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基本概念2
• ⑴ 人类起源于四肢动物。 ⑵ 人类经历了四个阶段。 • ⑶ 这个小孩已经四岁了。 ⑷ 孩子会爬了。 • ⑸ 这个小孩开始全面发育。 ⑹ 那个孩子开始四管齐下。 • ⑺ 这个男孩四周观望。 ⑻ 这个男孩开始闯荡四方。 • ⑼ 这个男孩每天四点出发。 ⑽ 孩子们开始四面离散。 • ⑾ 这个孩子四处奔波。 • ⑿ 这个孩子已经鼓足干劲,全力以赴。 • ⒀ 这孩子一年四季忙个不停。 • ⒁ 孩子们赤身裸足地玩起来了。 • ⒂ 这个小孩在接受四个方面的训练。 • ⒃ 小孩在满四岁时就什么都懂了。 • ⒄ 这个孩子已经开始跳在四个孩子当中。 • ⒅ 那个孩子已经同时进行四个项目了。
第三讲 翻译的基本概念(下)
•翻译过程 •翻译方法 •译者要求
• 小明上英文课时跟老师说:May I go to the toilet? • 老师说:Go ahead. • 小明就坐了下来。过了一会儿,小明又跟老师 说:May I go to the toilet? • 老师说:Go ahead. • 小明又坐了下来。他旁边的同学于是忍不住问: 你不是跟老师说要上厕所吗?怎么不去? • 小明说:你没听老师说「去你个头」啊!
• 作为幽默家的约翰,他的幽默感一定会给我们带来享 受。 • 关系代词which只指代先行词身上所具备的特点。
• (6)搭配引起的理解障碍 • We were tired of waiting and doubted whether the bus would come before long.
• TT1:我们等得不耐烦了,怀疑汽车早就来过了。 • Before long(不久以后,马上,即将)与它的字面意思正 好相反,很容易被错译为“很久以前”。 • TT2: 我们等得不耐烦了,怀疑汽车会不会马上到来。
一 翻译过程
• 翻译过程是指翻译活动所经过的程序。从广义上看, 翻译过程可以分为译前准备(pre-translation)、译中 (translating)和译后(post-translation)三个过程,具 体到实践中实际上包括:接受稿件、项目分析、和客 户洽谈签约、文稿预处理和术语管理、制定项目管理 检查流程图、初步翻译、审校(语言审校和专业技术 审校)、编辑和排版、译文终稿质量控制、项目归档 等。 狭义上的翻译过程指的是广义翻译过程中的“译中”, 这一般包括三个过程,即理解(comprehension),表 达(expression)、审校(review and revise)。其中, 理解是表达到基础或前提,表达是理解到结果。
•
其余译文主要还是对句意似懂非懂,又不愿查词典,凭空 猜测,造成错误。其实如果句意不通,只要查词典就会发 现“on all fours” 是 “匍匐,爬着”的意思,决不会译错。
英文翻译理解的十大障碍
• • (1) 省略引起的理解障碍 英文省略通常是为了避免重复。翻译时有些很容易看 出来,有些则不容易看出来。这时就要结合上下文仔细 分析推敲,看看省略的是那些词,然后设法把它们补译出 来。 ——“You don’t believe it?” exclaimed the old man indignantly. ——“I’d find it a job,”I answered.
•
1.理解
• 理解是翻译过程的第一阶段。它既包括对语言现象、 文化现象的理解,又包括逻辑关系的理解,对有可能 发生歧义的语句要善于分析,进而做出正确判断。 He is a good sailor.
• • 理解不准确,就会误译为“他是一位好水手”。 原文的实际意思是“他不会晕船”。
•
•
英译汉,首先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透彻地理解原文。 看一篇东西,可以有不同的目的。若为获取信息,抓 住大意就可以了。 若是为了消遣,那就可以看懂多少 算多少。若是为了翻译,那就非透彻理解原文不可。 有时似乎觉得懂了,但翻译起来还是不知如何下手, 究其原因,可能仍是未能真正理解原文。在这种情况 下,若勉强去译,便会采取机械的办法,逐字翻译, 许多误译就是这样产生的。
•
狭义翻译的过程
• 翻译的过程通常包括理解、表达和审校三个阶 段。 • 在翻译实践中,理解是表达的前提,但理解与 表达通常是互相联系、相辅相成的统一过程, 不能截然分开。译者在理解原文的同时,也在 选择表达方式;在表达的同时,又会进一步加 深理解。 • 理解:自己弄懂了 • 表达:让别人装引起的理解障碍 • The postal service in Andorra, for example, is free, but so was electricity until four years ago.
• 例如,安道尔的邮政服务仍然是免费的,但是用电从4 年前起已不再免费了。
• TT1:发动机没有停止转动,因为汽油用完了。 • 错位否定:The motor stopped running not because the fuel was finished, but for some other reason. • TT2: 发动机停止转动并不是汽油用完引起的。
• (5)模糊指代引起的理解障碍 • It is John the humorist which we must enjoy.
•
There is no right of appeal against the decision.
• • • TT1:没有权力反对这个决定 Appeal也不一定表示“呼吁”,而可以指“上诉”。 TT2:关于这项判决,没有上诉权。
死后还是存在,还是不存在——这是问题(梁实秋)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朱生豪)
• • 发现自我,如实地表现自我,你自然会为人们所喜欢--为 那些尊重你的真正个性的人们所喜欢。 翻译技巧的运用:增补;词类转换;重复 他借酒写得好诗句。 翻译技巧的运用:词类转换;
•
•
He drank himself out of the best lines.
• •
•
April is a reluctant beginning of spring in Beijing.
•
If it worked once, it can work twice.
• • • • • • • • • • ⑴ 如果它能工作一次,它就能工作两次。 ⑵ 如果它一旦起作用,它能作用两次。 ⑶ 如果再操作一次,它能工作两次。 ⑷ 要是马上干的话,能干两倍的活。 ⑸ 一旦开始,永不停息。 ⑹ 举一反三。 ⑺ 如果它一旦工作,就将取得两倍功效。 ⑻ 立即工作,效率两倍。 ⑼ 万事开头难。 ⑽ 一次得手,再次不愁。
译前准备
• • • 不论是职业翻译实践,还是课堂翻译练习,翻译前的准备能起到事 半功倍的效果。不同国家制定的翻译服务标准对译前准备也做出了 具体的要求。一般说来,译前需要做以下三方面的准备: 首先是分析原文,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每一个决策提供可靠的基础, 如原文的语言、主题、内容,交际场景中参与者的假设,微观结构 与宏观结构的构成,以及可能存在的翻译困难等。 其次是明确翻译目的,制定翻译纲要,如预期译本的功能、译本的 接受者、译本接受的时间与地点、媒介、动机(原文的创作动机与 翻译动机)等。理想状况下,这些应该由翻译委托人来指明,但通 常这种委托过程非常简单,所以称其为翻译纲要。 再者是术语和技术上的准备,如是否有以前译文作为参照,是否有 术语表或电子翻译记忆,明确译文是否有设计或桌面出版要求,成 果以何种形式来交付,以及其他技术细节(如技术术语、人名、地 名是否保留源语语形式)等。
•
•
这篇论文没有向我们提供任何见解,缺乏深度,只不过是一篇矫 揉造作的文章而已。 but a fine writing不译成“只是一篇优美的文章而已”
2.表达
• 这一阶段是译者把自己从原文所理解的内容用目的语 重新表达出来的过程。表达是理解的结果,但理解正 确并不意味着必然能表达得正确。因此我们必须学习 许多具体的方法和技巧,如直译、意译、直译加意译、 直译加注释等。译者必须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 Find yourself. Be yourself. Popularity will come -- with the people who respect you for who you are.
• (3) 分隔引起的理解障碍 • Nothing was illegal that we did.
• 我们所做的一切没有一件是不合法的。
• (4) 特殊否定引起的理解障碍 • The motor did not stop running because the fuel was finished.
• (7)典故引起的理解障碍 • John can be relied on. He eats no fish and plays the game.
• 约翰为人可靠,他既忠诚又正直。
• (8)歧义引起的理解障碍 • Please ask me more difficult questions, please.
• • • • ——“你不信?”那位老人愤怒地惊叫起来。 ——“我得找份工作,”我回答说。 I’d find it a job是I’d find it a job to believe your story的省略形 式。job在这里不是“工作”的意思,相当于a tough job or something hard to do(棘手或难做的事情) ——“我觉得很难相信,”我回答说。
• TT1:请再给我出些难题。 • TT2: 请问我一些更难的问题。
• 究竟是什么意思,须联系上下文而定。有时候,作 者为了达到一语双关而故意采用一些模棱两可 的词语。这时候,即便读者透彻理解上下文,熟悉 语境,恐怕也很难说这个词语究竟是哪一层意思。
• •
• •
(9)言外之意引起的理解障碍 阅读一句话或一篇文章,有的人理解深透,有的人理解肤 浅。有的人读书只看字面意思或言内意思(literal meaning or denotation),而另一些人读书则能体会字里行 间的涵义(meaning between the lines),即所谓“言内意 外”(implication)或“话外之音”(overtone)。 (10)语体色彩引的理解障碍 The paper provides us with no insight and lacks some depth. It’s but a fine wri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