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文文论期末复习资料-1

西文文论期末复习资料-1

《西方文论》复习资料考试题型:1、填写10%2、名词解释20%3、论述题30%4、材料分析40%“这就是因为你解说荷马,不是凭技艺知识,而是凭灵感或神灵凭附。

”苏格拉底《伊安篇》—论诗的灵感“说句知心话,你可千万不要告诉悲剧诗人和其他摹仿者们,在我看来,凡是这类诗对于听众的心业是一种毒素,除非他们有消毒剂,这就是说,除非他们知道这类诗的本质真相。

”苏格拉底《理想国》—诗人的罪状悲剧六要素:情节、性格、思想、言词、形象、歌曲情节成分:突转、发现“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悦耳之音,分别在剧的各部分使用。

”《诗学》亚里斯多德崇高:伟大心灵的回声。

——郎加纳斯《论崇高》“我们与神性相似之处就是兼爱和爱真理。

”——《笔记》意大利达芬奇“没有一个真有见识的人会认为财富、名誉、光荣、势力或为荣华富贵所围绕着的一切是幸福;他深知,仅仅鄙弃它们就是一种福气;事实上,享有它们的人也远不可有机缘获得它们但由于心灵伟大而漠视它们的人受人尊敬。

”——《笔记》意大利达芬奇“画家的心应该像一面镜子,永远把它所反映事物的色彩摄进来,前面摆着多少事物,就摄取多少形象。

”——《笔记》意大利达芬奇“美感完全建立在各部分之间神圣的比例关系上,各特征必须同时作用,才能产生使观都往往如醉如痴的和谐比例。

”——《画论》意大利达芬奇“绘画里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每一个人物的动作都应当表现它的精神状态,例如欲望、嘲笑、愤怒、怜悯等。

”——《画论》意大利达芬奇“风格却就是本人。

”——《论风格》法布封“诗里的真实是一回事,哲学里的真实又是一回事。

”——《论戏剧诗》法狄德罗“悲剧是对一系列彼此连系的事故(一个完整无缺的行动)进行的诗意的摹拟,这些事故把身在痛苦之中的人们显示给我们,目的在于激起我们的同情。

”德席勒《论悲剧艺术》“诗的精神是不朽的,它决不会从人性中消失;它只能同人性本身一起消失,或者是同人的感受的能力一起消失。

”——《论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德席勒“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德黑格尔《美学》《从社会制度与文学的关系论文学》法斯塔尔夫人提出“现代的文学”概念“诗是最快乐最善良的心灵中最快乐最善良的瞬间之记录。

”——《为诗辩护》英雪莱“诗人是一只夜莺,栖息在黑暗中,用美妙的歌喉唱歌来慰藉自己的寂寞。

”——《为诗辩护》英雪莱“艺术家比任何人都更需要享受文明为富有者和游手好闲者所创造的舒适生活。

”——法巴尔扎克《论艺术家》“基督教把诗引到真理。

”——法,雨果《克伦威尔》序法泰纳《英国文学史》序言三要素:种族、环境、时代“为了正确地为艺术下定义,首先应该不再把艺术看作享乐的工具,而把它看作人类生踢打的条件之一。

——《艺术论》俄列托尔斯泰“艺术活动建立在人们能够接受别人感情的感染这一基础上。

”——德尼采《悲剧的诞生》“艺术起源于一个人为了要把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别人,于是在自己心里重新唤起这种感情,并用某种外在的标志表达出来。

”——德尼采《悲剧的诞生》“这样,对于一些比较更有价值的东西,诗人便须随时随地准备不断抛弃自己。

一个艺术家的进展便是一种不断自我牺牲、为断的消灭个性。

”——英托马斯艾略特“什么叫写作,写作就是把自己心中的一切都敞开,直到不能再敞开为止。

”——捷克卡夫卡《致斐丽斯》“我常常在想,对于我来说,最好的生活方式也许是一个人呆在宽大而又幽闭的地下室里最靠尽头的一间小室,只身伴着孤灯和写作用的纸笔。

”——捷克卡夫卡《致斐丽斯》名词解释:1.柏拉图对诗的批判1.诗是虚假的;关于床,生活中的床也不真实,木匠有关于床的知识,有关床的想象,人的床,就是理式,作为理式的床,理式的世界关于诗人描写战争,因为有关于战争知识,知识是虚假的,故诗人的话语是不真实的‘2.诗人渎神:上帝是世界的本源,神是真善美的化身,勾引妇女,神嫉妒,发脾气。

柏拉图:有欲望的神不是真正的神。

3.诗人写诗,多写情欲,对培养健康的灵魂不利。

人的灵魂分为三部分:理性、情欲、意志“人的灵魂是一辆马车。

”马围绕灵魂飞来飞去,真善美的本体。

增加理性,控制情欲、意志。

衡量作品不能因为情感打动人。

悲剧的演出对城邦有害,悲剧使人的情感变得脆弱。

2.寓教于乐:由罗马帝国开国时期的代表性诗人贺拉斯提出,强调教育与娱乐的结合,最好的作品是把教育与娱乐结合,教育是目的,娱乐是手段。

古希腊著名美学家亚里士多德在所著的《诗学》中已蕴含了这一思想,以后由古罗马诗人、文艺理论家贺拉斯明确地表达出来。

贺拉斯在《诗艺》中提出,诗应带给人乐趣和益处,也应对读者有所劝谕、有所帮助。

“教”,既指社会道德教育,又指文化开发,诗的“教”的功效应是崇尚美德、简朴、正义、秩序和法律,应促使人接受文明,为人神划界,为夫妇立定礼法。

教是目的,教必须通过乐的手段才能实现,教化功能在诗和艺术作品中不应脱离使人获得愉悦的具体形象,欣赏者总是在审美体验和审美感受中得到陶冶、教化的。

“寓教于乐”思想对18世纪启蒙运动以及古典主义的文艺理论和文艺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至今仍是衡量艺术作品优劣的标准之一。

3.素朴的诗、感伤的诗出自德席勒《论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用人和自然的关系,区分素朴与感伤的诗当人本身就是自然,还没从自然分离出来的时候,这时候写出来的诗就是素朴的诗当人从自然分离,且和自然相对立,这时候写出来的诗就是感伤的诗,诗是完满人性的表征,是追求完满人性的附成品。

4.移情说是西方传统美学中的代表性美论之一,它是要把我们人的主观感情移到外物中去,是外物生命化,具有人的感情。

它夸大移情的作用,把美的根源和本质归结为人的移情,否定美的客观存在。

主要特点是感情的外射。

这一学说的主要代表人物为德国美学家里普斯。

1.弗洛伊德《创作家与白日梦》爱情是欲望的包装,爱情本身是欲望,恋父恋母情节。

把“作家看作是做白日梦的人。

”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立者弗洛伊德的代表作之一,写成于1908年,其内容比较集中地体现了作者的美学思想,把文学创作归纳为一个公式:目前的强烈的经验,唤起了创作家对早先经验的回忆(通常是孩提时代的经验),由这种回忆产生了一种关于未来的愿望。

这愿望最后在作品中得到实现。

这一公式来自这样的假设:一篇作品就象一场白日梦一样,是幼年时曾做过的游戏的继续,也是它的替代物。

同样也指出的这个白日梦会使读者感到很大的愉快、是作家克服读者的厌恶心情的艺术技巧使然。

6.意识流意识流小说,即心理小说。

强调内心的真实,“小说家描写生活的细节有何意义?”强调内的真实,小说是追究人物内心的意识,不存在所谓线索,意识是发散的,串连,没有任何结构,无较完整吸引人的故事情节。

7.陌生化原本是一个著名的文学理论,它由俄国形式主义评论家什克洛夫斯基提出。

他说:“艺术之所以存在,就是为使人恢复对生活的感觉,就是为了使人感受事物。

艺术的目的是要人感觉到事物,而不是仅仅知道事物。

艺术的技巧就是使对象陌生,使形式变得困难,增加感觉的难度和时间的长度,因为感觉过程本身就是审美目的,必须设法延长。

”8.零度写作来源于法国文学理论家罗兰·巴特1953年发表的一篇文章《写作的零度》。

现在零度写作方式多指作者在文章中不掺杂任何个人的想法,完全是机械地陈述。

零度写作并不是缺乏感情,更不是不要感情;相反,是将澎湃饱满的感情降至冰点,让理性之花升华,写作者从而得以客观、冷静、从容地抒写。

简答题:1.诗和历史区别,诗为什么高于历史?诗是虚构的,历史是真实的。

此言也不好区分:官方历史例:司马迁《史记》对帝王怀有报复之心①摹仿对象不一样,诗是描写人的行动,是描写必然率和可然率将要发生的事。

历史是描写已经发生的事二者时间向度不一样②历史描写的是发生在一段时间内所有的事情诗描写的是一串有因果联系,有意义的事件系列③诗所写的是可信但不必然发生的事件,真实性历史所写的是一定发生、但不必然可信的事件④历史是散文体,诗的节律、格律和历史散文不一样,表达形式、体裁有差异诗韵文体诗高于历史,诗是虚构的,诗比历史更真实,诗描述事件系列是不一样的,描写的因果关系虚构的未准按照可然率和必然率悲剧情节是根据因里关系组织的情节是把一系列事件用因果关系组织成一个整体上历史是偶然事件,松散事件组成的,不存在因果关系,因此一个时段里的历史没有情节,历史是必然的,诗是可然的,并不构成有机整体的将来和过去,并不是一个完全的概念。

亚:1.人类历史松散的,没有规律的诗用理性,编织出来的,诗所提供的教育是主动的,历史所提供的教育是消极的、被动的。

2.历史学家无选择权,时间段内发生的、知道的,诗有选择权,只选择对表现整体有意义、有价值的事件,强调整诗是虚构的,虚构出来的能产生更好的教育作用、价值大,历史不能虚构;3.诗选择可信,但不一定发生的事,历史可选择发生的,但事件不一定可信;4.诗比历史更真实(真实有特别含义)衡量标准:诗与情节为理性所贯穿的整体,历史松散的事件的记录,集合,历史无理性,有间的整体比无意义的整体真实,有理性的比无理性的整体真实,有理性的整体真实,无理性的整体不真实。

因此,诗比历史教谕更大,诗比城邦所提供教谕大,诗比历史真实。

2.崇高的五个来源:1.庄严伟大的思想2.强烈而激动的情感3.运用藻饰的技术思想语言4.高雅的措辞5.整个结构的堂皇卓越3.康德《判断力的批判》对审美理解:鉴赏判断契机1.纯粹审美,不涉及任何利害关系2.美感是主观的,美是知性与想象力,具有普高有效性3.鉴赏判断是非概念的,是无目的、合目的性、无外在目的,但有感觉到美内在目的,不契合,但满足志趣要求不是契合,外在目的4.纯粹审美,有必然性的要求美感,是必然要产生的4.对崇高理解:优美正面情感优美涉及人知性1.崇高不止包含正面情绪,还包含负面的情感2.感到崇高,理性会被调动,激发道德感,崇高处于想象力与理性之间3.崇高分二类,一种数量崇高,二种力量崇高5.文学语言与科学语言的特点:文学语言掺杂情感;可以有含混的语气;讲究形象化;强调所指;具有伪指性。

科学语言不掺杂情感;不能有含混的语气;不讲究形象化;一般强调所指;目的不一样。

材料分析:1.歌德:“世界是那样广阔丰富,生活是那样丰富多彩,你不会缺乏做诗的动因。

但是写出来的必须全是应景即兴的诗,也就是说,现实生活必须既提供诗的机缘,又提供诗的材料。

一个特殊具体的情境通过诗人的处理,就变成带有普遍性和诗意的东西。

我的全部诗都是应景即兴的诗,来自现实生活,从现实生活中获得坚实的基础。

我一向瞧不起空中楼阁的诗。

”解释句子意思:诗人的诗意来自现实生活,取决于诗人的个人能力。

诗人的使命是为世界增加美丽。

强调自然真实,精神改变,提升现实,拒绝理论。

典型就是一般与特殊的统一。

歌德主张要达到统一,应从特殊出发,用自已的方法,艺术形象才容易成为丰满的有血有肉的整体;歌德除了关心文艺之外,还关心自然科学,在这方面不但进行过深入的钻研,而且作出重要的贡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