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精准的鬼谷子翻译及解析

最精准的鬼谷子翻译及解析

一个普通人对鬼谷子的研究
姓名: Jean
群名称:鬼谷子爱好者协会
群号:99848026
群介绍:尽招天下精英,欢迎对鬼谷子有研究、有独特见解的有识之士进群,一起学习,共同进步!
说明:在鬼谷子的研究过程中,我发现陈蒲清的那本《鬼谷子详解》中对鬼谷子的翻译,存在着很多的问题,翻译的一点也不通顺,而且翻译出来的内容让人很难理解,甚至曲解了鬼谷子的原意!于是我上网查找了其他人对每一个句话的理解,发现大家理解的多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一个能比较完整地、成体系的、思路清晰地对鬼谷子的内容进行解说、翻译,于是我决定对于鬼谷子内容的每一句进行仔细地探究,多方面地考察,分析众人对它的理解,然后结合自己的认识,做出最好的解说、翻译。

这便是我对鬼谷子重新进行深入研究、进行翻译的初衷!
我对鬼谷子的研究 (1)
1 捭阖第一 (2)
1.1 第一节道 (2)
1.2 第二节变化无穷 (3)
1.3 捭阖 (4)
2 他人见解 (5)
2.1 对捭阖第一的理解 (5)
姓名: Jean
1捭阖第一
1.1第一节道
奥若稽古圣人之在天地间也,为众生之先,观阴阳之开阖以名命物,知存亡之门户,筹策万类之终始,达人心之理,见变化之朕焉,而守司其门户。

故圣人之在天下也,自古及今,其道一也。

奥若稽古,圣人之在天地间也,为众生之先。

【译】
考察古代的历史便可知道,圣人在天地之间总是走在芸芸众生的前面,是普通民众的引导者。

观阴阳之开阖以名物
【译】
这是因为他们善于观察万事万物的变化规律,从而驾驭、掌控事物。

【注解】
命物:第一位详细注解《鬼谷子》的是梁朝的道士陶宏景,当过梁武帝的顾问。

他住在山里,人称:“山中宰相”。

他注解《鬼谷子》的“命物”两个字为:“阳开以生物,阴阖以成物,生成既著,须‘立名以命之也’。

”。

后代的学者们都学陶宏景的说法:给“物”起名字。

其实,这个说法很不妥当。

试想一个领导者,千辛万苦修养得辩证法的理论知识和开闭的技术方法,却只用来给天下万物起个名字?显然是把“命物”两个字都理解得太过肤浅了。

首先,我们必须看《鬼谷子》说的这个“物”是什么?上面《鬼谷子》曾说过:“开闭以化万物”。

那么这里的“物”至少应该是万物。

陶宏景的注解,在此只说“物”,并没有提到过“万物”。

但万物的内涵是什么?譬如,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

(《道德经》第42章)就是说:万物都有正、反的两面性。

万物不仅是指植物,动物,人类(人类也是动物的一种),同时也指一切事与物。

用的是广义的解释。

因此,《鬼谷子》这里的“物”“万物”也应该是广义的,包括:人,事,物。

“命”的字义,除了解为“命名”之外,还有十几种的意义,从《鬼谷子》这句话上下连贯起来读,如果命与令连用的话,意思就比较相近多了。

这个“命”应该是“令行禁止”,正说明:一个管理者应该要做的事,也就是“管理”“处置”“整顿”“统御”“调控”的意思。

知存亡之门户,筹策万类之终始,达人心之理,见变化之眹(zhen 4)焉,而守司其门户。

姓名: Jean
【译】
他们知道万事万物生存、发展、消亡的变化规律,洞察万事万物的兴衰过程,通达人们的心理世界,并可以发现事物变化的征兆,从而能够始终遵照事物的变化规律来处理事情。

故圣人之在天下也,自古之今,其道一也。

【译】
圣人行走在天下之间,从古至今,都是遵守同一个大道,那就是按照自然规律去办事。

1.2第二节变化无穷
变化无穷,各有所归,或阴或阳,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驰或张。

是故圣人一守司其门户,审察其所先后,度权量能,校其伎巧短长。

夫贤、不肖,智、愚,勇、怯,仁、义,有差。

乃可捭,乃可阖,乃可进,乃可退,乃可贱,乃可贵,无为以牧之。

审定有无,与其虚实,随其嗜欲以见其志意。

微排其言而捭反之,以求其实,贵得其指。

变化无穷,各有所归,或阴或阳,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驰或张。

【译】
事物变化无穷,但都遵照着相同的规律:有的阴,有的阳;有的柔,有的刚;有的开放,有的闭合;有的松弛,有的紧张。

是故圣人一守司其门户,审察其所先后,度权量能,校其伎巧短长。

【译】
因此,圣人始终遵守事物的变化规律,周密地审查事物发展变化的先后顺序,并估量自己权谋的优劣和能力的高低,并不断校正自己技巧的可行性。

夫贤、不肖,智、愚,勇、怯,仁、义,有差。

乃可捭,乃可阖,乃可进,乃可退,乃可贱,乃可贵,无为以牧之。

【译】
贤能和无能,聪明和愚蠢,勇敢和怯懦,仁德和信义,是有差别的。

就是这些差异能够为深入了解别人的内心世界提供了突破口。

研究人与人之间的这些差异,利用这些差异就可以切入到别人的内心世界。

面对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对于有的人要放手去用,有的人要拒绝不用;有的人要提拔他,有的人要斥退他;有的人要轻贱对待,有的人要使他显贵;在采用这些方法、手段的时候,我们要根据具体情况,不动声色、顺理成章、自然而然地来对待他们、管理他们。

审定有无,与其虚实,随其嗜欲以见其志意。

微排其言而捭反之,以求其实,贵得其指。

【译】
要想知道别人“有无”“虚实”的真实情况,不要夸夸其谈地宣扬自己的主张,要顺着别人的嗜好,不断地满足他的欲望,让他心满意足、乐不可支,让他
姓名: Jean
得意忘形、毫不掩饰,这样他真实的志向和思想就会显现出来。

这时,我们可以用试探性的语言反驳他的言论,让他辩驳,然后再对其进行反复地反驳、探察,从而探寻到对方的真实情况,重要的是了解到他的志向、主张。

1.3捭阖
阖而捭之,以求其利。

或开而示之,或阖而闭之。

开而示之者,同其情也。

阖而闭之者,异其诚也。

可与不可,审明其计谋,以原其同异。

离合有守,先从其志。

即欲捭之,贵周;即欲阖之,贵密。

周密之贵微,而与道相追。

【讲解】
关于“微排其言,而捭反之,以求其实,贵得其指;阖而捭之,以求其利。

或开而示之,或阖而闭之。


这句话是分两层讲的,并且主语都是游说者自己。

“微排其言,而捭反之”可以看出,我们通过考证对方言论以求得对方的真实情况,此时对方处于开的状态。

那么对应的,“阖而捭之”应该是我们以“阖”的状态,来使对方“捭之”,让他进一步吐露实情,以了解对方追求什么样的利益、目标。

阖而捭之,以求其利。

【译】
我们要保持封闭,从而激发对方进一步开放,以了解他追求什么样的利益、目标。

或开而示之,或阖而闭之。

【讲解】
这句话是说我们自己可以使用的两种方式。

或开而示之,或阖而闭之。

【译】
时而开放、张扬,时而封闭、收敛,不断地反复应用。

开而示之者,同其情也。

阖而闭之者,异其诚也。

【译】
如果对方和自己志同道合,就开放自己,向对方展示自己的想法,以体现出和对方志同道合。

如果对方的思想、志向和自己的不同,那就保持沉默,隐藏自己,以进一步观察对方,考察对方的诚意。

【理解】
“开而示之者,同其情也;阖而闭之者,异其诚也”和“捭之者料其情也,阖之者结其诚也”的区别:
捭是指开口向对方展示自己想法,目的在于同其情,同其情既包含了对方的思想同自己谋划相合,所以不存在顾虑,也包含自己将要述说的内容符合对方的心理需求,这所以这里的情既包含有客观事实,也有内心情感的意思。

阖是指保持沉默,隐藏自己的想法,原因在于人心、事物真相模糊不清,有待进一步观察,这里的诚也有两层意思,一指所观察到的客观情况的真假,二指对方真实的心理活动。

捭之者料其情也,阖之者结其诚也。

姓名: Jean
捭之者是指让对方打开,充分发挥对方的想法,自己还在旁边不停地表示赞同、鼓励,从而了解对方的真情。

阖之者也就是让对方关闭,终止对方的想法,向对方分析后果的严重。

接前句料其情,即在充分了解对方的真假、虚实以后,再结合自己的谋划,言善纵其所长,言恶避其所短,使对方排除顾虑杂念,集中注意力,与我同心协力。

因此这两句的区别在于前面一句的开阖是对自己来说的,后一句的“捭之者”跟“阖之者”指的是如何了解对方真假虚实以及如何坚定对方的心意。

可与不可,审明其计谋,以原其同异。

【译】
不管对方是不是赞同我们的观点,都一定要审察、明确他的谋略、主张,以弄清楚双方观点同意的根源。

不管意见是背离和相合,有一个基本点要把握住,那就是先掌握对方的思想。

2他人见解
鬼谷子特别强调了:认识“规律”、顺应“规律”、利用“规律”的大智慧,也是鬼谷子认识论的哲学思想。

2.1对捭阖第一的理解
大智慧的人会静观这些事物的变化规律,认识这些事物的变化规律,然后依照事物的变化规律来推测当前的事物变化的进展情况,有的放矢的筹划应变权谋、校验应变的能力大小,要根据不断变化的具体情况,校正技巧的可行性。

如此高
姓名: Jean。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