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栖生物复习材料
常见于近海筏式养殖设施,自然分布于中国沿海。
3 节肢动物的气管及其功能?
答:体壁内陷形成的高效的呼吸器官, 由开口于体外的气门、气管和许多分支的支气管 组成, 体内还有纵行和横行的器官。 由于气管把氧气直接输送到靶组织和器官, 所以非常有效, 是节肢动物利用空气中氧气 的一种方法。
1. 底栖动物按照摄食方式如何划分?
5 刺细胞为 海绵动物 所特有。
6 软体动物的贝壳由外向内依次分为 角质层
棱柱层
珍珠层 。
7 大型底栖动物主要包括 腔肠动物
环节动物
软体动物
节肢
动物甲壳类 和 棘皮动物 5 个主要类群。
8 伸缩泡的主要功能是 调节水分的平衡 。
9 软体动物的贝壳由外向内依次分为角质层
棱柱层 和 珍珠层 。
10 原生动物的运动器官主要有 鞭毛 纤毛 和 伪足 。
B 担轮幼虫
C 钩介幼虫
D 浮浪幼虫
12 水螅为淡水生活的腔肠动物, 是科学研究中的好材料, 下列哪种叙述是不
正确的( C )。 A 水螅有多种运动行为,如捕食运动、尺蠖运动和翻筋斗运动等。 B 具有两个胚层和消化循环腔 C 神经系统发达,有感觉运动中心 D 具有辐射对称的体制。
13 底栖生物群落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研究生态系统变化的主要对象,目前对
答:浒苔为同形世代交替生活史,包括配子体世代和孢子体世代。藻体中空分枝管状体, 鲜绿色;株高 5-100cm。藻体分为固着器、主枝和分枝 3 部分。固着器盘状,主枝和分枝 均由单层细胞构成中空管状,细胞排列较整齐。有性生殖为同配或异配,配子也可进行单
性生殖。藻体断裂后可进行营养繁殖。生态分布:生于上潮间石沼或中潮带和下潮带岩礁,
3 为什么说海绵动物是最原始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
答:① 海绵动物体形多样,多无一定对称形式,全营原始的固着生活;② 无明显组织和 器官系统的分化,无消化系而行细胞内消化,无神经系而反应迟钝,只有生殖细胞的形成 而无生殖系统等;③ 有由中胶层内的骨针形成的骨骼,是海绵动物分纲的依据;④ 具特 殊的水沟系,是对固着生活很好地适应;⑤ 生殖方式简单,形成芽球是海绵动物特殊的 无性生殖方式,受精作用在中胶层内完成,亦为特殊之处;⑥ 再生能力强,说明其原始 性。
一 名词解释
海洋底栖生物(benthos) 是指生活在自潮间带至海底的表面和沉积物中营底栖生活的所有生物,是海洋生物中种类 最多、生态学关系最复杂的生态类群,在海洋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中有举足轻重 的作用。 异形胞 是丝状蓝藻类(颤藻目除外)产生的一种与生殖有关的特殊类别的细胞,由普通的营养细 胞特化而来。 混合体腔 节肢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 体腔囊并不扩大, 囊壁的中胚层细胞也不形成体腔膜, 而 分别发育成有关的组织和器官,囊内的真体腔和囊外的原体腔合并,形成混合体腔。 疣足 体壁外凸形成的中空的结构,具有运动、呼吸等功能,存在于环节动物的多毛类。 生物发生率 又称重演律,是指动物的个体发育是系统发育简短而迅速的重演。由德国学者 Haechkel 提 出的,对于研究动物的起源与系统演化有重要意义。 同形世代交替 在形态构造上基本相同的两种植物体互相交替循环的生活史。 四分孢子体 为真红藻纲中由果孢子萌发产生的二倍体的孢子体,是其生活史的一个阶段。四分孢子体 上产生四分孢子囊,经过减数分裂后,产生单倍体的四分孢子。 刚毛 环节动物的上皮内陷形成刚毛囊, 刚毛囊底部一个大的形成细胞分泌几丁质物质, 从而 形成刚毛。它是环节动物的运动器官。 外套腔 指软体动物外套膜与内脏团之间的空腔,外套腔内有鳃、足以及肛门、肾孔、生殖孔等开 口。 刺丝泡 原生动物纤毛虫类表膜之下整齐排列且与表膜垂直的结构, 有孔开口于表膜上。当动物 受到刺激时,刺丝泡放出刺丝,有防御的机能。
六 论述题
1 试述海洋底栖生物的生态作用。
答:大型底栖动物主要通过摄食、掘穴和建管等扰动活动直接或间接影响着所在的生态系 统。底栖生物类群参与水体生态系统的大多数物理化学、地质和生物过程,其生态作用主 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1)对污染物的代谢、转化和迁移能力 底栖生物通过对水中污染物的生物富集或直接对有毒物质的降解来增加或降低水体污染 物的浓度,底栖生物通过摄食细菌和真菌调整水体中有机物的分解,底栖生物可以通过影 响细菌和真菌的丰度和繁殖速率而刺激水体中有机物的分解。大型底栖动物可以通过一系 列过程从水中搬运污染物,如通过滤食或将污染物结合在体表。大型底栖动物也可以通过 混合作用影响污染物在垂直方向的迁移。 2)对沉积物移动和稳定性的影响 底栖动物通常通过生物扰动、有机物耗竭、结合剂的产生改变沉积物质量。底栖动物的潜 穴、爬行、觅食、避敌等活动都能破坏沉积物结构,严重的可使层理变形或断裂。有些动 物可以通过形成管状或丝状团粒将沉积物黏合起来,降低其在系统中的移动性。底栖动物 的粪便也是沉积物的重要成分,使沉积物胶结成团块,增加其稳定性。 3)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重要渠道 底栖动物是水体的次级生产者,对食物网中的能量进行再加工分配,底栖动物以低营养级 的浮游植物和颗粒有机物为食,同时又被更高营养级的生物所取食。因而,底栖动物成为 水体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重要中间环节。
A 受精与受精卵
B 卵裂
C 囊胚的形成
D 原肠胚的形成
E 中胚层与体腔的形成 F 直接发育
G 间接发育
16 腔肠动物门的特征有那些: (ABCDEF )
A 辐射对称
B 两胚层,原始消化腔
C 组织分化
D 神经网
E 刺细胞
F 具两种形态
G 刺丝胞
17 下列那几种类群属于扁形动物门: (ABC ) A 涡虫纲 B 吸虫纲 C 绦虫纲 D 线虫纲。
五 简答题
1 底栖动物按照体型大小如何划分?
答:根据通过网筛孔径大小,可分为: 1)将不能通过 500μm 孔径网筛的动物称为大型底栖动物。 2)能通过 500μm 孔径网筛但不能通过 42μm 孔径网筛的动物为小型底栖动物能 通过 42μm 孔径网筛的动物为微型底栖动物。
2 浒苔的生活史特点及生态分布?
2 环节动物多毛纲在其个体发育过程中所经历的幼虫阶段是( C )。
A 浮浪幼虫
B 牟勒氏幼虫
C 担轮幼虫
D 钩介幼虫
3. 团藻在动物演化上有重要意义,其分类地位是( B )。
A 海绵动物门
B 原生动物门
C 腔肠动物门
D 扁形动物门
4 下列藻类植物中具原核细胞的植物是( BA、发菜源自B 、海带C、石莼
二 填空题
1. 海洋底栖生物包括 底栖植物 和 底栖动物 ,依据底栖动物的不同生活 方式,可将其划分为 固着生物 周丛生物 底埋生物 穴居生物 爬行动
物 和 钻蚀动物。
2 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中胚层形成的两种主要方式为 端细胞法 裂体腔
法。
3 麒麟菜属种类在分类地位上属于_红藻__门_杉藻_ 目,其藻体是提取 _卡拉 胶_的原料。 4 原生动物的营养方式包括 植物性营养 动物性营养 和 渗透性营养。
2 坛紫菜的生活史特点及生态分布?
答:坛紫菜生活史为异形世代交替,由叶状配子体世代和丝状孢子体世代构成。藻体匍匐, 单生,膜质,披针形或长卵形。颜色呈紫色或红褐色,野生群体体长 10-20cm,养殖群体 最长可达 1-2m。藻体分为固着器、柄和叶片 3 部分。固着器盘状,叶状体单条带状,藻体 较厚,由一层细胞构成,外被较厚的胶质层。坛紫菜不能形成单孢子,有性生殖叶状体大 多数为雌雄异体,少数为雌雄同株。生态分布:生于风浪大的中高潮带岩礁,为中国特有 物种,自然分布于中国浙江、福建和广东沿海。
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研究主要有哪一下几种方法( AB )。
A 分析长期的实测数据
B 对历史积累数据进行比较
C 分析短期的实测数据
D 对现场调查数据进行分析
14 原生动物门分为那几类: ( ABCD )
A 鞭毛纲
B 肉足纲
C 孢子纲
D 纤毛纲
E 线虫纲
F 涡虫纲
15 胚胎发育分为那几个阶段: (ABCDE )
答:海洋底栖动物按食性和摄食方式可划分为四种类型: ①滤食性动物,依靠各种过滤器官滤取水体中的悬浮有机碎屑或微小生物,如双壳类。 ② 沉积食性动物,能摄食底表的有机碎屑,吞食沉积物,在消化道内摄取其中的有机物 质,如海胆等。 ③肉食性动物,摄食小型动物和动物幼体,如对虾。 ④寄生性动物,能吸取寄主体内营养,多缺乏捕食器官。
四 判断题 1. 环节动物为同率分节。( √ ) 2. 红藻门植物的果孢子均是单倍体的。( × ) 3. 马尾藻的有性生殖为同配生殖。( × ) 4. 浒苔生活史中具同形世代交替。( √ ) 5. 褐藻门的藻体都是多细胞体。( √ ) 6. 胚后发育仅包括幼体的生长发育。(× ) 7. 红藻门植物的果孢子均是单倍体的。( × ) 8. 褐藻门在营养时期细胞不具鞭毛。( √ ) 9. 假体腔来源于中胚层。( × ) 10. 海带的孢子为异型孢子。( × )
3 节肢动物对陆地生活的适应性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坚厚的外骨骼:防止体内水分蒸发、保护作用。 (2)身体分节和附肢分节:实现运动和支持作用。 (3)强健的横纹肌:加强运动的机能。 (4)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对陆地多变的环境条件作出反应。 (5)高效的气管呼吸:有效地利用空气中的氧气。 (6)高效的马氏管排泄:及时有效地排除废物。
11 环节动物具有闭管式的循环系统, 其结构由 心脏 动脉 和 静脉 。
12 软体动物的身体由壳、足、内脏团和 外套膜 构成。。
毛细血管
三 选择题
1 海洋底栖生物的早期研究,1873 年 12 月至 1876 年 5 月由英国皇家学会组织 的( A)被认为是海洋科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A “挑战者”号环球调查; B “自然”号环球调查; C “科学”号环球调查; D “海洋”号环球调查。
D 、原绿藻
)。
5 无脊椎动物的前肠和后肠来源于(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