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围城》的比喻和讽刺艺术

《围城》的比喻和讽刺艺术

《围城》丰富的比喻 与讽刺手法
比喻手法分析
《围城》是钱钟书的长篇小说,故事主要写了抗战初 期知识分子的形象,并用了幽默诙谐的语言进行了生动的 比喻和讽刺,书中细致入微地描绘了多位有代表性的知识 分子。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围城》中多处比喻与讽刺的例 子,与所描绘的人物形象,来探索《围城》所描绘的那个 年代知识分子们的性格特点和价值观念。
原来是因为学问的充实,学术水平的提高,才被赋予文 凭,被说成是遮羞树叶,则恰恰是因为学问的空疏,研 究能力的缺乏,而要用文凭来“遮丑”。这恰恰是将文 凭的功能来一个彻底的“颠覆”,却也一针见血地指出 了现代文明的产物——文凭的“误用”和“滥用”。一 个小小的比喻,却表达了对现代教育制度的某种疑问和 讽刺。更告诫了我们对于文凭的看待,绝对不能那么地 肤浅与愚昧。
“方老先生因为拒绝了本县汉奸的引诱,有家难归, 而政府并没有给他什么名义,觉得他爱国而国不爱他,大有 青年守节的孀妇不见宠于翁姑的怨抑。”
在“守节”这一点,方老先生与孀妇当然有相通之处, 但是,方老先生的“守节”是与庄严的爱国情绪联系在一起, 这与青年孀妇的“守节”,不是同一“级别”,方老先生的 “怨抑”是联系着某种慷慨激昂的爱国情绪,而青年孀妇的 “守节”,不管如何“怨抑”,总是更个人些,与个体的命 运联系得更紧。
3.生平最恨小城市的摩登姑娘,落伍的时髦,乡气的 都市化,活像那第一套中国裁缝仿制的西装,把做样 子的外国人旧衣服上两方补钉,也照式在衣袖和裤子 上做了。
4.张小姐是十八岁的高大女孩子,着色鲜明,穿衣紧 俏,身材将来准会跟她老太爷 那 洋行的资本一样雄厚。
5.张太太上海话比丈夫讲得好,可是时时流露本乡土音, 仿佛罩褂太小,遮不了里面的袍子。
“方老先生因为拒绝了本县汉奸的引诱,有家难归,而 政府并没有给他什么名义,觉得他爱国而国不爱他,大有青 年守节的孀妇不见宠于翁姑的怨抑。”
另外,方老先生是一位具有名士风度的老先生,把他与 一个年轻的孀妇放一块儿比较,难免有一种突兀怪异的感觉, 如此,在具有“守节”这个相似性的前提下,这种不伦不类 的“差异感”便不能不令人发笑,“化褒词为贬语,转庄意 为谐谈”,就有了某种强烈的幽默效果,而那种当时知识分 子愚昧心态便暴露无遗。
例句赏析
1.那时候苏小姐把自己的爱情看得太名贵了,不肯随便施 与。现在呢,宛如做了好衣服,舍不得穿,锁在箱里,过 一两年忽然发现这衣服的样子和花色都不时髦了,有些自 怅自悔。
2.理想中的留学回国,好像地面的水,化气升上天空,又 变雨回到地面,一世的人都望着、说着。现在万里回乡, 祖国的人海里,泡沫也没起一个——不,承那王主任笔下 吹嘘,自己也被吹成一个大肥皂泡,未破时五光十色,经 不起人一搠就不知去向。
有人统计,在《围城》这部23万余字的小说中,所用 的比喻竟达700多处。这在中国的长篇小说中是绝无仅有的。 文中的比喻旁征博引、机智俏皮、随手拈来。他的小说中 如夜空繁星般的比喻的一个最大特色便是不落前人窠臼, 形象而又巧妙,就是说本体与喻体的联系是新鲜的。
“方老先生因为拒绝了本县汉奸的引诱,有家难归, 而政府并没给他什么名义,觉得他爱国而国不爱他,大有 青年守节的孀妇不见宠于翁姑的怨抑。”一位有名士风度 的老先生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与青年孀妇的“守节” 等同起来,这种比喻突兀、怪异、有很大的“落差感”, 使人啼笑而非,有着强烈的艺术效果。
比喻与讽刺 巧妙结合
讽刺是以蔑视与嘲弄的态度表现生活,揭破人性的丑态 和恶行的,是最尖锐的社会批评,笑中带刺,是鞭挞与 指责的升华。幽默是轻松、诙谐、戏谑对待人生和世界 的态度,是深厚文化的沉淀和天性的延续,是博大精深 哲理的折射,是对生活的一种理解和注释。事实上,小 说令人吃惊的讽刺与幽默的效果正是通过如落英缤纷般 的妙喻才表达出来的。
比喻与讽刺 巧妙结合
《围城》的比喻,除了具有出人意表的新颖特征外, 也常常具有瓦解被比喻事物的表面意义的功能。
就拿将文凭比做亚当、夏娃的遮羞树叶这个比喻来说, 本来,文凭,特别是方鸿渐想拿的博士文凭,在学术界看 来,文凭无疑代表着一个人的学术水平、学问储备的规模 以及学术的研究范围的大小,文凭是学术权威机构发给学 人的一种学历和学位证明,一般来说,一张博士文凭当然 包含着某种权威性和严肃性,可是一旦被说成是遮羞树叶, 其权威性和严肃性则大打折扣。
9.下身的裤管,肥粗圆满,毫无折痕,可以无需人腿而 卓立地上,像一对空心的国家柱石;那根充羊毛的“不 皱领带”,给水洗的缩了,瘦小蜷曲,像前清老人的辫 子。
10.这车厢仿佛沙丁鱼罐,里面的人紧紧的挤得身体都扁了。 可是沙丁鱼的骨头深藏在自己身里,这些乘客的些乘 客都蜷曲波折,腰跟腿弯成几何学上有名目的角度。
“鸿渐想上海不愧是文明先进之区,中学女孩子已经把 门面油漆粉刷,招徕男人了,这是外国也少有的”运用的 是隐喻,一种生动的讽刺已经暗含于其中。
“她手上生的五根香肠,灵敏得很”运用的是借喻, 这样的比喻一点也不生硬,非常自然,就像普通的说话一 般。
“鸿渐没法推避,回脸吻她。这吻的分量很轻,范 围很小,只仿佛清朝官场端茶送客时的把嘴唇抹一抹茶 碗边,或者从前西洋法庭见证人宣誓时的把嘴唇碰一碰 《圣经》,至多像那些信女们吻西藏活佛或罗马教皇的 大脚指,一种敬而远之的亲近。”一口气连用了三个比 喻。类似的例子在书中还有很多,它们构成了《围城》 博喻的一大特色。
把方鸿渐与爱尔兰人尔虞我诈的交易当成一次 “外交”,黑色讽喻了外交的欺骗性,同时鸿渐的 “唯一胜利”揭露了当时中国在外交上的失败,喻示 只有通过欺骗的手段才可能取得外交上的胜利。用黑 色的幽默使外交上以及人与之间交往的阴险狡滑毒辣 跃然纸上。
“物价像吹断了线的风筝,又像得道成仙,平地飞升。 公用事业的工人一再罢工,电车和汽车只恨不能像戏院子 和旅馆挂牌客满。……贫民区逐渐蔓延,像市容上生的一 块癣。政治性的恐怖事件,几乎天天发生,有志之士被压 迫得慢慢像西洋大都市的交通路线,向地下发展。”这一 连串形象的比喻,初次听得使人感到风趣幽默,暗暗品味, 便马上感觉到这种幽默语气下的浓重忧愁和讽刺,使得嘲 讽对象即抗战初期那个病态社会的腐朽黑暗状况显得历历 在目,触目惊心。这种多样的黑色幽默,令人对那个腐朽 的年代啼笑皆非。
11.大家等得心都发霉,安定得绝望,索性不再愁了,准备 睡觉。那女同志跟她的男朋友宛如诗人“尽日觅不得,有 时还自来”的妙句,忽然光顾,五个人欢喜得像遇见久别 的情人,亲热得像狗迎接回家的主人。
12.韩太太虽然相貌丑,红头发,满脸雀斑像面饼上苍蝇下 的粪。
13.孙小姐面部修理完毕,衬了颊上嘴上的颜色,哭得微红 的上眼皮也像涂了胭脂的,替她天真的脸上意想不到地添 些妖邪之气。
当赵辛楣初遇方鸿渐时:“赵辛楣和鸿渐拉拉手,傲 兀地把他从头到脚看一下,好像鸿渐是页一览而尽的大字 幼稚园的读本。”这个比喻中,本体和喻体不能分开,因 此才产生了让人吃惊不已的修辞效果,从而把赵辛楣既轻 蔑又嫉妒的复杂感情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陆子潇)鼻子短而阔,仿佛原有笔直下来的趋势, 给人迎鼻孔打了一拳,阻止前进,这鼻子后退不迭,向两 旁横溢。
6.(曹元朗)一见苏小姐,十五年来的人生观像大地震时 的日本房屋。
7.有人失恋了,会把他们的伤心立即像叫化子的烂腿, 血淋淋地公然展览,博人怜悯,或者时过境迁,像战士 的金创旧斑,脱衣指示,使人惊佩。
8.本来苍白的脸色现在红得像生牛肉,两眼里新织满红 丝,肚子肥凸得就像青蛙在鼓气,法国人在国际上的绰 号是“蛤蟆”,真正名副其实,可惊的是添了一团凶横 的兽相。
17.她又说鸿渐生气的时候,拉长了脸,跟这只钟的轮廓很 相像。鸿渐这两天伤风,嗓子给痰塞了,柔嘉拍手道: “我发现你说话以前嗓子里唏哩呼噜,跟它打 钟 的时候发 条转动的声音非常之像。你是这只钟变出来的妖精。”两 人有说有笑,仿佛世界上没有夫妻反目这一回事。
(高松年)把表情整理了一下,脸上堆的尊严厚得可 以刀刮。
上面的每一个比喻都显得非常生动形象,新颖而令人 印象深刻,这种带着点顽皮气质的比喻中,文学大师的那 一种朴素而深刻的文学气质也暗暗显露了出来。
“他们俩虽然十分亲密,方鸿渐自信对她的情谊到此 为止,好比两条平行的直线,无论彼此距离怎么近,拉得 怎么长,终合不拢来成为一体”运用的是明喻。两人的那 种情谊的局限感被两条平行线形象地表现了出来。
14.科学家像酒,愈老愈可贵,而科学像女人,老了便不值 钱。
15.事实上,一个人的缺点正像猴子的尾巴,猴子蹲在地面 的时候,尾巴是看不见的,直到他向树上爬,就把后部供 大众瞻仰,可是这红臀长尾巴本来就有,并非地位爬高了 的新标识。
16.你们新回国的单身留学生,像新出炉的烧饼,有小姐的 人家抢都抢不匀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