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围城的讽刺艺术在这么多的论文题目中,一眼就看中了论围城的讽刺艺术,围城一直是一本畅销书籍,从那句大家甚为熟悉的“围城外的人想进来,围城内的人想进去”没看过的人都基本认为这是一本讲爱情的书籍,看完了以后,觉得这是不止一本爱情书,更多的说是一本讲社会讲职业的书,即使没有谈过恋爱也能体会到个中感受,因为生活大于一切。
感觉可以看小说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想想也十分的合情合理。
两周通读完了《围城》,最大的佩服就是钱钟书先生的讽刺手法,还有他对某些事物的看法采用的比喻手法,夸张手法,边读边觉得十分的过瘾,似有看电视剧的感觉,“电视剧”看完了,突然有种落幕的感觉,到底方鸿渐和孙柔嘉这对“半路”夫妻能和好吗?他们以后的发展如何,会不会吵着吵着变成了离婚下场呢,又是一大的悬念,或者他们两和好了,不过还是这样磕磕碰碰的?很多种的想法会从脑中蹦出来,想必他们的生活也就是大众人的生活缩影。
围城主题深刻,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钱钟书先生成功地运用了讽刺艺术,塑造了千姿百态、形神俱备的艺术形象,甚至在当前的生活中,为人们所喜闻乐见的相声、小品等艺术,其主要手法也是运用了幽默讽刺。
因此,在阅读过程,有机地分析作品的讽刺艺术,对提高我们的阅读、写作能力都是极有益处的。
讽刺作为一种艺术手法,想浅出分析,必须深入阅读,试从这三方面把握第一,要明确钱钟书先生写作的目的。
钱钟书先生在《围城》序言里曾自述其创作意图说:“在这本书里,我想写现代的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
”他说的某一部分社会,和某一类人物指的是当时背景下上层社会的知识分子,留洋博士方鸿渐与几位知识女性的情感、婚恋纠葛,从方鸿渐留洋回国的船上遭遇开始,上海到内地的一路遭遇,钟书先生用调侃性的讽刺笔调,刻画了抗战环境下中国一部分知识分子的彷徨和空虚。
他借用知识分子苏小姐道出了“围城”的题义说:这是从法国的一句话中引申而来的,即“被围困的城堡”。
“城外的人想冲进来,城里的人想逃出来。
”小说的整个情节,是知识界青年男女在爱情纠葛中的围困与逃离,而在更深的层次上,则是表现一部分知识者陷人精神“围城”的境遇。
而这,正是《围城》主题的深刻之处。
用幽默诙谐的手法展现了战乱时期中国小知识分子的生活,刻画了他们略为迂腐但在西方文化的感染下又显进步的思想,引起读者的共鸣,这应该是钱钟书先生的写作目的。
第二,要理解讽刺的真实性和典型性。
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一个基本原则是真实性。
鲁迅先生曾说:“‘讽刺’的生命是真实;不必是曾有实事,但必须是会有的实情。
”杨绛先生在附录《记钱钟书与<围城>》的那篇文章中,说道,围城只是一部虚构的小说,尽管读来好像真有其人,实有其人,钟书从他熟悉的时代,熟悉的地方,熟悉的社会阶层取材。
但组成故事的人物和情节全属虚构。
尽管某几个角色稍有真人的影子,事情都子虚乌有;某些情节略具真实,人物却是捏造的……接着阐述了很多里面人物的取材。
(《且介亭杂文二集》)作品中对事物的讽刺性描写,必须具有真实性,这是讽刺艺术的共性,只有这样才会使读者好像看到作品中的人物,其一言一行、一喜一怒都是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充满浓烈的生活气息。
《围城》中钟书对方鸿渐的讽刺性描写就是如此。
对主人公买假文凭——和苏小姐唐小姐纠葛不清,想爱又不敢爱——和赵辛楣等去三闾大学报到途中——到达任教后的工作遭遇——和孙小姐结婚争吵等一系列的情节描写,都讽刺了现实生活中知识分子迂腐,得过且过,反映了生活的真实,所以才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讽刺性的描写,不仅必须具有生活的真实,才具有普遍意义,而且还必须具有深刻的典型性,才具有典型意义。
中外名家善于在人们习以为常的平凡生活中,提炼出具有深刻典型意义的情节,仿佛在浩瀚的沙石中淘出金子似的。
例如,里面的方翁,方鸿渐顽固保守,害怕一切新生事物,仇视任何改革,他的种种滑稽可笑又令人憎恶的言行,不管是在外国还是中国,不管是在历史上还是在现实生活中都经常可以看到听到,但又不可能集中发生在生活中的某个具体人身上。
而作者却在平凡普通的千遍万遍地出现的生活现象中,集中起来加以概括,提炼出来,塑造出典型形象,这样便既有普遍性,又有典型性。
无论从人物的描写,语言特色方面都彰显作者的讽刺艺术功底。
在成教本科期间,曾学过美学,美学是以对美的本质及其意义的研究为主题的学科。
美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
研究的主要对象是艺术,但不研究艺术中的具体表现问题,而是研究艺术中的哲学问题,因此被称为“美的艺术的哲学”。
美学的基本问题有美的本质、审美意识同审美对象的关系等。
先从美学的角度出发来尝试分析下一.几个鲜明色彩的人物感情线苏文纨vs鲍小姐,苏文纨vs唐晓芙苏文纨是留洋女博士,在留学生回中国的船上认识了主人公方鸿渐,并对方鸿渐暗许芳心,可是由于她的具有中国女子的古典矜持内敛,最终让鲍小姐出手了,回到上海,苏小姐还是没有“吸引”成功,却让表妹唐晓芙掳掠了主人公的心,后来,为了设法让喜欢自己多年的赵辛楣和方鸿渐争斗爱上自己,却大跌眼镜的嫁给了曹元朗。
苏小姐具有虽然是新式女性,却不免落入了旧社会女人不敢争取,等爱的尴尬场面。
这一切来源于苏小姐的自恋成性,她一心想要方鸿渐追她,她可她并不爱方鸿渐,她只喜欢那种被人追捧的感觉,方鸿渐这小子,竟“得福不知”,苏小姐的自尊受到挑战,她必须以各种手腕,“恩威并施”,胁迫方鸿渐,使他拜倒在自己的石榴裙下。
然而,方鸿渐却另有所爱,苏小姐得知鸿渐爱上唐小姐而不爱她,她立刻不顾自己的脸面和自尊去离间。
她的行为较之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泼妇怎样?对辛楣,苏小姐洋洋得意而又驾驭自如,她爱辛楣,但是,她要看到辛楣为她承受痛苦她才快乐。
她赌气嫁了曹元朗,心里又希望辛楣终生不娶等曹死了来补缺。
多么歹毒和自私啊。
而她的赌气而嫁象不象一个孤注一掷的赌徒?这个集所谓的高贵、学问、体面于一身的人,在道德人格上穷得没有立锥之地。
钟书先生太憎恨苏小姐之流了吧,那样写她还不够,还要让苏小姐去偷一首诗:“难道我监禁你?/还是你霸占我?/你闯进我的心,/关上门又扭上锁。
/丢了锁上的钥匙,/是我,也许是你自己。
/从此无法开门,/永远,你关在我心里。
”哈哈,假如你的悟性不好,不能理解苏小姐的下作行为,看了这首诗,应该觉得她很恶心了吧。
然而不幸,我发现,现在像苏小姐这种类型的人无处不在,让人防不胜防,不寒而栗。
唐小姐,是作者不愿意糟蹋的一个完美型人物。
一直以为,鸿渐和唐晓芙没了下文以后,作者安排了他与苏小姐相遇,我一直期待唐小姐也会和鸿渐相遇,最终,唐小姐的出场也能了终场。
唐小姐一出场,钟书先生描写到:唐小姐妩媚端庄的圆脸,有两个浅酒窝。
天生着一般女人要花钱费时,调脂和粉来仿造的好脸色,新鲜德使人见了忘掉口渴而又觉嘴馋,仿佛是好水果。
总之言之,唐小姐是摩登文明社会里那桩罕物---一个真正的女孩子。
可见,钟书先生对这个人物的钟爱略见一斑。
其实,唐小姐是喜欢钟鸿渐的,可是后来,由于鸿渐的迟钝懦弱不敢争取,最终她们的爱情就不了了之。
假设,方鸿渐娶的是唐小姐,这对我们看好的美好感情,他们婚后会这样吵吵闹闹吗方鸿渐 vs孙柔嘉从上海到三闾大学,再到上海,成就了方鸿渐和孙小姐的姻缘,方鸿渐被其他两人的起哄之下,我感觉是很贸贸然的和孙小姐订婚,再来在赵新楣的催促下和她结的婚,婚后她们的生活好比一部肥皂剧,吵架和好再吵架再和好,让鸿渐应验了那句话,他犹如围困在围城的小鸟,让人不禁想起了那句经典的话语。
与唐晓芙分开后,方鸿渐又遇到了孙柔嘉。
孙柔嘉以一句“赵叔叔”成功的以天真单纯的形象登场。
她的天真和单纯是极富心机的外在表现。
因而真正简单的方鸿渐才对她的心机毫无察觉和警惕,尽管赵辛楣曾当面提醒他:“这女孩刁滑的很……孙小姐就像那条鲸鱼,张开了口,你这糊涂虫就像送上门去的那条船。
”谁也没有想到这句话竟然成了方鸿渐后面生活的真实写照。
刁滑的孙柔嘉用她的满腹心机为糊涂的方鸿渐围着一道城,她在小说中的作用主要在于通过其与方鸿渐的婚姻生活来阐释“围城”的意义。
杨绛先生有段话讲的很好。
她(孙柔嘉)受过高等教育,没什么特长可也不笨,不是美人可也不丑,没什么兴趣却有自己的主张……她的天地极小,只限于“围城”内外。
她所享有的自由也有限,能从城外挤入城内,又从城里挤入城外。
她最大的成功是嫁给了方鸿渐,最大的失败也是嫁给方鸿渐。
的确如此,她用尽心思挤进了婚姻的围城里,却发现围城中的生活并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样。
她和方鸿渐两人谁也无法让自己的婚姻生活美满,尽管他们都为之而努力。
最终“围城”倒塌,她又从城里挤到了城外。
事业线方鸿渐 vs 赵辛楣所谓不打不相识,他们同时被甩,有了种同病相怜的遭遇。
可以他们的遭遇却大相径庭。
看赵辛楣,你会想起命运亨通四字。
这家伙相貌堂堂、气宇轩昂,天生就是享福的人。
只要他愿意,他可以做官、办报、娶除苏小姐之外的美女。
他所有的人生挫折,可能只有被苏小姐甩了这件事,然而,辛楣毕竟是辛楣,只几天工夫,辛楣就另有高见:苏小姐居然看中曹元朗,眼光如此的女人就不配嫁我找辛楣,我也不稀罕她。
难怪鸿渐听了拍着辛楣大腿说:痛快!痛快!。
在这之前,辛楣可是深爱着苏小姐的,为了得到苏小姐,他煞费苦心灌醉鸿渐,又让自己的老师高松年聘鸿渐做教授。
在去学校的途中需要买票,辛楣和李梅亭去了,车站站长对辛楣阿谀奉承个不了,对片子的主人梅亭先生却撇下不理。
辛楣的可爱在于,他比鸿渐老谋深算的多,但是他并不用心用脑去算计谁、妨害谁。
虽然在汪太太身上闹了点笑话,但我们得想到辛楣是人,他不是神啊。
再说,年轻人犯错误,上帝都会原谅。
辛楣不到三十岁,他那么高的智商、情商,能耐住山里的寂寞已经很不容易了。
方鸿渐在围城里,处处尴尬,事事碰壁。
这一切,概因他“兴趣颇广,心得全无,生活尤其懒散。
”又因为这,起了连锁反应:他在国外混了四年,弄了个游学生回国,这就无怪乎他要尴尬和碰壁。
然而,鸿渐还是很有自尊滴,又要面子。
他羞于承认他的假文凭,把他看作生活中的耻辱,希望这件事在他心中死掉。
他很清楚如果他嫁给苏小姐,就会完全丧失自我,所以,他情愿摆脱金钱、地位、美貌的诱惑,也要维护自己的尊严。
方鸿渐因为没有明目张胆骗人的勇气,所以他在职业中被高松年涮了。
但是,鸿渐虽然“心得全无”,可也不是一点没有自己的思想,这点思想只能够让他患得患失。
希望自己是教授,又拿不出做教授的资本;给他两个钟点,就这两课钟点他也驾驭不好;躲过了恩威并施的大家闺秀苏小姐,又来了个对事情毫无兴趣但很有主张的孙柔嘉小姐,最后竟然失脚落入孙小姐为他设计的陷阱。
唉,可笑又可悲啊。
这很像阿Q,让人感觉对他哀其不幸的同时而又怒其不争。
然而,鸿渐实在是色运亨通,周家小姐、鲍小姐、苏小姐,唐小姐、孙小姐,他身边的女性好像都喜欢他,可能这家伙天生的情种。
然而,这情种的人生和婚姻却不幸。
方鸿渐 vs 高晓松方鸿渐始终不够高晓松斗,高校长老谋深算,把方鸿渐玩弄于鼓掌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