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维运动图像的拍摄

三维运动图像的拍摄

• 松下MD9000数码摄像机的使用方法和调整
• 在正式拍摄录制之前,先熟悉数码摄像机的使用说 明书内容,以便正确理解MD9000数码摄像机的各 种按键的功能与作用。
• 4) 掌握三维运动图像拍摄现场的布置的 方法。
实验器材
• 1) 松下MD9000数码摄像机(一台) • 主要性能: • 电视系统:625行,50帧/秒 PAL制式 彩色信号。 • 镜 头:手动光圈,自动光圈,F1.8, • 焦 距:3.1-46.5mm。 • 拍摄格式: Mini DV (用户使用数码视频SD格式)。 • 数码接口:DV输入/输出端子。(IEEE1394,4-pin)。 • 影像传感器:1/4英寸CCD图像传感器。 • 快门速度:常速,1/50-1/8000秒。 • 所用磁带:6.35mm数码视频磁带。 • S-Video端子 :视频输入,视频输出。
• Vy[i]=-[(Li5+Yi’Li9) X+(Li6+Yi’Li10)Y +( Li7+ Yi’ Li11)Z+( Li8+ Yi’)]/A
把各摄影机的影片数据代入上述两方程求解后,
再由三维实际相对坐标x´、y´、z´,并根据坐标原点(x。、 y。、z。)平移后得出三维实际绝对坐标x、y、z :
但平面定点、定焦距、固定位置摄影测量, 只能测试研究运动过程中某一局部范围,即人体 或物体的某一运动周期动作。要想测试研究较大 的范围或过程,可考虑平面定点、定焦距、扫描 跟踪摄影;平面定点、变焦距、扫描跟踪摄影; 平面未知摄影位置,变焦距、扫描跟踪摄影的其 它摄影测量方法。
• 三维运动图像是将两台或两台以上的摄 像机中的运动图像直接线性变换DLT(Direct Linear Transformation) 处理,那就采用DLT方法。
• 这里重点讲采用平面定点、定焦距、固定 位置摄影测量的方法,也是拍摄人体运动技术 动作图像方法中最为简单易行的一种测量方法。
实验目的
• 1)学会平面定点、定焦距、固定位 置摄影测量的方法。
• 2)掌握松下MD9000数码摄像机 的调整和使用方法。
• 3)学会正确应用或放置比例尺(或 摄影框架)。
x=x。+ x´ y=y。+ y´ z=z。+ z´
摄像机与摄像机之间的同步
• 三维运动图像是由两台或两台以上的摄像机同 时从不同的角度拍摄的影像合成的。但由于摄 像机开启的时间存在先后次序的问题,从而获 得的影像就会有多少的问题存在,要想在多台 摄像机拍摄的这些图像帧中找到某时刻、某帧 同步的图像是相当困难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就必须考虑多台摄像机拍摄的同步问题。
三维运动图像的拍摄测量实验
运动生物力学实验室 2008年2月2日

进行三维运动图像的拍摄是获得人体运动
技术动作图像的重要手段。三维运动图像的解
析通常要求摄像机是四种摄影测量方法:
• 平面定点、定焦距、固定位置摄影测量;平面 定点、定焦距、扫描跟踪摄影测量;平面定点、
变焦距、扫描跟踪摄影测量;平面未知摄影位 置,变焦距、扫描跟踪摄影测量。
• 同步的方法: 外同步 内同步 内时标同步等
预习要求
• 1)掌握松下MD9000数码摄像机的调整和 使用方法
• 2)了解体育运动中使用摄像机的摄像技巧 • 3)熟悉松下MD9000数码摄像机的功能 • 4)三维运动图像解析中人体运动技术动作
的合理安排 • 5)掌握三维运动图像拍摄现场布置的方

实验预备知识
• 如下图所示,N为比例尺,n 为摄像机拍摄 的图像,D为摄像机镜头的焦点到比例尺N的距 离,f为摄像机镜头的焦距。
• 根据几何光学原理:
由ΔAOB∽Δaob
得:
或 n f
f D
N
D
nN
由Δdcd`∽ΔOCA
。f D nN
得:
, D
N
D f N n
2
2即
D D f n

N
N

; f D f n
• 2)摄像机电池(一块) CGR-D220 (可使用时间3小时45分)。
• 3) 影三脚架(一副) • 用于安装固定比例尺框架、摄像机等。
4)摄像磁带: Mini DV录像带(一盘) (6.35mm数码视频磁带)。
• 5)比例尺框架(一付) 采用爱捷009-D型三维DLT辐射框架。
• 6)50米皮尺(一把)
实验原理
• 从摄像机拍摄的图像上获取被研究的对象相 对于某一个坐标系的坐标值,并把它们换算为 实际的尺寸,为了保证定量分析,因此必须在 拍摄运动图像现场设置比例尺、同步装置或参 考体。其目的有二:一是为了确定坐标系的原 点;二是为了从比例尺和图像上换算出实际尺 寸的放大倍率。这就是进行三维运动图像拍摄 的主要思路。其原理是:
• 另外,运动分析中一个很重要的参数就是像点 从某一位置到另一位置之间的时间间隔,而对于 没有电子时间标记装置的数码摄像机来说,两帧 之间的时间间隔△t就等于摄像机的摄影频率F拍 的倒数,即:

△t=1/F拍摄频率(Hz) 。
对于两帧相连的运动图像中某一测试点来 说,意味着测试点从一点运动到另一影机的影片坐标为: Xi’、Yi’ ,代表摄影机数, i>2, DLT转换系数为L,坐标原点为P0(X0 、Y0 Z0), 则由直接线性变换误差方程可得:
• Vx[i]=-[(Li1+Xi’Li9) X+(Li2+Xi’Li10)Y +( Li3+ Xi’ Li11)Z+( Li4+ Xi’)]/A
n
N
得: f D f n 。
N n
所以,跑道中心处的放大系数K为: •
K D D (D f ) f D
f
f
• 由此可知,这种把摄像机固定不动、固定焦距、 固定距离,并且使摄像机的主光轴与被测运动物 体测试点的运动平面相垂直,获得成像尺寸的比 例系数K。由此可获得对单幅图像画面进行长度、 面积、角度测量,或者是运动分析等。
• DLT方法的思路是在空间内设置足够多 的标定点,事先测定各个点的空间坐标 位置,然后用摄影机对这些标定点进行 拍摄,并测定这些点在影片上的坐标, 将上述两方面的数据代入构像方程,就 可以计算出摄像机的内外方位元素。
DLT直接线性变换
• 已知DLT系数和坐标的原点,由两组平面相片的坐标可求 出未知点的实际空间坐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