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语文学业质量评价研究(李英杰)

小学语文学业质量评价研究(李英杰)

小学语文学业质量 评价研究
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 李英杰
时间 2003
组织单位 教育部基础 教育课程教 材发展中心 教育部考试 中心 教育部和联 合国儿基会 合作 教育部
项目名称
规模 建立中小学生学 中小学语文、7000人 业质量分析、反 数学、英语、——28 馈与指导系统 科学 万人 PISA的中国化 试验 数学、科学、全国部分 阅读 地区15 岁学生 语文、数学、西部9省 科学 区3、5 年级 基础教育质量监 测中心 部分省区
课程标准中相关目标的描述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 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 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 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 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 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 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 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地发展,使他们提 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 和健全的人格。 情感、积累、语感、思维、方法、习惯、能力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第二部分 发展任务——第四章 义务教育——(八) “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建立国家义务教育质量基本 标准和监测制度”。 第三部分 章体制改革——第十一人才培养体制改革 ——(三十三)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 改进教育教学评价。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理念,建 立科学、多样的评价标准。开展由政府、学校、社 评价正在成为改进教与学的重要手段 会各方面共同参与的教育质量评价活动。
形成解释 就是阅读时读者不能局限于初步印象,要 对读物有更进一步的思考。 这一过程中,不仅要关注特定的信息,而 且要把前后文的信息联系起来。 测试阅读的这一方面的问题包括:推理两 点信息之间的关系、为行动的原因找到证 据。 问题示例: 这件事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这个观点暗示了什么?
连线
Wū yā 乌鸦 fènɡ huánɡ 凤凰 Lǎo yīnɡ 老鹰
单一考察目标
2.下面是关于生字“埃”的描述,错误的一 项是( )。 A.形声字,部首是提土旁 B.左右结构,第三笔笔画名称是“提 ”。 C.读作āi,是个没有声母的音节。 D.可以组成“埃及”、“埃打”等词语。
联系自身
就是要在读者和文本之间建立联系,读者必 须将文章中的信息与自己的知识背景相联系。 这可能包括:将文本中的观点与自己的现实 生活相联系。所有学生的回答必须以文本为 基础才能得满分。 NAEP不会问学生的个人感觉。通常这类问 题如下: 为什么牛蛙吃蜻蜓?你觉得他们还有别的可 吃的吗?运用文中的信息或你已有的知识来 回答这个问题。 移民的生活方式和我们现在的生活方式有很 多不一样的地方,至少举出其中的两点。
9
有1到9九个数,将它们分类,如1、3、5、 7、9/2、4、6、8是按奇偶数分的。 现问1、3、7、8/5、9/2、4、6,是按 什么把它们分成3类呢?
1、 3、 7、 8是 测试题目是会说话的 读第一声,5、 9是读第三声, 2、4、6是读第 好的测试题目要说出我心里的话 四声.
Assessment for Learning
常模判断 排名
标准判断
不合格17%,合格52%, 良好23%,优秀8%
10
第二次
85
8
进步
不合格17%,合格52%, 良好23%,优秀8%
题目的难度和区分度
中等难度、区分度 较低难度
深入解读课程标准
理解“语文素养”,确定一级框架 基于阶段目标和评价建议,确定二级框架 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形成测试目标
为了学习的评价 强调对于学习的改进与促进
Assessment of Learning 现在
……
对于学习的评价
以前
作为学习的评价 As learning
对是否考查课内阅读篇目的讨论
题目承载的考察目标
猜谜语 yǒu shíluòzài shān yāo yǒu shíguàzài shù shāo yǒu shíxiàng gèyuán pán yǒu shíxiàng bǎ lián dāo (月亮) 综合考察目标
考察内容
2005
2005
2008
2003 起
北京、浙江、 省级学业质量检 各科 福建等省市 测项目
省内
时间 2003
组织单位 教育部基础 教育课程教 材发展中心 教育部考试 中心 教育部和联 合国儿基会 合作 教育部 北京、福建 等省市
项目名称
规模 建立中小学生学 中小学语文、7000人 业质量分析、反 数学、英语、—500万 馈与指导系统 科学 人 PISA的中国化 试验 数学、科学、全国部分 阅读 地区15 岁学生
课程标准中相关目标的描述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 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 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 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 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 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 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 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地发展,使他们提 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 和健全的人格。
评价手段
纸笔测试 非纸笔测试(口语测试、动手操作、日常 观察……)
总目标中可转化为评价内容的要求
总目标中可转化为评价内容的要求
基本框架的建立
识字与写字能力
语际能力
阅读
习作
不易测试 识字与写字能力的测试目标
课标对二学段识字写字的相关规定:
建立测试框架
把握 “学业质量评价”性质
借鉴国 内外研 究成果
深入解读 课程标准
分析 能力发展 影响因素
形成测试框架
把握 “学业质量评价”性质
常模参照测验:根据个体在某个特定群体中的相对 位置,来解释个人表现的测验方法。主要目的是对 基于课程标准的标准参照测试。 考生的能力作出区分,为选拔升学等提供依据。 标准参照测验:参照一个事先规定好的尺度或标准 来解释个体行为表现的测验方法。主要用于反馈。 例:A 校5年级语文平均成绩 分数 第一次 80
考察内容
2005
2005
东亚四国母语教 语文、数学、西部9省 育比较研究 科学 区3、5 年级 基础教育质量监 测中心 省级学业质量检 各科 测项目 部分省区 省内
2008 2003 起
2013年,北京师范大学牵头,联合各师范 大学筹建的成立“中国基础教育质量评价 与提升协同创新中心”,开展“区域教育 质量‘健康体检’与改进提升”项目
能读准简单的常见字 例:纠结
关于阅读的测试目标
对阅读能力的构成,国内外不同学者有着多 种不同的描述方法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对阅读目标的描述也是 一个比较复杂的多角度的系统(共36条目标)
30
关于阅读的测试目标
课标:精读重点评价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综合理 对阅读能力的构成,国内外不同学者有着多 解能力 ……第一学段可侧重考察对文章内容的 种不同的描述方法 初步感知和文中重要词句的理解、积累;第二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对阅读目标的描述也是 学段侧重考察通过重要词句帮助理解文章,体 一个比较复杂的多角度的系统(共36条目标) 会其表情达意作用,以及对文章大意的把握; 第三学段侧重考察对文章表达顺序和基本表达 方法的了解领悟…… 文学作品阅读……可通过考察学生对形象、情 感、语言的领悟程度,以及自己的体验,来评 价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
“语文素养”是一个人的言语活动经验,包括 口头言语和书面言语活动的经验 语文素养高的人总是在较为丰富的言语实践活 动中不断积累,并不断地组织、优化着自己的 言语经验结构
最基本和最关键的言语活动
语文素养的形成过程,是人不断地修习语言的 过程,是与人的言语实践过程相一致的过程, 是人的言语经验的终身发展过程
NAEP的阅读测试框架
为获得文学 体验而阅读 整体感知 形成解释 为获取信息 而阅读 整体感知 形成解释 为完成任务 而阅读 整体感知 形成解释
联系自身
作出评价
联系自身
作出评价
联系自身
作出评价
整体感知 就是要求读者必须将文章看成一个整体并 有一个较为全面的理解 这种整体感知的考查,也许会让学生为文 章加个题目、解释文章的写作目的、思考 故事的主题 问题示例: 写一段话讲述故事内容 下面哪个选项最恰当地表说了故事的主题 这个文本想告诉你什么
PISA的阅读测试框架
1
• 形成广义的、总体上的理解 • 获取信息 • 形成解释 • 反思和评价文本的内容 • 反思和评价文本的形式
2
3
4
5
1、形成广义的、总体上的理解
对文章形成广义的、总体上的理解 这要求读者以一种较为广阔的视角把 文本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 例如,学生应该能够为文本选择或确 定题目或主题,解释叙述顺序,描述 故事的主要人物、背景、环境,以及 解释地图或表格的主要涉及范围和作 用等等
作出评价
就是要读者对文本进行批判性地衡量、对比和 比较,并了解反语、幽默这类手法的效果 测试阅读的这一方面的问题要求读者跳出文本, 客观地看待它 测试问题会要求读者能根据具体目的决定文本 的用处,能评估文本的语言及其结构要素、能 评价作者的写作目的和行文风格 有些问题要求读者联系一篇文章的前后文或联 系不同的文章来回答。例如,要求学生比较同 一主题下的一首诗和一个故事,或者比较一下 对同一事件,当事人的叙述与一篇文章中的描 写有什么不同
试卷
试卷细目与蓝图 测试框架与内容标准 课程标准 功能与目标定位
建立科学的学业质量测量、分析和反馈系统
明确功能定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