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年上海初三语文一模记叙文汇编20篇全(含答案)

2018年上海初三语文一模记叙文汇编20篇全(含答案)

一、一模质量测试A卷两个人的车站①刘老师几次跑到镇上去,嘴皮子都快磨破了,反复陈述的恳求只有一个——继续保留山坳里的小学。

尽管,学校只有他一名民办教师,还有那个名字叫孙龙,正在读四年级的学生。

②其实,刘老师心里也很清楚,学校的办学条件确实太差。

两间破败的石屋教室透风漏雨,屋前不大一块空地坑坑洼洼,天一下雨便泥泞不堪,书桌、教具破旧匮乏,都是他或维修或仿制,自力更生才勉强维持着。

如果只是硬件上的缺陷,还可以克服,关键是近些年来,村里的学龄儿童一个个被打工的父母带去外地,生源严重不足,上级也只能做出撤并小学的决定。

③刘老师的努力没有收到效果,学校真的保不住了。

走在回村的路上,他的泪水忍不住在眼眶里打转,几次就要落了下来。

可他知道那不行,因为回去还要面对孙龙。

④不出所料,孙龙听后立即大哭起来。

刘老师伸出手,轻轻替孩子擦去泪水,说:“你爸你妈都不在身边,奶奶年纪太大腿脚不便,今后每天上下学,就由老师骑摩托车送你。

”至于接送的地点,他说也已经想好了,定在镇子西头大坡上,那棵枝繁叶茂的大柳树下。

⑤孙龙一边哭,一边怯生生地问:“那您今后干什么?每天接我、送我,得耽误多少时间啊!”⑥刘老师摇摇头苦笑:“反正我一时也没什么事,你只管好好念书。

”⑦经过这次简短的谈话,这世上便少了一所山坳里的小学,却多出来一个特殊的车站.....。

这个车站,只有一辆破旧的摩托车,一位年近五旬的司机,以及一个不满十岁的小乘客。

⑧转入中心小学,孙龙常常显得心不在焉。

一次数学课上,他双眼盯着教室外面大树上的鸟窝发呆,突然被老师叫起来回答问题,而且是一道很难的计算题。

新同学们窃窃私语,以为这个山里来的孩子非要挨罚不可。

可谁知他挠挠后脑勺,想了想,居然答对了。

⑨期中考试孙龙在全班名列前茅,引得老师和同学们刮目相看。

大家所不知的是,每天刘老师接送他的路上,都会仔细询问当天的课程,遇到他有不懂的问题,就扯开嗓门一路讲解。

有那么两回,刘老师索性停下摩托车,从路边随手抄起一个小树棍来,在黄土地上写写画画,直到他完全明白为止。

⑩孙龙为刘老师忿忿不平。

“老师,您教书比别人一点不差,呵呵地笑:“年龄大了,也不想再去费劲考教师资格证书。

”⑪每天黄昏降临之前,刘老师都会提前赶到大柳树下,蹲在地上一颗接一颗地吸烟,将目光投向孙龙走过来的方向。

那个本就不大的人影起初只是很小的一个黑点,随着黑点变得越来越大,他的眼睛会眯缝起来,仿佛在欣赏自己的杰作。

最后,孩子离自己只剩十几米了,他把烟凑到嘴边紧吸几口,烟头扔到地上踩碾两脚,接着开始发动摩托车,迎上前去。

⑫一日,孙龙把自己有一位特殊老师,以及两个人的车站的秘密告诉了学校。

校方闻之大受感动,将刘老师的事迹层层上报,于是,他被请进校门做了一场报告。

那天,在报告的最后,刘老师忍不住老生常谈,再次恳请教育主管部门恢复山坳里的小学。

他说村里来年又要有几个学龄儿童,自己这辆破摩托车,实在载不了四、五个孩子……1.第⑩段的内填入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句号)B. :(冒号)C. ,(逗号)D. ;(分号)2.第⑦段中说“特殊的车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3. 按照文章的故事情节发展,完成下面填空。

(6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孙龙“告密”,刘老师要求保留山坳里的学校4.下列理解最为恰当的一项是()(3分)A.本文旨在揭示山区教育落后、办学艰难而无力改善的心酸现状。

B.“学校办学条件差”除教室破漏、书桌破旧匮乏,还有生源少。

C.孙龙的“心不在焉”是因为他内心十分怀念山坳里的小学生活。

D.“欣赏自己的杰作”写出刘老师为成功地教育了孙龙感到得意。

5. 结合文中任意两处语句,简要分析刘老师的形象。

(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3分)C2.(3分)它根本不是车站,只是刘老师和孙龙两个人约好的接送地点,但每天都准时准点,如同“车站”;“车站”里始终只有一老一少,一辆破旧的摩托3.(6分)⑴学校被撤⑵建立特殊车站⑶孙龙学习名列前茅4.(3分)B(3分) D(2分) C(1分)5.(5分)(结合文中两处语句,2分;分析刘老师的形象,3分)示例1:第①段写刘老师尽管是一名民办教师,几次跑到镇上去,反复恳求保留山坳里的小学,结尾再次写刘老师在受邀作报告的最后,再次恳请教育主管部门恢复山坳里的小学。

由此可以看出,刘老师是一位心系山区教育,热爱孩子、关注孩子健康成长的好老师。

示例2:学校被撤后,刘老师在回村的路上,“泪水忍不住在眼眶里打转,几次就要落了下来。

可他知道那不行,因为回去还要面对孙龙。

”和孙龙讲定,每天接送他上下学,第⑥段写道:“反正我一时也没什么事,你只管好好念书。

”写出了刘老师一心为了孩子,热爱孩子,无怨无悔、无私奉献,给予他们热忱和帮助。

示例3:第⑨段写道:“每天刘老师接送他的路上,都会仔细询问当天的课程,遇到他有不懂的问题,就扯开嗓门一路讲解。

有那么两回,刘老师索性停下摩托车,从路边随手抄起一个小树棍来,在黄土地上写写画画,直到他完全明白为止。

”表现了刘老师做事负责认真、非常关注孩子的学习与成长。

二、一模质量测试B卷我的好弟弟①我的家在一个偏僻的山村,父母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

我有一个小我三岁的弟弟。

有一次,我为了买女孩子都有的花手绢,偷偷拿了父亲抽屉里五毛钱。

父亲当天就发现钱少了,就让我们跪在墙边,拿着一根竹竿,要我们承认到底是谁偷的。

我被当时的情景吓傻了,低着头不敢说话。

父亲见我们都不承认,说那就两个人一起打,说完就扬起手里的竹竿,忽然弟弟抓住父亲的手大声说:“爸,是我偷的,不是姐,你打我吧。

”父亲手里的竹竿便无情地落在弟弟的背上、肩上。

②当天晚上,我和母亲搂着满是伤痕的弟弟。

弟弟一滴眼泪都没掉。

半夜里,我突然嚎啕大哭。

弟弟用小手捂住我的嘴说:“姐,你别哭,反正我已挨完打了。

”我一直在恨自己当时没有勇气承认。

事过许多年,弟弟替我挡竹竿的样子,我仍然记忆犹新……③那一年,弟弟8岁,我11岁。

④弟弟中学毕业那年,考上了县里的重点高中,同时我也接到了省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那天晚上,父亲蹲在院子里一袋一袋地抽着旱烟,嘴里还叨咕着:“俩娃都这么争气,真争气……”母亲偷偷地抹着眼泪说:“争气有啥用啊,拿啥供啊?”弟弟走到父亲的面前说:“爸,我不想念了,反正也念够了。

”父亲说:“你怎么这么没出息?我就砸锅卖铁也要把你们姐弟俩供出来。

”说完转身出去挨家借钱。

我对弟弟说:“你得念下去,男娃不念书就一辈子走不出这穷山沟了。

”弟弟看着我,不说话。

没有想到第二天还没亮,弟弟就偷偷带着几件破衣服走了。

在我枕枕边留下一张纸条:“姐,你别愁了,考上大学不容易,我出去打工供你。

”我趴在炕上失声痛哭……⑤那一年,弟弟17岁,我20岁。

⑥我用父亲满村子借的钱和弟弟在工地里搬水泥挣的钱,终于读到了大三。

一天我正在寝室里看书,同学跑进来喊我:“梅子,有个老乡在找你。

”怎么会有老乡找我呢?我走出去,远远看见弟弟,他满身是水泥和沙子的工作服等我。

我说:“你怎么和我的同学说你是我老乡啊?”他笑着说:“你看我穿成这样,说是你弟,你同学还不笑话你?”我鼻子一酸,眼泪就落了下来。

我给弟弟拍打身上的尘土,哽咽着说:“你本来是我弟,这辈子不管你穿成啥样,我都不怕别人笑话。

”他从兜里小心翼翼地掏出一个用手绢包着的蝴蝶发夹,在我头上比量着,说:“我看城里的姑娘都戴这个,就给你也买了一个。

”我再也没有忍住,在大街上就抱着弟弟哭起来。

⑦那一年,弟弟20岁,我23岁。

⑧我第一次与男朋友回家,看到家里掉了多年的玻璃安上了,屋子里也收拾得一尘不染。

男朋友走了以后我问母亲:“妈,咋把家里收拾得这么干净啊?”母亲老了,笑起来脸上像一朵菊花,说:“这是你弟提早回来收拾的,你看他手上的口子没?是安玻璃时划的。

”我走进弟弟的小屋,看到弟弟日渐消瘦的脸,心里很难过。

他笑着说,你第一次带男朋友回家,还是城里的大学生,不能让人家笑话咱。

我给他的伤口上药,问他:“疼不疼”?他说:“不疼。

我在工地上石头把脚砸得肿得穿不了鞋,还干活儿呢……”说到一半就把嘴闭上不说了。

我把脸转过去,哭了出来。

⑨那一年,弟弟23岁,我26岁。

⑩我结婚以后,住在城里,丈夫升任厂里的厂长,我和他商量把弟弟调上来管修理部。

没想到弟弟不肯,执意做了一名修理工。

一次弟弟修理电线,摔下来住进了医院。

我和丈夫去看他。

我抚着他打着石膏的脚埋怨他:“早让你当干部你不干,现在……摔成这样。

要是不当工人能让你去干那活儿吗?”他一脸严肃地说:“你怎么不替我姐夫着想呢?他刚上任不久,给他造成啥影响啊?”丈夫感动得热泪盈眶。

⑪那一年,弟弟26岁,我29岁。

1.把第⑥段画线句改成陈述句:。

(2分)2.根据故事情节,完成下面的表格: (8分)3.第⑧段中,弟弟“说到一半就把嘴闭上不说了”的原因是。

(3分)4.对“那一年,弟弟8岁,我11岁”等5句独立成段的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有序叙述了事情发生的时间。

B.表明弟弟的年龄比我小三岁。

C.文章前后照应,结构整齐。

D.表明故事发展以时间为序。

5.文中在记叙弟弟感人行为的同时,都描写了“我”(或“丈夫”)的反应,请找出其中一处,说说这样写的妙处。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2分)你同学要笑话你的。

(没有句号扣1分)2.(8分,每空2分)(1)“我”考上大学,弟弟停学出去打工,为“我”筹钱供“我”读书(2)怕别人笑话“我”,弟弟自称是老乡到大学看“我”,送“我”蝴蝶发夹(3)为姐夫着想,弟弟到工厂不当干部而当修理工,被电击住院;(4)为了亲人,乐于奉献自己(宁愿自己吃苦)的高尚无私3.(3分)不愿意把他打工时受的苦说出来,怕姐姐听了后难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