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清代文学概说
清代
清王朝从1644年定都北京至1911年辛亥革命,有国267年
从1840年鸦片战争始,社会性质发生变化,中国历史进入近代
清代文学,指清前期至清中叶的文学:
清前期(1644¡ª1735)清入关¡ª¡ª雍正末,包括顺治、康熙、雍正几朝
清中叶(1736¡ª1839)乾隆初¡ª¡ª道光19年,包括乾隆、嘉庆、道光20年前
一、清代社会特点
1.封建君主专制
清代皇帝较以往各王朝更专制,臣民较以往奴性也更强
承袭明朝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
军事、行政、财政大权完全集中皇帝一人之手
设立军机处,总揽军政大权,内阁形同虚设
2. 清代思想文化专制:独尊程朱理学
满清统治者以中国传统文化继承者自居,承认儒学正统地位
(1)以汉制汉
1)尊孔崇儒
康熙主持编写《性理精义》,一再倡理学,崇朱熹
2)六部、都察院实行满汉复职制度
3)欺骗麻醉与屠杀镇压相结合
倡科举,设四库全书馆,笼络汉族知识分子;
非不知八股为无用,特以牢笼人才,舍此莫属。
大兴文字狱,扼杀反清及异端思想
(2)编书与禁书
1)保存古代文化典籍:《康熙字典》《古今图书集成》《全唐诗》《佩文韵府》《四库
全书》的编纂
2)乾隆时被禁毁的书将近三千馀种,六七万卷以上,种数见与《四库》现收书相埒(孙
殿起《清代禁书知见录》)
二、清代文学发展概况
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²绪论》:就拿文学来讲,周秦以子称,楚人以骚称,汉人以赋称,魏晋六朝以骈文称,唐人以诗称,宋人以词称,元人以曲称,明人以小说、戏曲或制艺称,至于清代的文学则于上述各种中间,或于上述各种之外,没有一种比较特殊的足以称为清代的文学,却也没有一种不成为清代的文学。
盖由清代文学而言,也是包罗万象而兼有以前各代的特点的。
众体皆备,集历代文学之大成
清代文学繁富、驳杂,蔚为大观:
元明以来新兴的小说、戏曲空前飞跃,成就巨大
已呈弱势的诗、古文,已经衰落的词、骈文重新振兴;
各类文体均有传世佳作。
(一)清代小说
中国古代小说至清代达到顶峰,进入独创期
1.白话长篇小说纷繁多样,流派纷呈
不朽巨著曹雪芹《红楼梦》: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讽刺小说
吴敬梓《儒林外史》
世情小说
西周生辑录《醒世姻缘传》、李绿园《歧路灯》
才子佳人小说
《好逑传》
张匀《玉娇梨》(白红玉/又名无娇、卢梦梨)
《平山冷燕》(平如衡、山黛、冷绛雪、燕白颔)
历史小说和英雄传奇
蔡元放《东周列国志》、陈忱《水浒后传》
钱彩、金丰《说岳全传》、褚[chǔ]人获《隋唐演义》
才学小说
李汝珍《镜花缘》
夏敬渠《野叟曝言》,屠绅《蟫史》,陈球《燕山外史》
谴责小说
李伯元《官场现形记》,刘鹗《老残游记》,曾朴《孽海花》
侠义、公案小说
石玉昆《三侠五义》(俞樾改编为《七侠五义》),文康《儿女英雄传》,俞万春《荡寇志》
狭邪小说
陈森的《品花宝鉴》、魏子安的《花月痕》、张春帆《九尾龟》
长篇小说成就最大的是曹雪芹《红楼梦》吴敬梓《儒林外史》
2.文言短篇小说
蒲松龄《聊斋志异》,《聊斋》以后,文言短篇兴盛,主要有:
模仿《聊斋志异》:
沈起凤《谐铎》、邦额《夜谭随录》、浩歌子《萤窗异草》
模仿魏晋南北朝志怪的: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袁枚《新齐谐》乐钧《耳食录》许元仲《三异笔谈》
3.白话短篇小说
李渔短篇集《连城壁》,《十二楼》
(二)清代戏曲
总体上看,清代戏曲(包括杂剧和传奇)逊于明代
就作家个人成就而论,李玉、李渔、南洪北孔,为中国戏剧史之大家
吴伟业传奇《秣陵春》
李玉《清忠谱》
反映明清之际民族矛盾和社会现实
李渔,明末清初著名剧作家、戏剧理论家,在中国古代戏曲史上有重要地位 传奇《风筝误》等
理论著作《闲情偶寄》
南洪北孔
清代洪升和孔尚任两位著名的剧作家。
洪升创作的《长生殿》和孔尚任创作的《桃花扇》代表了古典戏曲创作的两座高峰,堪称传奇剧本中的双璧。
洪升是南方浙江钱塘人,孔尚任是北方山东曲阜人,故称¡°南洪北孔¡±。
清中叶传统戏曲逐步衰落
文化政策制约
杂剧传奇的雅化:传奇、杂剧均趋向文人化、案头化。
民间地方戏曲逐渐兴盛,成为近代京剧和其他地方剧种产生的基础
花部:秦腔、罗罗腔、弋阳腔
雅部:昆曲
(三)清诗
流派众多,诗风各异.
遗民诗人钱谦益、吴伟业("梅村体"):故国之思、易代之感
钱谦益: 清初宗宋派领袖.两朝领袖
吴伟业: 清初尊唐派领袖.一代诗史
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
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妻子岂
因关大计,英雄无奈是多情。
全家白骨成灰土,一代红妆照汗青。
(《圆圆曲》) 其他遗民诗人顾炎武、王夫之、屈大均等
盛世之音王士祯:标举神韵
沈德潜:"格调说"
翁方纲:"肌理说"
盛世后期,别开生面袁枚:性灵说
主张抒写个人情性,尤重男女之情
但开风气不为师的龚自珍:
呼吁人才解放
近代诗风,源于龚氏,
(四)清词中兴
词经元、明的衰落,至清代呈中兴气象
1.较之宋词,清词境界更为开阔
2.于诗人之词、词人之词外,增入学人之词,拓宽词之疆域
朱彝尊、张惠言、周济、王鹏运、朱祖谋、王国维等
冲击¡°词为小道¡±观念
3.流派纷呈,迥异前代
清初三大家:陈维崧、朱彝尊、纳兰性德.
阳羡词派代表:陈维崧:效法苏、辛之豪放
浙西词派领袖:朱彝尊:推崇姜(夔)、张(炎)清空
独树一帜纳兰性德(满洲第一大词人)
词风逼近南唐二主;自是人间痴情种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见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阮郎归》)
谁念西风独自凉。
萧萧黄叶闭疏窗。
深思往事立斜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
消得泼茶香。
当时只道是寻常。
(《浣溪沙》)
对亡妻卢氏的绵邈追怀,无尽哀婉
常州词派代表:张惠言、周济
论词主比兴寄托,重视词的社会作用
4.清代词人之众、作品之多,超过前代词人、词作总和
5.创作兴盛引起理论的繁荣
词学专著
朱彝尊《词综》
张惠言《词选》
况周颐《蕙风词话》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王国维《人间词话》
词作整理、编辑
王鹏运辑《四印斋所刻词》
朱孝臧辑《疆村丛书》
江标辑《宋元名家词》等.
(五)清代散文
1、清初散文可分两类:
学人之文: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为学讲经世致用,为文带史家传统.
文人之文: 侯方域、魏禧、汪琬
侯方域,魏禧,汪琬 ,被称为国初三大家
2、清中叶散文流派桐城派:方苞、刘大櫆、姚鼐
桐城派是清中叶最大的散文流派,因代表作家方苞,刘大櫆,姚鼐都是安徽桐城人而得名.
讲究古文义法,以清真雅正为宗
"义"即"言有物",指文章的思想内容;"法"即"言有序",指文章的形式技巧.要求文
章形式服从内容,
语言"清真雅正"和"雅洁",去掉"冗辞",直到"一字不可增减".
3、清代骈文呈复兴之势,较有成就的作家有陈维崧、袁枚、洪亮吉、汪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