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糖和苷类分析

糖和苷类分析


醇中最弱———常以浓度渐高的含水醇梯度洗脱
强 弱
EtOH-H2O最常用
的 各种溶剂在聚酰胺柱上的洗脱能力
因 素
▪ 水 甲醇 乙醇 氢氧化钠水溶液 甲酰胺 二甲基甲酰胺 尿素水溶液


21
▪ 醌类、黄酮类等酚性的制备和分离。 应 ▪ 脱鞣处理 用 ▪ 生物碱、萜类、甾类、糖类、氨基酸等极性
与非极性化合物的分离也有用途
22
4)大孔吸附树脂
性质
▪ 高分子聚合物 ▪ 白色球形颗粒 ▪ 多孔网状结构 ▪ 不溶于酸、碱、有机溶剂
原理
▪ 吸附原理:分子间
力、氢 ▪ 树脂的性质:非极性树脂 易吸附非极性化合物
吸 附
极性树脂 易吸附极性化合物
力 ▪ 溶剂的性质:
强 弱 物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大,树脂对此物质的吸附力就
石油醚提取
水沉
石油醚部分 (多为油脂)
残留物
Et2O 或 CHCl3 提取
水层
Et2O 或 CHCl3 提取物(苷元)
残留物 EtOAc 提取
先用水 饱和
EtOAc 提取液
残留物
(含单糖苷或含糖较少的苷)
n-BuOH 提取
n-BuOH 提取液(含糖较多的苷)
9
2、分离
➢ 经初步提取得到的苷类通常极性较大,且多为非
附 ▪ 形成氢键的基团所处的位置:
力 的
处于易形成分子内氢键者,减弱。
因 ▪ 分子中芳香化程度:高,增强。

19
OH
OH
OH
HO
OH
OH
OH
OH OH OH
OH OH
20
化合物在不同溶剂中的吸附力,随溶剂极性增强而增强
影 响 水中最强———常以水装柱、样品以水溶解上样
吸 含水醇中次之
附 力
3
▪ 掌握:苷的分类提取及其常用分离方法 ▪ 熟悉:苷的结构研究方法。 ▪ 了解:苷的检识方法
4
四、苷的提取分离
1、提取:
苷的种类不同,性质不同,提取分离方 法也不同
苷:极性随着糖基的增多而增大。糖基增多, 苷元所占比例相应变小,亲水性增大。 苷元:一般可溶于低极性有机溶剂。
5
➢ 原生苷:先要设法抑制或破坏酶的活性,常 用的方法是采用甲醇、乙醇或沸水提取 , 或 在药材中拌入CaCO3, 在提取过程中要尽量 避免与酸或碱接触,以防苷类被酸或碱水解
▪ 硅胶吸附柱色谱
氧化铝吸附柱色谱
A.吸附剂:30~60倍,有时100~200倍
B.装柱: 径高比(d/h)1:15~1:20
干法装柱/湿法装柱
C.上样: 干法上样/湿法上样
D.洗脱: 等度/梯度(洗脱剂极性递增)
E.托尾: 化学吸附:硅胶—碱性成分 洗脱剂中加入碱 氧化铝—酸性成分 洗脱剂中加入酸
▪ 溶剂:介电常数ε,极性
环己烷(1.88) 苯(2.29) 无水乙醚(4.47) 氯仿(5.20)
乙酸乙酯(6.11) 乙醇(26.0) 甲醇(31.2)
水(81.0)
14
1)简单吸附法用于物质的浓缩与精制
▪ 活性炭吸附法
结晶、重结晶中脱色、脱臭 从大量稀水液中浓缩微量物质
15
2)吸附柱色谱法
7
➢提取苷应注意问题
1) 破坏酶的活性 :
80℃以上加热 60%以上醇提取
加入CaCO3后沸水煮
2) 注意酸碱条件防止苷水解
3) 根据需要采取不同方法提取苷
• 苷元——酸水解 • 原生苷——防止水解 • 次生苷——酶解
8
苷类的提取和分离流程(系统溶剂提取法 )
中药
EtOH EtOH 提取物
减压回收 EtOH 浓缩物
➢次生苷:可利用发酵、酶解、酸碱水解等 方法处理药材,选择性部分水解以提高目标 物产量。提取前将药材粗粉加适量水拌匀, 加热至35℃左右保持24~48小时,再用有机 溶剂(醇、苯、氯仿、石油醚)进行提取
6
➢ 提取苷元时,先用适当方法彻底水解 苷类(酶解或酸水解),再用乙酸乙酯、 氯仿、石油醚等极性小的有机溶剂提出 苷元;也可先提取总苷,再水解成苷元 ➢ 例如:大豆苷元(葛根)
F.洗脱系统的选择: TLC Rf=0.2~0.3
16
3)聚酰胺柱色谱
▪ 高分子聚合物 ▪ 不溶于常见有机溶剂 性 ▪ 对碱稳定 质 ▪ 对酸特别是无机酸稳定性差
可溶于浓盐酸、冰乙酸、甲酸中
17
吸附原理
分子间氢键——半化学吸附
18
影 化合物在含水溶剂中大致有以下规律:
响 吸
▪ 形成氢键的基团数目:越多,越强。
对极性物质亲和力强
对非极性成分吸附强
溶剂极性
溶剂极性
吸附剂对溶质的吸附力
吸附剂对溶质的吸附力
溶质可被极性强的溶剂洗脱 溶质可被极性弱的溶剂洗脱
13
极性及强弱判断
▪ 一般物质:官能团的种类、数目、位置、碳链长短
R-COOH﹥Ar-OH﹥R-OH﹥R-NH-﹥R-CO-NH-﹥
R-CHO﹥R-CO-R﹥R-COO-R﹥R-O-R﹥R-X﹥R-H
色谱法可得到单体化合物
11
根据物质吸附性差异进行分离
▪ 物理吸附: 分子间力,无选择性,可逆。
硅胶、氧化铝、活性炭
▪ 化学吸附:化学键,选择性较强,常不可逆。
硅胶——生物碱 碱性氧化铝——黄酮、蒽醌等
▪ 半化学吸附:氢键,选择性较弱,多可逆
聚酰胺
12
▪ 物理吸附的基本规律:极性相似者易于吸附
极性吸附剂:硅胶、氧化铝 非极性吸附剂:活性炭
分离:综合应用各种色谱法
•硅胶:多用氯仿-甲醇系统洗脱。 (常用,适用大多数苷) •反相硅胶:水-甲醇或水-乙腈系统。 (皂苷、某些亲水性苷) •凝胶:Sephadex LH-20、Sephadex G系列。水-醇系统洗脱。
(适于分子量不同的苷类,如蒽醌、二蒽酮类)
•大孔树脂、活性炭、纤维素、聚酰胺、离子交换树脂等 •大孔树脂法、溶剂法等通常可除掉其他杂质,获得总苷;柱
第三章 糖和苷类化合物
王 纠 zhiziangel@ 湖北医药学院药学院 Friday, May 22, 2020
本章基本内容
一、概述 二、糖和苷的结构与分类 三、糖和苷的理化性质 四、糖和苷的提取与分离 五、糖和苷的检识 六、苷结构的研究
2
第三讲
苷的提取与分离 苷的检识 苷的结构研究
结晶性物质,同时不同程度地混有其他物质,分离 困难,一般需先除去杂质,再进一步分离纯化。
除杂:可用溶剂沉淀法,也可用大孔树脂吸附法来富集、
纯化总苷。
粗提物溶于少量 甲醇或水,加丙 酮或乙醚使较纯 的苷类沉淀析出
10
粗提物溶于水,上大孔 树脂柱,先用水洗去无 机盐、糖、多肽等杂 质,再用逐步增加浓度 的稀醇洗脱苷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