴。
4.()Φ10E7、Φ10E8、Φ10E9三种孔的上偏差各不相同,而下偏差相同。
5.()有相对运动的配合应选用间隙配合,无相对运动的配合均选用过盈配合。
6.()若某平面的平面度误差值为0.06mm,则该平面对基准的平行度误差一定小于0.06mm。
7.()若某平面对基准的垂直度误差为0.05mm,则该平面的平面度误差一定小于等于0.05mm.。
8.()只要离基准轴线最远的端面圆跳动不超过公差值,则该端面的端面圆跳动一定合格。
9.()轴上有一键槽,对称度公差为0.03mm,该键槽实际中心平面对基准轴线的最大偏离量为0.02mm,它是符合要求的。
10.()跳动公差带不可以综合控制被测要素的位置、方向和形状。
11.()某轴标注径向全跳动公差,现改用圆柱度公差标注,能达到同样技术要求。
12.()最大实体要求既可用于中心要素,又可用于轮廓要素。
13.()采用包容要求时,若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尺寸在最大、最小尺寸之间,同时形状误差小于等于尺寸公差,则该零件一定合格。
14.()测量仪器的分度值与刻度间距相等。
15.()若测得某轴实际尺寸为10.005mm,并知系统误差为+0.008mm,则该尺寸的真值为10.013mm。
16.()在相对测量中,仪器的示值范围应大于被测尺寸的公差值。
17.()量块按“级”使用时忽略了量块的检定误差。
18.()零件的尺寸公差等级越高,则该零件加工后表面粗糙度轮廓数值越小,由此可知,表面粗糙度要求很小的零件,则其尺寸公差亦必定很小。
19.()测量和评定表面粗糙度轮廓参数时,若两件表面的微观几何形状很均匀,则可以选取一个取样长度作为评定长度。
20.()平键联结中,键宽与键槽宽的配合采用基轴制。
21.()螺纹中径是指螺纹大径和小径的平均值。
22.()对于普通螺纹,所谓中径合格,就是指单一中径、牙侧角和螺距都是合格的。
23.()螺纹的单一中径不超出中径公差带,则该螺纹的中径一定合格。
24.()内螺纹的作用中径不大于其单一中径。
25.()中径和顶径公差带不相同的两种螺纹,螺纹精度等级却可能相同。
26.()圆锥配合的松紧取决于内、外圆锥的轴向相对位置。
27.()测量内圆锥使用塞规,而测量外圆锥使用环规。
28.()齿轮传动的振动和噪声是由于齿轮传递运动的不准确性引起的。
29.()在齿轮的加工误差中,影响齿轮副侧隙的误差主要是齿厚偏差和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
30.()圆柱齿轮根据不同的传动要求,同一齿轮的三项精度要求,可取相同的精度等级,也可以取不同的精度等级相组合。
二、选择题1.保证互换性生产的基础是()。
A.标准化B.生产现代化C.大批量生产D.协作化生产2.基本偏差代号f的基本偏差是()。
A.ES B.EI C.es D.ei 3.30g6与30g7两者的区别在于()。
A.基本偏差不同B.下偏差相同,而上偏差不同C.上偏差相同,而下偏差不同D.公差值相同4.一般配合尺寸的公差等级范围为()。
A.IT1~IT7 B.IT2~IT5 C.IT5~IT13D.IT8~IT145.当相配孔、轴既要求对准中心,又要求装拆方便时,应选用()。
A.间隙配合B.过盈配合C.过渡配合D.间隙配合或过渡配合6.形位公差带的形状决定于()A.形位公差特征项目B.形位公差标注形式C.被测要素的理想形状D.被测要素的理想形状、形位公差特征项目和标注形式7.在图样上标注形位公差要求,当形位公差前面加注Φ时,则被测要素的公差带形状应为()。
A .两同心圆B .圆形或圆柱形C .两同轴线圆柱面D .圆形、圆柱形或球形8.径向全跳动公差带的形状和()公差带的形状相同。
A .同轴度B .圆度C .圆柱度D .位置度9.某实际被测轴线相对于基准轴线的最近点距离为0.04mm ,最远点距离为0.08mm ,则该实际被测轴线对基准轴线的同轴度误差为()。
A .0.04mmB .0.08mmC .0.012mmD .0.16mm10.轴的直径为mm 003.030,其轴线的直线度公差在图样上的给定值为01.0mm ,则直线度公差的最大值可为()。
A .01.0mmB .02.0mmC .03.0mmD .04.0mm11.最大实体尺寸是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