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除法—解决问题课时教案(优质课一等奖)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除法—解决问题课时教案(优质课一等奖)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除法—解决问题课时教案(优质课一等奖)
课时教案
课题:第三单元:小数除法—解决问题第课时总序第个教案
课型:新授编写时间:年月日执行时间:年月日
教学内容:教材P39例10及教材练九第1、2、5、7、8、9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实际应用中,会灵活的选用“去尾法”和“进一法”取商的近似值,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对生活实际问题的讨论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人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对不同生活情境的分析与思考,体会近似值的生活意义。

教学重点:根据实际需要取商的近似值。

教学难点:分析并理解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索,互动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导入:数学起原于生活,也要应用于生活。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要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这一单元我们主要研究
批注的是小数除法,这节课我们就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二、互动新授
1.出示教材第39页例10的第(1)题:
XXX的妈妈要将2.5千克香油分装在一些玻璃瓶里,每个瓶最多可盛0.4千克。

需要准备几个瓶?
先让学生读题并思考:这道题的条件和问题是什么?怎样列式?
引导学生自主列出算式并计算:2.5÷0.4=6.25(个)
师指导学生思考,瓶子的个数都是整数,怎样取近似值?
学生大概会想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来取商的近似值:
即2.5÷0.4≈6(个)
这时,教师启发学生思考:6个瓶子能装下2.5千克香油吗?
学生思考后回答:装不下,因为6×0.4=2.4(千克),还剩下0.1千克装不下。

所以需要7个瓶子。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小结:虽然6.25的十分位的“2”比5小,但在这里仍然要向前一位进一。

这种取近似值的方法称为“进一法”。

(板:进一法)
指导学生想想,生活中的哪些实践问题需要用“进一法”取近似值?
(如装东西需要多少,做东西需要多少资料等)
2.出示教材第39页例10第(2)题:
XXX用一根25米长的红丝带包装礼盒。

每个礼盒要用1.5米长的丝带,这些红丝带可以包装几个礼盒?
引导学生读题,并分析题意,独立尝试列式解答:
25÷1.5=16.666……(个)
让学生想想:怎样取近似值?包装17个礼盒,丝带够吗?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汇报:
包装17个礼盒,即1.5×17=25.5(m),丝带不够。

师指导并小结:那只能取商的整数局部,小数点后的尾数应去掉。

这种取近似值的方法叫“去尾法”。

(板书:去尾法)引导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哪些问题需要用到去尾法?并比较一下这两个例题,有什么不同?
(取近似值一个用的是“进一法”,一个用的是“去尾法”。

)引导学生发现去尾法的结果比整数部分少1,进一法的结果比整数部分多1。

让学生思考:什么情况下用“去尾法”,什么情况下用“进一法”?
指导学生小结:如果求均匀数或者计算题的近似值,就用“四舍五入”法。

如果买东西或做成一个东西,只能舍去小数局部,买或做整个的物品,用“去尾法”。

如果要装东西,比方用油桶装油,由于多的油都要用桶来装,以是纵然余下的未几,也要多算一个用“进一法”。

(板书:按照实践情况)
三、巩固拓展
1.出示教材第40页练九第1题。

(1)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了解题目的内容和要求。

(2)指名学生发言,找出已知条件。

(3)小组合作交流,整理解题思路。

学生可能汇报:
①2台1小时2÷3=0.4(公顷)1台1小时0.4÷2=0.2(公顷)
②1台3小时2÷2=0.6(公顷)1台1小时0.6÷3=0.2(公顷)
2.完成教材第41页“练九”第7题。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并说一说是怎么取得的结果。

教师强调:做东西时,只能舍去小数部分,用“去尾法”。

3.完成教材第41页“操演九”第8题。

学生先分析题意,然后独立列式计算,集体订正。

教师强调:装东西时,纵然余下未几,也要多算一个,用“进一法”。

4.完成教材第41页“练九”第9题。

引导读题,并让学生分析题意,说一说如何解答,再列式计算。

思路:要算能买几支同样的笔,先算出买完相册后还剩多少钱,再用这些钱除以笔的单价。

四、教室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知识?
指导总结:在理想生活当中,有时需要使用“去尾法”和“进一法”来求商的近似值才公道。

因此,在取近似值时需按照实践情况来解决问题。

作业:教材第40页练九第2、5题。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进一法
按照实践情况去尾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