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肥污水处理工艺要点

化肥污水处理工艺要点

化肥厂废水处理工艺姓名:班级:学号:1.概论 (3)1.1化肥厂废水 (3)1.2化肥厂废水种类 (3)1.3化肥废水处理方法 (4)1.3.1 物理法 (4)1.3.2 化学法 (5)1.3.3 生物法 (5)2.生产工艺及产污环节 (6)2.1工艺简介 (6)2.1.1 尿素生产工艺 (6)2.1.2 磷肥生产工艺 (7)2.1.3 钾肥生产工艺 (7)2.2 产污分析 (8)2.2.1 氮肥生产产污分析 (8)2.2.2 磷肥生产产污分析 (9)3. 废水处理工艺 (10)3.1 氮肥废水处理工艺 (10)3.1.1工艺分析 (10)3.1.2 流程说明 (11)3.1.3 主要构筑物及设备运行参数 (11)4. 工艺设计 (13)4.1 概述 (13)4.2 废水的水量、水质 (13)4.3设计工艺流程 (14)4.4 流程图说明 (14)参考文献: (15)摘要:本文就我国化肥生产行业的现状以及废水处理现状做一简要分析,同时对化肥行业主要的工业废水及其处理方法做一论述,并通过一个实际案例设计一个可行的处理方法。

关键词:化肥工业废水处理工艺1.概论1.1化肥厂废水随着工农业的发展,水体的富营养化现象随着大量氮、磷等营养物质的排放愈加严重,已成为世界性的水污染问题。

我国是耗水及排水大国,也是农业大国,农业的快速发展必定带动化肥产业的迅速增长,而化肥行业是高耗水、高污染的行业,大量未经完全处理的化肥废水的排放导致水体中氮、磷含量的增加,使水体恶化。

工农业只有立足环境、减少污染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整体来说,我国的污水处理系统管理水平较低、处理率较低、处理效果不甚理想,尤其是对于化肥废水等较为复杂的废水。

因此对于化肥废水脱氮技术的深入研究,充分发挥现有技术的优势及修补缺陷是提高脱氮效率的关键。

此外废水处理系统管理的优化、运行参数的探讨、运行成本的分析等都是污水处理中需要关注的重点。

我国化肥工业,包括基础肥料生产和化肥的二次加工两大部分,基础肥料生产,主要包括氮肥、磷肥、钾肥;化肥的二次加工,主要包括复合肥、含微量元素肥料及有机、无机复合肥等。

随着化肥的普遍使用,化肥厂的废水污染也越来越严重。

1.2化肥厂废水种类化肥厂废水中的主要超标污染物指标为氨氮、硫化物、和总氰化物,水质具有氨氮含量高并含有有毒的总氰化物及硫化物,且此类污水的可生化性较差。

氨氮是化肥厂废水的主要污染物,进入水体可以引起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水质恶化,使排放受到严格限制。

化肥厂废水主要来自合成氨、尿素车间的高浓度氨氮废水,这部分废水氨氮主要存在形式为无机氨。

1.3化肥废水处理方法目前处理化肥厂废水的方法大多是考虑如何除废水中的氨氮,常用物化法中有吹脱法、膜分离法、离子交换法等;生物法主要应用生物硝化反硝化原理,处理工艺主要包括A/O 法、SBR 法、曝气生物滤池法(BAF)、生物膜法等;化学法中主要包括折点加氯法、湿式氧化法、化学沉淀法等。

1.3.1 物理法(1)吹脱法通常的高浓度氨氮废水用预处理与生化处理相结合的方式来达到排放标准。

但是高浓度氨氮会抑制微生物活性,因此为了后续生化系统的正常运行,必须进行预处理。

在碱性环境下,废水中的氨通常以游离氨的状态存在。

在一定温度下,液相从吹脱塔顶向下喷淋,气相由塔底吹入,通过气液交汇,游离氨从空气溢出,达到去除废水中氨氮的目的。

除了空气吹脱法,常用的还有蒸汽吹脱法。

蒸汽吹脱法效率较高,氨氮去除率能达到90%以上,但是能耗大。

此外,如果吹出的氨直接排到大气中,需考虑对空气的二次污染。

(2)膜分离法常见的液体膜分离技术有反渗透(RO)、液膜法、电渗析(ED)等。

反渗透:刘姣等用常规处理+反渗透膜法处理珠江源水,氨氮的去除率可以达到95%以上,达到饮用水源水标准。

反渗透装置目前主要应用于氨氮含量较低的饮用水及深度处理,在废水处理中应用较少。

液膜法:乳状液膜法去除氨氮的机理是:氨态氮易溶于膜相(油相),它从膜相外高浓度的外侧通过膜相的扩散迁移,到达膜相内侧与内相界面,与膜内相中的酸发生解脱反应。

电渗析法:电渗析法是利用利用施加在阴阳膜对之间的电压去除水溶液中溶解的固体。

电渗析室的阴阳渗透膜之间施加直流电压后,多对阴阳离子通过渗透膜时,含氨离子及其它离子在电压的影响下,透过膜进入另一侧的浓水中去并在浓水中集聚,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膜处理法有其弊端,主要问题是膜的污染问题和稳定性问题,成本及运行费用都较高,目前还未投入规模使用。

1.3.2 化学法(1)折点加氯法在氨氮废水中加氯后,会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生成的一氯胺和二氯胺称为化合余氯,次氯酸称为余氯。

折点加氯法除氨氮的机理为氯气与氨反应生成无害的氮气。

用折点加氯法处理焦化废水,当进水氨氮浓度60mg/L以下时效果最佳,氨氮去除率可达97%以上。

(2)化学沉淀法化学沉淀法处理氨氮废水可以回收废水中的氨,生成的沉淀可作为复合肥使用。

对氨氮的去除率高,可达90%以上,但费用较高。

若废水中含有重金属等物质,产生的污泥将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3)离子交换法离子交换法是指以离子交换剂上可交换离子与液相离子间发生交换的分离水中有害离子的方法。

对于氨氮废水, 常用的离子交换剂有沸石、活性炭、合成树脂等。

离子交换法投资省,工艺简单操作方便且天然沸石储量丰富,廉价易得,但是利用离子交换法处理废水将导致交换剂再生频繁增加投资。

(4)催化湿式氧化法(CWO)催化湿式氧化法事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在高温高压的液相中,用氧气或空气作为氧化剂,氧化水中溶解态或悬浮态的有机物或还原态的无机物的一种处理方法。

催化湿式氧化法净化效率高、流程简单、占地面积少,但要求设备耐高温、耐腐蚀,故投资较大。

1.3.3 生物法生物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处理低浓度氨氮废水的方法。

生物脱氮是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将废水中的有机氮及氨氮经过氨化、硝化反硝化过程最终将氮素转化为N2从而从水中脱除。

硝化过程是指废水中的氨氮在好氧条件下,经好氧细菌的生命活动转化为硝态氮或者亚硝态氮的过程。

反硝化过程是指经硝化作用的硝氮或者亚硝氮在从水中逸出的过程。

反硝化过程产生碱度同时消耗有反硝化细菌的作用下,转化为N2机碳源。

而可以大范围应用于化肥厂废水的工艺一般为A/O工艺。

AO工艺法也叫厌氧好氧工艺法,A(Anacrobic)是厌氧段,用与脱氮除磷;O(Oxic)是好氧段,用于除水中的有机物。

但是一般由于工业废水中成分复杂,重金属及有毒物质多,且大多很少含有微生物生长的必备碳源和能源,故而生物法在处理工业废水时有很大的限制。

当然也有外加碳源和能源的条件对某些成分不复杂的工业废水进行处理。

2.生产工艺及产污环节2.1工艺简介化肥指的是利用化学工艺生产的用化学方法生产的含有氮、磷、钾等元素的肥料统称为化肥。

主要的产品有氮肥、磷肥和钾肥。

此外还有含有多种成分的复合肥料、混合肥料及微量肥料等。

化肥生产,尤其是氮肥生产是一个复杂的连续化的工艺生产过程,需要在密闭的系统内,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进行。

2.1.1 尿素生产工艺图1 尿素生产工艺流程图2.1.2 磷肥生产工艺图2 磷肥生产工艺流程图2.1.3 钾肥生产工艺钾肥全称钾素肥料,即以钾为主要养分的肥料。

根据钾肥是否含有氯元素将钾肥分为含氯钾肥和无氯钾肥。

所有的钾盐肥料均为水溶性 , 但也有某些钾肥含其他不溶性成分。

目前国内以盐湖含钾矿物资源为原料生产氯化钾的工艺主要有以下 3 大类:浮选工艺、兑卤盐析工艺( 4 # 工艺 )及热溶冷结晶工艺。

(1)浮选工艺依据选出矿物是否为目的矿又分为正浮选工艺及反浮选工艺 2个类别。

正浮选工艺即以氯化钾为浮选目的矿的工艺 , 选出矿物直接为氯化钾。

(2)兑卤盐析工艺( 4 # 工艺 )即以氯化钠为浮选目的矿,尾矿形式得到低钠光卤石矿,低钠光卤石矿冷分解结晶氯化钾的工艺。

(3)热溶冷结晶工艺即以钾石盐为原料,依据氯化钠与氯化钾在高低温状态下溶解度的不同,在高温状态下分离氯化钠,低温冷析结晶氯化钾的工艺。

2.2 产污分析2.2.1 氮肥生产产污分析下图是氮肥生产过程合成氨工艺。

图3 氮肥(尿素)生产工艺从上面过程可以看出污染物主要是造气洗涤水(即由煤炭造气时蒸汽冷凝产生的多余洗涤循环水)、脱硫段洗涤循环水、地面冲洗水、循环水中的跑冒滴漏部分以及生活污水等杂排水。

废水中污染物除氨氮外,还含有少量的氰化物、硫化物、挥发酚等物质,COD 浓度总体不高。

2.2.2 磷肥生产产污分析(1)废气磷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主要含粉尘、颗粒物、二氧化硫等污染物。

污染源及排放见下图4。

图4磷肥生产过程中废气来源及排放(2)废水磷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主要含COD、砷、氟等污染物,其污染源及排放去向见图5。

图5废水来源及排放3.废水处理工艺3.1 氮肥废水处理工艺下面以江苏某化肥有限公司为一家中型合成氨生产企业为例阐述废水处理的工艺流程,该公司年产23 万t 尿素及碳铵产品。

3.1.1工艺分析造气和脱硫废水中氨氮浓度比较高,宜采取物化和生化脱氮联合工艺。

据资料表明,氨氮质量浓度大于200 mg/L 对后续生化处理的微生物有毒害作用,不能直接进入生化池,必须先通过氨吹脱等工艺处理,氨氮质量浓度降低到一定的范围内,约在110~120 mg/L,和杂排水混合后的氨氮质量浓度在75~ 80 mg/L 之间,这是较为合理的平衡点,否则处理费用将难以承受。

废水中氨氮的进一步降解,必须采用生化处理手段,低浓度氨氮的降解采用生物硝化反硝化脱氮是最经济有效的方法。

生物脱氮的基理是:利用厌氧菌、产酸菌等兼性细菌作用,使废水中含氮有机物被分解成氨,在亚硝化菌的作用下氨进一步转化为亚硝酸盐氮,经过反硝化作用,利用废水中的BOD5作有机碳源,将硝酸盐氮还原成气态氮逸出,从而达到去除废水中NH3-N 的作用。

工程因地制宜,充分结合现有的设施和条件,对原煤气柜和生产车间的风机进行改造。

煤气柜改造成兼氧、好氧池,煤气柜深度8 m,风机压头3.2m,池下部改造成兼氧段,上部为好氧段,即A/O 一体生化处理工艺,将兼氧、好氧处理方法合并在一个容器内完成。

设计采用连续式进水、出水方式,兼氧、好氧不断反复交替,硝化反硝化交替进行。

为了达到污泥和好氧、兼氧填料的充分接触及泥水混合的需要,必须使污泥层的污泥被不断地搅动上翻,并能调整其上翻的高度和污泥浓度,实现硝化反硝化交替进行的脱氮目的。

为此在工艺设计中按照一定的间距布置4 台推流搅拌机,通过变频控制其搅拌强度,达到控制污泥上翻的高度和污泥浓度,从而在空间和时间上做到厌氧反硝化和好氧硝化交替进行,取得较好的脱氮效果。

由于废水中BOD5较低,为满足生物脱氮要求,应保持投加含碳有机物,结合当地情况,采用投加化粪池中高碳有机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