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声音的特性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声音的特性

声音的特性
【学习目标】
1.知道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音调、响度和音色各与什么有关;
3.会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与声音特性有关的现象。

【要点梳理】
要点一、音调的高低——频率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2.频率:
(1)物理意义:频率是描述物体的振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3)单位:赫兹(Hz)
3.探究影响发声体振动频率的因素:
(1)提出问题:发声体振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2)猜想和假设: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和材料的长短、粗细、松紧有关。

(3)实验过程:
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按紧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

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

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使钢尺两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再次拨动。

(4)结论:钢尺伸出的越短,振动的越快,频率越高音调就越高。

4.超声波和次声波
一般人的听力范围:20Hz—20000Hz,振动频率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振动频率高于20000Hz的叫超声波。

要点进阶:
1、地震、火山喷发、台风、海啸等自然活动,都伴有次声波的产生,有些次声波对人体健康有害。

2、一些动物的听觉范围与人类不同,它们有些能听到超声波或次声波。

要点二、声音的强弱——响度
1.响度:物理学中,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2.振幅:物体振动的幅度。

3.影响响度的因素:
(1)振幅;
(2)人耳离发声体的距离。

要点进阶:
1、实验证明发声体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例如,用力地敲鼓,鼓面振幅变大,声音的响度增大。

2、声音在介质中传播能量会衰减,传播距离越远,声音的能量减小得越多,响度越小。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声音的音调并不改变,也就是说介质不会改变声音的频率,不能说距离远了,听不清楚了,是因为音调变低了。

要点三、音色
1.声音的特色叫音色,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即使音调和响度相同,我们也能分辨它们。

主要是不同
的发
声体音色不同。

2.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发声方式决定的。

发声体有变化,音色也将变化。

如:有经验的工
人师
傅可以通过听声音来辨别机器运转情况是否良好。

就是利用了不同的发声体音色不同。

要点四、乐音和乐器
1.乐音的波形是规则的。

2.乐器可分为三类:
(1)打击乐器:以鼓为例鼓皮绷得越紧,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击鼓力量越大,鼓皮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弦乐器:如二胡、小提琴、钢琴等。

长而粗的弦音调低、短而细的弦音调高。

绷紧的弦音调高。

(3)管乐器:长的空气柱产生低音,短的空气柱产生高音。

要点进阶:
1.要注意区别发声体的振动快慢(频率)与振动幅度(振幅)的区别。

音调一般用“高”、“低”、“尖”、“细”、
“沉”、“闷”、“亮”等来描述,响度有时也用“高”、“低”来描述,如“高声喧哗”、“低声细语”等,要注意区别。

2.一般而言一个发声体发出的声音是由多种频率的波合成的,从波形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出不同音色声音的本质。

如图所示,不同乐器奏出相同音调的声音,从波形图上可以看出它们主要的振动频率相同,但小的附加振动不一样,所以音色不同。

音叉钢琴长笛
【典型例题】
类型一、声音的三个特性
例1.二胡是我们中国传统的乐器,在演奏时,演员要经常拨动琴弦用来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这样做的目的是调节琴弦发声时的()
A.振幅B.响度C.音调D.音色
举一反三:
【变式】敲击大小不同的青铜编钟,主要是为了使钟声有不同的()
A.响度强弱 B.音调高低 C.音色变化 D.时间长短
例2. 在日常生活中,常用“高声大叫”、“低声细语”来形容人说话的声音,这里的“高”、“低”是指声音的()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音调和响度
举一反三:
【变式】用大小不同的两个力分别敲打同一个音叉,所发出的声音不同的是()
A.响度 B.频率 C.音色 D.音调
例3. 在一些“模仿秀”电视节目中,表演者在模仿歌星演唱时。

主要是模仿歌星声音的()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频率
举一反三:
【变式1】(2014•牡丹江二模)如图所示,蒙住双眼的小王能辨别周围同学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人声音的不同,同时还可以根据声音的来大致判断周围同学离他的远近(以上两空均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变2】“闻其声而不见其人”时, 你往往根据说话声就可以判断出谁在讲话, 这是因为不同人声音具有不同的()
A.振幅
B.频率
C.响度
D.音色
类型二、综合应用
例4.(2016•益阳中考)如图所示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三者的音色不同
B.甲、乙、丙三者的响度不同
C.甲、乙、丙三者的音调不同
D.甲、乙、丙三者的音调、响度、音色都不同
例5.地震时产生的(选填“超声波”、“次声波”或“电磁波”)对建筑物、人的平衡器官功能的破坏性很大,使人产生恶心、晕眩、旋转感等症状,严重的会造成内脏出血破裂,危及生命。

由于它的破坏性大,并且它的频率低于 HZ,人耳却无法直接听到,所以要尽量远离地震源。

举一反三:
【变式】聪明的海豚会做算术加减法运算,当驯兽师问海豚“2+3等于几”时,海豚就会敲五下麦克风。

实际上是有人在台下吹了5下哨声。

哨音海豚能听到而人听不到,这其中的道理是因为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海豚的听觉频率为150Hz-150000Hz,台下人吹的哨声是一种故人听不到。

【巩固练习】
一、选择
1.关于扩音机的作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改变响度B.改变音调
C.改变音色D.减小声音的分散
2.男同学一般总是比女同学发出的声音沉闷、浑厚,即音调一般比女同学的低。

其原因是男同学声带振动的频率与女同学的相比()
A.较低 B.较高 C.一样 D.时高时低
3.若某一声源在振动,但人耳听不到声音,而猫狗却竖起耳朵能听到声音,这是因为()
A.在振动的声源周围没有介质 B.振动的声源离人太远
C.声源发出的声音音调太高,超出人耳的听觉范围 D.声源振动的振幅太小
4.当喇叭里响起”我和你,心连心,共住地球村…”的歌声时,小红大声说:“是刘欢在演唱!”她作出判断的依据是,不同演员的声音的()
A.音色不同B.音调不同C.音速不同D.响度不同
5.在一只玻璃杯中先后装入不同量的水,用细棒轻轻敲击,会听到不同频率的声音。

与此类似,当医生在给病人检查腹部是否有积水时,常会用手轻轻敲击患者腹部,细细倾听其发出的声音,此为“叩诊”。

判断腹部是否有积水主要根据的是()
A.声音的音调 B.声音的响度 C.声音的音色 D.声音的快慢
6.小红同学喜欢利用复读机进行英语听力训练,在音量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先正常播放一段录音,再快速播放同一段录音,则复读机发出声音的()
A.响度增大,音调不变 B.响度减小,音调不变
C.响度不变,音调升高 D.响度不变,音调降低
二、填空
7.不同物体发出相同音调的声音,人们依然可以分辨出来,是由于声音特性中还有。

8.蝙蝠是根据接收到它发射的超声波信号来确定目标和距离的,而这样的声信号人却听不到,这是因为蝙蝠发出的声音频率人所能听到的声音频率。

9.男低音高歌一曲,女高音轻声伴唱,前后两次比较,男低音音调、响度大,女高音音调高,响度。

10.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叫,它的单位是,用符号表示。

11.如图,将一把钢尺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轻拨与重拨钢尺,则钢尺发出声音的不同。

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则钢尺发出声音的不同。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12.乐音有三个要素:音调、响度和音色,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声音“震耳欲聋”,这是指它的
很大。

13.钢琴中C调do的频率是261.6 HZ,钢琴中的发声体在5s的时间里振动了_________ 次。

三、实验探究
14.冬天寒风吹到野外的电线上,发出的呜呜的响声,但夏天听不到了,为什么?
15. 小明要探究声音的响度和振幅是否有关。

实验器材:音叉,橡皮槌,铁架台,硬泡沫塑料小球,细线等。

操作步骤:
(1)用细线拴住硬泡沫塑料小球,悬挂在铁架台上;
(2)用橡皮槌轻轻敲击音叉使它振动后,可以听到较的声音。

让音叉一臂的外侧靠近并接触小球(如图),可以看到小球被音叉弹开一个较小的角度。

(3)以橡皮槌用力敲击音叉,可以听到较的声音,且让音叉一臂的外侧接触小球。

可看到小球被音叉弹开一个较大的角度。

结论:当声源振动的比较大时,较大;反之,则较小。

16. 下表是人和几种动物的发声频率和听觉范围。

从表中可以看出,可以发出超声的是,能够听到次声的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