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争论的故事》教学设计三.doc

《争论的故事》教学设计三.doc

《争论的故事》教学设计三-
本文写盛老师在课上讲了个故事,并引导学生交流听后感受,说明做事应把握好时机。

如果陷入无休止的争论,必将贻误时机,一事无成。

学情分析:
本故事生动有趣,耐人寻味,一定能吸引学生,所以学起来比一般的课文更有效果。

但教学时,应引导学生紧扣故事中心内容,多角度思考,各抒己见。

以学生之口代言,易使学生对故事的内涵产生共鸣,对启发学生如何学习、思考也很有帮助。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能有条理地口述课文中的故事。

3、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故事所蕴含的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
理。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板书:争论)
你知道争论是什么意思?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争论的故事。

板书课题:争论的故事
3、过渡:看了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故事中谁和谁争论?他们为什么事而争论呢?争论的结果又怎样呢?)
二、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听课文录音,注意生字的读音。

(2)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3)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会读田字格上面的生字。

2、检查自学效果
(1)学生汇报自学生字情况,老师出示生字卡片相机指导读准字音。

(2)出示词语:
烤鸭评理剖开可惜真笨浪费关键原谅烟熏火燎
(3)指名逐行读、开火车读、齐读。

3、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

学生评议读得是否正确。

4、理解课文脉络。

思考:
课文哪几自然段写盛老师讲的故事?哪几自然段写大家听了故事后的感想?
5、告诉学生:第2~5自然段是盛老师讲的故事内容,因此第2~4自然段的末尾,不加下引号,只在故事结束的第5自然段末尾加下引号。

三、精读训练
1、自由读课文第1~5自然段。

明确要求:联系上下文,理解争论不休、不以为然。

2、讨论交流。

(1)故事中谁和谁为什么事争论起来了?他们是怎样争论的?(请两名同学读读兄弟俩的对话)
(2)理解不以为然。

谁能找准然字的解释?
(3)指导朗读兄弟俩的对话。

看插图听录音,体会故事中人物的语气。

重点指导几个反问句的法。

(4)小结:从对话看,兄弟俩各抒己见,争论激烈。

读时要体会兄弟俩这两种不同的语气。

(齐读)
3、过渡:兄弟俩谁也说服不了谁,课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说明他们的争论没有停止?(争论不休)你能找准休字的解释吗?
(出示:争论不休:①停止②休息③表示禁止或劝阻)
4、引读第4、5自然段。

他们到村里找人评理,大家建议说(生)你们把大雁剖开,煮一半,烤一半,不就两全其美了吗?
当他俩都很满意,想去射大雁时,可惜(生)大雁早已飞得无影无踪了。

5、齐读盛老师讲的故事。

四、指导书写
1、识记字形。

2、指导描红。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词
二、学生表演回顾盛老师讲的故事
1、出示填空题:(学生口答,指名填空)
这个故事的起因是兄弟俩看到大雁想充饥,经过是兄弟俩为怎样吃大雁,并跑到村里找人。

结果是他俩找到了一个的办法,可大雁。

2、齐读这段话。

三、继续精读训练
1、听了这样一个争论的故事,大家肯定有不少感想,同桌互相讨论。

2、指名谈谈自己的感想。

老师适当评价,并引出书中同学们的想法。

(大家真聪明,有这么多好的想法,编书的叔叔已经把这些想法录到书上了)
3、理解省略号的作用。

4、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四句话。

把这四句话不改变原意,换一种说法。

5、总结同学们的回答情况,得出结论。

出示并引导齐读:无论做什么都要抓住时机,关键在于先做起来。

6、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联系上下文说说聚精会神与赞许的意思。

指导朗读。

四、总结全文
1、分角色朗读第2自然段。

2、小结并再次出示:无论做什么都要抓住时机,关键在于先做起来。

3、齐读课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