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气象学复习资料

气象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天气:以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表示的瞬间或者一段较短时段内的大气综合状况
天气过程:指天气系统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
太阳常数:当日地处于平均距离(约1.5亿km)时,在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方向,单位面积上的太阳辐射通量。

(太阳)辐射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投射于单位面积上的太阳辐射能量
热容量(Cv): 分重量热容量和容积热容量
有效积温:作物某个生育期或全生育期有效温度的总和
降水强度:单位时间内的降水量。

单位用mm/h或mm/d表示。

气压系统:不同地区气压的高低不同,使气压场呈现不同的形势,统称气压系统。

等压线:在同一高度上气压相等各点的连线称为等压线
低气压(气旋):简称低压,是由闭合的等压线构成,气压值由中心向外逐渐增高。

空间等压面向下凹陷如盆地。

高气压(反气旋):简称高压,由闭合等压线构成,中心气压高,向四周逐渐降低。

空间等压面向上凸类似山丘。

低压槽:简称槽,由低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在低压槽中各条等压线曲率最大处的连线称为槽线。

槽附近的空间等压面类似山谷。

地转风:自由大气中,在等压线平直的气压场下,当气压梯度力与水平地转偏向力达到平衡(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时,空气沿等压线作匀速直线运动,这种风称地转风
梯度风:在自由大气风中,当水平气压梯度、水平地转偏向力、惯性离心力三者达到平衡时的风,空气作匀速圆周运动,这种风称梯度风。

焚风:气流翻越砍大山岭时,迎风坡下雨,经背风坡下沉后形成又干又热的风
大气活动中心:由于海陆分布不同,热性质不同,割裂了气压带和风带形成的一些高低的区域
锋:冷气团和暖气团交界的过渡层,可以近似地看成一个几何面,叫锋面。

锋面与地面的交界线称为锋线,锋面与锋线统称为锋
暖锋:锋面在运动中,由暖气团起主导作用,推动锋面向冷气团一侧移动的锋称暖锋
准静止锋:锋面移动缓慢并来回摆动的锋称之为准静止锋。

梅雨:自宜昌以东,26-34N之间的江淮流域至日本南部的狭长区域,在6-7月间常出现阴雨连绵的天气过程叫梅雨
寒潮:凡一次冷空气入侵后,使长江中下游及以北地区48小时内降温超过10度,长江中下游或者春秋季的江准地区最低气温等于或小于4度,陆上有大面积5级以上的大风,近海有7级以上大风称为寒潮
切变线:指低空风场出现气旋式切变的不连续线
答:干燥大干燥土壤里充满了空气,潮湿土壤里充满了水;水的热容量比空气的热容量大的多,使得干燥土壤的热容量小于潮湿土壤的热容量。

3.为何春季翻耕后,能够提高土壤温度?
答:中耕翻耕后,增加了土壤空隙度,使土壤容积热容量减小,白昼得到太阳辐射的热量后,升温快。

4.晴天与阴天哪个气温日较差大?为何?
答:晴天白天地面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多,温度高,气温高;夜晚地面有效辐射强烈,损失的热量多,温度低,气温低
5.r,rd,rm有和区别??为什么rd》rm?
答:r是气温直减率,指整个大气随垂直高度变化而出现气温变化;rd是干绝热直减率,rm是湿绝热直减率,它们指单独气团随垂直高度变化出现气温变化。

干绝热直减率是不含水汽或未饱和空气所进行的绝热变化,这种空气在上升过程中,由于自身水汽凝结,释放潜热,而使气温升高或下降的不是那么剧烈。

6.太阳,大气和地面三者的辐射有何不同?为什么?
答:同;三者都是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辐射能量》》》》》》》绝对温度都在0K以上
不同:太阳辐射波普范围宽,地面,大气辐射波普范围窄》》》》太阳温度高
太阳辐射有热效应和光效应,大气,地面辐射只有热效应
太阳辐射最大能量波长短,大气,地面最大辐射能量波长长
7.为什么地面接收的太阳辐射小于太阳常数?
答:太阳辐射穿过大气时,经历了大气对其的吸收作用,散射作用,反射作用;地面对其也有反射作用8.到达地面的太阳直接辐射强度受哪些因素影响?怎样影响?
答:因素》》太阳高度角,大气透明度,大气量
太阳高度角越小,太阳辐射强度越弱
大气量越大,太阳辐射强度越弱
大气透明度越小,太阳辐射强度越弱
8.北半球一年的昼夜变化规律?
答:12月23(冬至)昼最短,夜最长;冬至后,夜逐渐变短,昼变长,夜仍比昼长
3月21(春分)昼夜相等;春分后,昼继续增长,夜继续缩短,且纬度越高,白昼越长
6月21(夏至)昼最长,夜最短;夏至后,昼逐渐缩短,夜逐渐增长,昼仍比夜长
9月23(秋分)昼夜相等;秋分后,昼继续缩短,夜继续增长,且纬度越高,夜越长
9.相对湿度为100%时,水汽压,饱和差,露点温度各为多少?
答:相对湿度r=100%时,水汽压为饱和水汽压;饱和差为0;此时温度为露点温度
10.若空气中的水汽含量不变,气温升高,水汽压,饱和水汽压,相对湿度,饱和差,露点温度怎样变化?答:水汽压不变,气温升高;饱和水汽压增大,水汽压不变,相对湿度减小,饱和差增大,露点温度不变11.大气中水汽凝结条件是什么?常见的方式?
答:条件》》⑴水汽到达饱和或过饱和⑵要有凝结核的存在
冷却方式:Ⅰ辐射冷却Ⅱ接触冷却Ⅲ混合冷却Ⅳ绝热冷却
12.为何中耕除草可以对农田保熵?
答:●中耕除草切断土壤毛细管上下联系,土壤水分不能通过毛细管上升到地表而外出蒸发
◆杂草不仅和农作物争光,争水,争地;杂草通过蒸腾作用还会消耗大量水分,除草可减少因杂草蒸腾
作用而消耗的水分。

13.气压场的基本形式有哪些?各种风的运行规律和天气形势是怎样的?
答:形式##低气压,高气压,低压槽,高压脊,鞍形场
①低气压,风呈逆时针方向向内辐合,多阴雨天气
②低压槽和低气压风向,天气一样
③高气压,风呈顺时针方向向外辐散,多晴好天气
④高压脊和高气压一样
⑤鞍形场风向不定
14.与三圈环流相对应的气压带和风带是什么?
答:气压带》》极低高压,副极地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赤道低压带
风带》》极地东风带,盛行西风带,东北信风带
15.什么叫反气旋?冷性反气旋的天气特征?
答:反气旋》占有三维空间的中心气压值比四周高的水平空气涡旋
特征①冷性反气旋影响前;在源地为晴朗少云天气
②冷性反气旋影响时;大风,降温,降水天气
③冷性反气旋影响后;气温降低明显,霜冻,风小,少云天气
16.试述副高的移动与我国东部雨带的关系?
答:时间脊线位置影响地区
4月以前18-20°N 华南出现连续的低温阴雨天
6月下旬第一次北跳并在20-25°N稳定华南前汛期结束,江淮流域出现梅雨。

7月中旬第二次北跳并在25-30°N摆动梅雨结束,黄河出现汛期,长江流域进入伏旱季节。

8月初第三次北跳跨过30°N 华南出现台风,华北、东北进入雨季。

黄河处于副高下9月上旬第一次回撤到25°N 江淮出现降水,长江以北秋高气爽
10月上旬第二次回撤到20°N以南华南降水,台风减少,华南以北都是秋高气爽的天气。

17.什么是梅雨,入梅,出梅,空梅?
答:梅雨:每年初夏,我国湖北宜昌以东,江淮地区出现降水量很大的长时间连阴雨天气
入梅:梅雨开始
出梅:梅雨结束
空梅:梅雨表现不明显
18.大气形成条件有哪些?
答: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性质
19.什么是大气活动中心?影响我国的大气活动中心有哪些?
答:大气活动中心:由于海陆分布不同,热性质不同,割裂了气压带和风带形成的一些高低的区域影响我国的①永久性》》北太平洋高压阿留申低压
②半永久性》》亚洲高压亚洲低压
20.云和雾有何区别?
答:云和雾没有本质区别,都是空气中水汽的凝结物,只是它们的分布空间不同,接近地面的就是雾;远离地面的就是云
21.气候形成的条件有哪些?
答: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性质
22.湖北气候特点?
答:★春季:寒潮大风多,低温阴雨多,冷热变化急,增温不平衡
■夏季:梅雨明显,伏旱时现,南洋风多,雷暴雨多,降水量大,盛夏特热
◆秋季:大气降雨,秋高气爽,秋风秋雨
●冬季:寒潮活动频繁,寒冷而波动,严寒期稳定,降水量少,霜冻出现
23.我国的气旋活动区域及相应的天气特点?
答:我国的气旋主要活动在东部地区,而东部地区主要集中在25N—30N和45N—55N两个地带,分别称为江淮气旋和东北气旋
江淮气旋:常出现大范围的云系和降水天气,在江淮地区东部,常形成平流雾和平流低压,甚至出现毛毛雨,能见度低,强盛的江淮气旋可以产生降雨
东北气旋:主要活动在我国东北地区,一年均可出现,以春秋雨季活动频繁,常产生大范围的大风,风沙,雷暴和强烈降水等灾害性天气
24.寒潮天气的特征?
答:寒潮是大范围的强冷高压的活动
特征:大风,降温,暴雪,霜冻,冬雨等;春秋季,常有扬沙,沙暴现象,降水较冬季增多
25.我国的气候特点?
答:①季风性强》冬季,我国是世界上同纬度上最冷的地方;夏季,我国大部分地区又是除沙漠以外最热的地方;冬夏盛行的风向有显著变化,随季风的进退,降水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②大陆性强》》影响的范围广,冬夏两季的平均气温与同纬度其他国家或地区有较大差异。

冬季气温低于同纬度地区,夏季气温高于同纬度地区,气温年较差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