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铁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铁岭市农产品加工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铁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铁岭市农产品加工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铁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铁岭市农产品加工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铁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2.08.01•【字号】铁政办发 [2022]14 号•【施行日期】2022.08.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铁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铁岭市农产品加工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直属机构:经市政府同意,现将《铁岭市农产品加工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铁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2年8月1日铁岭市农产品加工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对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就业增收、农村生活富裕和我市经济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为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进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提升我市农产品加工业竞争力,特编制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与意义(一)规划背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指出“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和农业基地,维护国家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关乎国家发展大局”。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发展乡村产业,强调“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要“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兴旺”。

《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中明确提出提升农产品加工业,统筹发展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是乡村产业发展的重点任务。

辽宁省委、省政府相应做出重大战略部署,出台了《辽宁省农业产业发展指导意见》、《辽宁省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

“十四五”是铁岭市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业全面转型升级,补齐农业发展短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历史机遇期。

铁岭市具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素有“辽北粮仓”之称,农业产业优势十分突出。

(二)重要意义 1.促进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客观要求。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加快。

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水平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对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和产业体系具有重要作用。

我市畜牧特色产业发展初具规模优势,但加工业整体科技水平和技术装备落后、产品附加值较低、竞争力不强。

促进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是促进铁岭农业提档升级的必由之路。

培育和引进国内外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应用新技术和装备,对优质农产品原料进行精深加工、绿色创制,开发科技含量高、营养品质优、市场前景好的新产品,大幅提升农产品加工产业的经济效益,提高农民收入,实现乡村产业振兴是实现我市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客观要求。

2.全力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

我市是传统的农业大市,位于北纬42°全球黄金玉米带上,具有天然的农业区位优势和良好的农业资源禀赋,是全国粮食主产区和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

然而,铁岭农业产业大而不强,与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不相适应,与作为接续替代产业发展的要求不相吻合,与城乡居民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不相匹配。

提升优质农产品原料供给能力,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形成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是推进铁岭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吸纳劳动力的重要途径和抓手。

3.农产品加工业提档升级是我市从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的关键所在。

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中蕴含着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是我市主导产业转型中接替传统不可再生资源产业,实现绿色发展的理想选择。

把农产品加工业作为主导产业,可为我市经济增长提供强大引擎。

发展高端农产品加工,构建产业链条完整、功能多样、业态丰富、利益联结协调的新格局,激发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中蕴藏的巨大价值,为我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现从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提供核心驱动力。

二、环境条件(一)发展基础1.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形势良好。

“十三五”期间,我市农业农村经济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

一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提升。

2020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54亿元,“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3.6%。

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67.1亿元,“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3.5%。

农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001元,“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7.8%。

二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

全市着力发展粮油、畜牧和特色产业三大产业集群,以及梅花鹿、榛子、花生、苗木花卉、蔬菜、食用菌、柞蚕、山野菜、中草药、寒地水果十大特色产业。

大力发展高效经济作物,粮经作物比例达80:20,农产品供给能力明显提高。

三是农业科技和农机装备水平稳步提高。

“十三五”期间,全市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105.8万亩,实施保护性耕作面积160万亩。

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100%,全市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5%。

全市农机保有量达到9.84万台套,农机总动力248.7万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0%。

铁岭市的优质农业基础条件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优质原料资源优势十分突出。

铁岭地处辽宁省北部,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四季分明,全年光照2700小时,常年降水量在608—685毫米之间,水资源丰富。

全市1009万亩耕地均在辽宁黑土区内,占全省的35.5%,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达15—20g/kg,共划定永久基本农田755万亩,在地形上大部分属于山间冲积谷地,土壤平整肥沃,利于机械化作业。

同时,铁岭市是我国发展冷棚设施农业的最北端,是传统的设施农业生产的优势区。

辽河流域综合治理成效显著,所有耕地和果园均通过国家环境评价,全部适宜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是全国首个以市域为单位的国家级绿色农业示范区。

截至2020年末,全市粮食总产量达390.65万吨,蔬菜及食用菌产量达77.1万吨,水果产量达20.8万吨,水产品产量达1.9万吨,猪出栏367.8万头、牛出栏30万头、羊出栏27.3万只、禽出栏7247.7万只,肉、蛋、奶总产量达68.7万吨,是我国优质农产品原料供应基地。

3.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初具规模。

截至2020年,我市建有7个农产品加工园区,入驻农产品加工企业146个,其中西丰农产品加工园区被确定为省级农产品加工集聚区。

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67家,营业收入实现216亿元,农产品出口创汇实现9319.3万美元。

全市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4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33家。

我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初具规模,但产业集中度低、产业链条短、精深加工能力不足等问题凸显,亟待围绕粮油、畜牧和十大特色产业补链、强链、延链、建链,科学规划我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蓝图。

4.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初见成效。

截至2020年,建成一批农产品加工专用原料基地,带动农户约10万户。

我市农产品加工从业人员1.6万人,在为农民提供就业岗位、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全市共建成各类农产品电商平台9个,省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2家;各类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经营主体810家,省级特色旅游乡镇7个,省级星级农家乐19个,第三产业蓬勃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呈现多元化融合发展趋势,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5.“铁”字号品牌效应逐步彰显。

铁岭市长期以来一直坚持把实施品牌战略作为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重要举措。

围绕“-县一业”、“一村一品”,积极推进品牌打造,大力倡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品牌化经营,目前有机食品认证8个,绿色食品认证44个,地理标识产品认证18个。

形成了铁岭大米、铁岭榛子、昌图生猪、西丰梅花鹿等一批信得过、叫得响的“铁”字号企业品牌、产品品牌。

但在众多品牌中,初级产品品牌多,精深加工品牌少,品牌价值和效益仍有待进一步挖掘。

(二)发展机遇1.国家战略和地方政策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和相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扶持“三农”及企业发展的政策,涉及财政税收、金融保险、技术装备、用地用电等多个方面,有力推动了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

国家出台了《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等,为农产品加工业长远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在国家提出全面振兴东北的背景下,辽宁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加快农业强省建设,更多政策、项目、资金、人才等发展要素密集涌动,为铁岭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和农业强市建设提供了新的机遇。

2.农产品和食品消费需求升级并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

随着城镇化与工业化融合推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尤其是新冠疫情发生后,居民消费呈现追求方便化和多元化发展趋势。

国民对营养健康、美味可口、方便快捷的农产品及其加工制品需求快速增长,新消费理念、消费习惯、消费模式不断涌现。

消费需求的不断升级对产品形式、加工技术、装备水平、研发能力、物流配套等各环节要求不断提升,倒逼农产品加工业进一步迭代升级,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3.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迎来营养健康产业蓬勃发展。

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人均GDP已经突破1万美元,消费者对农产品及其加工制品的食用品质、安全品质、营养品质需求全面提升。

2020年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提出,在“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战略基础上,新增“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战略,标志着人民生命健康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居民合理膳食是预防慢病发生和改善亚健康状态,发挥“治未病”作用的重要一环,为以营养健康产业为引领的农产品加工业带来了蓬勃发展的历史机遇。

4.“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建设带来全新的发展机遇。

在“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建设方案中明确指出,加强沈阳北部地区与铁岭市开展合作,聚焦农产品深加工等重点领域,形成产业发展梯次化布局。

同时,沈铁城际轨道交通项目等推进交通一体化建设项目的逐步展开,将为我市交通运输、市场开拓、人才引进带来利好,也将为重点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发展,培育壮大加工龙头企业,建设农产品加工园区,发展特色产业集群,形成“园区聚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发展格局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三)存在问题1.精深加工基础薄弱,带动作用明显不足。

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加工层次低,缺少精深加工型企业,多数农产品是以原始初级产品的形式上市销售。

农产品加工园区的功能定位不准确,同质化竞争问题突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