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论文题目论禽巴氏杆菌病的性状与防制姓名贾岭燕学号 10091428 专业畜牧兽医班级 10大牧14班所在系畜牧系指导老师何孟莲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教务与科研处制2013年 5 月 10 日论禽巴氏杆菌病的性状与防制贾岭燕(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山东,潍坊,261061)摘要作为一种人兽共患的细菌性传染病,禽巴氏杆菌病不仅对于现代养禽业的危害巨大,而且对于人类的公共卫生方面也有相当程度的影响。
随着我国现代养禽业的高度发展以及越来越规模化和集约化的发展趋势,此病势必成为妨碍禽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所以为了更加科学健康的进行禽类养殖,减小养殖过程中因此病而带来的损失,有针对性的对此病的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特征等各种性状加以研究,并找到应对的仿制措施和解决的方法就非常具有实际指导意义,而且在人类的公共卫生学方面也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巴氏杆菌;症状;仿制措施;意义禽巴氏杆菌病,又叫禽霍乱或禽出血性败血病,是主要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本病的发病特征是病禽的肝脏有针头大小、边缘整齐的灰白坏死点,还可见心脏出血、肺脏水肿、肠道出血等败血性变化,本病多发于成鸡,雏鸡较少发病,常常造成大批鸡死亡,给养禽业带来很大的损失。
1.病原多杀性巴氏杆菌呈短杆状或球杆状,长0.6—2.5纳米。
常单个存在,较少成对或成短链,革兰氏染色为阴性。
本菌有多个血清型且不同的分类方法表现出的血清型数量不一样。
其抵抗力弱,对热,日光照敏感,常用消毒剂可在短时间内将其杀灭。
2.流行病学2.1 本菌对多种动物和人均有致病性,家畜中牛,猪较为易感。
畜禽发生巴氏杆菌病时,往往查不出病原,一般认为在发病前已经带菌。
禽体在寒冷,闷热,气候剧变,潮湿,拥挤,营养不良等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下机体抵抗力降低时,病菌乘虚侵入体内引起发病。
2.2 患病禽体通过排泄物,分泌物不断排出有毒力的细菌,污染饲料,饮水,用具和外界环境,经消化道而传染给健康动物。
或由咳嗽,喷嚏排出病菌,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本病;也可经过皮肤,粘膜的伤口发生感染。
人的感染多由动物抓,咬伤所致,也可经呼吸道感染。
3.临床特征禽体感染此病后可表现出多个病型。
自然感染潜伏期一般在2—9天,人工感染通常在24—48小时发病。
3.1最急性型常见于流行初期,以产蛋鸡高的鸡最常见。
病鸡常无临床前驱症状,在短时间的精神沉郁,倒地挣扎,拍翅膀抽搐后死亡。
而病程短者数分钟,长者也不过数小时。
3.2急性型此型最为常见。
病鸡全身临症症状明显,,体温升高到43—44℃,产蛋鸡停止产蛋。
病鸡食欲不振或废绝,渴欲增加,常有腹泻,排黄色稀粪。
呼吸困难,口鼻分泌物增加,鸡冠和肉髯呈青紫色或肿胀,有热痛感。
病鸡最终衰竭,昏迷死亡。
病程短的约半天,长的1—3天,病死率很高。
3.3慢性型是由急性者不死转变而来的,多见于流行后期,以慢性肺炎,慢性呼吸道炎和慢性胃肠炎多见。
有的病鸡一侧或两侧肉髯显著肿大,随后可能有脓性干酪样物质,或干结,坏死,脱落。
有的病鸡局部关节肿大,疼痛,脚趾麻痹,发生跛行。
病程可托至一个月以上,生长发育和产蛋长期不能恢复。
3.4鸭的症状鸭发病后的症状与鸡基本相似,但多为大群暴发,常以病程短促的急性型为主要发病类型。
有的病鸭两脚发生瘫痪,不能行走,不愿下水,一般于发病后1—3天死亡。
病程稍长者可见局部关节肿胀,跛行或完全不能行走,其中有的病例掌部肿胀如核桃大,切开见有脓性和干酪样坏死。
雏鸭食欲和体温正常,瘦弱,发育迟缓。
3.5鹅的症状成年鹅的临症症状与鸭相似。
仔鹅发病和死亡较成年鹅严重,常以急性为主,1—3天即归于死亡。
4.病理变化4.1最急性型死亡的病鸡无特殊病理变化。
有时只能看见心外膜有少许出血点。
4.2急性型病理变化较为特征。
病死鸡可见到鸡冠、肉髯呈黑紫色或紫红色,心外膜有小出血点,肝脏表面有较多的分散的针尖大小的灰黄色或灰白色的坏死点。
脾脏一般不见明显变化,或稍微肿大,质地较柔软。
肌胃出血显著。
肠道尤其是十二指肠呈卡他性和出血性肠炎,肠内容物含有血液【1】。
4.3慢性型因侵害的部位不同而有差异。
当呼吸道临症症状为主时,见到鼻腔和鼻窦内有多量黏性分泌物,某些病例见肺硬变。
局限于关节炎和腱鞘炎的病例,主要见关节肿大变形,有炎性渗出物和干酪样坏死。
公鸡的肉髯肿大,内有干酪样的渗出物。
母鸡的卵巢明显出血,有时在卵巢周围有一种坚实,黄色的干酪样物质,附着在内脏器官的表面。
4.4鸭和鹅的病变变化与鸡基本相似。
呈多发性关节炎的雏鸭,主要可见关节面粗糙,附着黄色的干酪样物质或红色的肉芽组织。
关节囊增厚,内含红色浆液或灰黄色,浑浊的黏稠液体。
肝脏发生脂肪变性和局部坏死。
5.症断根据病理变化,临症症状和流行病学材料的特点,可对本病做出初步的症断,确诊则有赖于细菌学的实验室检验。
5.1涂片镜检涂片镜检采取病死鸡的心、肝、脾组织涂片,经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两极浓染的红色球杆状菌体。
5.2细菌分离培养采取病死禽的心、肝、脾组织,分别接种于鲜血琼脂平板培养基、麦康凯琼脂平板培养基,营养肉汤培养基,37℃恒温箱培养。
24小时后观察。
在鲜血琼脂平板培养基上可见约2~3 mm大小的光滑、隆起、灰白色、半透明、露珠样不溶血的小菌落;在麦康凯琼脂平板培养基上未见到任何菌落生长;在营养肉汤培养基中出现轻度混浊,管底有沉淀,表面有灰色白色菌环。
取培养物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两端钝圆、两极浓染的椭圆形小杆菌。
5.3生化试验生化试验,结果不液化明胶;能分解葡萄糖、果糖、蔗糖、甘露醇,产酸不产气;不能发乳糖;尿素、M.R、V-P试验均为阴性,靛基质阳性。
依据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及实验室诊断,确诊该病是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鸡巴氏杆菌病【2】。
5.4药敏试验通过药敏试验,该菌对恩诺沙星、氟苯尼考敏感,对丁胺卡那,庆大霉素中敏,对青霉素、链霉素低敏。
6.仿制在巴氏杆菌病的仿制方面,根据其传播特点,首先应注意饲养管理消除可能降低机体抵抗力的各种应激因素。
其次应尽可能避免病菌侵入,并对圈舍,围栏,饲槽,饮水器具进行定期消毒,同时应定期进行预防接种,增加机体对该病的特异性免疫力。
由于此菌有多种血清型,各血清型之间多数无交叉免疫原型,所以,应选用与当地常见的血清型相同的血清型菌株制成的疫苗进行预防接种。
6.1隔离消毒立即将病死禽及濒死期病禽进行清除,并作无害化处理,将其他禽进行隔离饲养,彻底清扫禽舍和运动场地,并用消毒威进行严格消毒,每天1次,连续1周。
病情稳定后,每周消毒1次【3】。
6.2及时治疗患病动物发病初期用高免血清治疗,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用青霉素,四环素族抗生素,磺胺类药物,喹乙醇以及新上市的有关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也有一定效果。
如将抗生素和高免血清连用,则疗效更佳。
鸡对链霉素敏感,用药时应慎重,以避免中毒。
大群治疗时,可通过将药物投放在饮水或饲料中的方法进行给药。
对于细菌耐药性的现象,可通过药敏试验或多种抗生素联合用药来克服。
6.3疫苗预防禽霍乱的预防可用禽霍乱G190E40弱毒苗,禽霍乱油乳剂疫苗。
前者的免疫期约3个月,后者约6个月。
用禽霍乱G190E40活疫苗,可用于3月龄以上的鸡、鸭、鹅。
根据瓶签注明的羽份数,按每羽份加入0.5毫升的20%氢氧化铝胶生理盐水稀释摇匀后在鸡、鸭、鹅的胸肌内接种0.5ml。
预防接种后三天即可产生免疫力,免疫期为三个半月,在有禽霍乱流行的场可每三个月预防接种一次【4】。
7.公共卫生人发生本病后有两种类型。
7.1伤口感染型潜伏期数小时至一周,患者创口处肿胀,发热,剧痛,形成脓肿。
周围淋巴结肿胀,个别病人可发生败血症或脑膜炎。
有被猫抓伤角膜导致整个眼球发炎的病例。
7.2非伤口感染型一般表现呼吸道感染临症症状。
可从患肺炎,肺气肿,肺脓肿,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鼻窦炎和扁桃体炎等病人的病灶中分离到巴氏杆菌。
此菌还可能参与腹膜炎,肠炎,阑尾炎和泌尿系统生殖道感染。
7.3综合预防磺胺类药和抗生素联合用药可收到良好的疗效。
平时应注意防止被动物抓伤咬伤,伤后要及时对伤口进行消毒处理。
处理患病动物时,要戴口罩或防护面具,在通风不良的畜禽舍尤其要注意,以防通过呼吸道感染本病。
8.小结巴氏杆菌是危害家禽的一种重要的细菌性病原微生物,近年来随着养禽业的发展,禽巴氏杆菌病的爆发也呈上升趋势,由于其发病率和病死率都很高,给广大养殖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但是只要能加强平时的饲养管理,平时严格执行养殖场兽医卫生防疫措施,以栋舍为单位采取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预防本病的发生是完全有可能的。
参考文献[1]张东华,丁华英等.蛋鸡禽霍乱的诊治[J].中国兽医杂志,2010,46(1):79-80[2]王彩英,冯王龙.鸡巴氏杆菌病的症断与仿治[J].兽医临诊,2010,256:68-69[3]张东华,丁华英等.蛋鸡禽霍乱的诊治[J].中国兽医杂志,2010,46(1):79-80[4]陈粉仙,童显红.禽霍乱的综合防治[J].中国畜禽种业,2009: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