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板块四 专题十九 记叙文专攻二 描绘细节,雕琢形象——学会用细节写人物
板块四 专题十九 记叙文专攻二 描绘细节,雕琢形象——学会用细节写人物
热点新题·速练
我不知道我何时会有这种高度,更不知道爷爷眼里的世界是怎样, 但我深知,爷爷表现的那些,才是人们应该追求的粪叉和笔杆共存的境 界。
平淡而知足,是爷爷的智慧。 点评:
热点新题·速练
方法技巧·指津
3.让性情和心理从动作中展现出来 人在某一情境下发出的动作行为,是受到其内心活动支配的,更与 他们的喜怒哀乐等情感有关,而这些动作行为往往又最能体现他们的性 格特征。 《守财奴》中的资产阶级暴发户箍桶匠葛朗台弥留时,当“神甫把 镀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唇边……”他做了一个骇人的姿势想把十字架抓在 手里。这一“抓”,送了暴发户的老命,也使守财奴至死不改的贪婪本 性得到充分的体现。
方法技巧·指津
在小说《祝福》中,鲁迅先生不厌其烦地三次写了祥林嫂的肖像神 态,这些细节描写深刻反映了祥林嫂从二十六七岁至四十上下的命运变 化,详尽地体现出祥林嫂的悲惨命运,让读者领会出祥林嫂在封建礼教 的“蚕食”下走向死亡的逼真而悲惨的过程。
方法技巧·指津
5.让故事情节从环境场面中生动起来 场面描写指的是在某一特定时间和特定地点范围内以人物活动为中 心的生活画面的描写。场面描写一般由“人”“事”“境”构成,它是叙 事性作品的基本构成单位,是刻画人物、展开情节、表现主题的主要手段。 如《药》中的一段描写: 老栓也向那边看,却只见一堆人的后背;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 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静了一会,似乎有点声音,使人动摇起 来,轰的一声,都向后退,一直散到老栓立着的地方,几乎将他挤倒了。
①小说采用倒叙手法,从茶 具博览会写起,很好地使用 了悬念法。
真题佳作·体悟
橱窗前的一位老人捋了捋花白的胡子,笑 叹道:“这真是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啊!”
人群中,一个中年男子黯淡了双眸…… 二十年前,太行山脚下的一个小木屋内, 有两个跟着师父学做茶壶的学徒。师父是真正 继承了传统的老手艺人,他做的茶壶精妙无 比,远近闻名。
方法技巧·指津
这段文字写的是革命者夏瑜被杀的情景,而那些无聊的人们都伸 长了颈项在欣赏着,就像一群“鸭”,生动形象,一个比喻就展现了 国民的麻木、不觉悟。作者那种强烈的愤懑,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 炽烈情怀,通过这一细节,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总之,细节是文章的生命,一个眼神、一声叹息、一次回头、一 种姿态、都能真切地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或精神品质,如果缺乏具体 生动的细节,文章就会平淡乏味,缺少表现力。让我们的作文因细节 而精彩吧!
热点新题·速练
村里人称赞爷爷的农活,还敬佩爷爷的书法。逢年过节,红白大事 儿,都找爷爷来写字儿。不必狼毫,不必端砚,更不必宣纸——乡下人 也不懂欣赏这个,但他们都知道爷爷见多识广,高文凭,有技艺。对于 求字之人,爷爷总是来者不拒,放下粪叉,洗手执笔,挥洒而下。当淳 朴的邻人拿到字后,喜悦之情全溢于脸上,总想夸一夸这字儿——就像 汪曾祺笔下的乡亲们一样:“这字儿好,真黑!”
②对壶身装饰细节的描写别有 深意。 ③对人物细节的描写十分简约 但不失精彩,“黯淡了双眸”, 十分传神,也让人揣想,此何许 人?为什么“黯淡”?
真题佳作·体悟
秋风轻轻吹过,太行山下的桂花香溢满庭 院,沁人心脾。
两个徒弟日日跟着师父认真做茶壶。 天刚蒙蒙亮,大徒弟勤奋的身影在晨曦中显 得愈加清晰。他照着师父做的茶壶不停地做了一 个又一个,身后,满地是辨不出差别的茶壶。他 额头的汗水滴滴掉落,晶莹剔透,而那制壶人的 眼神却好像黯淡无光。
真题佳作·体悟
大徒弟对师父的话不以为然,心想只要照着师父教的手艺做茶壶, 今后茶壶也一定能卖得好。结果没过几年,他的茶壶卖得一日不如一日, 店铺面临停业的危机。但另外一边,小师弟的好消息却不断传来,他把 改良后的茶壶推广到国外了,淘宝店、微店也张罗起来了。
真题佳作·体悟
最近,听说师弟做的茶壶进了展览会,师兄 因此慕名而来……
④对环境细节的描写, 巧作点缀。
⑤传神的细节“汗水滴 答 ”“ 眼 神 黯 淡 无 光”“聚精会神”很好 地写出了大徒弟和小徒 弟不同的性格。
真题佳作·体悟
月凉如水,清影绝尘。秋风打着卷儿, 一溜儿吹在窗上,带来些许凉意。
昏黄的灯光下,小徒弟静静思索着。身 后,是零星几个或残缺或完好的形态各异的 茶壶。小徒弟聚精会神地盯着手里即将完成 的茶壶,总觉得有些可改进的地方。那额上 的汗水,“滴答”一声落在茶壶上,绽放出 一朵晶莹的花。
如《孔乙己》中孔乙己的形象,鲁迅先生就用了比较细腻的外貌手法,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 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 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站着喝酒而穿着长衫”写出了 孔乙己不伦不类的身份,“穿长衫”写出他是个读书人,“站着喝酒”又
方法技巧·指津 体现他与短衣帮的身份没什么区别,可见其矛盾的身份,是什么造成他如 此特别的身份呢?一个读书人为什么会有这种境遇呢?这不禁引发了读者 的思考,这也暗示了文章的主题。“他身材很高大”通过孔乙己的身材的 描绘,暗示了他有劳动能力,下面作者笔锋一转,对孔乙己衣服的“又脏 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更是不舍笔墨的描绘,通过这些 细节描写,不仅体现出了孔乙己的极度懒惰性格特征,也解答了他脸色“青 白”“常夹些伤痕”的原因了,也含蓄体现了造成他悲惨遭遇的个人原因。 由此可见,通过一定的细节描写,更能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深刻的社会 主题。
热点新题·速练
我是爷爷的长孙,却去之远矣!常问爷爷:“您咋就愿意做个农民 呢?”他总会拿他喜欢的文人汪曾祺做例子:“你看啊,老汪这人写文章 写得好。俗而不厌,多而不滥。为啥?他虽是文人,却也近于农人。勤恳、 淳朴、达观。”我点头:“是啦,他也掏过粪,而您是叉粪。又都是执笔 之人,又都上过大学。您和汪先生差不多嘛!”爷爷很得意我的说法,却 仍摆手不赞同:“有一点不一样,他种地不如我。”奶奶看我们爷孙俩笑 闹,总是很无奈,叹道:“这老头子。”
热点新题·速练
摆好了早饭,小米粥、馒头、青椒、拍黄瓜!呼噜呼噜喝完汤,顺便踢走死 缠脚下的巴儿狗……偶尔奶奶也夸一夸爷爷捡来的大粪:“这肥好,臭!” 老头老太太对视一眼,笑了。
爷爷曾是个大学生,当官的,有过出息。太爷爷共有六子,本来都该安 安分分做个小农民,但爷爷不。他天分异常好,私学,中学,及至大学,都 是一路直上。后来当了小官,虽不大,但在镇上也算是有头有脸了,在村里 更是红极一时。眼看升官在望,爷爷却收拾行囊,携家带口,回了村里。村 里人都表示理解:“对喽,农民好嘛,看看庄稼看看草,啥都不愁。”
艺的故事,通过两个徒弟在学艺过程中的不同想法与行为,以及最后的不 同结果,含蓄地写出了转变思维,勇于创新的重要性。文中细节描写精彩 而传神,着墨不多却使三个人物形象跃然纸上。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相互 映衬,恰到好处。采用了插叙的手法,凸显了谋篇布局的匠心独运。
方法技巧·指津 人物细节描写五法
细节描写是记叙文写作的核心。贾平凹曾说:“我可以告诉你一个秘诀, 这也是我多年没有告诉别人的经验——那就是多写细节……细节是生动的, 像春天的树干上生出的绿叶和花朵。有了它,文章就有了生气。”细节描写 是文章中的花朵,它能表现人物,突出主题,美化语言。一篇文章有了鲜活 而独特的细节,也就有了亮点,文章会因细节而精彩。
⑥再次描写环境,渲染氛围。 写师父“如深秋枯萎的叶子 一般”,寥寥一点,景人合 一,生动传神。
真题佳作·体悟
秋风来了,走了,树上的叶子绿了,黄了。 很多年以后,师父如深秋枯萎的叶子一般了无生气。弥留之际,他 将两个徒弟叫到身边,并嘱咐道:“我仗着一门手艺,做了一辈子的茶 壶。我曾想,手艺人的使命便是传承,我做得很好……但现在,我却感 到后悔,后悔没能留一点新的东西在世上……”
方法技巧·指津 “还是不要粜的好。我们摇回去放在家里吧!”从简单的心里喷出了
这样激愤的话。 “嗤,”先生冷笑着,“你们不粜,人家就饿死了吗?各地方多的是
洋米洋面,头几批还没吃完,外洋大轮船又有几批运来。” 这段人物对话,十分生动、传神、精练。先生们冷笑着说,有气没力
地回答,对农民的责问热讽,显得傲慢而有恃无恐,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人物特点形象鲜明。农民呢,听到米价大跌,“几乎不相信他们的耳 朵”“都呆了”,只好喷出愤激的话。“我们摇回去放在家里吧”。他们 询问米价、急不可耐;听到“大跌”消息,吃惊发呆;争议米价,显得焦 急迫切而无可奈何。
方法技巧·指津
“糙米五块,谷三块。”米行里的先生有气无力地回答他们。 “什么!”旧毡帽朋友几乎不相信他们的耳朵,美满的希望突地一沉, 大家都呆了。 “在六月里,你们不是卖十三块吗?” “十五块也卖过,不要说十三块。” “哪里有跌得这样厉害的?” “现在是什么时候,你们不知道吗?各处的米像潮水一样涌来,隔几 天还要跌呢!”
目录 CONTENTS
记叙文专攻二 描绘细节, 雕琢形象——学会用细节
写人物
1 真题佳作·体悟 2 方法技巧·指津 3 热点新题·速练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 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的描写之中。高考中记叙 文容易写出真情实感,最能打动阅卷老师,因而也常常出高分,但多数 学生的记叙文平淡无味,提升记叙文档次的秘诀就是细节描写。
方法技巧·指津
《荷花淀》中的水生嫂在得知水生“明天要到部队去”时,手指不禁 “颤动”——苇眉划破手指,亦是其内心思想的颤动,写出了水生嫂没有 思想准备,舍不得丈夫离去的细微心态。
4.让情感态度从神态中流露出来 神态是人的一种心理行为,与人物思想感情的关系极为密切。一个人 心里高兴,往往就喜上眉梢;内心得意,就眉飞色舞;心里担忧,往往满 脸愁容;内心痛苦,就双眉紧皱。
明亮干净的橱窗里,茶壶依旧静立着,它不 似师傅做的茶壶,却有些师傅当年的韵味。大徒 弟沉吟半晌,若有所思,他仿佛明白了师傅临终 时的遗憾。
恍惚间,那壶身的莲绽放开了,淡然典雅, 亭亭而立。
⑦结尾再回到展览会, 首尾照应,结构完整, 开合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