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专题二 教育研究的对象、性质及价值
专题二 教育研究的对象、性质及价值
专题二 教育研究的对象、性质及 价值
一、教育研究的对象
任何一种历史性的叙事都是对过去事件有选择的整理,因此 提出概念与假设都必须运用价值关联的方法。
首先,这里的价值更倾向于表达为逻辑与关于事实的 知识,而不是道德评判。
其次,价值关联贯穿于研究的全过程,并且是研究者 建构理论的导引与基础,可以说我们的研究过程本 身必定是价值关联的过程。
三、教育研究的价值
教育研究的价值具体说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作为人的理性活动,教育研究具有丰富人类精神
文化的价值; 2.作为一种组织行为,教育研究具有激发组织活力、
形成组织凝聚力的价值; 3.作为个人的探究活动,教育研究具有不断提升人
的生命质量的价值。
第二,教育问题是预设的还是生成的? 第三,什么不是教育问题?
(二)教育研究的基本对象是教育活动
另一种观点:教育研究的基本对象是教育活动。 1.什么是教育活动 所谓教育活动,就是一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
接目标的人类实践活动。 教育活动主要有三种存在方式:教育观念型存在、
教育活动型存在 、教育研究反思型存在。
(一)关于教育研究对象的两种不同观点
观点一:教育研究的对象是教育现象及其规律 这种观点是一种“科学取向”的观点。 但对于人文社会科学,人们有三个疑问:
第一,社会现象有规律可循吗? 第二,研究社会有可靠的方法吗? 第三,研究社会的成果能够检验吗?
这些疑问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大致有这么两个:
何怀宏认为,学人的问题意识是一种很强烈的精神投 入和价值关注。
另有人认为,问题意识是指在人们的认识活动中,活 动主体对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一些难以解决的实际或 理论问题所产生的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等心理 状态,并在其驱动下,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就这一观点我们要问的是:什么是问题? 首先要区分的是:日常问题和科学问题。 思考:二者的主要区别在哪里?
德国社会科学家马克斯·韦伯十分强调社会科学认识 的客观性,但教育领域内的很多东西和价值判断是 分不开的。
所以,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基本判断:
教育研究不是价值无涉的。
第四,教育研究除了研究教育现象和规律之外,还有没有其 他目标或任务?
观点二:教育研究的对象是教育问题
这是一种“问题取向”的观点。 关于“问题意识”的不同看法:
如何判断一种研究的性质? 三个维度: 学科 属性 功能 教育研究的性质又是什么?
对于教育研究来说,其性质表现为一种“事理研
究”。所谓事理研究,就是探究人所做事情的行 事依据(基本理论研究)、有效性和合理性 的研究(应用研究)。
如何理解这种“事理研究”?
(一)从三个层面理解教育研究的性质
“教育研究的对象是教育现象及其规律”这一观点值得追 问的几个问题:
,是不是所有的教育现象我们都要去研究? 答案是:并非如此 !
这里涉及一种现象成为研究对象的两个基本条件:
其一,它必须首先进入我们的思维视野 ;
其二,现象必须具有潜在的价值而且引起人们的高 度重视。
第二,什么不是教育研究的对象? 第三,教育研究是不是价值无涉(value free)的?
1.“科学研究”的层面 具有四个特色: 第一,研究对象的问题性; 第二,研究内容的创造性; 第三,研究资源的继承性; 第四,研究过程的规范性。
2.“教育研究”的层面 第一,研究对象的复杂性; 第二,研究目的的综合性; 第三,研究主体的参与性;
3.“中小学教育科研”层面 第一,研究目的的实践应用性; 第二,研究方式的反思重建性; 第三,话语方式的具体针对性;
对于“教育研究的对象是教育问题” 观点我们要追 问的问题是:
第一,什么是教育问题?
关于“教育问题”这个概念至少有三种表达: (1)是指不正常的教育现象。 (2)教育对某事物的产生与出现负有一定的责任的某种事
物。 (3)指教育中有待澄清的困惑、有教育活动的性质及特点 第一,教育活动是人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一种建构性活动; 第二,教育活动以人为直接对象,以影响人的发展为直接目
的; 第三,教育活动主体呈现出复合关系; 第四,教育活动即具有预设性又具有生成性; 第五,教育活动既要使学习者社会化,又要使学习者成人化。
二、教育研究的性质
其一,因果联系的复杂性;
其二,基于第一个方面的原因, 人们还难以准确预测社会现 象。
由此我们得到一个结论:
自然科学所进行的研究基本上是一种事实研究(所以 有人称自然科学为事实科学),其研究成果有比较 严格而且确定的实验检验模式。而社会科学所进行的 研究主要是一种价值研究(有人称社会科学为价值 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