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二外法语”课程思政建设的策略
探究
摘要:论文阐述了二外法语思政教学的现实意义,结合当前该课程教学现
状及存在的问题,重点从教师素养、教学模式与考核评价体系等层面探析并提出
了该课程思政教学改进的策略。
关键词:思政;二外法语;策略
1.引言
根据“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2020),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教
育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
全面
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
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 [1]面对新形势和新的战略目标,培
养符合国家建设需要的优秀接班人,必须将思政教育深刻融入所有课程教学之中。
第二外语在高校属于外语专业学生的必修课。
法语是联合国官方语言之一,
法语国家和地区遍布世界五大洲。
法语在国际社会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现在,
越来越多的学生把法语作为二外首选。
作为高校外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
其它学科一样迎来了思政改革和创新发展的新征程。
1.思政背景下二外法语教学现状与问题
从思政理念的提出到全国高校贯彻执行至今已近七年,思政全面融入教学,
育人做到“润物细无声”,这对广大教师而言无疑是全新的考验。
只有逐步探索,积累经验和敢于迎接新挑战才能实现突破。
二外法语思政在摸索实践中取得了一
些良好的成果,但存在的障碍和问题也不容忽视。
首先,受制于教学目标与课时。
二外课通常课时短,任务重,法语学生也都
是零基础起点,教学目标重点聚焦于基础语言知识方面。
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难免会重语言,轻思政。
教学模式和习惯也难免单一固化。
而且,思政融入教学
的比例很难量化,实际操作因人而异,综合评价体系也有待完善。
完成学期教学
任务始终被默认为第一要求。
其次,受限于教材。
现阶段的各种二外法语教材虽然扩充了语言知识点,增
加了语言技能训练,内容上选材也更加新颖有趣,但初级语言类教材在文化板块
上依然匮乏,特别是中外文化对比方面。
若要结合教学目标在每个章节融入相应
的思政元素,那么如何平衡教学内容与思政比例,如何选择恰当的思政元素去融
入就是一道难题。
另外,思政教学的效果还受限于师生的自身条件。
每位教师对自身要求不同,各自职业素养与专业能力也不同。
课堂效果自然无法相提并论,某些教师不与时
俱进,只把完成基本教学任务作为宗旨,淡化“立德树人“这个指导理念。
学生
之间亦是差异明显。
当代大学生从中学步入大学,长期以来都是被动接受知识为主,不少学生缺乏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探索精神,有人甚至产生厌学,躺平的
念头。
他们自身文化底子弱,思想认知差异大,个性鲜明又注重自我。
那么如何
既尊重个体差异又要在思想领域对其进行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比如:
拥有家国情怀,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继承革命先辈的拼搏吃苦精神?这些对教师
而言都是不小的挑战。
1.二外法语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第二外语的学习不仅为了学生掌握基本的语言知识,更
希望他们拥有全球视野和家国格局,帮助他们通过外语了解西方人文现象和价值观,能够对不同的意识形态和文化现象有一定的鉴赏和辨别力,进行独立思考与
客观判断。
只有如此,思政教育才具有实际意义。
现阶段进行二外法语思政建设
不妨从以下三各途径进行探索和实践。
3.1提升教师自身政治素养,加强跨学科团队合作
思政教学与以往传统的语言教学理念不同,作为教师不能观念守旧,固步自封。
要与时俱进,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积极谦虚的学习态度。
首先自身要坚定政治
立场,爱国爱党,了解国家最新的教育政策,明确思政教育理念的现实意义,加
强自身政治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综合文化素养。
打铁还需自身硬,教师规范的言
行举止,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都会对学生产生直接或间接的积极影响力。
其次,开展跨学科之间的教师团队合作也大大有利于思政教学工作。
高校的二外法语往
往师资不够充分,年轻教师存在工作经验不足与专业能力不过硬的短板,如果能
与其它外语专业或马列学院的教师们组建教研团队,大家集思广益,分享经验,
不但可以共享信息资源,大大节约人力和时间成本,而且有助于思政教学的高效
落实。
3.2明确思政教学目标,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
教学目标不能背离思政教育的理念。
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就必
须将语言知识的传授,价值引导和能力运用结合起来。
教学目标要围绕“价值,
能力和语言知识”三个维度。
传统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显然已不符合时代的发展
要求。
有限的课时更难以保证良好的思政效果。
疫情期间各高校进行的线上网络
教学更是让人们看到了教育形式的无限可能。
随着信息时代下高科技的飞速发展,微信,微课以及各种智慧教育平台的出现以极其丰富的资源,不受时空限制的优
势和个性灵活的学习方式极大弥补了线下教学的缺憾。
[2]二外法语课程可利用
教学团队建立专门的思政资源库,针对每一章节的语言点切入相关文化背景知识。
同时设置话题讨论专区,引导学生对文化现象和相关热点话题展开讨论,辩论,
理不辨不明。
很多时候学生们对自我,对未来,对各种意识形态和当下一些国际
政治热点感到迷茫困惑,甚至产生误判。
那么这样一个开放的讨论区可能有助于
教师更方便了解学生的思想认知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帮助和指引。
其次,教学任务和答疑解惑环节都可以通过线上方式落实。
线下课堂可聚焦
于核心知识的传授以及网络教学任务难题的解决。
目前,这种混合式教学方式已
经得到广泛应用,并不断被升级优化。
3.3深挖教材内容,探寻文化契合点
前文提到二外法语的教材面对的是零基础的学生,内容设置上文化点的
介入远远不够。
这就需任课教师下大功夫深挖教材,找出文化契合点。
比如,
“公共法语”教材第十三课文章主题是法国专家倡导的健康饮食。
教师不妨以
“中国人的健康饮食观念”或者“深受年轻人喜欢的外卖是否有利健康“,以及“如何看待中法在健康饮食方面的异同”等话题展开饮食文化方面的探讨。
再比如,初级阶段学到的日常问候内容也可关联“中法在基本社交礼仪上的差异”等。
另外,文化点的探寻不局限于文章题材,在语音方面就可将法语语调变化与中国
的四声进行关联,引导学生欣赏不同语言的优美。
3.4全面优化思政教学评估体系
二外法语的成绩考核必须要将思政要素考虑在内。
不能仅以语言水平的考核
作为唯一。
学生的知识掌握,技能运用,学习态度和价值观体现等都可以通过日
常学生线上线下思政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和各种测评结果进行综合评估。
尽量发
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让其认识到自身优势与不足,进而成为更好地自己,这正是在“立德树人“指导思想下思政教学效果的重要体现。
1.结语
二外法语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不会一帆风顺,教师必须严于律己,不惧困难挑战,团结各种力量,通过团队合作,提高思政工作效率。
同时,在教学实践中逐
渐积累宝贵经验,多思考多总结,才会收获更多。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
知[EB/OL].(2020-05-28)[2022-07-12]htg
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6/06/content_5517606.htm
[2]杨芳, 魏兴, 张文霞. 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探析[J]. 外语电化教学,
2017(1): 21-28.。