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有详细答案)

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有详细答案)

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一、选择题1.下列分散系属于胶体的是()A.淀粉B.食盐水C.牛奶D.碘酒2.下列制备溶胶的方法可行的是()①0.5mol·L-1BaCl2溶液和等体积2mol·L-1H2SO4溶液混合并振荡②把1mL饱和的FeCl3溶液逐滴加入20mL的沸水中,边加边振荡③把1mLNa2SiO3溶液加入10mL1mol·L-1HCl 溶液中用力振荡A.只有①②B.只有①③C.只有②③D.都可行3.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具有的共同性质是()A.都能透过滤纸B.都呈红褐色C.具有相同的颗粒直径D.都存在布朗运动4.下列事实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A.在豆浆里加入盐卤做豆腐B.在河流入海处易形成沙洲C.一束平行光线照射蛋白质溶液时,从侧面可以看到一束光亮的通路D.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5.根据中央电视台报道,近年来,我国的一些沿江或沿海城市多次出现大雾天气,致使高速公路关闭,航班停飞,雾属于下列分散系中的()A.溶液B.悬浊液C.乳浊液D.胶体6.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化合物、无机化合物、盐、钙盐的是()A.石灰石B.Ca(OH)2C.CaCO3D.CH47.胶体的最本质的特征是()A.丁达尔效应B.可以通过滤纸C.布朗运动D.分散质颗粒的直径在1nm~100nm之间。

8、下列物质中既属于无机物,又属于碱的是()A.Na2CO3B.CH3OH C.CH3CH2OH D.Cu(OH)29、用特殊方法把固体物质加工到纳米级(1nm~100nm)的超细粉末粒子,然后制得纳米材料。

下列分散系中的分散质的粒子的大小和这种纳米粒子大小具有相同的数量级的是()A.溶液B.悬浊液C.胶体D.乳浊液10、土壤胶体颗粒带负电荷,因此土壤中施用含氮总量相同的下列化肥时,肥效最差的是()A.硫铵B.氯化铵C.碳铵D.硝酸铵11.(2017·惠州高一检测)对物质进行分类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

化学工作者经常根据物质的组成对物质进行分类研究。

科学研究发现,在金星大气层中存在三氧化二碳。

下列物质与它属于同类的是()A.H2、O3B.H2SO4、H2CO3C.SO2、NOD.Na2SO3、KClO3【解析】选C。

C2O3是由C、O两种元素组成的,属于氧化物,SO2、NO均为氧化物。

12.下列各组物质中,按单质、化合物、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A.铜、空气、水B.生石灰、熟石灰、烧碱C.氧气、干冰、浓硫酸D.纯碱、水银、胆矾【解析】选C。

铜、氧气、水银(汞)属于单质,水、生石灰(CaO)、熟石灰[Ca(OH)2]、烧碱(NaOH)、干冰(CO2)、纯碱(Na2CO3)、胆矾(CuSO4·5H2O)属于化合物,空气、浓硫酸属于混合物。

【易错提醒】干冰为C O2固体,属于化合物,浓硫酸中除硫酸外还有少量水,属于混合物。

13.如图表示的是纯净物、单质、化合物、含氧化合物、氧化物、碱之间的包含、不包含关系,若整个大圆圈代表纯净物,则下列选项中,能正确指出①、②、③、④、⑤所属物质类别的是()A.①单质、③化合物B.②碱、⑤氧化物C.④碱、⑤含氧化合物D.④含氧化合物、③氧化物【解析】选C。

因大圆圈表示纯净物,由图中②③④⑤包含关系可知②是化合物,①是单质。

氧化物和碱均含氧元素,所以⑤是含氧化合物;③和④哪个是氧化物哪个是碱难以确定。

14.(2017·贵阳高一检测)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解析】选D。

A组中Na2SO3不是碱,SO2不是碱性氧化物;B组中NO不是酸性氧化物,属于不成盐氧化物;C组中CO2不是碱性氧化物;D组分类正确。

15.(2017·石家庄高一检测)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时,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的是()A.蒸馏水B.稀硫酸C.CuSO4溶液D.蛋清溶液【解析】选D。

蒸馏水是纯液体,无丁达尔效应;稀硫酸、CuSO4溶液属于溶液,无丁达尔效应;蛋清溶液分散质大小为1~100 nm,属于胶体,有丁达尔效应。

【方法规律】生活中常见的胶体有墨水、豆浆、淀粉溶液、蛋清溶液等。

16.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布朗运动是胶体粒子特有的运动方式,据此可以把胶体、溶液和浊液区别开来B.光束透过胶体时,产生丁达尔效应C.用渗析的方法净化胶体时,使用的半透膜只能让较小的分子、离子通过D.胶体粒子具有较大的表面积,能吸附阳离子或阴离子,且同种胶体粒子吸附同种电荷【解析】选A。

布朗运动并不是胶体粒子特有的运动方式,因此,无法利用布朗运动来区别胶体、溶液和浊液。

17.胶体区别于溶液、浊液的性质在于()A.能发生丁达尔效应B.能用肉眼将胶体与溶液、浊液区别开来C.均一、稳定、透明D.分散质会因重力作用而沉降【解析】选A。

胶体和溶液都是均一、稳定、透明的,用肉眼无法区别溶液与胶体,B项错误;虽然胶体没有溶液稳定,但也是比较稳定的,短时间内不会出现沉淀,C项错误;浊液的分散质才会因重力而沉降,D项错误。

1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分散系有氯化钠溶液、水等B.在豆浆里加入盐卤做豆腐与胶体性质无关C.胶体属于介稳体系D.淀粉胶体中含有少量的NaCl,可用适量AgNO3溶液除去【解析】选C。

氯化钠溶液和水都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但水不能称为分散系,A错误;豆浆里的蛋白质是胶体,遇电解质(盐卤)发生聚沉,B错误;胶体较稳定,静置不容易产生沉淀,属于介稳体系,C正确;胶体中的离子可通过渗析操作除去,D项的操作会引入新的杂质离子,错误。

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丁达尔效应不是胶体特有的现象,溶液与浊液也有B.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有丁达尔效应,而其他分散系没有C.胶体粒子的直径小于10-9mD.丁达尔效应可用于鉴别胶体和溶液【解析】选D。

溶液与浊液不会发生丁达尔效应,A错误;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胶体的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10-9~10-7m,B、C错误。

20.(2017·宁波高一检测)悬浊液、乳浊液、溶液和胶体都是()A.稳定的液体B.透明的液体C.混合物D.都有丁达尔效应【解析】选C。

悬浊液、乳浊液、溶液和胶体均属于分散系,是混合物,C正确;悬浊液、乳浊液很不稳定,分散质将在重力的作用下沉降下来,形成沉淀或分层,A错误;悬浊液、乳浊液均是不透明的液体,溶液和胶体是透明的液体,B错误;只有胶体才有丁达尔效应,D错误。

21.(2017·贵阳高一检测)下列性质既可能是胶体所具有的,也可能是溶液所具有的是()A.光线照射时,从侧面可观察到一条光亮的通路B.加入少量稀硫酸立即产生沉淀C.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 nmD.装入半透膜袋中并将其浸入盛水的烧杯中一段时间,袋内外均含分散质粒子【解析】选B 。

溶液不具有丁达尔效应,不是溶液的性质,A 错误;稀硫酸可以使胶体发生聚沉,也可以和钡盐溶液反应生成BaSO 4沉淀,B 正确;胶体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 nm ,C 错误;胶体的分散质粒子不能通过半透膜,D 错误。

二、非选择题22.(16分)浊液中分散质粒子的直径______(填“>”或“<”)100nm ,溶液中分散质粒子的直径______(填“>”或“<”)1nm ,而胶体颗粒的直径介于______之间。

23.(12分)已知氢氧化铁胶体是氢氧化铁胶粒吸附多余Fe 3+生成的。

现将氢氧化铁固体粉碎使粒子直径在10-9~10-7m ,并悬浮于水中,再向悬浊液中加入______或______,即可制得Fe (OH )3胶体。

(填两类不同物质)24.(12分)根据教材中的分类方法作答:(1)(4分)根据交叉分类法,请用斜线将下面框图的酸与酸的分类连接起来:(2)(8分)根据树状分类法,请将:均匀混合物、非均匀混合物、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单质、化合物、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填入下图的方框中。

答案及详解:1、C 解析:食盐水和碘酒属于溶液;牛奶、淀粉溶液属于胶体。

2、C 解析:不是任何物质间的反应生成物都是胶体,H2SO4和BaCl2反应得到的是白色BaSO4沉淀,FeCl3饱和溶液滴入沸水并边加边振荡,可得红褐色Fe(OH)3胶体,Na2SiO3滴入HCl溶液中,用力振荡可生成硅酸胶体。

3、A 解析:溶液和胶体粒子都能透过滤纸。

FeCl3溶液呈棕黄色,Fe(OH)3胶体呈红褐色。

FeCl3溶液中,Fe3+和C1-直径都小于1nm,而Fe(OH)3胶粒是由许多分子组成的,直径在1nm~100nm之间。

分子和离子不存在布朗运动。

4、D 解析:A.属于蛋白质胶体遇电解质凝聚。

B.是土壤胶粒遇(海水中的)电解质发生凝聚。

C.是蛋白质胶体的丁达尔现象。

D.是一个化学反应:Fe3++30H-Fe(OH)↓,此时生成的Fe(OH)3是大量的沉淀,而不属于胶体。

35、D 解析:雾、云、烟都是分散剂为气体的胶体,即气溶胶。

故应选择答案D。

6、C 解析:石灰石是混合物,它的主要成分是CaCO3。

Ca(OH)2是碱,CH4是有机物,故正确选项应为C。

7、D 解析:胶体的本质特征是胶体颗粒的大小,其他的性质都是由此而决定的,因此本题答案应选D。

8、D解析:Na2CO3是无机物,但属于盐;CH3OH和CH3CH2OH为有机物;Cu(OH)2为碱且为无机物,故答案应选D。

9、C解析:1nm~100nm就是胶体分散系中粒子的大小,跟这种超细粉末粒子大小具有相同数量级。

不能被土壤胶粒吸附,肥效差。

10、D 解析:硝酸铵中的NO3点评:利用所学知识处理具体问题时,一定要抓住关键信息,周密思考。

22、><1nm~100nm23、含Fe3+的盐溶液适量强酸溶液(加H+)解析:Fe(OH)3胶体粒子的结构是许多分子的集合体并在表面选择吸附了许多Fe3+。

题中Fe(OH)3粒子,悬浮于水中但表面没有吸附Fe3+,它是不能稳定存在的。

故应向悬浊液中加入含Fe3+溶液或加酸溶液使部分Fe(OH)3和酸反应生成Fe3+。

24.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