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心理战术概况
从众效应——毛毛虫为什么会饿死?
平均用电量的实验 公示爽约反而加剧爽约
社会常态的吸引
当说服过程影射不当行为的普遍性时,效果可能就会和您的初衷 相违背了。因此,说服过程中最好避免运用反面案例,而应该从 正面进行劝说。另外,为防止言行正确的人受到负面的社会常态 影响,还可以对言行正确的人表示赞扬或给与奖励。
知觉对比——事物不变,变的只是认知
一杯时冷时 热的水 一个时轻时 重的哑铃 一份时粗时 细的报告 两款游戏机 的热销
手从冷水中到温水中的感受; 手从热水中到温水中的感受;
先举10再举15公斤的感受; 先举20再举15公斤的感受;
先看一页再看三页的感受; 先看五页再看三页的感受;
当两种认 知相继出 现时,前 一种认知 总会对后 一种认知 产生影响。
2. 人们天生有一种办事有始有终的内驱力。如果事情期初不完美, 人们就倾向于把它变得完美。
3. 人们通常将他们看到、听到、感觉到的经验,组织成自己感兴趣 的事物。聪明的商人善于利用这一心理引出话题,让顾客自己对 他们的商品进行一些“合理”的推想,从而提升购买欲望。
外在理由——不给钱了谁还给你喊
为什么喜欢追逐打闹的孩子不愿意再追逐打闹了? 为什么现场的观众越多,演员的表演热情就越高? 为什么举重运动员在观众面前能够举起更重的重量? 为什么在与他人竞赛时的表现往往比平时成绩好? 1. 在某些情况下,人们在外在报酬和内在报酬兼得的时候,不但不会 增加动机,反而会降低动机。所以,外在理由支持的行动不会长久, 只有自动自发才是长久之计。 2. 观众效应:有观众在场和个体单独情况下所表现出来的绩效差异。 观众在场时往往会唤起别人可能会对自己进行评价的想法,进而产 生更强的动机。 3. 不管是自己的眼睛还他人的眼睛,在某些场合被一双眼睛看着应该 不是一件坏事。当人们觉得有双眼睛看着自己时,就会做出更符合 社会预期的行为。
趋合心理——人们总喜欢有始有终
为什么一件不喜欢的毛衣,却觉得非穿不可?
为什么一份没前途的工作,却觉得非做不可?
为什么得到99枚金币的厨子本该高兴却不快乐? 为什么人们容易忘记完成的工作而对未完成的工作却印象深刻? 1. 人们之所以会忘记已完成的工作,是因为欲完成的动机已经得到 满足;如果未完成,这一动机会使他对此留下深刻印象。
威慑策略——不战而屈人之兵
空城计 拥有核武器 威慑的力量无处不在
身份和相貌的影响力
心理战的要旨在于攻心夺气乱谋,促使其在理智上犯错误,做出 导致失败的判断和决策。首先从气势上、心理上击败了对手,就 能达到不战而胜或小站大胜的目的。
威慑策略——不战而屈人之兵
开仓放粮平抑物价 找出弱点予以利用
怕什么就给什么
3. 看人就像照镜子,看到的都是自己。你怎么看世界,世界就怎么 看你。你喜欢别人,别人就喜欢你;你不喜欢别人,别人也就不 喜欢你。
竞争效应——互相牵制的螃蟹
1.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比别人强,都不能容忍对手超越自己。因此人们 在面对利益冲突的时候,往往会选择竞争,而不是选择对双方都有 利的合作。 2. 利益分配的不均匀,就会导致竞争的产生;二桃杀三士的故事。 3. 一只螃蟹容易爬出鱼篓,两只以上的螃蟹就爬不出鱼篓,因为竞争 导致相互牵制和彼此拆台 4. 没有竞争,就没有活力;老虎也会失去霸气
1. 由于权威所具有的专业性,在一般情况下,听从权威认识的建议 总会给我们带来好处。这就导致权威对我们具有强大的影响力。
2. 一种权威的象征与真正的权威一样,都能够对人们产生影响力。
3. 权威之所以是权威,在于权威具有某一方面的强势影响力和话语 权,但权威并不总是正确的!
互惠心理——悄悄产生的负罪感
从众效应——毛毛虫为什么会饿死?
当今世界史个性张扬的世界,社会需要要的是多种多样 的才。“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拜托从众效应, 你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热门交易有可能会迅速变“冷”,相对的,冷门中也蕴 含着机会。“在其他人都投了资的地方投资,你是不会发 财的。” 对于投机的商品来说,如果你找不到愿出更高价格的笨 蛋从你那儿把它买走,那你就是最大的笨蛋。
生活中的心理战术
最妙趣横生的心理学课堂
课程目录
第一章:思维定式——别让习惯左右你 第二章:知觉对比——事物不变,变的只是认知 第三章:从众效应——毛毛虫为什么会饿死? 第四章:威慑策略——不战而屈人之兵 第五章:权威效应——说什么不重要,关键是谁说的 第六章:互惠心理——悄悄产生的负罪感 第七章:竞争效应——互相牵制的螃蟹 第八章:心理暗示——现象背后的真相 第九章:趋合心理——人们总喜欢办事有始有终 第十章:外在理由——不给钱了谁还给你喊 第十一章:短缺效应——机会越少,价值越大 第十二章:参与定律——这到底是谁的决定 第十三章:喜欢原则——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第十四章:沉锚效应——第一信息的力量 第十五章:承诺与一致——生活中怎样得寸进尺
对方期许是A 你给一个B预期 结果你做出了C A>C>B 你仍然能得到肯定
日常生活中,人们对每件事都有一个心理预期,只不过这心理预期并 不固定。它会随着具体的情况以及心里的变化而变化。对同样的一个 结果,先前心理预期小的会获得更大的喜悦。
知觉对比——事物不变,变的只是认知
为什么年底只发一个月的奖金, 员工们却依然兴高采烈的故事 美国征兵广告的故事;改变一下 说法,局面就不一样了。
威慑策略——不战而屈人之兵
主场优势 居家效应
陌生环境带来的心理压力
一个人在家里或自己熟悉的环境中,言谈举止表现的最为自信和 从容。在自己的领地上,我们比陌生人更熟悉环境,在心理上就 占据了优势地位,因而更容易获得谈判的胜利。
威慑策略——不战而屈人之兵
害怕,是藏在你心中的毒蛇
你控制害怕 VS 害怕控制你
一开始就告诉对方 最坏的情况
一旦人们知道了事情的底线,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心情就会释然,也 就很容易接受一个相对不是最坏的结果。
知觉对比——事物不变,变的只是认知
新面包机的推出却促 进了老面包机的销售 酒单排列顺序的调整, 让中档酒更好销
“折中选项”背后的秘密
高端产品的出现会推动次一级商品的销售。所以,合理利用顾客的认 知对比在产品销售中有着不可小视的作用。高端产品的两点好处: 1、迎合小众市场需求,塑造公司处于领先地位的品牌形象 2、它会让次一级的产品价格看起来更具吸引力
人们总是自觉不自觉的以多数人的意见为准则,作出判断,并采 取行动。
从众效应——毛毛虫为什么会饿死?
图书馆里为什么没人大声? 口碑为什么比广告更可信?
人们最容易受谁的影响?
当人们对自己不是很有把握时,当形势不是很明朗时,也就是在 不确定性占上风的时候,人们更倾向于参照别人的行为。而且人 们往往会效仿那些与其相似的人,而不是与之完全不同的人。
人人都有担心或害怕的人或事,正所谓怕什么就给他来什么。抓 住人们心中的畏惧心理并且善加利用,就能很好的发挥心理威慑 的效力。
威慑策略——不战而屈人之兵
狂妄的下属凉一凉 无理取闹的孩子放放
雄辩是一种威慑力 沉默也是一种威慑力
人人都有担心或害怕的人或事,正所谓怕什么就给他来什么。抓 住人们心中的畏惧心理并且善加利用,就能很好的发挥心理威慑 的效力。
知觉对比——事物不变,变的只是认知
人比人,气死人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不要总觉得邻居的草坪更绿
多关注自己的生活,多关注自己的内心感受,少一些盲目的攀比,固 守自己真正想要的,珍惜自己得到的,这样才不会“身在福中不知 福”,才能细细体会幸福中的美好感觉。
从众效应——毛毛虫为什么会饿死?
一人胆小如鼠,二人气壮如牛,三人胆大包天 为什么你会跟着别人闯红灯? 为什么促销的时候要有“托”? 为什么特立独行的人会被集体孤立和排挤? 为什么一条传闻经过报纸就会成为公认的事实? 为什么一个观点借助电视就能变成民意? 游行示威、大选造势无不是借助从众效应
思维定式——别让习惯左右你
火箭宽度=2匹马屁股的宽度 著名的路径依赖定律
过去决定了现在的可能
人们一旦做出了某种选择,就会在惯性的力量下不断强化它,而不会轻 易改变。如果要改变的话,那就意味着先前的巨大投入可能会因为重新 选择而变得一文不值。所以说,人们过去的选择决定了他们现在可能的 选择,人们很多活动都受到路径依赖的影响。
5. 没有竞争,就没有动力;垄断导致生意萧条
6. 嫉妒之心人人都有,就看是否能够为我所用
心理暗示——现象背后的真相
为什么癌症患者还能够靠自己的信心的已康复?
为什么体育教练经常鼓励运动员说“你能行,你一定能拿冠军”? 为什么好车放一星期不丢,烂车几小时就不见了?
为什么很多人都认为算命先生说的准?
1. 心理暗示是人们接受外界或他人愿望、观念、情绪、判断、态度 影响的心理特点。它是人类最简单、最典型的条件反射。 2. 心灵的力量是十分强大的。它既可以摧毁一个人,也可以拯救一 个人,就看人们是抱着积极的心态还是抱着消极的心态。 3. 人们都有一种倾向,即自觉或不自觉的维护“自主”的地位,不 愿意受到别人的干涉或控制。所以,暗示越含蓄,效果越好。 4. 认得依赖性很强,人格越幼稚,主见越少,就越容易受到别人的 暗示,越容易被别人控制或奴役。
很多时候,失败只是因为把困难看的太清楚或太严重,以至于被 困难吓倒了,举步维艰。很多时候,人们之所以会半途而废,往 往也是因为被未知的困难吓倒,觉得成功离自己很远遥不可及。
权威效应——说什么不重要,关键要看谁说的
为什么人们愿意相信知名人士的评价或权威机构的数据?
为什么人们总会信任装修比较好的店铺? 为什么得到权威人士的肯定后,孩子各方面都有异乎寻常的进步?
见怪不怪,常见不疑
见怪不怪、常见不疑是思维定式在军事、商业、生活中的成功运用。以 重复的行动展现在对手面前,这种模式会掌控着对手的预期。对手会认 为我方还会继续保持同样的行为模式,遵循某一固定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