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氏杆菌病
四、病理变化
最急性型:仅见心外膜少许出血点。
鸭霍乱剖检病变,心冠脂肪出血、心外膜出血。
急性型: ➢ 浆膜、皮下组织及腹部脂肪有出血点。 ➢ 肠黏膜充血、出血,十二指肠尤为严重。肝脏
肿大质脆,有很多针尖大小的灰白色坏死点。 ➢ 心冠脂肪和心外膜有很多出血点,心包内积有
淡黄色液体。
病禽气囊壁有广泛的出血点和出血斑,心外膜有出血斑。
一、概述
由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
引起的畜禽、野生动物和人共患的一种传染病。 急性病例呈败血症变化,故又称出血性败血症。 慢性型表现为皮下、关节和各器官的局灶性化脓
性炎症。
人的病例罕见,且多呈伤口感染。 多由于被带菌动物咬伤、抓伤,皮肤或黏膜
伤口接触污染物。 表现局部化脓,也有转变为脑膜炎而致死。
肺充血水肿。肺脏充血、水肿,呈鲜 红色,从中分离出巴氏杆菌。
肺出血水肿。肺被膜下有大量出血斑点 和红色肝样变的病变,肺间质增宽。
肺出血水肿(切面)。肺切面湿润,有红褐 色出血斑块,支气管断端有泡沫样液体流出。
猪肺疫:气管内充满泡沫样液体。
急性型-症状
最主要和常见的病型,主要呈急性胸膜肺炎。 病初体温升高,痉挛性干咳,呼吸困难,随后湿
二、病原学
➢ 该病的病原体为多杀性巴氏杆菌,为两端钝圆、 中央微凸的短杆菌或球杆菌,单个散在。
➢ 无鞭毛,无芽孢,不能运动,产毒菌株有明显 的荚膜,革兰氏染色阴性。
➢ 病料组织或体液制成的涂片用瑞氏或姬姆萨染 色成典型的两极浓染的特性。
革兰氏染色呈阴性的多杀性巴氏杆菌 革兰氏×1000
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类比较复杂
猪气喘病
➢ 气喘病主要症状是咳嗽、气喘,体温不高,其 全身症状轻微。
➢ 肺炎病变呈胰样或肉样,界限明显,两侧肺叶 病变对称,无化脓或坏死趋向。
➢ 猪肺疫与上述症状和病变有明显区别。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
➢ 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病变局限于呼吸系统,肺炎 肝变区呈一致的紫红色,而猪肺疫的肺炎区常 有红色肝变和灰色肝变混合存在。
根据其荚膜抗原和菌体抗原区分血清型 ➢ 根据荚膜抗原分5个群,分别以大写英文字母
A、B、D、E、F表示。 ➢ 根据菌体抗原不同分为16个血清型,以阿拉伯
数字表示。
主要血清型
宿主 疾病 常见血清型
牛 出败 6:B 6:E
禽 禽霍乱 5:A 8:A 9:A
猪
肺炎
1:A 3:A 4:D 10:D
5:A 1:D 6:B
➢ 内源性感染:动物体内原来带有不致病的弱毒株,由于畜 禽机体抵抗力下降,能引起发病。
易感动物
➢ 各种家畜、野兽、禽类、人都有易感性。 ➢ 以猪、牛、家禽、兔最常见。 ➢ 不同畜、禽之间一般不相互传染。
流行特征
➢ 一般无明显季节性。冷热交替、气候剧变、卫生 条件差、通风不好、营养不良、离乳、拥挤、长 途运输、寄生虫病等诱因能促进本病的发生。
多由Fg型(蓝色荧光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猪的病原 菌常为:1:A、3:A、5:A、1:D、4:D、10:D 、6 :B。
单纯发生巴氏杆菌病较少,常继发,如继发于猪瘟、气喘 病、流感等。
病猪和隐性感染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
病原主要存在于病猪的呼吸道、肺脏病灶、肠道及各器官, 随分泌物和排泄物排出,污染饲料、饮水及用具,再由消化 道及损伤的皮肤感染。
急预防接种或药物预防,死猪深埋或焚烧。
预防接种
咽喉型猪肺疫内蒙系弱毒疫苗(679-230株)
➢ 本疫苗用于口服。 ➢ 按瓶签注明的头份,不论大小猪只一律口服1头
份,含活菌不少于3亿。 ➢ 免疫期持续为10个月,限于4小时内用完。
猪肺疫弱毒疫苗(EO-630)
➢ 每头份加20%铝胶生理盐水1ml稀释疫苗,每头猪皮 下注射或肌注1ml,含活菌不少于3亿。
咽喉部及周围组织呈现出血性浆液性炎症,明显肿胀。
肺脏以充血、水肿变化为主,可见到红色肝变期(质硬如 肝样)变化,表面大量出血斑点和红色肝变样病灶。气管 断端流出泡沫样液体。
猪肺疫:咽喉部胶样浸润,咽喉部皮 肤各组织中含有多量淡红黄色水肿液。
出血性淋巴结炎。肺门淋巴结淤血、 出血,呈暗红色。切面有大理石花纹。
绵羊 肺炎 6:B 1:D 4:D
兔 肺炎 7:A 5:A
根据菌落有无荧光及荧光色彩 ➢ 蓝色荧光型(Fg):对猪等畜类有强大毒力,对禽
类毒力较弱。 ➢ 桔红色荧光型(Fo):对禽类有强大的毒力,对畜
类毒力较弱。 ➢ 无荧光型(Nf):对畜禽的毒力都很弱。
在人工培养或保存条件下,Fg和Fo可互变,Fg型可 变为Nf型,毒力减弱。
多见于流行后期,主要表现为慢性肺炎或慢性 胃肠炎。
时好时坏,持续性咳嗽,呼吸困难,偶有关节 肿大。拉稀,极度消瘦,脱水而死亡。
若不及时治疗,多经2周以上衰竭而死,病死率 60-70%。
慢性型-病变
病程长,以增生性炎症为特点,形成肺胸膜粘连和 坏死物的包裹。
肺脏肝变区扩大并有黄色或灰色坏死灶,外有结缔 组织包裹。
也可随着咳嗽、喷嚏排出病原,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
带菌猪受寒、感冒、过劳、饲养管理不当等导致抵抗力降低 时,亦可发生自体内源性感染。
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引起“锁 喉风”。病猪体温升高,咽喉 部明显肿胀,呼吸困难。
咽喉部急性肿胀。病猪全身皮 肤淤血发绀,颌下及咽喉部明 显水肿。
二、临床特征
临诊上一般分为最急性、急性和慢性型。 最急性型:呈败血症和咽喉炎,“锁喉风”。 急性型:呈纤维素性胸膜肺炎。 慢性型:较少见,主要表现慢性肺炎和慢性胃
➢ 涂片染色镜检可见到不同的病原体。
四、猪肺疫的预防措施
预防本病的根本办法是改善饲养管理和条件,猪舍 严格消毒,以消除减弱猪抵抗力的一切外界因素;
猪群进行免疫接种,每年春防秋防各一次; 可在饲料中适当添加一些抗菌素进行预防,如土霉
素,磺胺类药物等; 患病猪及可疑猪进行隔离治疗,假定健康猪进行紧
咳,气喘,触诊胸部有痛感,流出泡沫样浆液性 鼻液,含血液。 病猪为了减轻胸部疼痛,使腹腔器官向后向下, 故取犬坐姿势。病程5-8天,不死者转为慢性。
急性型-病变
特征性的病变为纤维素性肺炎。
全身黏膜、浆膜、实质器官和淋巴结出血,纤维素性肺炎, 肺有不同程度的肝变,伴有水肿、气肿或坏死。肺脏的出血 灶和红色肝变期的变化相互混杂,形成肺表面的红褐色斑 块。肺小叶间浆液浸润,切面呈大理石外观。
阳光下10分钟,水、土壤中不超过2周,室温或 4-8℃冰箱保存2-3周,真空保存5年。
在45度折射光线下呈蓝色荧光的巴氏杆菌菌落
多杀性巴氏杆菌菌体形态。
多杀性巴氏杆菌形态特征
组织病料中的多杀性巴氏杆菌
三、流行病学
传染源及传播途径
➢ 外源性感染:以污染的饮水,饲料和器物为媒介,可经消 化道传入,也可经呼吸道传入。
➢ 本病一般为散发。水牛、牦牛、猪有时可呈地方 流行性,家禽特别是鸭发病时,可呈流行发生。
猪巴氏杆菌病
(Pasteurellosis in swine)
一、概述
又 称 猪 肺 疫 、 “ 锁 喉 风 ”、“ 喉 风 ” 、 “ 大 红
颈”、“大舌肿”,潜伏期1-5天。不同品种及年龄的猪 均可感染,主要侵害中猪和小猪,以仔猪的感染率和发病 率较高。
➢ 免疫持续期为6个月,4小时内用完。
猪肺疫灭活疫苗
➢ 断奶后的猪,不论大小,每头皮下或肌注5ml。 ➢ 免疫持续期为6个月。
禽霍乱
(Fowl Cholera)
一、概 述
禽霍乱又称禽巴氏杆菌病、禽出败,主要侵害 鸡、鸭、鹅,分布广,危害大。
急性病例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病,下痢、败血症 和高死亡率,剖检特征是全身黏膜、浆膜小点
出血,出血性肠炎及肝脏有坏死点。
慢性病例表现为鸡冠、肉髯水肿和关节炎。
二、流行病学
传染源:病原对外界抵抗力弱,所以慢性病例 和带菌者是主要传染源。
传染途径: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黏膜或 皮肤外伤感染。
易感动物:各种家禽和野禽对本病都易感。鸡 一般在16周龄以上才发病。
三、临床症状
潜伏期由数小时到5天不等。根据病程长短可分为 最急性型、急性型和慢性型:
心包膜常被累及形成纤维素性心包炎,部分肺组织 结构破坏,大量结缔组织增生形成肺肉变。
纤维素性肺胸膜炎。胸腔中有大量纤维素 性渗出物,使肺胸膜与肋胸膜发生粘连。
三、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可作出 初步诊断。
确诊需进行细菌学检查、分离培养、动物试验。
➢ 病变部位的肺、肝、脾及胸腔液--制成涂片--碱 性美蓝染色--两极浓染小杆菌;
猪肺疫:肺脏出血,大理石样外观。
根据病程肺脏的特点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充血水肿期
红色肝变期
灰白色肝变期
肺间质水肿,肺泡腔有 大量浆液、纤维蛋白。 HE×100
肺泡充满浆液和大量红 细胞,小叶间淋巴管扩 张。HE×33
肺泡充满纤维素和中性 粒细胞,肺泡隔毛细血 管充血减弱。HE×400
慢性型-症状
肠炎,逐渐消瘦,有时伴有关节炎。
主要病变位于呼吸道,特别是肺脏病变具有证病意义。
最急性型-症状
多见于新疫区,以败血症为特点。看不到症状,病程短,死 亡快,最多也只是体温高,呼吸困难,呈犬坐姿势,咽喉、 颈、前胸肿胀。病程1-2日,病死率100%。
最急性型-病变
以败血症为主征。皮肤、皮下组织、浆膜和黏膜大量出血 点,肿胀部位皮下有水肿,切开可见大量淡黄色胶冻样渗 出液,肿胀部淋巴结肿胀、出血。
慢性型: 多见于流行后期,由急性转变而来,表现为慢性 肺炎、呼吸道炎和胃肠炎。 ➢ 鼻孔黏性分泌物、鼻窦肿大。 ➢ 病鸡常腹泻、消瘦。 ➢ 病鸡肉髯肿大,干枯、坏死或脱落。 ➢ 有的病鸡有关节炎,关节肿大,跛行。 ➢ 病程一月以上,生长发育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