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三语文一模试题(含答案)

初三语文一模试题(含答案)

九年级语文试卷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

(4分)①(xián)熟②(líng)听③(jū)躬尽瘁④中流(d ǐ) 柱2.下面一段话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

(4分)沿绚丽的文昌中路向南走,拐进一条小街,魁武的香樟正低眉吟诵。

扬州作为名盛一时的古城,她的文化沉定大多就是在老城区里。

国庆路两边,延展出许多条街道、巷子,一些名燥一时的街巷就掩藏在这里,引得游人注足流连。

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

(10分)①蒹葭苍苍,。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蒹葭》)②烽火连三月,。

(《春望》)③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④,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⑤马作的卢飞快,。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⑥,千骑卷平冈。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⑦子曰:“,,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⑧悬泉瀑布,飞漱其间,,良多趣味。

(郦道元《三峡》)4.名著阅读。

(5分)⑴下面的一段话选自《西游记》第六十回,读后回答问题。

金箍棒,混铁棍,变脸不以朋友论。

那个说:“正怪你这猢狲害子情!”这个说:“你令郎已得道休嗔恨!”那个说:“你无知怎敢上我门?”这个说:“我有因特地来相问。

”一个要求扇子保唐僧,一个不借芭蕉忒鄙吝。

语去言来失旧情,举家无义皆生忿。

牛王棍起赛蛟龙,大圣棒迎神鬼遁。

牛王称“猢狲害子”,而悟空说“令郎已得道”,这里指的是什么事情?请简述相关故事情节。

⑵《格列佛游记》中利立浦特小人国用什么方法选拔官员?⑶《阿长与〈山海经〉》中鲁迅先生在什么情况下对长妈妈发生过空前的敬意?5.阅读下面漫画,根据要求答题。

(3分)(1)为这幅漫画拟一标题,不超过7个字。

(1分)(2) 用简洁的语言说明画面内容。

(2分)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文字,完成6~9题。

(9分)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6.下列加点词的解释相同的一项是()(2分)臣诚.知不如徐公美徐公何能及.君也A.B.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及.郡下,诣太守(《桃花源记》)皆以.美于徐公我孰.与城北徐公美C.D.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明日,徐公来,孰.视之7.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现代一致的是()(2分)A.今齐地方..而不平(《愚公移山》)..千里B.何苦C.凡可以..(《出师表》)..辟患者何不为也(《鱼我所欲也》)D.先帝知臣谨慎8.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邹忌在生活中也有“三省”。

请联系选文谈谈你的看法。

(3分)9.齐王用一个“善”字来作为对邹忌讽谏的回应,说说这个“善”字包含了哪些具体含义?(2分)阅读下面一篇文言短文,完成第10题。

(4分)虞庆(人名)将为屋,匠人曰:“材生而涂(泥)濡。

夫材生则挠,涂濡则重;以挠任重,今虽成,久必坏。

”虞庆曰:“材干则直,涂干则轻,今诚得干,日以轻直,虽久必不坏。

”匠人诎,作之成。

有间(不久),屋果坏。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①以挠任重,今虽成,久必坏。

②匠人诎,作之成。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4~16题。

(6分)读书与境遇罗建军①读书的境遇是指人读书时所处的环境、境况和遭遇。

人们总活在特定的境遇之中,境遇不同,对客观世界的认知、理解和感悟也会有所区别。

读书作为人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常常会与境遇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

不同境遇中的人读同一本书,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感悟。

②顺境中读书,可贵的是状态。

人在此时此刻的心境,既有敞开心胸迎接阳光的明媚,也有那种“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愉悦,身心轻松,兴趣大增,容易打开视野,积极汲取新的知识。

正如罗曼·罗兰所言:“当你用神采奕奕的眼神看世界,世界也会用他宽容的怀抱接纳你。

”关键是要确立时机意识,抓住稍纵即逝的机遇,确立“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高远目标,广采博纳,深思精进。

同时还应时刻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保持清醒的头脑,沉下心来读书,清醒认识自己,理性看待世界。

③逆境中读书,可贵的是机遇。

逆境人人都会遇到,一些人在逆境中消沉,另一些人却以逆境为机遇,最终逆境反倒助之“鱼化为龙”。

逆境中读书,因为外界的压力,也因为内心的苦闷,常常会获得不一般的感受,甚至得到对人生世理豁然开朗的认识。

爱默生认为:“艰难时刻具有科学价值,一个善于学习的人是决不会错过这种机会的。

”很多伟大的发明与发现,恰是当事者于现实中走投无路、转而沉湎于书本与思考时突然发现的。

在我国历史上,在人生逆境中坚持读书学习而成就伟业的不乏其人,屈原被放逐而作《离骚》,司马迁受宫刑而作《史记》,。

长征时中国革命处于逆境时期,每天面临敌人围追堵截,但毛泽东仍坚持在马背上读书学习,并写下不少流传后世的名篇佳作。

逆境中读书,可以帮助人赶走心里积压的阴霾,正确看待生活中的挫折与困难,重新鼓起战胜困难的勇气。

④闹境中读书,可贵的是心境。

当今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仿佛连同这个社会一起变得躁动不安。

社会愈是嘈杂,愈需要我们静下心来,恰恰书籍具有这种功能。

读书可以帮助我们闹中取静,摆脱嘈杂与喧嚣,追求智慧的充实;能帮助我们摆脱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无纤尘地走进或厚重或轻盈的书中世界;也能帮助我们守住崇高的灵魂与人格,不被五光十色的世界所左右,永远保持学习的兴趣。

⑤“心随境转是凡夫,境随心转是圣贤”。

无论客观世界如何发展变化,人的因素始终具有决定性。

只要我们始终坚守“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一信念,处顺境而不自满,处逆境而不气馁,处闹境而不浮躁,时刻把读书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境界,一种信仰,就一定能不断拓展视野,更新观念,振奋精神,保持一颗年轻上进的心。

14.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2分)15.参照选文第③段划线句,在横线上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不超过20字)(2分)16.请你结合自己读书经历,联系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读书与境遇的认识。

(2分)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7~21题。

(17分)古董耿春元古董是子午镇常少山的外号。

古董一词除词典上的解释外,在子午镇还有不可理喻、个别、不一般、冥顽不化等意思。

常少山能够沾上古董这诨名,缘于那年他母亲去世。

子午镇的风俗,双亲中有一个先走了的,丧事要做三天,叫小丧;双亲中最后一位也去了,丧事要做五天,还要扎灵车、请鼓手,叫大丧,很隆重。

常少山的父亲早亡,遵照当地风俗,他母亲的丧事应该大办的。

谁也没有想到,常少山竟然当天就把母亲的遗体埋掉了,而且连滴眼泪都没掉,还跟儿子常宝说:我死了,也这样!为这事,常家的族人气愤了,约合起来要揍他。

常少山说,我这是厚养薄葬。

老人活着的时候你不孝,老人死了,弄些排场给人看,顶什么用!常少山他娘瘫痪在床八九年,常少山日夜守护在床前,一日三餐都是自己吃一口,给娘一口;自己饱了,娘也饱了……常少山是孝子啊!常少山把话说得理直气壮,大家听来也在理,只是不是常人的理,只好说声“跟个古董生什么气”,便散去。

常少山是古董,想不到他家里竟然冒出个真正的古董来。

常少山一生就交了一个朋友。

这朋友叫吕尚。

有一天吕尚来做客,突然被面前的那把茶壶惊呆了。

正泡着茶呢,吕尚小心地端起来,左瞧瞧右看看,眼睛都绿了,然后干脆把茶叶倒掉,用清水把壶冲洗干净,翻来覆去看了一遍后,问道:“这壶,哪里来的?”常少山说,先前用的那把打了,才从旮旯里找出这把旧的来。

吕尚说,收起来,别再用了,这家伙是古董,比你还金贵。

常少山就笑,说神经病了不是?搬家时差一点被我当垃圾扔了,怎么就成古董了?是古董,用它泡的龙井怎么还是龙井味?应该是普洱味呀……吕尚说,别闹了,你把它小心放着,赶明日我请位老师来长长眼色,也好验证验证我的鉴赏功夫。

第二天,吕尚果然领来了一位先生。

先生姓王,气质儒雅,行色匆匆,眼中别无他物,一到就说看壶。

吕尚发现那壶就在茶几上,还是昨天放的地方,并没动过。

吕尚双手将壶捧起,王先生轻轻接过,凑到窗前光亮处,打眼一看,便说不假。

沉吟片刻,又看,说声“错不了,就是它!”便轻轻放下,掏出手绢擦擦双手,向常少山点点头,说道:“听吕尚说过您,我很赏识,都是朋友了。

吕尚没有看错,这把壶是件宝物!如果愿意,我出10万要了它!”“你不早说。

”“早说怎么?”“早说我就卖给你。

不用说10万,2万就卖。

”“为什么?”“缺钱用呀!”“现在不缺了?”“不缺了。

一家人有饭吃,有衣穿,有房子住……生活必需的都有了,卖它干啥?”其实,一见面,常少山就很看重王先生这人。

听他说话,更觉诚恳。

只是常少山这人言语行事离不了古董脾气,三言两语就把人家打发走了。

这事过去不久,常少山得了重病,不几日便去了。

常少山病故,吕尚慌忙赶来,便把茶壶的事告诉了常宝。

常宝说老爷子病中根本就没有谈及家中有什么宝贝茶壶。

就是有,他那脾气也不会拿它当回事……于是两人便在常少山住的屋子里寻找起来,找来找去根本不见那玩意儿,却发现了一张字条,上写:茶壶即茶壶打碎是瓦片人间多少事都被自己骗常宝看过,递给吕尚,说是不解。

吕尚接过默念一遍,又默念一遍,然后长叹一声,道:“怎么是古董呢,分明真人也!”17.这篇小说为什么以“古董”作为题目?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3分)18.下面是主人公说的两句话,试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4分)①老人活着的时候你不孝,老人死了,弄些排场给人看,顶什么用!②一家人有饭吃,有衣穿,有房子住……生活必需的都有了,卖它干啥?19.“吕尚发现那壶就在茶几上,还是昨天放的地方,并没动过。

”作者为什么要强调“并没动过”?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20.写出你对下面两句话中“真人”的理解。

(4分)①怎么是古董呢,分明真人..也!②瞻瞻!你尤其可佩服。

你是身心全部公开的真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