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1大气层

2.1大气层

2.1大气层2.1 大气层一、教材分析本节课《大气层》是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

大气层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之一,学习这节内容对接下来的天气与温度及大气压起着铺垫的作用。

本节课紧密联系生活,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因此掌握好本节课内容,对今后的学习生活有重要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一般来说,中学生的思维品质尚未成熟,形象思维能力仍占主导作用,而抽象思维能力则相对较弱,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许多的思维障碍,例如水的对流现象和空气的对流现象等,因此需要教师创设形象的物理情境,这样学生才能更好的理解并掌握知识。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大气层的重要性2.了解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规律3.掌握对流层的特点二、过程与方法1.学会通过实验来解决理论问题,进一步解释现实问题,从而来学习对流运动2.通过举例,学生体会物理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物理的学习理念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逐步形成在现象中探究问题本质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大气层的垂直分布规律。

难点:对流层的特点;探究对流的形成。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图片展示】展示台风的图片。

师:在我国东南沿海,经常遭受台风的袭击,我们来看一下台风来临的情景。

那么月球上也有台风这样的天气现象吗?为什么?生:没有,因为月球上没有大气。

师:台风是大气的剧烈运动,它可以使房屋倒塌,大树连根拔起等。

那我们身边有大气存在吗?生:有师:你能感受到教室里的大气吗?生:能师:怎么感受呢?师:我们时刻都在重复一个简单的动作来感受大气的存在,大家知道是什么吗?生:呼吸。

师: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身边的大气好吗?师:还有哪些现象或事实可以证明大气的存在呢?生:热气球升空……师:大气就在我们身边,主要集中在地表以上1000千米左右的高度内。

包围地球的空气层叫做大气层。

在七上我们学过地球的大小,同学们还记得吗?地球的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

我们来打一个比方。

【图片展示】大气的厚度。

师:若整个苹果看成是一个地球,这层苹果皮就相当地球周围的大气。

与地球的半径相比,大气显得很薄,但是它对地球而言非常重要。

二、新课讲授,发展能力(一)大气的重要性【讨论活动】对比月球表面环境情况,分析大气层对地球的重要性。

师:大家都认同大气对地球而言非常重要,那么想一想,如果没有大气层,地球将会怎样呢?可以结合一下月球上的情况。

学生讨论:1、受到陨石的侵袭;2、声音无法传播;3、昼夜温差大;4、没有天气变化;5、没有生命;师:结合大家所说,我们来归纳一下大气的重要性:1、大气层是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之一。

2、大气层的存在使各种复杂的天气变化得以发生。

3、使得地球表面的昼夜温度差比较小。

4、阻挡了很大一部分可能对地球生物造成危害的紫外线辐射和小天体的撞击。

(二)大气的温度师:可以说大气对于我们来说非常重要,它像一件“外衣”一样保护着地球。

正是因为有大气的保护,我们的地球才生机勃勃、多姿多彩。

【图片展示】富士山图片师:老师在欣赏图片时有一个疑惑:山脚下开满了鲜花,而山顶上却布了积雪,为什么山脚和山顶的气温相差如此之大?似乎可以得出高度越高,大气温度就越低,大家有什么想法?生1:是,因为爬山的时候也有这个感受。

生2:不是。

师:有些学生回答是,有些同学回答不是。

我们来看气象学家帮我们测到的大气在不同高度时的气温变化,看看大家的猜想是否正确。

【绘图】提供高度与所对应的温度的表格,让学生进行绘制。

师:好,给大家三分钟的时间,根据所提供的高度与所对应的温度进行绘图。

提示一下:先确定横、纵坐标,然后进行描点画线。

师:请一个同学到黑板上来画一下。

师:我们来看一下大家绘制的图,我们习惯上是用横坐标表示垂直高度,用纵坐标表示温度,这样画的同学举手。

好,那其他同学怎么画的?生:用横坐标表示温度,纵坐标表示垂直高度师:那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两幅图,看看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规律。

习惯上的那幅图:从地表上升到约12千米,大气温度随高度上升而下降;从12千米上升到55千米,大气温度随高度上升而升高;从55千米上升到85千米,大气温度随高度上升而降低;85千米以上,大气温度又呈逐渐升高的趋势。

再来看一下另外一幅,也就是书上第47页的那幅图,一起来分析一下:1、大气温度的变化范围约在-84℃--2500℃之间。

2、在85千米以上,大气的温度呈逐渐上升趋势(太阳辐射强)。

3、在0-12千米之间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离地面越远大气受到的地面辐射越少)4、在12-55千米之间,气温随着高度的增加温度升高。

(臭氧层吸收紫外线达到保温作用)5、55-85千米之间,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空气稀薄,高度越高温度越低)这是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规律,两张图一个是我们习惯上以高度为横坐标,以温度为纵坐标,看起来方便点,便于理解。

另一个是我们教材上所引用的以温度为横坐标,以高度为纵坐标,其实质是一样的。

那么我们来想一下为什么爬山时感觉高度越高,温度越低呢?生:因为山一般只有几百米。

师:如果山有1000千米呢?他的温度又如何?学生根据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规律进行回答。

师:整个大气的温度随高度增加呈现:先降低后增加再降低最后又增加的规律。

(三)大气的分层师:根据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特点,对大气进行分层,以小组为单位把讨论结果填入下表。

层序高度温度分布特点生1:我们组认为可分为四层:第一层:0-12千米,该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第二层:12-55千米,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第三层:55-85千米,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第四层:85千米到大气层顶,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

生2:我们组认为可分为五层:0-17千米是一层,17 -50千米一层,50-80千米一层,80-500千米是一层。

师:这种分法你是根据什么分的?生:书上也这么分的师:这位同学通过自学课本把大气分成五层,这也是一种分法。

还有其它的分法吗?老师想把它分两层可以吗?生:可以。

第一层:0-55千米,气温随高度升高先降低后升高;第二层:55千米到大气层顶,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先降低后升高。

师:分类的方法很多,只要你的理由是充分的,大家都能信服,你的分类就是正确的。

其实科学上对大气的分层也有多种不同的分法,其中最常用分法是在我们前面分四层的基础上结合大气密度和物质组成不同进行适当的调整把它分成五层,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图片展示】展示大气分层图。

对流层:0-17千米左右,这层上方有画着积雪和云。

平流层:17-55千米,这一层大气中没有云,视野开阔,很适合于飞机飞行。

因为臭氧都集中在这一层,所以又被称为臭氧层。

中间层:55-85千米。

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暖层:85-500千米,这层大气的温度可达1000-2000℃,这也是它叫暖层的原因,又叫电离层,在这能完成远距离无线电通讯即反射电磁波。

外层:500千米以上,温度继续随高度增加而增加。

地球表面的大气主要集中在1000千米的范围内,而且随着高度的上升大气逐渐变得越来越稀薄,到距地表5000千米处,已接近真空,外层是地球大气与宇宙空间的过渡层,其层底距地表约500千米。

(四)对流层师: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最高海拔为8.844千米,它的最高处位于大气层的哪一层?生:对流层。

师:下面我们重点来学习与我们生活最密切相关的对流层。

1、对流层是大气的底层。

2、在两极和赤道地地区的厚度不同。

两极厚度约8千米,在赤道增大到17-18千米。

师:刚才我们观察到对流层上画有雪和云,那么既然有云,就会在对流层上发生一些天气现象,比如雨、雪、雷等,为什么会有这种如此复杂的天气现象呢?3、对流层集中了地球四分之三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

4、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师: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是对流运动,那对流是怎样的一种运动?空气又怎么会对流的呢?我们先来做两个小实验观察一下液体和气体的对流运动。

1、用酒精灯加热烧杯中的水,观察水的流动情况。

师:为了能更好的观察对流运动,在水中加入一颗事先用锡纸包好的片状高锰酸钾,观察效果会更明显。

师:观察到了什么?并试着解释一下。

生:受热处液体上升,上面温度较低处的液体下沉,即热水上升,冷水下降。

加热后的水体积膨胀,密度变小向上运动,上面的冷水密度较大向下运动。

师:空气受热时,是否也会和烧杯中的水一样流动起来?2、点燃蚊香,横插在橡皮泥上,把一只冷烧杯倒扣在桌面上,蚊香置于中间,观察烟的运动情况。

师:描述一下你看见的烟的运动情况。

生:受热的烟(空气)体积膨胀,密度变小而上升,遇到冷的烧杯,温度下降空气收缩,密度变大而下沉。

师:刚才我们所观察到的气体或液体的上下运动就是对流运动。

根据上面两个活动,你能得出水和空气的对流运动规律吗?如果能,请在书上第49页图2-5中用箭头表示出空气对流运动的规律。

师:说说水和空气的对流运动,在上下温度方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生:都是下面温度高,上面温度低。

师:对流层温度符合这一特点吗?生:符合。

师:对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近地面处的大气温度较高,密度小向上运动,升到高空时温度下降,密度变大而下沉,形成对流。

对流现象是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

师:结合生活经验,同学们想一想夏天空调机应该怎么装?冬天暖气又应该怎样装?生:空调应该装在上面,暖气应该装在下面。

三、课堂小结1、大气的存在及重要性2、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规律3、大气的分层:分为五层,分别是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外层。

天气现象发生在对流层,飞机飞行在平流层,在暖层反射电磁波。

4、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是对流现象。

四、课堂练习1、如果地球上没有大气,__D___仍然存在A、彩虹B、流星C、下雪D、地震2、有复杂的天气现象的是_B____层A、平流层B、对流层C、中间层D、暖层3、下列是关于大气对流层特点的描述:①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增;②空气对流运动显著;③低纬地区厚度大于高纬地区;④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其中全部正确的一组叙述是(C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4、受对流运动的影响,热的地方空气的垂直运动呈上升运动,而气温低的地方空气呈下沉运动。

5、关于平流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B )A、平流层上冷下热,大气稳定,不易形成对流B、气温基本上不受地面影响C、在平流层中存在一个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D、平流层有利于高空飞行,与人类的关系最为密切五、板书设计2.1大气层一、大气的存在及重要性1、大气层是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之一。

2、大气层的存在使各种复杂的天气变化得以发生。

3、使得地球表面的昼夜温度差比较小。

4、阻挡了很大一部分可能对地球生物造成危害的紫外线辐射和小天体的撞击。

二、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规律三、大气的分层1、对流层:天气现象2、平流层:飞机飞行3、中间层4、暖层5、外层四、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对流现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