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必须精讲精练
课堂教学教师的讲和学生的练多与少还是有争论的问题。
有人认为知识水平的提高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提倡课堂教学重要多讲多练:一次课堂上滔滔不绝地灌满40分钟后才勉强下课,而且还要留一大堆作业,要学生回家去做。
长此以往,既增加学生负担,影响学生健康,有限制了学生积极性的发挥,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我在英语教学中首先把新课的主要生词(控制在15分钟左右),基本语法和课文要点给学生讲清楚了,然后实际训练去巩固,深化,理解课文,讲练30分钟,用10分钟给学生答疑和讨论问题,使问题能当场解决,不要遗留。
上复习课时,现将重难点,拟出练习题或有代表性的句型题,叫学生30分钟做完,随时查巡学生的答题情况,后10分钟针对巡视中发现的问题和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重点答疑和讲解,这样的效果要比满堂灌的效果强多了。
检验一堂课的效果好坏,并不是看教师讲了多少,而是看学生学了多少,是否达到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
在满堂灌的教学气氛中,学生知识机械死板地被动接受知识,很少有独立思考的余地。
殊不知老师讲的越多,学生在心理上越容易产生抑制,进而产生厌倦的情绪。
凑个表面上看,这样的课堂,教师独角戏唱的非常热闹,而实际上却非常单调沉闷,因学生没有参与其中。
反之,如果教师能得心应手地处理教材,灵活驾驭课堂,教学效果可能就大不一样。
对于一些浅显的知识,可以提出深一点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教师只要在关键处适当点拨就行了,学生能做的事教师决不能包办代替。
对于教学中的重难点,教师要进行讲解,分析,和归纳。
讲,要精讲。
精讲是指语言精练,内容提纲挈领,重点突出,而不是漫无边际拖泥带水。
这样,教师讲得少,学生活动练习的机会就多了,以教师的少讲来换取学生的多练,这样就会出现双向交流或是多向交流的课堂气氛,学生思维活跃,积极参与,对教师的精讲留下深刻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