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许昌市一模语文学科作文总结及高考作文备考原创1105 1428备受全市各界关注的许昌市一模考试已经胜利落下帷幕。
在我们阅卷过程中,考生反映出的问题可谓形形色色,有共性也有个性,足以为我们提供相当的素材来总结我们的教学,改进我们的备考。
现在我就作文部分作一点简要分析并对作文备考谈几点浅显的看法。
一、关于市一模考试作文本次模考语文试卷作文题按说审题立意并不难,全面把握材料的基础上,很容易看出来是三类人面对生活的、外界的困难挫折的态度或说心态,何况材料中核心句子就是结尾:追求成功的人心中从满阳光。
关键是弄明白“阳光”这个比喻,明确点出“阳光”的本体是什么。
分析不难看出,此处“阳光”是喻体,本体就是“积极的心态”(坚持、执着、乐观、不坐等、不抱怨、勤总结、善于思考、善于寻找出路)。
但写作部分问题也比较集中,此次作文阅卷,我们参照了高考阅卷标准,一类卷立意正确且文笔卷面皆佳5258分,立意正确但语言稍欠的4751分,立意正确但文笔卷面差者4046,立意偏离的40分以下,字数不足400字1020分,一个错别字扣一分。
附: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雨后,一只蜘蛛艰难地向墙上已经支离破碎的网爬去,由于墙壁潮湿,它爬到一定的高度,就会掉下来,它一次次地向上爬,一次次地又掉下来……第一个人看到了,他叹了一口气,自言自语:我的一生不正如这只蜘蛛吗,忙忙碌碌而无所得。
于是,他日渐消沉。
第二个人看到了,他说:这只蜘蛛真愚蠢,它从旁边干燥的地方绕一下就能爬上去,我以后可不能像它那样愚蠢。
于是,他变得聪明起来。
第三个人看到了,他立刻被蜘蛛屡战屡败的精神感动了,并从这里得到启示,于是,他变得坚强起来。
上述材料启发人们明白一个道理:追求成功的人心中从满阳光。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比较好的命题:《面朝阳光》《心满阳光》《不要轻易说“不”》《拼搏、追求、成功》《决定成功的心态》《良好的心态,让自己走向成功》《阳光伴随我成长》(积极)《微笑着生活》《在心底种一米阳光》《态度决定命运》《态度决定一切》《保持阳光的心态》《加一缕阳光》《不落的太阳》(追求成功的人心中充满阳光题记)《绝处逢生的美丽》(文中提到积极的心态)(我是一个没伞的孩子/下雨时,别人可以撑着伞慢慢走/而我必须跑。
题记)《心中充满阳光》(我没有芦苇的思维;但我有绿叶的闪亮,给我一片绿荫展示我灵魂的成长。
题记)立意稍显模糊的命题,没有回归。
《失败往往是通向成功的道路》《不抛弃不放弃》《蜗牛人生》《超越自我》《隐形的翅膀》《追求实现价值》《心中有光梦会发光》《自信与成功》等。
关键的问题不是不能写“坚持、执着、乐观、不坐等、不抱怨、勤总结、善于寻找出路”等这些东西,而是材料要求我们思考的指向是面对外界(别人)的所谓不利的、被动的情形我们要有什么样的心态或说态度,而不是我们为什么要怎么做,是人生观而不是方法论,是如何面对的问题。
因此,写了“坚持、执着、乐观、不坐等、不抱怨、勤总结、善于寻找出路”这些以后,一定回到一个认知上来就是:就应该具备这样(些)积极的人生态度,才能有不一样的人生出路。
什么样的心态,什么样的出路,态度决定出路,态度决定高度。
严重偏离的命题:《横看成岭侧成峰》《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多角度品味人生》此类是严重的认识论错误的问题。
我们大型考试的作文立意最起码会符合我们主流的价值体系,我们不可能没有我们最起码的价值取向,我们最起码要传输一种积极向上、昂扬奋进的人生观,不可能无原则地人认同“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消极的第一类人的观点绝对不是我们主张和宣扬的,尽管我们生活中也不乏这样的人,但绝对不可能成为我们引导、认同的价值取向,我们可能包容但决不会纵容,更不可能赞扬。
《调整角度会更美》《换位思考》《做一个有用的人》《角度决定人生》这些都是偏离材料含义范围。
作文行文中常见毛病还表现在卷面书写、标点符号顶格,标题出现错别字、无标题,还有一个同学写题记,引用材料张冠李戴,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题记”。
“信”本来是“诚信”而误认为是“自信”大书特书,弄巧成拙。
二、作文备考方略(1)解决材料1.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学生作文材料的储备上,学生是主体,老师是主导,特别是最后阶段。
老师精心从各类报刊杂志上、网络媒体上筛选一些热点材料。
如“201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2014年度热点事件等。
2014年的高考满分作文也是重要材料,让学生读背积累。
2.重视每一次考试试卷练习中的句子连贯简明得体、仿些题、以及诗词背诵,加上现代文大阅读的优美语段的专题训练,一题多用,为作文积累素材服务;甚至每次作文的材料有时本身就是很好的写作材素。
只要学生作生活的有心人,多听、善于倾听,多积累勤练习,即便到了高三仍能有所作为。
3.我们每天还印发给学生“高三年级语文天天练”,里面包含“书法练习”“名言名句背诵”“精彩语段摘录”项目。
功夫下在平时。
(后附样纸)4.每次大型考试从学生中间挑选高分优秀作文印发全年级,校办杂志《冲浪》可以挑选优秀的发表,发放稿费,甚至推荐更高一级的刊物上发表。
既让学生从自己身边同学身上学到别人的长处,又能客观上激励作文写作的热情。
5.当然要坚持上好每一堂课。
课堂是老师特别是语文老师传输给学生生动、新鲜素材的主阵地。
让学生自己去积累课外知识在高三的最后阶段本身就不很现实,我们只有抓好课堂,用生动、新鲜的材料注重人文性培养,既提高学生的素材积累又提高其人文素养。
(2)积累之上导之以法醒目新颖的题目设计具有视觉冲击效果的开头过渡衔接、主旨三提(开头、中间、结尾)结尾超俗,立意升华巧妙构思,独特创新内容丰富,彰显底蕴名人典故,诗词警句合理穿插境界高远,回味深思题材选拿手,素材找熟悉句式多表达变换,潇洒挥笔语言深刻文采,生动得体书写规范美观,忌写错别字。
(3)作文与提纲练习相结合每周一套题,作文部分让学生认真把握:①好的题目② 写一个好的题记③设计好的开头④主旨设计怎样在前、中、后三提⑤结尾怎样更有深味⑥设计典型、新鲜的材料注:可用专题训练的方法一次针对某一方面训练,可列三次提纲配一次大作文,既训练文笔,有训练构思。
(4)自主评改,重在讲评学生写完作文以后,先自改,再互改,小组内推出优秀的,巡回展览,老师再对优秀者点评。
学生也可将自己的文章交给老师当面评改,指导具体的操作。
有的优秀作品还可以上传到我们教研组专业的语文博客上作为开放式作文供读者评论、留言。
总的评改原则:尽量不动大手术,只作细节调整、润色。
教学生怎样稍作调整,得到更理想的分数,否则学生会无所适从,不利于高考前的备考。
(5)师生互动平等备考后期作文训练,老师要主动写“下水作文”,一是以平等的心态来体会学生写作过程中困惑和难点;二是为解决学生后期“写作疲劳”,激发学生写作热情。
此法特别是在高考前一周内持续四到五天进行最后写作训练效果更佳,惯性原理可以让考生在高考中保持写作手感。
三、具体技巧及操作(一)、五段式式作文训练法鉴于学生作文中暴露出来的文体不伦不类,文体特征不鲜明的情况,我认为无论是现在的新材料作文还是命题作文,首先确定某一立意(“命题”)。
我就采用“五段式”的方法及考场作文怎样用好事例论据两点心得,和大家一起交流:(后附样纸)所谓“五段法”写作模式,是就作文的章法而言,这类作文的特点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个命题,三个角度,三句画龙点睛的话”。
全文一般分为五个部分:首尾为“起”与“合”,也就是文章的开头与结尾,这两部分前后照应,紧扣“命题”;中间一般分为三个部分,从三个角度或三个层面对“命题”进行展开,它们一般是并列式或递进结构;一般而言,这三个部分都要用一句精辟的话进行概括,以彰显主旨,扣紧“命题”。
这种作文形式的最大好处在于结构清晰,主旨明确,且不易跑题,全文显得眉清目秀,身材可人,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心清气爽。
同时,这种结构模式也是一种思维模式,便于我们在考场打开思路。
另外,这种作文形式易学易练,便于操作,不仅在形式上易掌握,在语言上也易出彩,可以作为一种应考利器。
“五段法”作文的开头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一般说来有以下几种:(1)类比点题法。
首段用类比的方式引出全文主题。
此形式一般是由自然现象入用,引出社会现象。
(2)比喻点题法。
即首段用精彩的比喻,最好是排比式或连喻式,以此来点明主旨。
这种形式可以由实到虚,增添文采。
文章在对比中点明自己的态度,然后轻灵地转入话题,显得灵动而自然。
(3)题记法。
即设计一个精彩的题记,用精警的语言扣住话题,引出正文。
运用这种方法一定要注意题记的语言一定要精练到位。
(4)情境引入法。
即先设定一种情境,然后由这个特定情境自然展开,引出正文,这种方式在展露文采方面有自己的优势。
文章结尾的方法也多种多样,就“五段式”而言,一般可采用总结法进行收束,即对那三句画龙点睛的话进行概括升华即可。
一是以联系实际,回归生活的方式收尾;二是采用比喻、类比的方式为文章再次着色;三是采用造境和留白法,使文章留有余味。
在此仅就“五段法”作文的开头与结尾的方式做了一些概括的介绍,方法是灵活的,我们可以不受此限制,但是,结合自己的情况,有选择地对一种方式练习精熟,这对备考是非常重要的。
(二)、怎样用好事例论据下面谈谈考场作文怎样用好事例论据。
事例论证是写好议论文的重要方法之一,要用好既典型又生动的事例论据,除了要做到叙例高度概括、叙述为议论服务等之外,在事例叙述完后,用简洁的语言提炼出所选取的观点,对所叙述的事例进行分析也是十分重要的。
在这方面,同学们常犯的错误是:只叙述事例,而不进行分析,形成“论据+论据=观点”的错误形式。
用好事例论据有如下几种方法:1、“例后假设”。
用假设性的语言,把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讲出来,如:前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高尔基,青年时代一度希望成为一名歌唱家。
他曾去报考一个著名的合唱团,竟被录取了。
可是,他经过再三考虑,最终放弃了歌唱事业拿起了战斗的笔,成为一代文学大师。
可见正确的选择使他的青春无憾,人生无悔。
叙述完一个事例之后,就得出了画横线部分这样的结论,使事例和结论之间衔接不紧凑,结论也显得太突兀。
在得出结论之前要进行假设性分析:如果高尔基没有做出这样的选择,也许几十年后,世界上只会增加一名平庸的歌唱家而失去一位文学巨匠了。
可见正确的选择使他的青春无憾,人生无悔。
进行假设性分析,有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你举的例子是正面的,那么你就从反面来假设分析;你举的例子是反面的,你就从正面来进行假设。
2、例后评论。
在叙述完事例后,为了密切所举例子和观点的关系,或为了突出事例所蕴涵的意义,对其进行评论。
如:安徽桐城有一条“六尺巷”,起因是张、叶两家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