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编号:方案编号:发放号:山钢喀什钢铁结构调整产业升级项目热风炉基础施工方案建设单位意见:批准:审核:编制:施工单位:莱钢建设有限公司建安分公司2012年03月13目录一、编制依据二、摘要三、工程概况四、工程质量目标五、组织机构六、施工准备七、砼浇筑八、主要管理措施九、其他主要施工方案一十、施工质量保证措施一十一、关键控制点及控制措施一十二、安全技术措施(附配合比检测报告及原材料检测报告)一、编制依据:1、喀什钢铁结构调整产业升级项目热风炉基础施工图;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4、砼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5、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6、《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 GB50496-20097、块体基础大体积砼施工技术规程YBJ224-91;8、地质勘查报告。
二、摘要:热风炉本体基础属大体积砼,特点是结构厚实、砼量大、水化热使结构产生温度变形影响大,且热风炉基础平面尺寸过大,立面与周围土石方接触面积也大,则约束作用而产生的温度应力及盐渍土对其的腐蚀作用也更大,所以对施工技术要求也更高。
三、工程概况:该项目位于新疆喀什市疏勒县南部,位于艾尔木东乡,疏勒县与英吉沙县域边界北部,喀和高等级公路西侧,314国道东侧,项目占地220万平方米,一期项目约占120万平方米。
场平标高1261.7m,回填戈壁石后强夯至1263.2m。
施工区域全部位于盐碱沼泽地段,1263.2~1261.7m为回填戈壁石,1261.7~1257.3m为粉土,1257.3~1239.3m为粉细砂,1239.3m以下为粉土。
地下水位至1259.6m左右。
土建工程主要包括热风炉基础及附属独立混凝土基础。
热风炉基础地基采用强夯置换的处理方式,地基处理后承载力应不小于350Kpa。
热风炉本体基础为大体积混凝土,长36.4m,宽16.4m,深3m,基底标高-3.0m,基础顶标高+0.02m。
几何构造由下面一个长方体、中间一个棱台、上方一个长方体组成,基础采用钢筋为三级钢HRB400,基础所处的环境类别为三b类盐渍土环境,受力钢筋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基础为50mm。
基础垫层采用C20砼(含12%CM防腐剂),基础采用C40砼(含10%CM防腐剂),基础上部 +0.02m ~ -0.98m间范围采用C40耐热混凝土,耐热温度400℃。
基础侧、上表面按设计要求均做防腐处理。
本体基础属大体积砼工程,由于本地昼夜温差变化比较大,施工时必须采取保温保湿措施,以便于控制砼内外温差必须控制在25℃以内。
基础定于2012年3月12日浇筑砼,养护14后进行安装施工。
热风炉本体基础实物工程量序号部位强度等级单位数量1 热风炉本体基础下部C40 M3477.6中部320上部291.12 上部耐热部位C40耐热,耐热温度不小于400度M3 469.63 钢筋HRB400 T 70四、工程质量目标:合格五、组织机构:六、施工准备:1、技术准备:①、图纸会审工作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前一项重要的技术准备工作,应结合实际工程和自身实力、管理水平,制定关键部位的质量控制措施和施工期间的综合抗裂措施。
图纸到位后,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熟悉图纸、进行图纸会审,了解工艺流程,工程结构和特点,了解施工地点的水文地质条件,会同建设单位、设计院做好各专业的图纸会审,通过熟悉图纸和会审,分析找出特点,建立工程质量控制点;②、在作业前完成技术交底及安全技术措施交底,并签字完成;③、完成作业人员的培训工作;④、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前应对上道工序如混凝土的模板和支架、钢筋工程、预埋管件等隐蔽工程进行检查验收,经验收合格后再进行混凝土的浇筑。
⑤、大体积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施工在许多方面不同,更应加强组织协调管理和岗前培训工作,明确岗位职责、责任到人,落实技术交底,遵守交接班制度。
2、物资设备准备根据施工安排,确定施工中需要使用的施工机械、设备和机具,并按要求在具备浇筑条件前提下迅速进场。
3、人员准备3、施工现场准备A、施工前,将临时施工道路修筑好。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道路必须保持畅通。
施工道路及混凝土汽车泵站位区不得堆放施工物料。
B、所有施工用机械、设备、机具必须提前准备到位,现场人员责任明确。
C、技术交底分项分部进行,对不同部位的混凝土要求从坍落度、浇筑持续时间、入模温度、保温养护措施、浇筑方法等方面考虑,现场技术人员必须根据现场施工情况进行交底,并且对容易出现问题的部位重点强调。
D、浇筑砼前,应严格检查和控制模板、钢筋、保护层厚度及预埋件的尺寸、规格、数量和位置等。
E、模板和隐蔽项目应分别进行预检和隐检验收,符合要求时,方可进行浇筑。
七、砼浇筑方案:1、配合比设计:砼施工应严格按照山东省第一检测中心实验室提供的配合比施工。
(附混凝土原材料检测报告及配合比检测报告)2、混凝土施工工艺热风炉基础砼量大,应采用全面分层连续浇筑施工,分层连续浇筑施工的特点,一是混凝土一次需要量相对较少,便于振捣,易保证混凝土的浇筑质量;二是可利用混凝土层面散热,对降低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的温升有利,三是可确保结构的整体性。
热风炉本体基础表面积较大,易做到第一层全面浇筑完毕后,直接开始浇筑第二层,逐层进行。
需要注意的是,第一层全面浇筑完毕回来准备浇筑第二层时,第一层浇筑的混凝土还未初凝,混凝土浇筑沿长边方向自一端向另一端进行,如此逐层浇筑进行,直至浇筑完成。
在混凝土浇筑之前应做好以下几点准备工作:A、提前联系混凝土搅拌站,为连续浇筑提供可靠的混凝土供应量。
B、确保砼运输道路的畅通和各种施工机具的数量和状况良好。
C、方案中各项技术措施和应急措施所需的条件必须具备。
D、人员工种必须齐全,值班、倒班人员安排妥当。
E、混凝土浇筑前,应认真检查钢筋、铁件、螺栓安装师傅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模板及其支撑系统是否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稳定性,检查避雷接地、电气预埋管路等工艺是否已经完成。
理论浇筑完成需要时间的计算:a、热风炉本体基础下部混凝土(厚度0.8m),分2层浇筑,拟定每层浇筑厚度为400mm,采用两台布料车同时进行浇筑,浇筑速度为50m3/h。
每层砼浇筑量:16.4×36.4×0.3=179m3每层浇筑时间:179÷50=3.58h本体下部总共浇筑时间:16.4×36.4×0.8=477.56÷50=9.55h。
b、热风炉本体基础中部为斜坡施工,施工速度相对比较慢,为保证工程质量,调整每层浇筑厚度为200mm,采用两台布料车同时进行浇筑,浇筑速度为30m3/h。
单层砼最大浇筑量:(15.27+16.4)×0.2÷2×36.4=115.3m3每层浇筑时间:115.3÷30=3.84h本体中部总共浇筑时间:320÷30=10.67hC、热风炉本体基础上部,拟定每层浇筑厚度为300mm,采用两台布料车同时进行浇筑,浇筑速度为50m3/h。
每层砼浇筑量:12.9×36.4×0.3=140.9m3每层浇筑时间:140.9÷50=2.82h本体上部总共浇筑时间:291.1÷50=5.82h本体上部耐热部位总共浇筑时间:469.6÷50=5.39h由以上计算可得,总浇筑时间为:9.55+10.67+5.82+5.39=31.43h综合考虑浇筑过程中的不可预见因素,得每天最大浇筑时间拟定为20h,总浇筑时间31.43÷20=1.6天,完成浇筑施工。
根据浇筑时气温及试验数据,适量添加缓凝剂,将砼初凝时间控制在8h。
①、在混凝土浇筑前,钢筋、埋件、螺栓、截面尺寸、标高等必须经甲方监理、质监总站隐蔽验收合格后并核对无误后,将模板内的杂物清理干净,方可入模浇筑。
②、砼浇筑时严禁碰撞模板、钢筋、螺栓、及预埋件等。
并安排钢筋工、木工及电焊工在浇筑过程中现场值班,确保浇筑过程中模板、钢筋、螺栓、及预埋件等无偏移。
③、混凝土的振捣:a、混凝土的振捣必须对参加振捣的人员事先做好严密的分工、分区域,落实责任制到人,并对其进行技术、安全交底。
振捣人员必须是专业人员,有一定的振捣经验与技术,责任心强。
b、混凝土振捣采用插入式振动棒,在每个泵口处设第一道振动棒,确保砼顺利通过面筋流入底层;第二道振动棒宜设在砼的中间部位,振捣手负责斜面混凝土的密实及引导砼分散成薄层;第三道宜设置在坡脚及底层钢筋处,确保下层钢筋砼的振捣密实。
c、振捣方式宜采用二次振捣工艺,振捣采用插入式振动棒,振捣时紧插慢提,其振捣时间以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和出现气泡,表面翻浆为宜。
振动棒插点要均匀排列,分层振捣应插入下层砼50mm,振动移动间距不大于500mm。
d、对预埋测温探头、预留插筋、预埋铁件等位置的浇筑应使其四周混凝土均匀上升,同时避免碰撞,防止造成位移和歪斜。
e、由于泵送混凝土的坍落度大,流动性的砼在浇筑过程中,上涌的泌水和浮浆顺着砼坡脚流淌入坑底,所以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对这部分泌水和浮浆进行处理。
具体施工措施为:在模板上开设直径20~30mm的排水孔,间距600mm,梅花桩布置,使泌水和浮浆通过排水孔排放到基坑外。
当砼的坡脚接近顶端模板标高时,要求振捣手改变砼的浇筑方向,即由顶端往回浇筑,使其与斜坡面形成一个积水潭,用软管及时排除最后的泌水和浮浆。
④、砼的表面处理:a、砼表面泌水应及时引导集中排水;b、砼表面浮浆较厚时,在砼初凝前基础上表面加一层粒径为20~40mm的安山岩砂,均匀撒布在砼表面用抹子轻轻拍平,再压光抹平;c、四级以上风天或烈日下施工应设遮阳挡风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