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内科护理查房

心内科护理查房

患者徐先生,66岁,入院诊断:冠心病、心绞 痛型。主诉“反复胸闷痛4年,加重1月”。自述 常于活动时出现胸骨中段及心前区压迫性闷痛, 半个手掌大小范围,不向他处放射,持续数分钟 ,休息后可以缓解。近一月来胸痛持续时间延长 ,程度加剧,活动耐量明显下降,稍快步行走即 出现胸痛。有吸烟史20余年,20支/天,无高血压 、糖尿病、冠心病史。否认家族遗传病史。发病 以来,精神一般,睡眠可,饮食正常,大小便无 异常。

观察病人有无呼吸困难、咳嗽、咳痰、少尿、低
血压等。 避免诱因(心律失常、生理或心理压力过大等)。 一旦发生应采取急救措施。

效果评价:患者住院期间未出现心力衰竭。
5、焦虑 与心绞痛反复频繁发作和担心 预后有关。
预期目标:患者住院期间保持情绪稳定,对疾病预 后有信心。 护理措施:
★ 经常下病房与病人沟通交流,倾听患者内心感受
禁行增加肢体压力的操作:穿刺、测血压
效果评价:患者术后未出现血肿和出血。
(2)潜在并发症:支架内血栓
预期目标:患者术后不出现支架内血栓。 护理措施:

反复强调遵医嘱用药 密切观察、监测
效果评价:患者术后未出现支架内血栓。
(3)舒适度改变 与术侧肢体加压包 扎导致肿胀有关。
预期目标:患者术后1天肿胀减轻,感觉舒适
减轻疼痛的方法。
2.活动无耐力 与心肌氧的供需失调有关。
预期目标:5天内患者能主动参与制定活动计划并按
要求进行活动。
护理措施:

评估活动受限程度
制定活动计划:方式、强度、频度、注意 观察活动中的不良反应 要求进行活动。
效果评价:5天内患者能主动参与制定活动计划并按
3、潜在并发症 :恶性心律失常。

进行床上排尿、排便训练。
效果评价:入院2天患者对疾病有所了解,配合手术
术后护理诊断
1.潜在并发症:出血、血肿。 2.潜在并发症:支架内血栓。 3.舒适度改变 与术侧肢体加压包扎导致肿胀 有关。
(1)潜在并发症:出血、血肿
预期目标:患者术后不出现血肿和出血。
护理措施:

注意检查术区加压包扎是否有效;穿刺处有无渗 出,红肿,敷料外观情况;桡动脉搏动情况,皮 肤颜色、温度、感觉改变;有异常及时通知医师 ,遵医嘱给予处置。

三、治疗要点
遵医嘱已行双联抗血小板(阿司匹林、氯吡格雷
)、抗凝(磺达肝葵钠)、调脂(阿托伐他汀)
稳定斑块等冠心病钝化治疗。
于9月1号行冠脉造影术,见左主干远端30%
狭窄,前降支开口95%狭窄。
于9月3号行PCI,置入支架一个。
PCI术发展史
1977年9月在瑞士开展第一例PTCA 1978年5月美国开展PTCA 1984年中国西安开展第一例PTCA 1986年6月开展冠脉内支架
3.潜在并发症 :恶性心律失常。
4.潜在并发症 :心力衰竭。
5.焦虑 与心绞痛反复频繁发作和担心预后有关。
6.知识缺乏:缺乏疾病相关知识。
1.疼痛: 胸痛 与心肌缺血缺氧有关。
预期目标:3天内患者能够控制胸痛的诱发因素和有效运用
减轻胸痛的方法。
护理措施:

休息与活动:立即停止活动。 心理护理:解除紧张不安情绪,以减少心肌耗氧量。 用药护理:舌下含服硝酸甘油,若发作频繁,给予硝酸甘
1991年中国第一例冠脉内支架成功
操作过程

在局麻下,经皮桡动脉(股动脉)穿刺;
行冠状动脉造影后,用特制球囊导管扩张病变部
位,再将带有支架的球囊导管送至病变部位;
扩张球囊,支架将永久地嵌入患者冠状动脉内膜
四、术前护理诊断
1.疼痛:胸痛 与心肌缺血缺氧有关。
2.活动无耐力 与心肌氧的供需失调有关。
冠心病患者PCI术 后的护理查房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管腔狭窄 或阻塞,和(或)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 (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
的心脏病。
年龄 性别 吸烟 血脂异常
主因
糖尿病 糖耐量异常 高血压
次因
肥胖
缺少 进食过多 遗传因素 A型性格 体力活动 的脂肪
一、患者一般资料及主诉
预期目标:患者住院期间不发生恶性心律失常或发
生时能被及时发现和处理。
护理措施:

评估危险因素(冠心病、心动过缓)
病情监测:加强巡视、心电监护 遵医嘱用药
效果评价:患者住院期间未发生恶性心律失常。
4、潜在并发症 :心力衰竭。
预期目标:患者住院期间不出现心力衰竭或心力衰
竭得到及时发现和处理。
护理措施:
★ 告诉患者及家属已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
与已
行手术的患者进行交流。
★ 提供舒适环境。
效果评价:患者主诉住院期间情绪稳定,对疾病预 后有信心。
5、知识缺乏:缺乏疾病相关知识。
预期目标:入院2天患者对疾病有所了解,配合手术
护理措施:

耐心解释、讲解相关知识:原因、诱因、如何缓 解、PCI简单过程、成功后的获益。
护理措施:

术前告知病人术后常见并发症 告知主动运动和按摩的重要性 心理疏导
效果评价:患者术后1天肿胀减轻,感觉舒适
健康教育

休息与活动:24小时后嘱患者逐渐增加活动量,起床、下
蹲时动作缓慢,3月-半年内勿提重物;日常活动要注意安
全、劳逸结合,活动以不引起胸闷、心悸、胸痛、疲乏为 原则。

二、主要体征及辅助检查
查体: T:36.4℃ P:55次/分 R:20次/分 BP :104/64mmHg。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 位于第五肋间左锁骨中线内0.5cm处,无抬 举性心尖搏动,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 及病理性杂音。 心脏彩超示:二尖瓣、三尖瓣微量反流。 颈动脉彩超示:左侧颈总动脉粥样斑块, 右锁骨下动脉粥样斑块。 2012年8月27日我院运动平板试验阳性。
油静滴,并告知病人家属不可擅自调节滴数,以预防低血
压的发生。
1.疼痛: 胸痛 与心肌缺血缺氧有关。

减少或避免诱因:与病人一起分析心绞痛发作的
诱因,如过劳、情绪激动、寒冷刺激、饱餐、寒
冷、吸烟、用力排便等。

疼痛观察:评估病人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
持续时间,给予心电监测并严密观察。
效果评价:入院3天患者能说出胸痛诱因和有效运用
饮食:宜低盐低脂(盐每日一小汤匙以内)、低胆固醇、 低热量、多食新鲜蔬菜和粗纤维食物,少食多餐。多饮水
,促进造影剂的排泄。
★ 告诉患者及家属避免冠心病的诱因,如劳累、吸
烟、酗酒等。
★ 用药指导:讲解药物的剂量、用法、注意事项及
副作用;外出随身携带硝酸甘油;长期服用抗凝
药,注意有无出血倾向。
★ 定期门诊随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