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流域洪水计算1

流域洪水计算1

流域洪水计算1
各流域平原部分洪水计算
设计暴雨
设计暴雨时段采用年最大三日雨期控制。

设计雨型为三日雨量分二次计算,一次为年
最大24小时雨量,位于第三日,占年最大三日雨量的80%;一次为年最大三日雨量的20%,两次间隔12小时。

设计点雨量计算,采用河北省水利厅1993年12月出版的《河北省平原地区设计暴雨
图集》中“年最大三日暴雨多年平均值等值线图”与“年最大三日暴雨变差系数(Cv)等
值线图”。

由等值线图中查得各区年最大三日点平均雨量均值和值,采用Cs=3.5 Cv,按P―Ⅲ型频率曲线即可计算各区不同频率的年最大三日点雨量。

点面折减系数,根据流域面积,从“河北省平原地区点面折减系数表”中查取。


域平均面雨量,通过点雨量与点面折减系数计算得出。

前期影响雨量Pa
根据设计雨型,第一次雨量的前期影响雨量Pa1为:
Pa1=0.96Pa;(3・1)
第二次雨量(最大24小时)的前期影响雨量Pa2为:
Pa2=0.96(Pa1+0.2P3-R1)(3・2)式中:Pa1――
第一次雨量的前期影响雨量(mm);Pa――设计前期影响雨量(mm);P3――设计三日
降雨量(mm);R1――第一次降雨产生的径流深(mm);Pa2――第二次雨量的前期影
响雨量(mm);最大排水流量一般平原区:
Q = 0.022R0.92F0.80 (3・3)
坡度较陡地区:
Q= 0.030R0.92F0.80 (3・4)式中: Q―最大排水流量(m3/s); R―设计径流深(mm);F―计算面积(km2);
设计径流深R,由设计暴雨通过次暴雨径流关系(P+ Pa~R)推求,以前期影响雨量
Pa为主要影响因素。

计算时,应把三日雨量按设计雨型划分为二次暴雨,分别计算P+ Pa,并分别查P+ Pa~R关系线推求径流深R。

+-
各流域山区部分洪水计算
本次洪水分析的9个小流域中,磁县铁路桥以上区间洪水已推求,在此不考虑。

其余
8个小流域中有4个有山区面积(涧河山区面积已并入平原区),即御路沟、澄槽沟、
��牛河和渚河。

设计洪水计算主要考虑一下几种方法:
实测资料法
实测资料法主要适用具有于较长水文资料系列,计算经验频率,采用P―Ⅲ型曲线进
行频率计算,经适线调整后求得特征值及不同标准的设计洪峰流量及洪水总量。

瞬时单位线法
对于缺乏实测洪水资料的河流,设计洪水计算通常采用“河北省中小流域设计暴雨洪
水图集”所推荐的瞬时单位线法,公式基本形式如下:
u(T?t)?1??s(t)?s(t?T)? (3・5)
T式中u(T,t)――时段为T的单位线;
S(t) ――通常称S曲线,
根据n及t/k从S(t)曲线表中查取,n、k为参数,并在“图集”中给出n值。

k值通过m1 =nk确定,m1由分析得出的经验公式计算:
太行山迎风南区:m1 =ωF0.65J-0.3I-0.35 ω = 10?2.95BL0.25-0.35
Ka-0.3
?0.38???(0.10≤
BLKa0.25≤0.30)
m1 =ωF
0.65
JI (3・6)
式中:m1――――洪峰滞时; F ――――流域面积(km2);
L──沿主河道从出口断面至分水岭最远点的距离(km);J──沿流程L的平
均比降(以小数计);B──流域平均宽度;Ka──流域面积不对称系数;
I──有效降雨历时的平均净雨强度(mm/h);
该方法较好的适用范围是流域面积为100~1000 km2的流域,小于100 km2的流域部
分可以应用,但与流域某些参数的关系较为密切,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推理公式法
推理公式法又称合理化公式法,该法已有100多年历史,是历来小流域由暴雨推求洪
峰流量的一种常用方法,其具体计算分设计暴雨、设计净雨过程、设计洪峰流量等几个环
节,该方法公式的基本形式如下:
h Qm?0.278?F (3・7)
?
??0.278L (3・8) V?1/4 (3・9) V??mJ1/3Qm经验公式法
为了进行对比分析,本次还应用地区经验公式计算了设计洪峰流量,经验公式的形式
及参数采用邯郸地区水利局1974年编制的《水文计算图表》中的成果。

��牛河流域面积相对较大,且在京广铁路桥附近建有木鼻水文站,因此优先采用实
测资料法进行计算,同时采用暴雨途径的瞬时单位线法和推理公式法复核。

因山区部分的其他小流域多缺乏实测洪水流量资料,故洪水计算主要采用暴雨间接推
算洪水的途径。

设计暴雨及产流计算采用1985年原河北省水利厅勘测设计院与河北省水
文总站编制的《河北省中小流域设计暴雨洪水图集》的计算方法;汇流计算采用我省常用
的瞬时单位线法和推理公式法。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