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TEST主观评价管理规则(2018年版)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目录前言第一章总则1.宗旨2.管理机构3.车辆分组说明4.EV-TEST主观评价项目5.EV-TEST特有标记6. 声明第二章运行管理1.评价车型选取2.车辆购买3.评价4.评价结果发布5.经费6.评价数据的处理7.EV-TEST评价结果及相关标志的使用第三章评分方法1.EV-TEST主观评价评分方法第四章试验方法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EV-TEST主观评价评分依据4.动力性能主观评价方法5.驾驶品质性能主观评价方法6.制动性能主观评价方法7.转向性能主观评价方法8.操稳性能主观评价方法9.NVH性能主观评价方法10.乘坐舒适性能主观评价方法11.空间、座椅舒适性能主观评价方法12.操作便利性能主观评价方法13.视野主观评价方法14.静态品质性能主观评价方法附件 EV-TEST主观评价结果公布样式前言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产品和技术快速发展,同时在国家对新能源汽车采取的政府补贴等多种政策激励下,我国电动汽车逐步进入了寻常百姓家。
为了给消费者更科学的购车参考,引导企业以产品品质为导向提升电动汽车技术水平,进一步普及绿色消费,2017年EV-TEST管理中心发布了《EV-TEST(电动汽车测评)管理规则》,通过多维度的客观测试,对电动汽车整车性能进行综合的客观评价。
2017年下半年开始,EV-TEST管理中心进一步展开EV-TEST电动汽车主观评价规程的制定。
主观评价,即以人的主观判断为基础,不借助客观设备,通过人体的主观感受,由评价人员按照评价规程对车辆的各项主要性能进行评价,将评价结果进行分析量化,给出每项指标的评分。
主观评价能够快速感知车辆的整体性能水平,补充客观评价无法评价的内容,为消费者提供更完善的性能参考。
EV-TEST从“动力性能、驾驶品质性能、制动性能、转向性能、操稳性能、NVH性能、乘坐舒适性能、空间和座椅舒适性能、操作便利性能、视野、静态品质性能”11个维度对电动汽车整车进行“标准严格、试验规范、独立公正”的主观性能评价,最终评价结果以直观量化的评价总分数和单项性能评分的形式(11个维度的雷达图)给出。
随着电动汽车技术不断进步和消费者对电动汽车性能需求的提高,EV-TEST主观评价将会不断完善和修订,以电动汽车产品用户满意度的提升为目标,推动新能源汽车企业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和产品品质,促进汽车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第一章总则1.宗旨1.1 目的EV-TEST旨在面向消费者关注焦点,建立独立、公正、高标准的电动汽车整车性能评价体系。
该评价体系将全面反映在售电动汽车的整车综合性能信息,促进综合性能优异的车辆和单项性能突出的车辆在评价中脱颖而出,为消费者提供重要参考;并推动生产企业对电动汽车技术的提升和消费者实际用车体验的重视,不断提高车辆综合性能和用户满意度。
《EV-TEST(电动汽车测评)管理规则》中规定了EV-TEST客观测评的方法和要求,《EV-TEST (电动汽车测评)主观评价管理规则》中规定了EV-TEST主观评价的方法和要求;主观评价能够全面反映电动汽车的驾乘品质,更贴近消费者的实际使用体验。
1.2 说明(1)EV-TEST主观评价参考国内外通用的主观评价体系,国内消费者的驾车用车习惯,同时考虑电动汽车的实际使用情况,以及消费者使用电动汽车时关心的问题,进行指标体系的建立和评价评分方法的制定。
由于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综合性能的体验来自于方方面面,无法建立一个囊括所有性能指标的评价方法,所以EV-TEST主观评价目前只聚焦于涉及消费体验的关键性能,力求让消费者看到最贴近实际情况的评价结果。
(2)EV-TEST主观评价是由经过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EV-TEST管理中心考核优选的具备丰富的主观评价经验的EV主观评价师担任,但主观评价为人体主观感受,因人而异,不能完全代表每一个消费者的实际感受,EV-TEST主观评价通过严格的主观评价师筛选机制,力求得出最公正的评价结果。
(3)随着EV-TEST主观评价的推行、电动汽车技术的提升、相关标准和评价能力的完善,我们保留对评价项目、评价方法以及评分方法、评价条款进行改进的权利,尽可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全面的车辆性能信息,使EV-TEST主观评价尽量贴合消费者的实际用车感受,不断推动电动汽车企业技术和产品进步。
2.管理机构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是EV-TEST的管理机构,专门设立EV-TEST管理中心,负责EV-TEST组织实施,具体包括确定年度计划和财务预算、选定评价车型、审定评价结果、处理争议和疑难问题、商定临时事项等。
EV-TEST管理中心下设综合事务部和试验技术部,各部职能如下:(1)综合事务部拟定年度实施计划和财务预算;分析年度车型销售信息,拟定评价车型清单;购置车辆;安排试验计划;与企业沟通交流和宣传;开展国际业务合作。
发布EV-TEST主观评价结果;管理EV-TEST网站,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联系合作媒体;策划和执行宣传推广活动。
(2)试验技术部收集国内外相关技术信息,制修订评价规程、负责开展国内外技术交流;监督试验实施;根据试验结果进行评定;管理试验和评价资料等技术工作。
3.车辆分组说明目前EV-TEST主观评价评分采用绝对评分制,暂不进行车型分组,所有车辆均采用同一评价体系。
后续随着电动汽车产品和市场的发展,如有必要,EV-TEST主观评价的改进版本中关于车型分组方法将会根据情况做出调整。
4.EV-TEST主观评价项目主观评价体系具体如图 1-1所示。
它包括11个一级指标,53个二级指标。
具体的评分方法和试验方法分别见本规则的第三章和第四章。
图 1-1 主观评价体系5.EV-TEST特有标记EV-TEST使用以下专用字体及标志:1)专用字体:2)标志:6.声明EV-TEST是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CATARC)研究开发的电动汽车测试评价规程,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拥有EV-TEST的全部权利。
未经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书面许可,除企业自行进行技术开发的试验外,严禁其他机构使用EV-TEST名义对汽车产品进行公开性或商业目的的试验或评价。
EV-TEST评价车型的试验结果、得分及星级仅对所购买和测试的型号及对应配置的车型有效。
使用EV-TEST评价结果的各方应对其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负责。
第二章运行管理1.评价车型选取1.1 选取原则评价车型是在售的纯电动乘用车(即M1类电动车辆)。
1.2确定程序遵循《EV-TEST管理规则》确定所选车型。
2.车辆购买在确定评价车型后, EV-TEST管理中心根据车型及其相关配置,按照随机抽样的原则,在事先不告知生产企业的情况下,从该车型经销商处购买车辆。
3.评价3.1 评价日期评价车辆购买后,由EV-TEST管理中心确定评价日期。
3.2 评价人员EV-TEST主观评价人员是由经过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EV-TEST管理中心考核筛选的EV主观评价师担任,评价人员持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EV-TEST管理中心发放的聘书,遵守EV-TEST主观评价的相关管理规定,进行EV-TEST主观评价工作。
每批次评价选取十名EV主观评价师,并采取回避原则(即车辆生产企业的EV主观评价师不得参与本企业生产车辆的评价工作)。
3.3 评价准备评价前所有的准备工作,包括车辆准备、评价场地预约、评价条件的确认等均由EV-TEST 管理中心进行确认。
3.4 评价实施EV-TEST主观评价由EV主观评价师按照规定的评价规程进行。
4.评价结果发布4.1 结果发布形式以车辆最终获得的总分及11项一级指标的得分(雷达图表示)形式发布。
4.1.1车辆配置说明评价车辆的品牌、型号、基本参数、动力系统参数等。
4.1.2结果公布的样式及补充说明试验结果公布样式及内容见附件,必要时增加但不限于以下补充说明:评价结果的分数仅对评价车辆的型号及对应配置的车型有效。
5.经费5.1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每年设立专项资金预算作为购买车辆及试验评价、管理的费用以保证EV-TEST的长期独立运行。
6.评价数据的处理EV-TEST主观评价正式评价的所有数据可对该车型生产企业有偿提供。
如该车型生产企业有购买要求,需在评价结果公布后向EV-TEST管理中心提出,并按照EV-TEST管理中心规定支付相应费用。
7.EV-TEST评价结果及相关标志的使用EV-TEST发布的结果及相关标志允许有关各方无偿使用,但用于商业目的时,使用方须事先向EV-TEST管理中心书面说明标志使用的场所和形式。
EV-TEST管理中心有权对其使用提出限制要求。
第三章评分方法1. EV-TEST主观评价评分方法1.1 主观评价指标主观评价指标见表3-1。
表3-1 主观评价指标表1.2 分数计算原则与方法1.2.1 计分原则每项二级指标的权重相同,评价分数最小分度值为0.5分;每位主观评价师对一级指标下的二级指标进行评分,然后对二级指标的评价分数进行算术平均得到一级指标的平均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及一个最低分,取剩余主观评价师的一级指标平均分进行平均,得到的平均分即为该一级指标的分数;以此类推,得到11项一级指标的分数,将11项一级指标的分数再进行平均,得到的总分数即为该样车的主观评价总分数。
1.2.2 计算方法总分为11项一级指标的平均分,计算如下,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计算方法如式3-1所示。
X=(∑X i)/1111i=1(3-1)其中X为主观评价的总分数,X i为第i个一级指标的得分数,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计算方法如式3-2所示。
X i=∑P ik−Max(P ik)−Min(P ik)nk=1n−2(3-2)其中,n为第i个指标的主观评价师总人数,P ik为第k个主观评价师为第i个一级指标的评分,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计算方法如式3-3所示。
P ik=∑Q ijmj=1m(3-3)其中,m为第i个一级指标中所有二级指标的总个数,Q ij为第k个主观评价师为第i个一级指标中第j个二级指标的评分。
第四章试验方法1 范围本方法适用于M1类纯电动汽车。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2534 《汽车道路试验方法通则》SAE J1060 《Subjective assessment marking table》3 EV-TEST主观评价评分依据EV-TEST主观评价评分依据见表4-1。
表4-1 EV-TEST主观评价评分依据4 动力性能主观评价方法4.1 总则该部分描述了电动汽车动力性能主观评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