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化学复习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高考化学复习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灿若寒星**整理制作)1.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0.1 mol Na2O2与足量CO2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1 NAB.标准状况下,2.24 L CCl4中的分子数目为0.1 NAC.0.1 mol·L-1 NaOH溶液中Na+的数目为0.1 NAD.3.2 g O2和O3的混合物含有的分子数目为0.1 NA2.分类是化学学习中经常用到的方法,下列对一些物质或化学反应的分类以及依据正确的是 ( )A.H2SO4是酸,因为H2SO4中含有氢元素B.豆浆是胶体,因为豆浆中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nm~100nm之间C.Na和H2O的反应不是离子反应,因为反应中没有离子参加D.燃烧必须有氧气参与,因而没有氧气参与的反应一定没有燃烧现象3.相同条件下,因溶液浓度不同,化学反应方程式表达可能不同的是()Zn与硫酸铜 B.Cu与硝酸 C.Mg与盐酸 D.Al与氢氧化钠4. 2 5℃时,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0. 2mol·L一1NaOH溶液中:B.1.0mol·L-1的KNO3溶液:C.能使紫色石蕊变红的溶液:D.无色溶液中: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0.1mol /L CH3COONa溶液:c(Na+)>c(CH3COO-)>c(H+)>c(OH-)B. Na2CO3溶液加水稀释后,恢复至原温度,pH增大和KW不变C. 一定温度下,pH=6的HCl溶液和pH=6的NH4Cl溶液中,c(H+)相等D. 在Na2S溶液中加入AgCl固体,溶液中c(S2-)不变化6.下表是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其中评价关系不正确的是 ( )7.有两只密闭容器A和B,A容器有一个可以移动的活塞能使容器内保持恒压,B容器能保持恒容。

起始时向这两个容器中分别充入等物质的量SO3气体,并使A和B容积相等(如下图所示)。

在保持400℃的条件下使之发生如下反应:2SO2+O22SO3。

则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达到平衡所需要的时间:A容器更短B.达到平衡时:B容器中SO3的转化率更大C.达到平衡时:A容器中SO2的物质的量更多D.达到平衡后,向两容器中分别通入等量的氦气,A容器中SO3的体积分数增大,B容器中SO3的体积分数不变26.(12分)某化学实验小组为探究氯气漂白原理,设计了以下实验装置:(1)将a中浓盐酸挤入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仪器c的名称为,其中固体也可用代替。

(3)当试管e中充满黄绿色气体时,观察到品红试纸颜色(填“有”或“没有”)变化,将注射器中的水注入e中,观察到品红试纸颜色(填“有”或“没有”)变化,由观察的现象得出该实验的结论为。

(4)注射器在实验中除了可向试管e中加水,还有的作用。

27.(13分)Ⅰ.在一定条件下,xA+yB zC,达到平衡,试填写下列空白:(1)已知C是气体,且x+y=z,加压时平衡如果发生移动,则平衡必向移动。

(2)若B、C是气体,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加A的用量,平衡不移动,则A的状态为。

Ⅱ.已知NO2和N2O4可以相互转化:2NO2(g) N2O4(g) ΔH<0。

现将一定量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通入一体积为2 L的恒温密闭玻璃容器中,反应物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

(1)图中共有两条曲线X和Y,其中曲线表示NO2浓度随时间的变化;a、b、c、d 四个点中,表示化学反应处于平衡状态的点是。

(2)①前10 min内用NO2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v(NO2)= mol·L-1·min-1。

(3分)②0~15 min ,反应2NO2(g) N2O4(g)的平衡常数Kb= 。

③25 min~35 min时,反应2NO2(g) N2O4(g)的平衡常数Kd Kb(填“>”、“=”或“<”)。

(3)反应25 min时,若只改变了某一个条件,使曲线发生如上图所示的变化,该条件可能是(用文字表达),若要达到使NO2(g)的百分含量与d点相同的化学平衡状态,在25 min时还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A.加入催化剂 B.缩小容器体积C.升高温度D.加入一定量的N2O428.(13分)以水氯镁石(主要成分为MgCl2·6H2O)为原料生产碱式碳酸镁的主要流程如下:(1)预氨化过程中有Mg(OH)2沉淀生成,已知常温下Mg(OH)2的Ksp=1.8×10-11,若溶液中c(OH-)=3.0×10-6 mol·L-1,则溶液中c(Mg2+)= 。

(2)上述流程中的滤液浓缩结晶,所得主要固体物质的化学式为。

(3)高温煅烧碱式碳酸镁得到MgO。

取碱式碳酸镁4.66 g,高温煅烧至恒重,得到固体2.00 g 和标准状况下CO2 0.896 L,通过计算确定碱式碳酸镁的化学式:。

(4)若热水解不完全,所得碱式碳酸镁中将混有MgCO3,则产品中镁的质量分数将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36.【化学——选修2:化学与技术】(15分)加强空气质量检测,客观分析空气中污染物的来源及性质,将有助于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

下表是某城市某日的空气质量报告:污染指数首要污染物空气质量级别空气质量状况55 SO2 II 良该市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对表中首要污染物SO2导致酸雨的成因进行了如下探究:(1)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①A装置的作用是。

②实验过程中,B装置内石蕊试纸的颜色没有发生变化,C装置内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成色,说明SO2与水反应生成一种酸,其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③D装置的作用是,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往盛有水的烧杯中通入SO2气体,测得所得溶液的pH 7(填“>”“=”或“<”),然后每隔1h测定其pH,发现pH逐渐(填“变大”或“变小”),直至恒定,原因是(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SO2形成酸雨的另一途径为:SO2与空气中的O2在飘尘的作用下反应生成SO3,SO3溶于降水生成H2SO4,则在此过程中的飘尘是作为(填“催化剂”或“氧化剂”)。

(4)SO2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反应生成硫酸而形成酸雨。

该市可能易出现酸雨。

(5)汽车排放的尾气,硝酸、化肥等工业生产排出的废气中都含有氮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溶于水最终转化为,是造成酸雨的另一主要原因。

37.【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目前半导体生产展开了一场“铜芯片”革命——在硅芯片上用铜代替铝布线,古老的金属铜在现代科技应用上取得了突破,用黄铜矿(主要成分为CuFeS2)生产粗铜,其反应原理如下:―→(1)基态铜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硫、氧元素相比,第一电离能较大的元素是(填元素符号)。

(2)反应①、②中均生成有相同的气体分子,该分子的中心原子杂化类型是,其立体结构是。

(3)某学生用硫酸铜溶液与氨水做了一组实验:CuSO4溶液蓝色沉淀沉淀溶解,得到深蓝色透明溶液。

写出蓝色沉淀溶于氨水的离子方程式;深蓝色透明溶液中的阳离子(不考虑H+)内存在的全部化学键类型有。

(4) 铜是第四周期最重要的过渡元素之一,其单质及化合物具有广泛用途,铜晶体中铜原子堆积模型为;铜的某种氧化物晶胞结构如图所示,若该晶体的密度为d g/cm3,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则该晶胞中铜原子与氧原子之间的距离为 pm。

((用含d 和NA的式子表示)。

38.【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15分)化合物F是一种抗心肌缺血药物的中间体,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合成:(1)化合物C中的官能团为和(填官能团的名称)。

(2)化合物B的结构简式为;由A→B的反应类型是:。

(3)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A的同分异构体有种。

试写出一种分子中只含有6种等效氢的结构简式:。

①分子含有2个独立苯环,无其他环状结构②能发生银镜反应和水解反应③不能和FeCl3发生显色反应,但水解产物可以,分子中含有甲基(4)(4)已知:,请写出以为原料制备化合物X()(结构简式见右图)的合成路线流程图(无机试剂可任选)。

合成路线流程图示例如下:A B B C C B C26.(1)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2)干燥管,P2O5或硅胶一般不用无水CuSO4(3)没有,有。

干燥的氯气不能使品红试纸褪色,氯气溶于水后,和水反应能生成HClO具有强氧化性,能使品红试纸褪色。

(4)反应结束后,可向上拉针栓,从试管中抽出氯气,起到储存尾气的作用,防止尾气的污染。

试题分析:(1)a 中的浓盐酸与高锰酸钾反应,可制取氯气,化学方程式是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 。

(2)仪器c 的名称是干燥管;氯气与碱性干燥剂反应,所以应选择酸性或中性干燥剂,如P2O5或硅胶;(3)本实验中用KMnO4和浓盐酸反应制得Cl2,经过干燥,和e 中的品红试纸接触,通过试纸不变色的现象说明干燥的氯气无漂白性;将注射器中的水注入e 后,品红试纸褪色,说明是生成的HClO 有漂白性。

所以当试管e 中充满黄绿色气体时,观察到品红试纸颜色没有变化,将注射器中的水注入e 中,观察到品红试纸颜色有变化,由观察的现象得出该实验的结论为干燥的氯气不能使品红试纸褪色,氯气溶于水后,和水反应能生成HClO 具有强氧化性,能使品红试纸褪色。

(4)反应结束后,可向上拉针栓,从试管中抽出氯气,起到储存尾气的作用,防止尾气的污染。

27.Ⅰ.(1)逆反应方向(左) (2)固体或纯液体Ⅱ.(1)X b 和d (2)①0.04 ②10/9 ③ = (3)增大NO2的浓度 B 、D【解析】试题分析:Ⅰ.(1)根据可逆反应方程式,已知C 是气体,且x+y=z ,则该反应是气体体积增加的反应,加压时平衡如果发生移动,则平衡必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2)若B 、C 是气体,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加A 的用量,平衡不移动,说明A 没有改变浓度,则A 的状态为固体或纯液体。

Ⅱ.(1) 根据浓度的变化程度来判断,浓度的变化量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浓度变化较快的为NO2,即曲线X 表示NO2浓度随时间的变化。

当体系中物质的量浓度不再发生变化时,即达到平衡,所以b 、d 点为平衡点。

(2)①前10 min 内,NO2 的浓度变化量为0.6-0.2=0.4mol/L,用NO2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v (NO2)=0.4÷10=0.04mol ·L-1·min-1。

②0~15 min ,反应2NO2(g)N2O4(g)的平衡常数Kb=0.4÷(0.6×0.6)=10/9。

③反应在25 min ~35 min 时,N2O4 浓度逐渐增大,NO2 的浓度迅速增大后又逐渐减小,所以一定是增大NO2 的浓度,没有改变温度,所以反应2NO2(g)N2O4(g)的平衡常数Kd=Kb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