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
西丰小学:褚晓薇身在教学一线的语文教师,有一个问题一直困绕着我:现在的语文学习的时间在减少,却没改变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量,甚至要掌握的知识更多了,也更难了。
面对这样的现状,大家都试图获取一种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力求寻找到更加切合实际、准确有效的教育途径。
于是,“有效教学”的理念破冰而出,成为大家共同的追求。
一、建立有效的课堂
眼下的课堂教学不只关注学生的知识的获得,更关注学生的人生的发展。
面对一个个各具个性的生命体,语文教学应是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
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就是通过对话、合作与探究,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获得进步与发展,使之语文素养得到提高,并亲历学习的过程和掌握学习的方法。
(一)创设和谐、平等、民主的课堂环境
我们教师必须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必须构建一种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为特征,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为目
标的师生和谐、积极探索、平等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
教师在课堂中要树立服务意识,做到把“玩”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做”的任务派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
把“创“的使命留给学生,从而将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推向自主探索获得知识的舞台,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 使用合适、新颖、恰当的教学资源
标准要求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据教学实际需要灵活处理教材,
甚至对现在的教材内容加以适度的补充或重新组合,活化教学内容,缩短学生生活与教材内容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三) 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
础教育课程改革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
习需求,呵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
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1、实践感情——活动性学习。
积极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活动探究,是新课程大力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
用外显的动作来驱动内在的思维活动,从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识的形式和发展,体会学习语文的过程和方法。
活动性学习,目的在于让学生以更科学的方法学习知识,尤其强调对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学习态度的培养。
倡导活动性的学习方式应突出学生的主动学习,强调围绕一定的主题进行,并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
教师可变示范性教材为探究性材料、变封闭性提问为开放性课题、变终结性结论为过程性探究,努力为学生创设活动性的氛围。
2、自主探索——探究性学习。
新课程大力倡导开展多样化的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能启发和锻炼学生的思维,培养多方面的能力。
在探究性学习中,强调教师适时、必要、谨慎、有效的指导,以追求真正从探究中有所收获。
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相互影响中使自己的个性优势得到充分发展。
在共同的学习活动中,学生能用优势去克服劣势,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举个例子来说:在组织学生小组学习的基础上,提倡组内合作,组间竞争,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的竞争。
这样大大激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
学的效率。
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为了提高教学的质量,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
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
学生学习的质量。
二、布置有效的作业
新课程观下的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学生体验人生意义的
一种创新途径,是形成自身独特能力的过程。
新课程作业设计要从孩子的兴趣着眼,激发求知欲,使孩子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不断增强动手能力,思维能力,有效的提高教学的质量。
(1)理论知识和客观实际结合
学语文的基础意义在于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自主发展打好基础,语文
的教学过程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学生的认识发展过程。
教师在传授书本理论知识时,要和客观实际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来理解和掌握祖国的语言文字。
同时还要引导他们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去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基础知识和实践活动结合
学生只有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才能在实践中灵活运用。
但是仅仅简单地强调基础知识显然是不够的,还要考虑能力结构问题,考虑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对学生发展的基础意义的问题。
传统的春游、秋游是使学生非常激动的活动,但是有些教师年复一年地在活动过后布置学生写写游玩的感受,而学生又总是老生常谈地应付老师的任务。
这样的作业其实已成为了“鸡肋”。
(3)独立自主和协力合作结合
让学生单独完成传统的作业(如作文)当然还是需要的,但是在今天,它不是唯一的形式。
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博士曾经说过,如果在过去,还有一个人独立完成科研攻关项目获得诺贝尔奖项的话,那么进入信息社会,高科技的时代,没有人们的共同参与、相互合作,任何重大发明都是不可能的。
所以新课程十分强调“合作”的学习方式,旨在为学生共同成长、相互促进提供交流与互动的平台,在作业设计上也应该注重“协力攻关”。
作业设计应注重学生本位,才有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全面潜能的开发。
它将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去体验学习生活中的幸福与快乐,苦恼与艰辛,让作业真正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成为学生的生活需要、人生需要和终身发展的需要。
也只有这样的作业,才能最大化的提高教学的质量,让有效教学大放光彩!
教学的有效设计是教师教学思想性、科学性、艺术性与文化背景、价值取向、内在素质的综合体现,应该成为教师不断探索、研究的永恒课题。
相信有我们对它的深入探讨与执着追求,通过我们自己的静心思考、精心设计、冷静反思,教学的有效性将会不断提高,我们的教学最终将美丽学生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